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影評|打破港動畫框框 從業力看輪迴與《大隻佬》隔空對話?
香港本土動畫一直難有代表作,但這部耗時七年製作的《世外》,由楊寶文監製兼編劇,吳啓忠執導,因為先後入圍「動畫界奧斯卡」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西班牙錫切斯國際奇幻電影節,更提名金馬獎「最佳動畫片」、「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這股外來的旋渦,令電影在香港未上畫先具聲勢,開畫日連同優先場票房便達120萬之高,喜出望外。
作為香港最新的動畫代表作,以「香港製造」的標準去說,今次的畫功確實令人眼前一亮,雖然難免會帶日系風向,而畫面的精緻度亦有所不及,但以本土之力製作而言,已經超越昔日的港產動畫框框,能夠誠心講一句,是成功帶出一份意境。

如何在每次輪迴中學習放下、寬恕,才是得到解脫的必經路。(《世外》劇照)
故事方面,《世外》打正旗號談人離世後的光景,重新演繹了佛家輪迴與放下執念的主題。影片透過主角轉世之旅,陪同她一起面對執念的放下、對因果的承擔,以及如何找到真正的解脫。是發人深省的命題,但亦不是罕有,最接近的便有《破。地獄》。
兩者相比,大家對死亡的看法是截然不同,《世外》以「輪迴」為基點,死亡是通往下一世的必經階段,而戲名所指的「世外」,就是一個等待投胎的空間,亡魂在前往投胎前要忘記前世的執念。所以在電影中,如何在每次輪迴中學習放下、寬恕,才是得到解脫的必經路。這樣看來,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邁向新生的門檻。至於《破·地獄》,重故人,更重在生的你我,該儀式看似為先人超渡,其實更能讓活著的解開心結。
《世外》的故事有不少沙石,尤其主角在多輪人生中所犯的失誤,大大小小但好些是極可避免,甚至難以原諒。當中所談的其實似《大隻佬》所講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大隻佬》中,張栢芝飾演的李鳳儀,其中一世是日本兵,殺人無數業力重,難修補,最後選擇接受命運,勇敢面對業力,反而啟發了一直以為看破因果,在幫李鳳儀的「大隻佬」劉德華。當中帶無私的愛,更帶情愛,完全理解二人所付出與追求的是甚麼。

來到《世外》,小鬼一直幫小妹擺脫業力,她的前世害過千千萬萬的人,但最致命一次,是在戰亂期間,不知情下吃下親弟的肉以續命,這個錐心刺骨之痛,就連小妹也無法原諒自己,寧願放棄化成人鬼滯留在世外,但小鬼就是不許,「大隻佬」上身堅持替她清洗業力,那管是1000年的期限。
一個比李鳳儀更大的業力,你可以原諒到自己嗎?還是甘願留在世外,以活受罪的方式當作贖罪。至於小鬼一角,單以小妹一個笑容,便甘陪她押下1000年作無限輪迴,二人之間又未見有親情愛情的羈絆,這樣的押注會否太大,會否太無條件?就劇情而言,大可說理解,但情理而言就是欠說服力,難令觀眾投入。而且這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位,要觀眾自行腦補一個合理的解說,實在掃興之餘,更難與《大隻佬》相提並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