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4日星期一
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
中共四面受敵楊衛隆
中共跟美國打貿易戰,各國喜出望外,立即壓低本國貨幣匯價,狂搶中共國市場。中美貿易戰變成環球貨幣戰爭。
1美元匯價計算,韓元由1,100跌至1,469,日元跌得更勁,直接由100跌至157,跌掉超過1/3。越南盾由15,000跌至26,000。最了不起是印度盧比,由45跌至90,匯價跌掉一半。
美國、歐洲和台灣商人看到各國貨幣貶值至難以想像,當然開開心心地逃離中共國,跑到別的地方設廠。在中共國設廠有很大政治風險,跑到其他國家去,可以先賺一大筆匯價,設廠和經營成本大打折扣。
中共國內廠商倒閉潮有如海嘯湧來,原因非常簡單,貿易戰加上貨幣戰,離開中共國最化算。連中共國企業也潤到外面去。這麼一走,中共國失業潮和結業潮爆發,樓價崩盤,銀行和地方政府資不抵債,公務員工資發不出,大白象工程爛尾,銀行無法兌現付款承諾,整個中共國經濟像骨牌那樣倒下來。
這場貨幣戰爭早在意料之內,同時也在計算之中。中共的戰狼外交將世界各國推到美國那邊去,將美國市場讓給其他國家。中共國經濟崩潰已經出現,所有經濟數據都是「純屬虛構」。
美國的戰略十分簡單,跟中共打貿易戰,禁晶禁技。美國盟友,包括歐盟、英聯邦國家和日本立即嚇至從中共國衝了出去。發展中國家看見有機可乘,立即將本國貨幣貶值,吸引歐美投資。這樣做的目標是利用經濟崩潰引發中共國內部分裂和民怨,擾亂中共政治。中共本來就是不停內爭內鬥,貪腐不堪。再來個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裡應外合,中共無法支持下去。
等到中共內部不穩,兵變民變四起,老美立即出重手,承認台灣主權國地位,直接將中共打下擂台。美國國會通過的台灣保證實施法案就是為了承認台灣主權國地位而設立。中共槍桿子出政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槍桿子也可以倒政權。只要細心想想最近發生甚麼事情就會明白美國的部署。
2025年11月21日星期五
《金童》專訪|張繼聰艱苦訓練卻遭冷言冷語 自資6位數字救戲獲謝安琪支持:我就係咁痴線,無怨無悔
《金童》專訪|張繼聰艱苦訓練卻遭冷言冷語 自資6位數字救戲獲謝安琪支持:我就係咁痴線,無怨無悔
由張繼聰策劃、主演,甚至投資的拳擊電影《金童》終於面世。電影之所以被視為「都市傳說」,拍畢6年才上映,全因後期資金不足,但他如戲中主角一樣,因不願放棄,甘願掏荷包都要讓觀眾看見:「我老婆幾年前已經講:『早知爭7位數字,我幫你畀咗佢啦!你快啲搞咗佢啦!』」最終以6位數字埋單。為《金童》,拍攝時他受盡皮肉之苦、冷言冷語,上天一次又一次地打擊張繼聰,但最終都阻不了他將《金童》帶到世上:「套戲前後搞咗8年,受咗咁多皮肉之苦,自己再抌埋錢出嚟,我都仍然有心理準備(唔收得)……我就係咁痴線,我就係《金童》,《金童》就係我,無怨無悔。」
一句「男人的浪漫」展開地獄拍攝之旅
時間倒帶到2017年,張繼聰與導演陳維冠一起籌備,打算開拍一套拳擊片,向偶像史泰龍致敬:「《洛奇》係男人嘅浪漫,甚至會影響我價值觀,參與電影就係咁,你唔知邊套戲會影響人一世,我就係想做套咁嘅戲,唔取巧、唔扭橋、講人生、要熱血。」於是由2017年起,阿聰已經開始健身做準備,想不到來到2025年,《金童》才正式面世:「我同老婆講,史泰龍經歷過嘅嘢,我都差唔多經歷過,如果成功之前係要經歷咁多濕滯嘢,我都差唔多喇!最後成唔成功我唔知,但肯定係濕滯囉。」
由《浪漫風暴》郭富城、《激戰》張家輝,到《一秒拳王》周國賢與趙善恆,無一不在說明一個道理:演拳手真的好辛苦。如今加入的一員,就是張繼聰:「我記得個體能真係好辛苦,5日都淨係可以食朱古力同薯仔,夏天片場又咁熱,不停咁打,我又唔可以飲水只可以飲齋啡,真係好口渴,冇小便得幾滴,所以你話傷唔傷?」算是入行以來最艱辛?「最艱辛!冇替身㗎,前面淨係拍到隻腳都係我打㗎。好多前輩拍過打拳,但我想拍到最似一個拳手,去到最後一啲專業拳證,都話我真係似個拳手。去到極級辛苦嘅時候,坐喺corner個靈魂會飄走,身體每一個細胞都同你講唔好起身,但係就要靠個意志再打,嗰刻就真係演得幾好!」
這個過程不單考驗他的意志,連帶情緒都備受挑戰,受盡冷言冷語:「一星期操六日,一日要食八餐,但當中都有拍《逃獄兄弟》、《犯罪現場》,身體一攰又冇胃口食嘢。 去到中間bulking肥到隻豬咁,啲人又冷言冷語:『你而家咁樣係咪唔做運動呀?肥到咁呀?』片場其他導演會講,IG啲人又講,我冇得解釋,吞咗佢。」
要自資埋尾?講錢太太謝安琪更豪爽
面對完體能、情緒考驗,接下來的一關,就是製作方的資金問題:「資金其實拍攝過程都有問題,最尾5日要拍打戲,身體要去到最頂峰狀態,我已經操咗兩年,最尾嗰日拍唔晒就好弊,我直頭同監製講,我攞住百幾萬出嚟頂住,拍埋最尾嗰日,監製就話唔好。」最終電影完成,主要投資方卻因公司倒閉,而正式讓《金童》不見天日:「拍完個主投公司執咗,咁仲有七位數字後期邊個畀呢?就擺咗喺度,但套戲最終點都要上,監製都有盡努力完成個尾,但我睇完覺得咁樣完成好嘥,有啲嘢唔係最好。呢個世界真係一分錢一分貨,所以我決定拎錢出嚟再剪過。」
現在說起來似是輕鬆,但其實要真金白銀付錢,他自己,甚至太太謝安琪都沒有疑慮過嗎?他表示:「我老婆幾年前已經講:『早知爭7位數字,我幫你畀咗佢啦!你快啲搞咗佢啦!』」原來太太比他更豪爽!
笑言「錢解決到嘅問題,就唔係問題」的阿聰,指上天開了一個他負擔到的價:「呢套戲係勵志片,我真人都係勵志片!想鼓勵大家,有啲嘢係好絕望,香港而家好愁雲慘霧咁,但我想做個活生生嘅例子,唔使驚,盡做啦!最初我諗過如果去到7位數字,我就唔投資㗎喇,但個天又好好,而家(6位數字)我又負擔到。」
絕對想攞金像獎影帝
提起金像獎,張繼聰絕對坦誠想得獎:「係演員都想攞金像獎啦,我都想好坦誠咁講。嗰時三十幾歲想攞影帝,攞咗可以穩陣啲,當然我唔係好著重,但我終極都係要攞、亦都會攞。」事到如今,「影帝」這回事更多一重意義:「你問我而家,我都需要,因為我而家開始做導演、監製。想做啲project,如果有某個演員參與,個project就會明朗晒,但我都成日被人拒絕。如果有一日我係呢個級數嘅演員,就可以話:『冇人做,我做!』實行到好有趣嘅計劃。卡片上多個銜頭,啲人話『影帝喎』,人哋都會信我多啲。」
入行多年,他對獎項渴望,但亦不強求:「入行梗係有拼勁,之後經歷好多挫折、被人講、頒獎禮攞唔到獎,就修練到攞唔到獎都唔係一回事。有時得唔到唔一定衰,就繼續行啦,唔好諗。叱咤我年年都坐喺度啦,有啲嘢要透過得唔到,你先知道唔需要。《金童》票房好、金像獎有提名,我會覺得好夢幻,但冇都唔會好失望,我仍然係樂觀嘅。而家就嚟開估喇,究竟呢條友,個天會報答佢定玩佢呢?」
我就係《金童》,《金童》就係我
《金童》是張繼聰的人生修練,事到如今,他已經以「零期望」去面對成績:「套戲搞咗8年,受咗咁多皮肉之苦,自己再抌埋錢出嚟,我都仍然有心理準備(唔收得)……你知而家啲票房。坦白講我都唔理,人生諗返起呢件事,覺得係好正就夠。無論得或者唔得,我都無怨無悔,因為我已經做咗人生最想做嘅嘢。而家事業我睇到好開,得唔得到個角色呀,唔係最重要。而家每朝同老婆飲下咖啡,做下gym,要做嘢就做嘢,同個女睇下《鬼滅之刃》,咁就最開心。」
他更揚言,即使再遇到第二次、第三次的「金童」,他都仍然會選同一條路:「如果下次再遇到呢啲project,我都會all in!鍾意嘅嘢就係要全程投入,去到一滴都冇,零期望,睇下個天變啲咩出嚟。我諗返我嘅人生,個天有冇待薄過我?又冇喎,我人生好好。我就係咁痴線,我就係《金童》,《金童》就係我,無怨無悔。」
市道不佳才是真考驗:留得低嘅人一定係最愛電影,一定好恐怖
人人都說電影市道不景氣,筆者聽過無數電影人給過的答案,但惟有張繼聰講得最具體、最能解釋清楚他「樂觀」的原因:「而家係考驗我哋幾鍾意呢樣嘢嘅時候,每個人都要諗返第一日,年輕嘅時候點解要做呢件事。個市就係咁差,個天就問你:『你係咪仲鍾意呀?』唔需要唔開心㗎,你覺得好痛苦咪轉行囉,但個心覺得仲鍾意呢樣嘢,咪留低。我知係好難,但香港仲未去到餓死人。」
他更道出行業一直都存在問題,或許是時候清清瘀血:「電影圈咁多年嚟積咗好多問題,唔係一時三刻解決到,而家就爆晒出嚟。而家又冇錢搵,又吃力不討好,留得低嘅人一定係最愛電影,呢啲留得低嘅人一定好恐怖,好似癲狗咁!咁呢堆人一定可以將架車撻返著。我有信心喎,人類係唔會唔聽故仔,不過係咪另外一種形式呢?唔知,但創作嘅嘢一定會有。」你夠愛電影嗎?張繼聰明顯夠,而《金童》就是他的答案。
採訪:何德
髮型:Cooney Lai
化妝:LevinaBoMakeUp
地點提供:
FWD House 1881
富衛1881公館
2025年11月19日星期三
「疑似毛裝、插袋辱日」陶傑
大陸網民機靈,一眼看得出「疑似毛裝、插袋辱日」的報復,原創人是北韓金正恩主席。
謝謝中國。請你們不要再來了。矢板明夫俱樂部
面對中國的旅遊限制,日本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野田紀美態度明確。她指出,中國「遇到不滿就立刻以經濟手段施壓,過度依賴這樣的國家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她強調,不僅供應鏈如此,觀光也可能成為威脅的工具。這番話點出了問題的核心。當中國把正常貿易、觀光客流與互動都視為可操控的武器時,日本有必要更清楚自身該如何降低脆弱性。
在這個背景下,我的好友,靜岡大學教授、作家楊海英的一篇推文,在日本引起巨大迴響。有1700萬人閱讀。楊海英出生於中國內蒙古,是蒙古人。加入日本籍後名為大野旭。他的文章以直白的方式表達了許多日本人的心聲——
「謝謝中國。請你們不要再來了。沒有你們的新幹線安靜舒適,沒有你們的京都恢復典雅,沒有你們的銀座更適合穿和服。沒有你們的居酒屋變得更好吃,沒有你們的溫泉更乾淨。沒有你們的世界更幸福。」
這段文字之所以引起的共鳴,不是因為仇視外國人,而是因為多年觀光壓力累積下來之後,人們第一次注意到,少了龐大、不講禮貌、而且嘈雜的某特定客源,日本社會的生活質感反而悄悄回來。這或許就是許多日本民眾在這次事件中的真實感受——既不是歡迎制裁,也不是拒絕旅客,而是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日本想要守住的生活與步調?」
ありがとう
もう来ないで。あなたたちのいない新幹線は静かで優雅。あなたたちのいない京都は雅。あなたたちのいない銀座は着物が似合う。あなたたちのいない居酒屋は美味しい。あなたたちのいない温泉は清潔。あなたたちのいない世界が幸せ
失中國旅客又如何?黃偉康
中國與日本關係惡化,加上中國「提醒」國民前往日本有潛在風險,這或會導致未來數月訪日的中國大陸旅客人數大幅減少,不過這是否會對日本的旅遊業帶來重大的打擊?
當然,如果以人數作為分析,中國大陸旅客訪日的人數一定會較多,畢竟14億人口帶動的潛在外遊人數絕對不能低估,可是在日消費的金額如何?根據202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旅客在日本的消費金額高達1.7萬億日圓,排名的確最高,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以人均消費金額計算,中國大陸旅客只是掛名第三,只有27.775萬日圓,遠不及英國及美國的訪日旅客,而且中國大陸的訪日旅客主要消費為購物,人均消費金額高達11.9萬日圓,其中一個可能與部分中國訪行在日本進行水貨買賣有一定的關係。
故此,如果失去了中國大陸的旅客,日本的旅遊業是否會因而受到很大的打擊?答案幾乎可以是否定,因為不少分析都會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數字,就是日本本土旅客對日本旅遊業帶來的支持,其實遠超全球任何一個國家的訪日旅客,根據2024年的數據顯示,日本國民在本國旅行的總消費金額,其實高達25.153萬億日圓,這個金額乃是中國旅客所貢獻的金額之14.7倍,因此失去了中國旅客是否真的對日本的旅遊帶來重大的打擊?
或者大家再看一看京都的情況再作判斷,這就是日本本土旅客近年前往京都旅遊的人數顯著減少,主要原因是外國遊客急劇增加所導致,當中主要原因是「過度旅遊」 (Overtourism) 導致京都出現嚴重擁擠,並令旅館、餐飲價格顯著上升,因而令日本旅客對京都出現卻步的情況。不過,要留意的是雖然到訪京都的日本本土旅客顯著下跌,但2024年日本本土旅客在京都的消費金額,仍然高達1.553萬億日圓,這個數字是外國旅客在京都消費之總額的1.8倍。故此,站於京都的立場,如果因為過多的外國旅客而失去了日本本土旅客,最終可能會出現得不償失的後果。
因此,不要將中國旅客對日本旅遊業帶來的效益過度放大,因為日本本土旅客對日本的旅遊業帶來的刺激更大。當然,過去20年,中國都出現過不少反日的示威、抗制行動,最後中國人還是會忍不住到日本旅遊,畢竟日本的風景如畫,食物質素超高,購物體驗極佳,但問題是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在日本旅遊期間,對日本帶來甚麼的負面影響,會否令日本國民感到反感?故此,「誰不想要誰」這五個字其實真的值得大家好好思考!
最後,無論任何人到訪日本,都請好好珍惜、尊重日本的文化、周遭環境,尤其是切忌大聲喧嘩,希望各位能否自重一點。
2025年11月18日星期二
2025年11月16日星期日
如何改造中國國民性?先要大破才能大立 顏純鈎
顏純鈎
20251115
如何改造中國國民性?先要大破才能大立
2025年11月14日星期五
「讀一本客家」巡迴書展與行動攝影展 陶傑
客家人是中國歷史上永遠的異鄉人。
他們本源自中原,是華族古老的正宗,但因戰亂連綿,由晉室南渡、五胡亂華、金元入侵、太平之亂,客家人離散南北,衝擊各地的宗族社會。中國人的家庭有氏族倫理的凝聚,卻又因為客家的離散而居,構成了「合久必分」、「分而復聚」的張力。研究中國人複雜的文化心理,可由此弔詭處入手。
但今日全球離散的華人,由馬來西亞到北美,另一個「廣義大客家」的全球化華人社會在世界各國形成。雖說「沒有國、哪有家」,客家人卻是以「家」為先:「家國飄零,江山輕別,英雄兒女真雙絕。玉簫吹到斷腸時,眼中有淚都成血。」請注意:是「家國飄零」、中文裏從來不說「國家飄零」。
每一個移居外國的華人,在倫敦渡農曆新年,在西雅圖中秋賞月,在紐約的粵菜舘門口舞獅,在米蘭的皮革廠膳堂聚食溫州菜,都是二十一世紀全球化之下的「新客家人」。
今年高雄圖書館的講座,有中國國民黨前副總裁汪精衛的外孫女何重恩女士赴會。何女士知道我喜歡汪兆銘的雙照樓詞鈔(已故海外學者余英時和葉嘉瑩都喜歡),請我分講汪精衛其人、其文學、其心理性格與功過。
我說:汪精衛不是客家人,但他半生漂泊,由廣州到武漢,由重慶到河內,數度去法國、卻又回到上海南京,其人橫跨中國現代史的關鍵轉折期,由革命理想到政治現實,既是時代的締造者,也是被洪流推著前行的「漂流者」,然而不論飛蛾撲燄還是精衛填海,一生是聚散無常、卻又主客不分的悲劇人物。
我想到講題:「夢裏不知身是客」——漂移在時代洪流的汪精衛。
與另外兩位真正的客家領袖李光耀和李登輝相比,同樣是漂流,為何命運如此廻異?今日英國的香港BNO、大陸移居日本的民企老闆、「太子集團」的𣁽首與澳洲的楊蘭蘭,活在川普和習近平G2博弈的達爾文的夾縫裏,其性格在陰陽涼熱、躊躇和剛勇之間,或客途夜哭,或絕境求存,獨李光耀找到了定位,何嘗心中沒有一座陰陽隔分曉的斷背山的李登輝或汪精衛?
其實無論稱帝稱王、當家作主,誰不是時代的倥傯過客呢。
*11月16日星期日,下午四點至五點半
高雄前鎮區新光路61號,市立圖書館七樓際會室
報名請登錄此連結:https://www.ksml.edu.tw/ReaderRegist/Registration.aspx?Parser=99,8,1337,,,,,4764
當然,還有明天下午台北民生書局講述台港殖民地反抗之會,自由出席,不必報名。
真是活見鬼,我太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