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星期四

62歲村長操刀 五百人同吃客家九大簋(蘋果日報)

62歲村長操刀 五百人同吃客家九大簋(蘋果日報)

62歲的沙頭角担水坑村村長徐國新不想九大簋失傳,向後輩傳授烹調技巧。

【飲食籽:故味重嚐】
沙頭角担水坑村村長徐國新(新哥),村民愛叫他做「生牯仔」,是小時候伯伯為他改的花名,即比喻他像頭牛般,勇猛又有活力,冇時停。說他人如其名倒是沒錯,新哥所屬的担水坑村,雖然並非在慶春約內,但他凡有大排筵席也會來幫手,如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他也幫了兩屆。新哥還出力又出人,除了將自己的廚房班底帶來荔枝窩,甚至將大銅鑊、蒸架、火爐等重甸甸的架生,由沙頭角以快艇運來荔枝窩。

客人盡興 自己開心

「我是義務的,身邊人有工開、有人工收便可,我是半退休狀態了,也沒所謂吧。我今早五時多已去天光墟買菜及配料呢!」他笑說。沙頭角是客家村,新哥說自老一輩起已有煮九大簋的傳統,當年他爸爸也有幫手。「以前家貧,想有件豬肉或雞吃,入廚房幫手便可以。幫忙得多,慢慢就跟爸爸學起煮客家菜。」還記得春茗當日,雖說有十七、八度,但天朗氣清,烈日當空,在只有一張薄薄的膠帳篷遮擋下,還被四、五個柴火大爐包圍着,不消一會,只穿短袖襯衣的新哥已汗流浹背,滿頭大汗。不過,對烹調任何一道菜,由切菜、斬雞、斬燒肉、火候、炒功、試味、上碟等,所有步驟他都堅持跟到足,不容有失。一直在旁觀看的我,也不禁問他:不辛苦嗎?卻換來意想不到的答案。「我由細到大做慣辛苦工作,我不是說笑,我是農民出身,家裏很窮。縱使捱到今時今日,但我仍不覺得累。」他還笑說:「我今年已六十二歲了,但只要烹調出來的菜式,大家吃完開心,我也很開心,這樣便足夠了。」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買少見少的客家九大簋失傳,所以除了兩個兒子外,他也不介意將煮法或材料,傳授給一班拍檔,希望可以將客家人的傳統味道延續下去,「現在很多圍村已荒廢,人人也去了外國,懂得煮九大簋的人只剩少數,我不想這個傳統遺失,所以會一直煮下去。」

記者︰黃依情
攝影︰鄧鴻欣
編輯:伍德良
美術:黃創泰

客家村辦50圍九大簋 村長:客家人過節不吃盆菜
【飲食籽:故味重嚐】
日出沙頭,月懸海角。這兩句相傳出自清末的詩句,也造就出「沙頭角」這片沿海土地的名字。道光年間,隨着人口和村莊逐漸增多,為了方便議事及管理,沙頭角分為十個「約」,當中第九約又稱「慶春約」,由七條客家村落組成。自三年前起,慶春約每年也會在農曆新年期間舉辦春茗,今年更筵開50圍,以九大簋盛宴招呼村民。

沙頭角位於新界東北,在十九世紀中,因東和墟成立而定下「十約」,以方便管理、議事及進行墟市策劃。當中「慶春約」即第九約,由七條客家村組成,包括荔枝窩、三椏村、梅子林、小灘村、牛池湖村、蛤塘村及鎖羅盤村,七村同氣連枝,迄今已有超過四百年歷史。而十約中,只有慶春約及南鹿社仍保留了十年一度的太平清醮。「以往的春茗會在酒樓設宴,三年前才開始在村內舉辦,通常會吃九道菜,即九大簋。以荔枝窩為例,我們大年初一也不吃齋,反而吃九大簋。」沙頭角荔枝窩村長曾偉業說。今年的慶春約春茗,就在二月四日,即大年初八,當日筵開的五十圍九大簋宴,就吸引超過五百名村民及遊客參加,當中不乏已移居外地的原居民。
客家人的九大簋,冬菇、魚鰾、燜豬肉、芋頭扣肉及蝦等這幾道菜是必備,亦與元朗圍村常見的九大簋不同,更沒有香港人過年愛吃的盆菜。「客家人在大時大節不會吃盆菜的,不吃單盆,是有『大吉利是』事情才吃單盆的。一般生小朋友滿月,大多是吃六道菜,要吃雙。如果結婚,大多是九個菜,寓意長長久久。」沙頭角担水坑村村長徐國新說。

芋頭燜扣肉 步驟最繁複

新哥烹調的九道菜中,以芋頭燜扣肉的工序最繁複,幾日前就要預先燜好,再放雪櫃冷藏,吃前再翻蒸個多小時,「雖說是扣肉,但其實是舊肉,老一輩叫舊肉,即隔了一餐,會更美味。」而魚鰾、客家燜豬肉及茄汁生蝦等,也是客家人的特色菜,是坊間較難吃到的。難怪除了一班村民外,還會有人扶老攜幼,甚至已移民外地的人,也要專程回來一趟,與老朋友聚聚舊,品嚐「家」的味道。

慶春約九大簋菜單


記者︰黃依情
攝影︰鄧鴻欣
編輯:伍德良
美術:黃創泰

元朗秘竇食九大簋 祖傳南乳雞汁生炒飯

【飲食籽:故味重嚐】
「九大簋即是我們小時候吃的九碗,我印象中小時候在祠堂吃,會一次過將九碟菜齊齊整整放你面前,不會逐個菜上,排列就是三、三、三。」時裝設計師兼Cafe123食堂老闆鄧達智說。


現今不少圍村或客家人在大時大節仍有吃九大簋的傳統,可惜大多數不作外銷,想一試味道也未必有機會,而屏山傳統盆菜、新漢記及鄧達智開設的私房菜,就是少數有賣九大簋的餐廳之一。「一定要有雞、豬肉或豬手這幾款食物。以前吃盆菜不像現在般用圓枱,是八仙枱,即是四方枱。八個人坐,不是九個、十個、十二個,但現在就沒所謂了。」圍村人會稱九大簋做九缽或九碗,菜譜沒有特定,家家不同。如有人會有用肉丸,但鄧達智覺得不夠體面,會改為神仙鴨、南乳雞及雞飯。「這是我爺爺傳給我媽媽,然後媽媽再教我們做的。雞先用南乳醃過夜,再以滾油反覆淋在雞面,將雞油逼出,然後再用來炒飯以及其他配料,好像生炒糯米飯般,或是意大利人做risotto般。」米要用生鑊先炒至金黃色,其間要不停炒拌,單單是這個工序也要15分鐘,少點臂力也不行,再用冬菇水、瑤柱水及蒸雞時滲出來的汁蒸。煮好的飯粒外脆內腍,盡索雞汁的精華,鹹鹹香香,非常惹味。而雞因為用南乳醃過夜也很入味,但肉質仍然嫩滑。

鄧達智:金蠔凍烏頭最有特色

神仙鴨,也是依鄧家的祖傳秘方做,「鴨要用很多酒去蒸及醃,有玫瑰露、汾酒、紹酒,最後蒸時再用碗仔盛玫瑰露放鴨殼內,酒香由整隻鴨的底至面揮發。」不過要數他認為最有特色的,還是元朗特產金蠔及凍烏頭,「我自小是吃蠔豉及蠔水大的,工序是繁複的,製作時間差不多要半小時,很多餐廳認為不划算,會用熱水先燙熟再煎。但我不喜歡,我喜歡生煎金蠔。」他會先用猛火封住蠔汁,再轉慢火煎熟,加砂糖、蜜糖及蠔水提味。而烏頭,一般人會加雙檸蒸,但因為他直接由相熟的元朗楊氏魚場入貨,品質有保證,夠新鮮,只蒸熟放涼,蘸普寧豆醬吃已很美味。

Cafe123食堂九大簋菜單


Cafe123食堂
元朗屏山塘坊村123號

記者︰黃依情
攝影︰鄧鴻欣
編輯:伍德良
美術:黃創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