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星期二

《我們的天空》TVB兩邊不討好 (傳媒人 賈荃)

《我們的天空》TVB兩邊不討好 (傳媒人 賈荃)


TVB新劇《我們的天空:同根生》上周末播出以來,遭網民炮轟用醜化香港人的方式,表現新移民在港生活之不易。比如,周街的香港人都誤會女主角撞倒路人婆婆;又如,女主角的奶奶不斷「提醒」兒媳不要做不三不四的工作。現實中的香港人,當然不是這樣的。多數人無辜「躺着也中槍」,於是投訴TVB的表格多如鵝毛。
但這樣一齣被認為是對港人有失偏頗的電視劇,在大陸人眼中,也未必討好。因為其中對大陸的種種描摹,也是很不準確的。TVB的編劇,你們真的了解中國嗎?
比如,在女主角與路人因誤會而發生的口角中,有位記者見義勇為,上前向大家解釋事情真相。獲得幫助的女主角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是人民的好記者,向你學習!」拜託,這種革命語言,在大陸早就消失了,編劇以為大陸是還處在剛剛結束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嗎?像劇中女主角那個年紀的大陸人,根本不可能那樣講話。
又如,女主角的女兒來到香港,數學、中文成績很好,而英文卻只考了0分。劇中交代,女主角的老家是清遠。編劇要是說中國某個山旮旯的農村有這樣的學生,筆者或許還有一絲將信將疑。但在廣東,則萬萬沒有說服力。另外,該劇為了拍攝方便,找滿口廣東音的人扮演北方人,還口口聲聲「在我們北方」。真正的北方人看了,簡直哭笑不得。
但該劇最大的誤解,仍來自香港人對大陸農村的臆想。劇中,女主角和自己的老鄉在茶餐廳聊天。老鄉勸女主角去做性工作者,並告訴她,只要做三年,回鄉下就能起樓過好日子。然而,女主角義正詞嚴地教訓老鄉,應該自力更生,不能走歪門邪道,即便最後回老家住茅屋,也要堂堂正正做人。筆者猜想,這大概是很多香港人對大陸農村的刻板印象吧?來香港撈金,然後衣錦還鄉。
但是,現在在大陸生活的人,看待農村可是另外一種眼光。前幾年,大陸經濟學家湯敏在北京郊區順義買了房子,把戶口遷到那裏去。在當地派出所,湯敏跟辦公的警察開玩笑說:「我上了戶口以後,會不會就變成農村戶口了呢?」誰知警察一點也沒覺得好笑,翻了翻白眼說:「你想得美!現在農村戶口才值錢呢!農村戶口都帶地的啊!」大陸很多農村人,比城市人有錢得多。TVB的編劇,別再閉門造車了!
作為新移民,筆者很能體會大陸網民在看這齣電視劇時的感受。他們不會覺得是「維穩劇」,相反,他們還覺得受了歧視與誤解。
過去的新移民,往往是因為大陸太差,所以才來香港。但現在不同,新移民在大陸也有一定的生活保障,他們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才來香港。劇中女主角在餐廳打工,手部受傷,沒有工傷賠償,並且僱主跟她解釋不賠償是合法的——這在大陸不敢想象。而既然有了大陸的退路,就沒必要在香港忍氣吞聲。
更重要的是,過去的新移民,多數都害怕共產政權,正所謂來香港是投奔自由世界。但現在的新移民,講起大陸的經濟建設,反而欣欣然有喜色……這些,劇中都沒有深入挖掘與討論。TVB用它一貫的簡單化思維,充滿了說教的意味,加之不了解國情,在香港、大陸兩邊都不討好,在所難免。
筆者最近翻看了基本香港中學的「現代中國」通識課本,發現其中對中國的認知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對1949年以後的中國歷史,介紹得太粗枝大葉。其次,將中國視作一個整體,而忽略了南方/北方、東部/西部、沿海/內陸、城市/農村等等多維度的差別。再者,課本多集中討論江澤民卸任以前的中國,對近十多年的胡溫、習李時代,沒有太多着墨。但過去這十多年,在中國上演了無數巨大的變革。如果不搞清楚這十多年,你就一定看不懂現在的中國。
賈荃
傳媒人



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

從「魚翅撈飯」說起 (唯靈)

從「魚翅撈飯」說起 (唯靈)

八十後朋友問:「魚翅撈飯是否始於七十年代初?」
七十年代初香港股市狂熱玩股票者多有斬獲,飲食消費自然較為濶綽,當時流行以「魚翅撈飯」來形容這種「食得富貴」的風氣。究其實「魚翅撈飯」早已有之而且所費無幾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
五十年代香港酒樓酒家午市的「碗仔翅」是真材實料的雞絲散翅每碗不過一元出頭,加一碗白飯所費與碟頭飯相去不遠。
六十年代初上環國民酒家的「包翅飯」和「包翅麵」才不過取價三四元而已。
提及國民酒家不由想起「國民雙絕」:上湯煎焗龍蝦和煎封黃腳鱲,更可惜的是自從國民歇業之後如此佳味亦成絕響了。
當年香港鄰近海域優秀海產豐盛,汲水門深海青殼龍蝦肉質爽滑味道鮮美絕非時下充斥市面的澳龍可比,加以烹調手法高明那鮮嫩而微帶焦香的妙韻真是一絕。
在七日鮮、冧蚌、紅斑易得的年代黃腳鱲地位不高,國民別出心裁以煎烹方法以代清蒸甚甘美可喜,其實煎魚並不難,關鍵在必須先細火慢煎以期達到外焦香而裏嫩的效果,一般菲傭、印傭也優為之,其所以難求於食肆端在太過費時,故多以半煎炸代之,如此一來風味也就大異其趣了。
最近好友蒐贈一條釣口黃腳鱲,着外傭以海鹽醃了兩小時之後文火煎香,滋味雖與國民酒家雋品尚有距離但已勝時下半炸煎的大路貨多矣。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中國人問題 (陶傑)


中國人問題 (陶傑)


短短一兩年,香港下一代不認「中國人」身份者大增。

換了其他國家政府,會從巿場文化方面,深刻反省研究,而不是破口大罵,指香港人「不愛國」。

但「愛國」的紛爭,變成愛黨愛政權,一輛快車,開進另一條「中國軌道」:這條軌道上的「中國」,是政治的中國和GDP的中國。

政 治和GDP的中國軌道上,兩岸的景觀,對香港的下一代沒有吸引力。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男人四五十歲、剃小平頭、穿廉價T恤;女人是歐洲名牌的掃貨 客。在這條軌道上的「中國人」,忙碌而喧閙,他們交談的話題,不離「我有一個項目」、「我在大陸弄到一幅地」、「項目加上土地,還有銀行融資,可以建五十 座別墅」。

這個「中國」,是「項目中國」、「房地產中國」、「融資中國」、「財技中國」,也就是「GDP中國」。這條中國軌道,速度快,乘客多,人聲喧沸,人心也很緊張,但是車開着開着,人人會發現,這條軌道開着的是一條貪腐之道。

然而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像中秋的中國,黃河的中國,江南小橋流水的中國,徐志摩林徽音的中國。

還 有紅樓夢的典雅中國,馬連良和任劍輝的戲台中國,蘇東坡和李白的月色中國,老莊和孔孟的人文哲學中國。但這另外幾條軌道,半世紀以來,在那片土地上一一拆 毀,又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一一刪除。或者這些層面的中國,在IT和麥當勞的世界,對任何中國人社會的下一代,缺乏吸引力,在與Steve Jobs和米高積遜的美國列車競爭之下,不論中國有沒有共產黨,都不敵而敗陣。

這就是香港人對所謂「中國人身份」排斥的理由。今日的「中國」,變成只由「項目中國」、GDP中國、房地產中國這條軌道壟斷了所有景觀,而這條軌道的主人,下令香港人上車,認同車上的乘客和窗外的風景。

但中國本來還有另外的軌道:人文中國和美學中國。這條軌道在基本法、白皮書,以及環球時報社論的文字之外,本來通向另一個諧美的境界,現在都沒有了。所以,「中國人」變成另一種異類。

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願無盡: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黃修平)


【七筆思議】 願無盡: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黃修平)

為何兩年前明明在反國教的抗爭開始現曙光之時,集會的群眾還是要唱「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為何每年在七一遊行等待出發的時候,這又是指定K歌之一?
Beyond很多的歌詞,都圍繞着「理想」,尤其是那些看似最流行的「冧歌」,都總是關於「理想vs愛情」。
這些都是Beyond從一隊地下搖滾樂隊走到流行樂壇,不斷經歷妥協而成名的心迹。就是說,他們一面入俗,一面把當中的掙扎寄情於歌曲,至少心裏沒有忘記「理想」這個概念;而同時在香港狹隘的樂壇,盡力開拓一些可能性,去做一點有意思的事情。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真是蘊含着他們多麼坦誠的心志。
看 回今日撕裂的香港,每日看新聞,已經盡量不再為那些埋沒理想與良心的發言而動氣,因為至少你可以從發言者的利益立場,解釋到他們的講話;真正令我大抽涼氣 的,反而是幾個從前認識而也算是志趣相投的朋友,今天竟會在社交媒體上自發地、滿腔犬儒地怨罵着社會上的抗爭者。我嘗試反問自己,在這個人人都要歸邊、彷 彿凡事都正邪對決的時代,我是否也犯了容不下異見的毛病?只是我怎也難以接受,我所認識的這幾位既非盲目、亦似乎不牽涉既得利益的朋友,是怎樣可能跳過顯 然是大是大非的「公義」、「誠信」、「良心」問題,而就先去指摘抗爭者的不是呢?
我跟一位摯友談到這份無奈,他跟我說:「你要知道一些人到了某個階段,思想就不會再超出一條『現實線』。有時我也很羨慕這些人,可惜我和你都做不到。」
「呼──(一口涼氣)」。是的,也許他們連「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的安慰都再用不着。
摯友續說:「你很幸運,因為你搞創作,身邊都是『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人,你寫專欄常提到你接觸的學生、舞者、觀眾、來試鏡的年輕人都大有理想,真的,很多人心目中的年輕人都不是這樣子。你應把握你的幸運,拍好你的電影。」
我執導的電影《愛的根源》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開鏡,幾日前我跟監製說:「電影拍攝之時,好有可能就是社會最動盪之時,但是因為要拍戲我們亦只能置身事外。」
監製回應:「那你就把你的心志寄情於電影吧。」
那一刻,我彷彿終於抽到一點暖流。

創作很重要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種「畀啲掌聲自己」的安慰,但也沒辦法,我能做的就只有這些。從6歲我用鞋盒、包書膠和蠟筆去自製一個「多層次劇場世界」開始,創 作就注定是我「將生命燃燒成白色的灰燼」(郭子健上期《七筆思議》用語)的方法。
執筆寫此文之前,剛讀到今年書展年度作家董啟章題為《必要的沉 默》的感言,他說在這社會受着嚴峻考驗之時,言語被「工具化」和「兩極化」,他作為一個以文字為專職的人,要「提醒自己盡力維護言詞的記憶,守住那必要的 沉默,並以文學予之表現。」在這「問誰未發聲」的時局,如果你只關心政治而不了解文學,搞不好你還會懷疑這是一片「維穩」之言。但至少對於我作為一個創作 人而言,他的感言是很大的提醒和激勵。
還是那句:「社會水深火熱,創作更顯得重要。」創作重要,並不是因為它可功能性地改變社會甚麼,而是因為……我不好再說了,大銀幕上見吧!
由 於我要開始趕工籌備電影,將會停寫《願無盡》三個月。到11月再見大家時,不知香港會是怎麼樣的境況。多謝十二周以來的讀者、編輯的安排和校對,以及自 《狂舞派》上映以來,在街上聽到對我說的每一句「加油!」對,大家一起加油!


【願無盡】
撰文:黃修平


LINK:

【七筆思議】 願無盡: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2014年7月19日星期六

馬航圍觀(陶傑)

馬航圍觀(陶傑)



馬航又一架飛機出事。這次沒有失蹤,在烏克蘭邊境上空遭到親俄叛軍用導彈擊落。
黑盒散落在叛軍佔領區。親俄份子準備將黑盒交給他們的祖國俄羅斯,然後「偉大祖國」自然會「有效處理」,將機密資料屏蔽掉。
這就是國際政治了。「我討厭政治」?不錯,但是我說過,就算你再討厭政治,政治會像鬼一樣,找上你門。馬航機上二百多乘客,相信絕大部份,包括華人和港客,都討厭政治,但政治的地對空導彈,卻不放過他們,於是討厭政治的人,從來沒想到過,胡裏胡塗做了政治的冤死鬼,而且到死的一刻,也不明白自己的生命,為何莫名其妙的突然中斷。
這就是「我討厭政治」這句話之愚昧。這是馬航災難,第一看點。
其次,馬航飛機,被烏克蘭親俄叛軍擊落。美國奧巴馬即刻打電話給普京盤詢。
咦,不是說美國不應該做「世界警察」嗎?此一事件,與美國毫無關係。像南中國海紛爭一樣,中國認為,美國不應該插手,應該由涉事的國家,一對一,自行商討解決。
所以,馬來航機給轟下來,應該由烏克蘭,俄羅斯,馬來西亞三方面,通過「理性對話」、「友好協商」,自行解決。
但是現在你看看:死難者親屬,哭得呼天搶地,在這個時候,如果向他們做一份問卷:一,你是否贊成美國出頭,向俄羅斯和烏克蘭施壓,尋求真相?二,你認為飛機黑盒,應該送涉事的莫斯科,還是由「外國勢力干預」,送到美國去調查?三,如果證實是俄烏集團行兇,你是否贊成美國當霸權,為你主持正義,向強盜流氓,採取報復?
在這個骨節眼上,可以保證,死者親屬,個個都了解為什麼這個世界還是要美國當警察。美國霸權,你需要時,就知道該抱誰的大腿,此為第二看點。
馬來西亞倒大霉,今年是什麼年?中國玄學神奇,此為看點三。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荒謬。


LINK:馬航圍觀(蘋果日報)

一爐一跑 玩謝海豚(蘋果日報)

荔園大笨象天奴死後,香港本應再無大象,想不到如今大白象的數量都足夠開個動物園了。三堆一爐、一橋一跑道,大白象每踏一步,香港都地動山搖。其中「一爐」建在港人較陌生的石鼓洲,這禁區曾被喻為香港古羅馬,連虎豹別墅也在這裏「重生」,感覺像時空錯亂。機場第三條跑道擬建部份是中華白海豚棲息之地,三十條海豚有名有姓,各有獨特性格,人見人愛。然而,我們得到的資訊太片面了。這些人文與自然風景,總被垃圾圍城、海豚會暫時北上等「兩個口」的膠論所淹沒。
記者:陳慧敏、邵超
攝影:梁志永、劉永發

中華白海豚:我們住在香港四世紀

終於輪到我們為自己講講話了,我們是香港的吉祥物兼環保icon中華白海豚。太太公說我們自17世紀已經在香港水域落地生根,親族遍及珠江鹹淡水域,各守地頭安份生活。10年前,我們還有約158位街坊,不知怎地,近年同伴經常受傷、患病、孩子夭折,有些就失蹤或離開,最近只剩下62位。據說因為大嶼山海面來了隻「港珠澳大橋」及「香港口岸人工島」大白象,造成噪音、污染及居住空間收窄,聽聞接下來還會有多兩隻名為「石鼓洲焚化爐」及「第三跑道」的大白象,未來生活似乎很艱難。
你們有「獅子山下」,我們也有「大嶼山下」的豚生故事。有研究員花了18年,搜集到30位街坊的真豚真事。除了留意我們可愛的外貌,不妨也聽聽我們的故事。今天是「第三條跑道環評報告公眾諮詢」的最後一天,抽點時間,在「海豚三十」的網頁或環保署環評網頁填份諮詢表,講講你們的意見或幫我們發聲,好嗎?

政府說我們夠聰明 識得走

近幾十年香港經常填海搞基建,要發展嘛,我們就游離滿是砂石及污染物的水域,避避風頭,一場街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聽說大嶼山東南面的石鼓洲一帶將進行三堆一爐工程,不知多少年後會建成海岸公園給我們安居,於是我們就退到北面一帶包容一下。吖!原來這邊又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第三跑道。阿邊個學梁振英說,工程期間,我們懂得向上流動,游回大陸避風頭、探親、搵新機遇,甚至移民,事過境遷回來還可以住豪宅。不過,這本就是我家啊!活在沿岸水域的我們何不游出更廣闊的太平洋?皆因白海豚各有地頭,其他同類未必會歡迎我們。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都說,珠江河口一帶的白海豚,數目由數年前約2,500多條,急跌到今年的1,800多條,情況不容樂觀。記得2000年漁護署提出「香港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表示「中華白海豚可繼續以香港特區水域作為活動範圍的一部分」,文字仍在漁護署的網頁上,但計劃是否已經不存在了?政府說我們夠聰明,識得走,如果我們像龍尾灘的海馬般愚蠢又沉默,又是否能在此安居樂業?我也想為同類發聲,但我的海豚音在高速船的嘈音下,連同伴都聽不到我的叫聲,更莫說人類了。

媽媽錯食污染物 毒死豚BB

晨早9點,天朗氣清,幾位八、九十後青春少艾來到大嶼山東北遊船河吹風,優哉游哉。11點30分,在龍鼓洲對出遇上我和七、八個同伴正在gathering,三支長鏡對準我們咔嚓咔嚓響個不停。10分鐘後,一男子取得數據,就繼續航行。
烈日下,少艾們一直手執望遠鏡及長鏡,視線在海面巡迴往返。直至下午3時,都一直乾煎食白果。此時,那男子嘆氣:「冇數據都是數據,現在二澳、分流、沙洲及龍鼓洲等地,都算是比較多白海豚聚集的地方,但屯門到青馬大橋的一段,就更渺茫了。」他就是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委員何宗信(Vincent),不論晴天雨天,他一個月出海十多次,一星期有兩三天行到山頂觀察我們的狀況。「我見海豚仲多過見屋企人,牠們的背鰭、斑點每一條都好獨特,我全都認得。」他好幸運,曾見過我的同伴生孩子,說到海豚媽媽「大麻繩」,與今年許多海豚BB的死,他跟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Samuel)都欲言又止。
「這世界不只是人類的家,小朋友都懂得說海洋屬於海洋生物啦。別當海豚是海洋公園的動物似的,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你有權利奪走其他生物的家園嗎?假若你接受不到這概念,就甚麼都溝通不來了。」Samuel從事海豚研究17年,最快樂跟最痛苦的回憶,都跟我們有關:「成群海豚堆在一起,把海豚BB頂上水面學呼吸,好開心。但海豚媽媽吃了有雜質或受污染的食物,會把毒物傳給BB,BB受不了就會好快死。海豚媽媽沒做錯,人類才是兇手。」
Samuel覺得政府一直給市民洗腦,說經濟效益有多重要,但其實機場仍有足夠能力應付未來的航運處理量,而且第三跑道主要是航空業及物流業受惠,市民將來還可能要額外為相關費用埋單。他希望可以先興建海岸公園讓我們安居,再開展工程。回歸前不少機構都以我們白海豚作吉祥物,但回歸後面對利益衝突,香港連本身的吉祥物都不保,真是諷刺。

我們有名有姓

堅毅媽媽 大麻繩

年輕時被麻繩及垃圾纏住背鰭10年,令背鰭變了形。後來麻繩斷了,牠以為守得雲開,但在07年及11年,孩子都幼年夭折。11年她不接受現實,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地把海豚BB的屍體托出水面整整一星期,想救醒孩子。這樣的悲涼故事,三兩年就發生一次,今年第七次重演。

海豚長老 駝俠

編號EL01的駝俠,相信是有紀錄以來最老的白海豚原居民。皺皺的皮膚上有滿滿的戰紋,記錄着最少40年的香港故事。自赤鱲角機場填海,活動範圍可見於屯門,到竹篙灣、欣澳,再退到大澳分流。高速船及快艇的嘈音嚴重影響牠們的聽覺,海水污染令牠看着一代代新生豚嬰夭折。

好奇寶寶 跳跳豚

原本住在大小磨刀洲,鄰近海天客運碼頭。牠不怕人,總愛跳出水面引人注目。但接載大陸及澳門旅客的高速船越來越多,船速越來越快,幾次差點撞到探頭上來的牠。今天跳跳豚仍然好奇心強,但已遠離老家。

海豚三十


焚化香港古羅馬



 


超級焚化爐擬建於石鼓洲,令這個小島多了媒體注意。胡順安(胡Sir)說:「石鼓洲就是康復院,康復院就是石鼓洲。」其實香港人從來都沒有認真了解過石鼓洲,石鼓洲大異於其他離島,它是禁區,島上只有一個成立於1963年的住院式男性戒毒中心,名為石鼓洲康復院,胡Sir是現任院長。住院期間,院友會透過建築習作陶冶性情。院舍是開放式建築,須乘專船前往,一下船便是院舍範圍。

院友花15年建浴池

下船後乘車子遊覽小島,記者坐在副駕駛座望出窗外,陽光刺眼,臨海的綠島和藍海色彩分明,感覺似在歐洲乘車兜風。石鼓洲的面積約為長洲三分之一大小,島上沒有原居民村落,只有康復院的建築物遍佈整個小島,島民就是職員和260名自願入住的戒毒人士,只見滿身紋身的大漢在烈日下悠閒地曬太陽休息,大家互相揮手打招呼。以前這裏出過一個熱愛歐洲藝術及中國文化的院長何漣瀝,所以院舍內不難見到仿古羅馬人體雕塑、西式庭院、羅馬浴池、西式教堂,以及中國功夫雕塑、中式廟宇等中西fusion建築並存,何漣瀝描繪他周遊列國的風景,藉着院友的手藝,創造了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虎豹別墅。
何漣瀝醫生是歷來任期最長的院長,生於英國,在石鼓洲工作了27年,1998年退休返回老家。胡Sir說:「島上大部份的建築都在他的任期內完成,院友分別隸屬10個社,每個社分擔木工、電工、水泥等不同任務,島上所有建築便由他們一手一腳建成,羅馬浴池更花了15年完成。」院友的宿舍建築既像四合院又像廟宇,是當年全島院友瘋狂的建築習作,今天終成珍貴的文化遺產。

穿越時空小歐洲

千奇百趣東方篇

政府沒有告訴你的事

關注保育的自由撰稿人Martin Williams表示:「擬建的超級焚化爐高150米,跟石鼓洲的最高點相若,但政府報告忽略了康復院部份建築物就建在半山甚至山頂,廢氣會影響到宿舍。」此外,夏天受西南季候風影響,焚化爐排出的廢氣亦會吹到港島、長洲一帶。
「怎麼能夠說不關港人事?政府沒想過長洲人會那麼激烈地反對,是因為錯估他們沒知識吧。」Martin用手比劃,表示將來會有烏黑的廢氣飄向港島,但政府的宣傳片卻隻字不提。有太多的資訊被隱瞞了,高官以專家的姿態進行洗腦,不斷提住垃圾圍城,籲居民以大局為重,強調「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石鼓洲只有半百年歷史的建築太年輕了,島民又是弱勢社群,注定是被犧牲的小我。

焚化爐擾江豚

近年江豚喜歡聚集於石鼓洲,但政府擬計劃填海興建達15公頃的超級焚化爐,工程期間船隻出入,工程範圍亦會圍網,江豚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生活環境受到騷擾及破壞。江豚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在中國更屬瀕危動物,香港人應要珍惜。
數量:近200條
出沒海域:12月至5月旱季於石鼓洲、南丫島及索罟群島、6月至11月雨季於橫瀾島及蒲台島
資料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助理環境保護經理(海洋)李美華

LINK:一爐一跑 玩謝海豚(蘋果日報)

 

竟然懷念董建華 [ 曾志豪 ]

你甚麼時候覺得如花都唔算醜?當你看見私煙BB。
你甚麼時候覺得西班牙輸5比1不算慘烈?當你看見巴西輸1比7。
當更差的出現,差的也就突然變得好了。
今天的香港,令我覺得,其實董建華都幾好。
03七一遊行翌日,董生那句經典的「早晨」,為他贏得無數句「媽媽的問候」。當年香港人覺得董特首沒有面對市民的勇氣,50萬人上街只能換來一聲「早晨」。
今天,我們要珍惜董生的那句「早晨」了,董生起碼肯講一句早晨,梁振英連招呼都不打一個。
董生的「早晨」,代表他怯於50萬的民意,不懂如何應對,唯有無厘頭混過去;今天的689,視上街民眾如無物,居然能顧盼自得的面對,因為在政府心目中,51萬人,都只不過是「一些團體及其他人士」矣。必要時,還可以在政總豎立高牆固步自封,任你雞蛋扔得碎碎,好官我自為之。
董生曾罵李柱銘唱衰香港,我們譁然董生的抹黑扣帽子;但今天看來,董生起碼敢當面和馬丁對質,今天的689,卻是等保安把議員抬離現場,才對着滿座自己友的會議廳,拾起玻璃碎片發表偉論。
當年董生落區,有一位麵檔的周老闆拒絕和董生握手,但翌日這位周老闆卻態度大轉變,向董生道歉還表示願意和董生握手。當年我們譴責政府向小市民施壓。
今天再看,董生已是宅心仁厚,換轉是689,這位不肯握手的周老闆,翌日可能已經被食環署上門控告店舖有老鼠再被警察票控停車不熄匙,邊隻手唔肯握就屈你邊隻手,死未?
董生年代,警察用貝多芬音樂遮蓋示威者聲音,被指妨礙表達自由;689年代,公安說,邊有示威者呢?有的只是尋釁滋事的份子矣。


竟然懷念董建華 [ 曾志豪 ]

要地不要人是野蠻行徑

世界各地的歷史都有戰爭和侵略的事情,其實都是搶奪土地的戰爭,土地上的人侵略者從來都不太理會。

古代因為科技不發達,要地不要人的成本很大,所以奪得土地後,土地上的人都成為奴隸。隨著科技的發達,奪取土地卻不要土地上的人民的困難度大減,二次大戰的德國和日本,只想奪取土地卻不理會土地上生活的的人民,大屠殺於是出現。

文明的開展,這種野蠻的行為好像被禁止,但人類總要犯下同樣的錯誤。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有同樣情況,雙方都想取得對方的領土卻不想去理會土地的人民,但以色列擁有絕對的優勢,航堅炮利,結果是以色列總是屠殺巴人,造成人道大悲劇,搶奪土地卻不理人地的思想必須禁止。

除了以色列有要地不要人的恐怖思想外,中國大陸近來也有一股要土地不要土地上人民的風氣。早年,他們對台灣也是如此說,你們要獨立可以,請離開台灣這遍土地,因為土地是屬於中國的。今日他們也是如此對待香港,他們認為香港人要搞獨立請離開,香港不需要你們。這種只要土地不要人民的思想,極其落後和野蠻,把那些土生土長的本土趕走,再殖入其他人以作代替,這是強盜邏輯,土地應該屬當地生活的人民,而不是那些來歷不明的人群,如此簡單的道理,為甚麼變成難以明白呢!

2014年7月15日星期二

香港今不如昔,卻不淮別人讚美英殖,真有趣!

為何香港會失驚無神回歸共產中國。現在還有人責怪英國人,還在憎恨英國殖民管治,雖然沒有人會否認今如昔,但就不準懷念英國不準讚美英國管治,相當有趣。

英國在八四年和八九年其實可以在香港搞公投去確認香港前途或確認中英聯合聲明,為何英國沒有做??英國是一個相當聰明的國家,他在香港是維持穩定公平和貿易。八四年和八九六四後,英國搞任何的香港公投,中國都必然反對,這也是預期的,問題不在中國的反對,而是香港社會整體的反應,香港知識份子界對英國的反感是相當嚴重,那是基於民族主義,香港社會與英國保持距離,結果是英國在香港不能找到可以依靠的力量,連香港人也對回歸共產中國保持沉默,英國在香港可以做甚麼事呢?


到今日還有人仇視英國人的管治,咬牙切齒的指責英國對香港管治,可知道當年英國可以為香港做的,其實很有限,香港社會的人義和團民族主義,英國人不會不明白,香港苦果很多的也是香港人自己造成,今日舉英國旗香港旗,有人還是想起百年前的鴉片戰爭,卻從來沒有想過後來的郊野公園、新界東北、中文大學,也不會想起警察曾經也是奉公守法和法律是申彰公義的地方,與老鼠芬一樣不要事事讚美英國管治,真的,見到日本想起南京大屠殺,見到英國想起鴉片戰爭,非常好,妄想被迫害症的民族,身在台灣的王丹明不明!?

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

強盜思維( 高慧然 )

強盜思維(高慧然)

中國《南方都巿報》慫恿中國遊客來香港游泳,大字標題居然是「便宜就是心動的理由」,《南都》並比較了深港兩地泳池的收費標準及安全設施,認為香港泳池又平又靚又安全,值得中國人跨境過來享用。
《南 都》是我心目中少數邏輯和思維較正常的中國傳媒,貌似富有正義感,沒想到骨子裏仍然是強盜思維強盜邏輯,全無權利與義務的概念。作為中國傳媒,如果認為中 國人的運動設施價格偏貴、安全措施欠缺,理應理直氣壯為中國納稅人爭取合法權益而發聲,絕不應該慫恿中國人過境來香港搶掠屬於香港納稅人的資源。
香港公眾泳池收費廉宜,泳池及不收費的泳灘更提供免費的救生員,那是因為香港納稅人在為此納稅。這一切,不是免費的,不是廉宜的,是納稅人承擔納稅責任後所享有的福利。
一 個地方的人納稅,然後享用地方福利,承擔義務、享受權利,是付出與得到的平衡,豈容他人搶掠?一年五千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大軍壓境式來香港享用不屬於他們 的福利,遲早令香港原有的平衡崩壞。既然不納稅的人可以享用原本屬於納稅人的福利,那麼,香港人為甚麼要納稅?中國遊客不用納稅得享香港康文署轄下運動設 施,而香港人享用卻要納稅,請問周一嶽,這個算不算是歧視香港人?


強盜思維(高慧然)

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以巴衝突︰香港的有趣觀察

以巴衝突,今次輪到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表面原因當然堂而皇之的為三個被綁架撕票的以色列青年報仇,雙方都不對等,佢捉你三個,你殺佢一萬幾千,真係人間悲劇。

香港的評論不多,港豬不關心中東。少數關心的人,不是左膠就是本土撚,左膠一向反以反美,把一切問題責任放在以色列身上,好像沒有了以色列,世界更美好,他們好像忘記哈馬斯正在做甚麼!本土撚會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代入中港關係上,這是左膠最討厭的,本土撚覺得中共如以色列一樣用不對等的實力對待弱勢香港人,企圖消滅香港。

原本各有各論述,都沒有太問題,但一涉及中共如以色列一樣消滅香港,他們就敏感起上來,因為在他們的理論中,只有香港消滅中國人,或是香港是潛在消滅中國人,在他們眼中香港人高高在上高人一等,處處壓迫中國人,現在的發展傾向是香港族群將會屠殺中國人。

不知是否這班人是讀壞了書,還是未能適應時局變化,九七後中港關係是不對等的,香港和港人都是受到中國的壓迫,政府政策上的壓迫,即使人民,即使當他們無心,但也是壓迫,最新的香港泳池,大陸人來香港游水可能沒有心去破壞香港,但他們的行為令到香港游池的容量爆標,他們也是幫凶之一。

最近在大陸網站,好像是土豆之類,把香港八九十年代的電影稱為國產電影,令人匪夷所思,八十年代大陸可以拍疆屍先生的電影嗎?沒有可能,為何他們要奪取香港這個品牌?突然想起的是另一套香港電影恐怖雞,大陸女人殺死香港雞然後奪取她的身份成為香港人。

經常害怕香港會種族屠殺大陸人的知識份子,其實是搞錯了時空和現實,連香港人對暴力潔癖好像也不知道,如何帶領港人對抗中共呢?

2014年7月12日星期六

逆權大狀

睇完逆權大狀,呢套係一套好好睇的電影,特別是對今日的香港人而言。獨裁專制原來離香港很近很近。

台灣和韓國在經歷經濟高速增長後都出現民主化的情況,雖然時間不同,但相差時間卻很近,台灣是在八十年代開始停止高壓管治,但真正社會開放和產生寛容自由的環境在八十年代代尾開始。韓國在八十年代還是處於高壓統治,但隨著八八漢城奧運而改變,由高壓到改變管方法,社會上的高壓到自由,都是較極端走向!

逆權大狀七十年代尾,韓國經濟上升,政治高壓的年代,原本以搵錢致上的大律師,到最後都擔起爭取民主的大旗,男主角以為用錢可以解決問題,結果被老闆娘痛罵,他以為只賺錢不理政治就可以獨善其身,男主角的拍檔更指出不需建設公義社會也不需為下一代建設更好社會,因為有錢可以移民。結果老闆娘兒子的事情,令男主角完全改變,原本以為普通的審訊。一旦涉及國家安全,原來所有程序都不適用,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律師行沒有生意。主角問肥佬差佬何謂國家,主角指出是國家即是人民。當法庭也得不到公義和真相,每個人也叫主角放棄辯護改為為犯人認罪和談判刑懲,主角不斷問的問題,那為何需要審訊,主角堅持法庭就是要為疑犯洗脫罪名。雖然最後都被判有罪。主角最後選擇違法抗爭,即使被捕也在所不計。

值得一提是主角的舊同學記者先生,由鄙視主角到最後幫助主角,雖然最後新聞還被審查,軍事政府對傳媒控制嚴密。明顯的老屈學生為共產黨到後來老屈主角為共產黨,傳媒功不可沒。電影雖然真人真事改編,描寫的也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但與今日香港有明顯的相同之處。另一個是那個迫供的肥佬差人,光頭肥肥地的演員,彷彿就是香港曾性公安局長的長相,原來濫用職權,胡亂使國家名行迫害之實的形象都是如此?


八十年代的香港學生,面對前途問題,居然是支持回歸共產中國,與南韓民間要求民主的呼聲完全不同。香港的法律一直以公正馳名,九七後,法庭和執法者都改變了,法治變成依法治人,警察也變成如八十年代初的韓國警察一樣,以高壓方法對付異見者。青年人有理想要求改變制度變成疑犯被屈打成招,東亞其他地方向前改變,香港卻回到八十年代的韓國,真的是諷刺!



逆權大狀:港人必看


   數年前的《無聲吶喊》在南韓叫好叫座,更令一場案件得到重審,而電影來到香港也一樣評價頗佳。這部揭示歷史案件不公的《逆權大狀》,題材同樣沉重,但個 人覺得本片可觀性卻比《無聲吶喊》來得更可觀。電影講述一個只管向錢看的大狀,背後卻埋藏著一顆善良的內心,終因恩人無故被捕而站出來捍衛公義。全片非但 看來劇力迫人,我更喜歡劇本對律師這角色寫得有血有肉,對其性格轉變描繪自然,比《無聲吶喊》多了更人性化的描繪。故事於揭示當年不公情況上,也同樣令人 髮指,末段幾場法庭對峙戲直叫觀眾看得緊握拳頭,在劇力調控上絕對是近期一部佳作。片中對公義的控訴、對當權者官官相衛的批判、對傳媒歪曲事實的諷刺等 等,更與本港局勢不謀而合,不少荒謬絕倫的情節,相信定能惹起港人共鳴。

警告:下文可能含有重要劇情暗示,請讀者留意。 

   只有高中程度的宇碩,憑著後天的小聰明,不理世事,終成了一位成功的財務律師。某天,對他有恩的老板娘,其兒子振宇突然失蹤,她向宇碩求助,終讓宇碩願 意憑良心走出第一步,當回一個正式為民請命的律師。其時,多位學生均被神秘組織綁架,以莫需有罪名叛處他們叛國罪,當宇碩意識到這一切不公平的對待,將涉 及到當地人的民主自由和未來,他決定挺身而出,挑戰這群高高在上的當權者。可是,他才發現這些官官相衛的當權者,要與之對抗殊不容易...一如《無聲吶喊》,如非說明這是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可真難以想像這是一宗歷史故事,而這部《逆權大狀》,也是繼《無聲吶喊》後另一部讓歷史事件重新開審的電影,讓這群三十多年前受到無辜虐待的受害者,得到公義。
   沒有《無聲吶喊》的強烈不安和沉重感,《逆權大狀》有較強的故事性和人性化,初段更是著重於主角這位律師的良心發現、他的心路歷程、如何成名的故事。這 一段看似與主線無關,拍來卻見活潑有趣,甚至不乏輕鬆幽默感,亦處處與主線連貫,暗中鋪排伏線。他與家人之間的關係,寫來甚為感人,展現了主角那份上進 心,而他與老板娘之間的故事,也鋪排了他在金錢的背後,還是一個有情有義、有良知的真漢子。


  這段長逾 半部電影篇幅的情節,慢慢鋪排起來,漸見角色與主線連貫起來,手法流暢自然,可謂不著痕跡,把角色性格轉變描寫得非常立體,是本片在劇力以外的又一成功要 素。當一個對政治及公義毫不關心的人,某天一位好友突然牽涉在一恐怖事件中,他才發現這一切的不公義,將影響到下一代的未來,甚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因此鋌 身而出。故事巧妙地鋪排了另一個讓主角成名的好機會,讓他在財勢與人性之間作出矛盾抉擇,這個轉變拍來何其好看,也是電影的一大精彩之處。


片末連場慷慨激昂的法庭戲拍來劇力迫人,極考導演功力
  主線當然是連場舌劍唇槍的法庭對峙戲,場場針鋒相對,高潮迗起,盡見創作人對劇力調控的揮耍自如,處理起來火喉十足,再配上時空交錯的回憶,更叫場面看來倍添肉緊。控辯雙方的你一言我一語,過程中更見人性百出、主角情緒失控,甚至意外頻生等場面,讓劇力一直保持著高張姿態,個人更覺得是近年最佳的法庭戲之一。   本片並沒有把那些虐待場面拍得太白,單以典型性的畫面為主、其餘暗場交代盡由觀眾自行幻想,已足讓畫面來得心驚膽戰。虐待的恐怖也不及人性的險惡,連場 法庭戲盡見那時官官相衛的嚴重性,更見主角力挽狂瀾的無助感。片末聰明地來了一個暗中鋪排的扭橋,無疑叫觀眾有一絲希望,但隨後又把希望抹去,更進一步把 那個時空的無奈和絕望,勾劃得立體傳神,突顯出公義無法申張的感慨。


宋康昊的演出固然精彩,這位郭到元演一個奸角,處處流露出一種令人嘔心的氣焰,水準也不容忽視
   演員方面,宋康昊絕對是本片的一大亮點,當然,從其往作來看,他的演技也從沒令人失望。今回他演的律師從一個勢利小人物,逐漸變成一個願意承擔、有情有 義的真漢子。兩種性格前後對比鮮明,過程亦轉折流暢,到了末段於法庭時激動得近乎崩潰的每個神情,盡皆牽動心靈,讓觀眾為其對公義的堅持而全情投入。至於 任時完於片中演一個帶點無辜的熱血青年,有別於一般偶像派只管賣弄外表而乏演技,他在片中可謂全情投入,演出被虐場面時非常迫真,對母親的愧疚和思念,以 至每幕感情戲都演得相當傳神,是一回驚喜的演出。至於演其母的金姈愛也把一個無助的母親演活,叫人我見猶憐,而郭到元演一個無法無天的警官,戲份不多,但 每個神情都演得神憎鬼厭,也是一回上乘的演出。


  的確,《逆權大狀》一如《無聲吶喊》般沉重,甚至讓你散場後 可能心情難以釋懷,但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全片劇力迫人,更妙的是於主線以外對律師一角有極深入描繪,尤其他與老板娘一家的感情,情深義重,人情味十 足,把這位角色塑造成一個非常立體的人物。至於末段的法庭戲拍來更見火喉十足,氣氛控制調度自如,叫人全情投入。我相信,這部《逆權大狀》若多加宣傳的 話,套進回香港現時的社會政局,一定比《無聲吶喊》更有noise。片中對人民政治冷感、傳媒扭曲真相、何謂公義與良知等等情節,港人定必倍感共鳴,在這 個時勢下,本片相信極有鼓舞的作用。

2014年7月11日星期五

又見「歧視」 (陶傑)

又見「歧視」 (陶傑)

香港「平機會」準備加強「立法」,「禁止歧視內地人士」,從此公開稱「蝗蟲」者,將會「犯法」。但記者問:「那麼稱『強國人』呢?」平機會人員說:「叫強國人,就不涉歧視了。」
香 港的平機會主席是醫生,醫生的專業是理科的醫學,包括內外全科,但平機會的「歧視」,卻涉及文科中的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語意學、心理學、經濟學、政 治學。用一個醫生來做「平機會」主席,從西方的專業角度,相當可笑,有如由時事評論人、政治學講師蔡子強來做香港醫學會主席,或者由吳君如女士做香港工程 師學會會長。但是中國人社會崇尚理工,賤視文史,所以醫生領導的組織來決定人文學裏的歧視問題,這就是沒有英國人領導的「港人治港」之嬉戲之處。
「蝗蟲」是行為特徵的泛稱。「香港街頭許多蝗蟲」,這句話沒有專指「十四億中國人全部是蝗蟲」──如果「蝗蟲」的涵義是喧譟、自私而掠奪式的消費行為,在理論上,一堆美國遊客在巴黎,也可以是「蝗蟲」。一口咬定「蝗蟲」即是指全體中華民族,是自己對號入座之心虛。
香 港七十年代,麥理浩推行清潔運動,一名旅居香港的白人設計師,設計了「垃圾蟲」的漫畫形象。「驅除垃圾蟲」為什麼無人認為是「歧視」?因為亂拋垃圾,是一 種可以改變的生活行為,你做垃圾蟲,才被人歧視,而且「港英」那時從來沒有說過日本人、美國人、印度人從來不亂丟垃圾。
種族、性別、膚色,與生俱來,而且一生都無法改變(變性人例外),因生來無法改變的特徵而受嘲辱,才有得立法防止「歧視」。有一天你學會了排隊、不喧嘩、不隨地大小便,不管你是哪國人,你都不再是「蝗蟲」。
反而「強國人」或有諷刺(Sarcastic)意味,平機會卻認為不算歧視。真的嗎?那就太好了。所謂「港人治港」,缺乏邏輯訓練和人文學,終必是蠢人治港。蠢人在全世界,其實都受歧視,尤其以為做了主人者。

2014年7月1日星期二

向前看(陶傑)

向前看    

日本人在歐洲,為了避免被誤認為亞洲一些鄰國的人,行為舉止,為亞洲人爭得了許多榮譽。日本人在英國和歐洲,衣着尤為得體,穿得與巴黎、羅馬、倫敦的氛圍匹配,雖然沒有歐洲名牌掛滿一身,但含蓄婉約,不喧嘩,不打尖,一切低調而有禮。 

香港人一生都沒有遇見過高聲喧嘩的日本人,除了在日本片裏的酒吧場景。在日本也從沒見過日本人因爭的士、爭計程車,在街上大打出手的。日本人也有婚外情,但處理得像小說「失樂園」一樣有美感,「大婆」在大阪街頭向情婦淋一身汽油,用打火機點燃成火人?Oh My God,這是戰爭時期美軍投擲燃燒彈嗎? 

所以香港的名校,時時組織小學生參觀日本人學校,是一項德政,香港小學生到了日本人學校,看見日本的小孩從列隊歡迎,發表演講,到分小組接洽,都表現出文明國家的修養,令香港小學生覺得很詫異。 

日本人的小學教室,學生上課,都換上學校安排的拖鞋,老師講課時,小學生坐得正直,絕無抓腮搔耳,眼睛看着教師,離座的時候,一張椅子拉開再放回,沒有一絲聲音,日本人崇尚寧靜,不給別人添麻煩,令香港小學生看了之後,回到他們成長的那個「文化環境」,四周的喧囂聲浪,心中即刻有了優劣的等級。 

日本人學校迎接香港小孩,以禮相待,在學校內交談,均維持日本外交的禮儀,熱情之中,保持一點距離──譬如,日本小學生不會將他的電話號碼給你,也不會跟你facebook,你來參觀,我歡迎,但貴國是貴國,不要亂套甚麼「中日人民友好」、Thank you very much,我是我,中間有一條線,日本人由小孩就知不可混和,令人欽佩。 

朋友的小兒子最近去參觀,回來之後得之樂道了三天。我摸摸他的頭:「做人要崇優。孟子說:見賢思齊,趁年紀小,要學習優秀民族的氣質。將來你長大,會有人拉扯到不相干的話題,提醒你日本曾發動侵略戰爭。他企圖削弱你的基本是非觀。將來你遇到這種人,笑一笑:是嗎?我討厭政治,像中國的『文革』和『六四』一樣,日本曾經侵略過;我都忘記了。況且,要一起向前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