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9日星期五

十年


十年 香港 電影 金句 觀後感
十年是一部低成本的電影,也一定是低成本因為他是一部充滿政治喻意的電影,是近年香港極少有的政治電影,宣傳和上映的戲院也越來越少,最後連中國的環球時報也來指責十年搞甚麼港獨,相當有趣。但電影拍攝和內容都非常獨特,吸引大量香港市民入場觀看,在沒有大量的宣傳下反而令到場場爆滿,也是另一個奇蹟。

電影主要分為五個故事,第二個故事冬蟬最令人摸不著頭腦,其實佢應該係講保育,香港人對保育的態度就電影中的男女主角,把所有過去的變成標本,喻意是香港人有活的不要,卻要標本,最後連自己都變成標本。

第一個故事浮瓜,兩位男主角都很有趣,都是電視電影裡經扮演茄哩啡的演員,熟口熟面,其中一位是南亞演員,與第四個故事自焚者一樣,女主角都是南亞人。大膽的故事劇情,中國自編自導刺殺事件,目的是引入國安法到香港,刺殺的是兩位參選議員,結果被了結的是兩位男主角,警察與黑社會充份合作,被犠牲的就是香港的小人物。

第三個故事方言和最後一個本土蛋,講的就是本土問題,一個是語言一個是本土農業,其實也是香港的教育問題,下一代人人說普通話,不懂普通話的人如何解決?在的士上貼上非普通話的標誌,相信可見的將來香港也隨時會出現,這不是天荒夜談。本土蛋除了指出政府要陰乾香港的農業外,香港學生的少年軍到最後變成紅衛兵的攻擊,也不是沒有可能發生,黃安和陳淨心不是正在做如此的行為嗎?看似很灰的兩個故事,訴說問題的對象,其實是一班香港甘於安逸的香港成年人,對他們說著你們不反抗繼續遷就政府,結果就會自食其果,對這班成年人,十年這兩個故事相當貼身和寫實。

要談談的是十年最充滿爭議性的故事,就是自焚者這個故事,他用說故事的方式把香港地位的前因後果,其實是非主流的事實公之於世,這套說法一直在網上大量討論,如果終於有電影肯談及,而這套歷史觀點也是建基於事實之上,所以環時也極為不滿。故事指出2015年的發展,年青人終於要為香港而死的準備,筆者相信這個方向遲早會出現,也不必等到十年後,相信數年後就會出現,同時故事的女主角是南亞人,一個香港出生的南亞人,為香港而付出生命,香港人的定義不一定是華人,也有南亞人。故事看似很悲劇,港獨爆亂,中國派出坦克對付,殺人無數,但最後的婆婆決定為歐陽而自焚,這是一個開放的結局,沒有指出獨立是有成果,由觀眾自行想像。

自焚者故事是要求英國負擔起自己的責任,在聯合國提出香港前途問題,這套論述是主要歸英派的主流,證明故事作者有留意網上討論。故事中不斷有學者議員教授指出港獨的不可能,也與現實相對應,大量的中老年不斷迴避獨立和自治的問題,反而最投入獨立運動都是一班年輕學生,到底香港未來是否需要有人血腥的代價呢,自焚者這個故事相當有啟發性。


全城熱話!電影《十年 》反映的5個香港現實(新假期)

 
《十年:自焚者》導演周冠威:電影講中社會難以言喻的荒謬引共鳴(明報)
被《環球時報》社評點名批評為「思想病毒」的香港獨立電影《十年》,雖然場次少,但票房已達400萬,其中一個單元《自焚者》導演周冠威直言,想不到有如此成績,更笑說本以為沒戲院上映。他認為觀眾入場觀看,是因為電影看似絕望,卻引起共鳴。
周冠威今早在商台節目上稱,電影表達比較悲情,提到困局及無力感,拍攝時亦有思考是否可幫助香港,但各個短片看似絕望,卻讓觀眾有共鳴,繼而思考「希望」。他認為電影點出了近10年社會難以言喻的荒謬,故觀眾可透過電影謀求出路,提供討論空間。
對於電影被《環球時報》批評為「完全荒誕」、「宣揚絕望」、「自我恐嚇」等,周說想不到只是合法地在狹小市場內放映,竟然引來國家級評論,但他批評那只是一篇不了解電影的文章,如電影提及的「自焚」只是象徵,並非鼓吹「自焚」,「唔通拍蝙蝠俠就係叫人去做蝙蝠俠?拍出嚟就係唔會做出嚟,如果電影有力量的話,(這些現象)就唔好出現」,希望表達出若觀眾不想見到這樣的將來,就努力做點事。
周冠威又說,港獨是手段非目的,短片只是提供獨立思考的討論空間。他認為香港有思想自由,又藉港大李國章事件說,「香港人極力爭取維持正常的邏輯,好痛苦」,但不應因大環境的荒謬而被困住,不能思考,「港獨非邪教,為何一國兩制以外其他討論就是不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