2017年2月10日星期五

日本人文修養旁觀 (陶傑)

日本人文修養旁觀 (陶傑)

 
農曆新年近五十萬中國人去日本購物渡假泡溫泉,遭沒得去的中國網民破口大罵,指為漢奸。
但是這五十萬中國財神在日本,也未見得受日本人真心的尊敬。日本對中國未開放便易旅遊簽證時,日本民間對中國人的惡感僅有七成。三數年後,中國人多來消費了,日本民間對中國人的厭惡反感不幸增至九成半。
中國遊客在北海道的鐵路喧鬧,滋擾民居,皆上了新聞。三十多年前日中兩國才剛接觸,中國曾派出三千人的「中國青年船」訪日「交流」,日本民間還在港口揮帕相送。那時日本人以君子之心度鄰,其實並不了解。英文的一句諺語: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交往頻繁,近距離接觸多了,日本民間才發覺以前對中國人一片美好的想像是誤會。
中國人到了日本,首必喧嘩,次必凌亂,然後時有失信,訂好的酒店房和酒席,到時No show。或真是人如國名,到哪裏都以己為「中」央。中國人外遊,僅飲食和購物,不離「衣食飽暖」基本生理訴求,對他人的精神文化沒有興趣。
日本人則將文化中的「閒寂」生活到基層每一個國民的行為細節。酒席榻榻米之間的屏風壁畫的山水,園林的草木,「花見」和「雪見」的天人合一精神,都不是書本裏的理論,而是全民的踐行。一個「寂」字,成為日本人玄靜幽深的生活審美意識,不但在藝術,而且在生活中。
中國遊客來花錢,則將日本的一個「寂」字大肆破壞。在日本旅行,近年多一項娛樂:同時目觀其常態喧嘩,以及周圍日本的服務人員的面部表情。
北海道的長途巴士停下,一家中國人的妻女先擠下車,剩下男家長在後。叫妻女在外勿闖走得太快,他在車中猛力敲打車窗玻璃,嘭嘭有聲。日本司機在車裏協助乘客,聞此巨響,先詫異回頭,繼而面上浮掠過十分一秒的鄙夷之色,很快就回復一張專業的撲克臉孔。
此一浮掠十分一秒的鄙夷,有三五中國人喧騰之處,在侍應、清潔女工、大堂經理,以至街上周遭行人的面部都有。日本人畢竟也是人,但修養都好,都知道以悲憫的態度體憐這個鄰國,如張愛玲說:中國人的齷齪,「永遠是由於閉塞,由於局部的死」,見慣櫻凋的日本人,似都明白。
所謂「中日兩國人民友誼」此一中方早年的政治口號,早已蒸發。因誤解而親敬,因了解而保持距離,三十年來難得的是日本人水波不興,只是向蘇州寒山寺楓橋聽鐘聲的日本旅行團早已悄悄停止出發。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