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星期二

完美粢飯 七分飯三分料 (蘋果日報)

完美粢飯 七分飯三分料 (蘋果日報)

香港人吃鹹粢飯愛佐甜豆漿,其實用鹹豆漿伴吃,才是上海最地道食法


【飲食籽:故味重嚐】
上海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沒好武功卻有懾人魔力,當中尤以粢飯為甚,簡單一勺白糯米、榨菜、肉鬆及油條,緊緊裹在一起,就成了老一輩上海人最樸實無華的早點。這種味道早在香港遍地開花,有來自上海的媽媽,堅持油條要翻炸才香脆;有自小跟老爸學做上海小食的香港人,堅持油條要即炸才新鮮。儘管做法不同,但配料萬變不離其宗,既是傳統也夠正宗。好吃粢飯,趁熱吃好,不妨伴多碗熱呼呼鹹豆漿,燙熱雙手和嘴巴,溫暖一個平凡早上。

特製粢飯桶 油條炸兩次才夠脆 

香港人的早餐離不開腸仔煎雙蛋、沙嗲牛麵再加杯熱奶茶。相比之下,上海人的早餐來得更簡單,一卷包有油條、榨菜和肉鬆的粢飯,足夠他們撐到中午不喊餓。「上海美華菜館」老闆葛太說:「以前家裏環境不好就吃泡飯,前一晚飯做多點,第二天用開水泡泡就成,有零用錢時,才會買個粢飯獎勵自己。」


11時收爐 蔡瀾都捧場

葛太是正宗上海女人,「埋單,收錢!」一聲令下,夥計隨即飛撲櫃枱幫忙結賬。「粢飯兩個,鹹漿兩碗!」再來接招是葛生,雖然他身處的點心部和菜館用餐處隔着一扇玻璃門,但太太聲音如在耳邊,收到order即快手包粢飯沖豆漿。他們出品的粢飯貴精不貴多,每朝由7時賣到11時便收爐,懶理下午來買粢飯撲空的人何其多。「來做粢飯學徒的人不少,但在我手中過關的人真的沒太多。」她絕非誇口,專程捧她粢飯場的大有人在,蔡瀾是其一,每次也必點多碗鹹豆漿。葛太風騷的說:「一個粢飯,能做到人人吃過也叫好,我才會滿意。」
別以為粢飯只是簡單一卷有餡飯,當中大有工夫在。每日天未光,葛太已準備炸油條,「油條先炸一次定形,風乾後再翻炸多一次,才會脆口。」看那鋪滿紙箱的油條,件件金黃還傳來陣陣油酥香,如果說油條是粢飯主體,那糯米必定是它的靈魂,缺一不可。店中那個「粢飯桶」,即用來蒸糯米的鍋子,是葛太特意叫廠家設計,比一般蒸鍋高身,底部呈三角錐狀,不用加布,只需直接將糯米放上面及隔水蒸即可,「這樣糯米便不會和布黏在一起,才可做到粒粒分明。」糯米蒸前要先浸過夜,並因應天氣調校浸米時間,冬天較長,夏天較短,否則米浸久了會滲出酒味。

榨菜肉鬆一比四

「我爸爸1953年起便在土瓜灣開店做上海菜,我包粢飯的方法也是傳承自他。」葛太口中的「爸爸」並非親父,兩人份屬同鄉,卻一見如故,情如父女,除教她煮得一手好上海菜外,還將菜館交到她手上。「七分飯、三分料,榨菜肉鬆一比四,再加三分一條炸油條,就是美華粢飯的黃金比例。」一卷靚粢飯,糯米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腍,一糰糰黏在一起也不行,掐飯力度要留神,太鬆不成形太實像餅也不行,軟硬、濕度及用料比例要剛剛好。「咔嚓!」咬一口葛太親手包的粢飯,傳來的就是這爽脆聲音,本以為翻炸過的油條會較失色,卻是出乎意料外的鬆脆,配爽口榨菜及鹹香肉鬆,吃罷整卷也不覺膩。葛太還不忘提醒:「謹記要趁熱吃!否則糯米放太久會變硬,就算多美味也難以入口。」

葛太示範包粢飯



美華鹹粢飯三大配料


上海美華菜館
土瓜灣美善同里13號

油條新鮮即炸 15分鐘後不做餡

「豆漿大王」老闆馬嘉俊(Matthew),15歲已在爸爸經營的「上海真美豆漿大王」幫手,樓面、廚房都做過,對上海菜有情意結,尤其是粢飯,更是情有獨鍾。他一心自立門戶,兩年多前開設屬於自己的店子,「雖然我們的店舖裝潢較新淨,但粢飯絕對跟足傳統方法做。」Matthew說。雖說是跟足老店做法,但餡料的調味及選材卻稍作改良,糯米一定要選用泰國出產,中國出產的太腍身,蒸好會黏成一糰,越南出產的又太參差,常混有白米,品質沒保證。「糯米不能太乾身,要粒粒分明,蒸熟後如發現有黏作一糰的,也要篩走。」就連榨菜的處理工夫也不少,選用寧波原埕榨菜,用完一埕再一埕,要先浸水去掉原有濃烈鹹味,之後切碎及瀝乾水份,然後加麻油、鹽、糖等調味。

忌頭尾只得飯 包餡料要均勻

製作美味粢飯,最重要及最花時間的始終是餡料之一的油條,他堅持要新鮮即炸,「一條油條可做六個粢飯,但如果放超過15分鐘還沒order,剩下來的我只會用來佐鹹豆漿。」Matthew還說,正宗粢飯是「全加料」式的,即是有三分一孖油條的份量,糯米也是厚厚的一層,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會太膩,所以他做的粢飯是輕盈版,只有六分一孖油條的份量,但可依個人喜好追加配料,「做粢飯,最忌頭和尾也只得飯,所以落配料的位置也有要訣,一定要均勻。」粢飯入口煙韌,特別在滲出淡淡麻油香味,鹹甜得宜,再配用黑醋調味過的豉油沖製而成的鹹豆漿,風味獨特,滋味無窮。

豆漿大王
新蒲崗大有街34號新科技廣場地下9號舖

炸粢飯糕 老上海下午茶點

傳統粢飯除分鹹甜,原來還有炸的,叫「粢飯糕」。「上海鷺鷺酒家」點心部主廚賀德安說:「在我爸爸、爺爺的年代已經有,我小時候也是吃它長大的。」他是上海人,十多年前來港工作,專門做上海點心,更是少數會做傳統粢飯糕的師傅。「三、四十年前,上海的小孩每逢放學後或肚子餓,就會到街邊檔買件粢飯糕吃,那時不過是四分錢一件,現在人人追求健康,已買少見少了。」

白米糯米各半 冷藏兩天成形

與只包餡料的粢飯不同,粢飯糕製法較繁複,先將一半比例的白米及糯米混好,浸30分鐘後再蒸50分鐘,拌入金華火腿絲、鹽及糊椒調味後,便可放入長方形模壓實成形,「一定要放雪櫃冷藏兩天才可,否則糕身仍然濕潤,不能切開。」說罷賀德安將已雪至硬身的粢飯糕切成一片片,外形和蘿蔔糕有點相似,再沾些水後便可放入滾油以大火炸。不消幾分鐘,原本白皚皚的粢飯糕化成金黃色,即可撈起。入口,發現它外層厚實酥脆,內裏軟糯煙韌,還帶有絲絲的惹味鹹香,就算多燙口多油膩,也越吃越滋味,就算吃到滿口油,也邪惡得叫人一試愛上。

上海鷺鷺酒家
灣仔摩理臣山道23號南洋酒店地庫

記者︰黃依情
攝影︰許先煜、劉永發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