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容易受騙的AI馮睎乾十三維度
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51025
容易受騙的AI
其二,歐洲廣播聯盟 (EBU) 及英國廣播公司 (BBC) 合作的研究顯示,AI助理在傳播新聞資訊時有系統性問題,如45%AI回覆至少有一個顯著毛病,31%回覆在引用資料來源時有嚴重偏差,另有20%的回覆極不準確,包括細節錯誤 (來自AI幻覺) 及資訊過時。以上問題無分語言國界,長此以往,勢必削弱新聞公信力,最終令大眾選擇什麼都不相信。EBU媒體總監Jean Philip De Tender指出,這可能阻礙民主參與。
乍一看,以上當然算壞消息。AI這麼不靠譜,卻天天翻江倒海地量產文字、散播資訊,豈非劣幣驅逐良幣?但從好的一面看,倒也證明AI未能完全取代人,至少它仍然勝不過最優秀的記者、最有才的作家。何況在某些國家,就算沒有AI作怪,他們純人手做出來的新聞也不見得比AI助理準確。早於生成式AI普及之前,有些地方的新聞本來就不止45%有顯著毛病。
自ChatGPT問世以來,我每天都用AI,當然早就異想天開叫它生成文章。但真正可以拿來用的,只限於非常公式化的無聊電郵,即那些不必用腦寫的廢文。若設定一個題目,叫AI替我寫專欄,成品必慘不忍睹。原因很簡單:ChatGPT之類的大型語言模型,說穿了,只是根據概率預測下一個字的機器,巧思不多(如有的話),也無法跟現實世界某個讀者群connect,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都很死板、很膠。
寫文也好,看戲也好,靈魂都在細節。即使沒有EBU及BBC的調查,我也早已知道AI匯報的新聞不能盡信,因為它根本掌握不到細節,更分不清哪些是重要的細節。何以見得?不妨舉一有趣的例子。久未聯絡的Andy(盧安迪)日前傳來他設計的三個謎語,說「ChatGPT三題都答錯,但或許有1%香港人能答對」。以下是Andy寫的謎語:
謎語一
他姓譚。
他曾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流行歌手。
他的伴侶數目是一個謎。
他的年齡已經二十幾年沒有增長。
他有不少「學生」。
他曾獲得金針獎。
他是陳百祥的朋友。
他並不熱衷於踢足球。
謎語二
他姓陳。
他是得獎最多的香港藝人之一。
他曾因工作意外而失去身體某部分。
他的名字被麥當娜知悉。
他的父親曾任公務員。
他的太太曾是藝人。
他有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兒。
他的英文並不流利。
謎語三
他可被稱為「阿傑」。
他畢業於香港大學。
他是七八十年代香港頂級流行歌手。
他早期主要唱英文歌,後來轉唱廣東歌。
他懂得彈結他。
他從未有過緋聞。
他的太太有在美國生活的經歷。
他從未跟麥嘉合作。
猜到嗎?ChatGPT其實是「差不多先生」,它的答案,可能也是多數香港人不假思索就說出口的答案——當然都是「幻覺」。AI多幻覺,亦未嘗不是好事,這代表人類有能力欺騙它。萬一《未來戰士(Terminator)》的「天網(Skynet)」成真,人類即使不能力敵,至少還可智取吧?
你是異向者(Otrovert)嗎?馮睎乾十三維度
20251024
你是異向者(Otrovert)嗎?
「Otrovert」這個字什麼意思呢?源自西班牙語的「otro」意為「其他(other)」,「vert」(來自拉丁文vertere)則解作「轉向」,加起來的字面意思就是「轉向其他」、「他向」,用來形容那些對任何群體都缺乏歸屬感,永遠覺得自己是「他者」的局外人。此字問世不久,未有通行中譯,我姑且譯成「異向者」。
異向者不覺得自己屬於哪個圈子,亦不信任那些基於抽象概念(如政治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種族身分等)而形成的群體,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概念僅存在於集體意識,並無必要對它們無條件效忠。異向者既不社恐,亦不高傲,他們很樂意跟一二知己由夜深聊到天亮,但置身一個群體中的時候,卻總是提不起勁融入。
卡明斯基本人也是異向者,他初次發現自身有這個傾向,是童年時參加童軍的第一天——當時他還未想出「otrovert」一字,只隱約覺得自己「與別不同」。卡明斯基回憶,其他孩子都很投入地唸誓詞,充滿熱忱,但自己站在那裏,卻「一點感覺都沒有」。他不是叛逆,可能是清醒。清醒的人往往顯得不合群,因為他們沒有被集體幻覺催眠。
人類一直以來都太崇拜群體了。團隊建設、社會榮譽、愛國精神,無時無刻告訴你:「集體」比「個體」更偉大。學校教育當然也強調你要合群、融入社會,為群體作貢獻。然而最諷刺的是,對人類貢獻最大的那群人,可能從未想過要為群體做什麼:他們只是興趣使然,單純投入到自己熱愛的創作或研究中,像卡明斯基列為異向典範的卡夫卡、愛因斯坦等。
異向者因為不求他人認同,不必圍爐取暖,精神上反而有更多自由,可以仔細觀察、思考那些被集體忽略的細節。這樣的人往往被視為怪人,甚至瘋子。卡明斯基舉了十九世紀的匈牙利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作例:塞麥爾維斯提出,醫生接生前只要洗手消毒,就可大大降低產婦感染敗血症死亡的風險(即「產褥熱」)。接納他建議的醫院,產婦死亡率從18%降到2%。
「醫生應該洗手」今天固然是常識,但回到十九世紀,人們根本沒有細菌感染的概念。即使塞麥爾維斯的做法成效顯著,但他卻不能為自己的洞見給予解釋。當時有群不洗手的醫生非但沒感謝他,反而不住質問:「你憑什麼說這有用?」塞麥爾維斯跟同行的爭論越演越烈,結果他竟被送進精神病院,有說他最後還死於敗血症——即是他阻止產婦感染的那個病。
歸屬感不會帶來創意,只會造就妥協。異向者沒有歸屬感,所以也沒有思想包袱,往往能突破群眾盲點,免於集體的自我欺騙,有時候就難免得罪全世界。值得慶幸的是,異向者有一個「特權」,就是不怕被排斥,因為他從未加入。美國隱世女詩人Emily Dickinson有一首詩,堪稱異向者的宣言,以下為第一節: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
Then — shuts the Door —
To her divine Majority —
Present no more —
(靈魂自擇其伴,
然後,關上門,
隔絕神聖的多數人,
不再現身。)
今日世界不管身在何方,到處是集體的瘋狂。無論你內向外向,都在社交平台的萬有引力下,被吸進一個又一個的圈子。異向,也許才是這個世代的美德。可能的話,不妨學習做一個異向者,或至少學懂欣賞一個異向者。
2025年10月23日星期四
美國成立對抗中共的稀土聯盟 楊衛隆
20251022
美國成立對抗中共的稀土聯盟
美國推行關鍵礦物安全夥伴計劃Critical Minerals Security Partnership,成員包括稀土礦藏豐富的國家,例如越南和南韓。
2025年9月,中共出口往美國的稀土磁石只有420噸,按年減少約3成。這是連續第二個月下跌。
2025年10月,美國取得電動車電池用的鋰主要生產商加拿大稀土礦產公司Lithium Americas的5%股權。美國和澳洲簽署85億美元,包括重稀土在內的稀土合作計劃。澳洲政府優先推動 Alcoa-Sojitz project和Arafura稀土公司的 Nolan項目。澳洲政府給Alcoa稀土公司及日本公司合作的Sorjitz corporation投資2億美元用於生產廣泛應用於電子產業, 特別是製造半導體和發光二極體LED的關鍵材料 gallium鎵。美國在這項目也有投資,金額不詳。
美國建立稀土聯盟,目的是完全切斷中共的稀土供應鏈,改由親美國地區供應。美國不依賴中共國稀土之後,跟中共國經濟和貿易關係會被切割得乾乾淨淨。簡單地說,中共無法跟美國做生意。現在的中共國產能過剩,產能很快變成無用又花錢的經濟大包袱。
美國可以跟中共完全切割,中共可以跟美國完全切割嗎? 絕對不行,中共不能失去美國市場。因為美國市場太大,太重要。中共的稀土戰只是小孩子玩泥巴。
藍衣滲紅國魂已冷 陳方隅
20251021
這幾天看到不少藍營內部「中華民國派」甚至是台派的朋友們憤憤不平地、甚至心有不甘地講說
國民黨走紅統路線會是大危機
例如剛看到鏡報陳嘉宏主編那邊貼出一篇
我看到都覺得真的是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這麼多年來,中國國民黨變成真正的中國國民黨的過程,每一位藍營朋友們都是推手呢
怎麼會講成一副「都是那些掌權者紅化」的事不關己的樣子呢?
當我們努力在做中國研究、努力在告訴大家要小心中共統戰的時候,藍營有聲量的人每一個都是極盡嘲諷甚至羞辱之能事
每一個人都把民進黨當成敵人,把台獨份子當成敵人,沒有人把中共當成敵人
自從連戰2005年選輸之後投共,藍營的大方向就是聯共制台獨
欸,有沒有搞錯,中共那邊是明白講了要統一台灣、明白講說要使用武力的一方
然而這二十年來,藍營每一個層級的政治人物,有哪一個還敢(想)主張反共?
沒有
每一個都在拿中共好處,每一個都在吃中國紅利,為了打敗台獨,完全沒有把中共當威脅
長期下來當然整個黨都紅化
怎麼會現在才在悲憤說中華民國派要完蛋了?
當國民黨把智庫虛級化的時候你沒有出聲
當國民黨所有地方派系拚命引入中資的時候你沒有出聲
當國民黨派了一堆根本不適格又沒大腦的人去掌管重要機構(例:革實院,文傳會etc)的時候你也沒有出聲
而當所謂「戰鬥藍」拚了命的在嘲諷抗中保台的時候,大家不是都講得很開心嗎?
什麼知識藍,根本是最沒知識、且被中共洗腦最成功的一群人
再怎麼離譜的疑美論、再怎麼離譜的詆毀民主政治的言論,藍營都大力轉傳得超開心,不是嗎???
怎麼會現在才在抱怨說中道路線沒了?這十年來早就被藍營自己搞掉了好嗎
我的觀察是,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國民黨的朋友們都太焦慮了
焦慮到對於所有可以攻擊民進黨的論述都照單全收
而且我觀察高知識份子尤其如此
論述的失守是很長時間的,而中共不斷砸大錢的輿論攻勢也非常有效果
再加上因為藍營朋友們的焦慮,不知不覺幫忙散布者實在是不少,自願成為中共協力者更是不知凡幾
這次看到陳文茜趙少康等人跑出來喊說中國介選
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陳文茜趙少康這群人就是最親中的一群人,最會利用民眾的親中情緒來賺取流量和聲量的一群人
藍營的親中情緒就是你們這群人幫忙中共餵養出來的
你們這群人就是最強大的useful idiot
現在忽然發現中共不站在你這邊的時候,你自己只有被藍版小粉紅碾壓的份
趙少康自己都講過,境外介選一直都在,但他不可能怪給中國,只能怪給民進黨,不然邏輯說不通
(心態就是:一直以來就不認為中國是威脅,只會講民進黨是威脅,怎麼可能中國會對我們做壞事呢?不是的,我們要跟中國一起打敗民進黨!)
是啊,就是你們這群人拚了命地一直幫中國降低我們的抵抗意志,拚了命地講中國好棒棒,不是嗎?
中國國民黨的群眾早就是中共資訊操弄最直接也最成功的對象
這個早就有很多的研究(還沒當立委之前的沈伯洋就有很多研究,但大家不是把他說成是CIA間諜嗎?結果後來趙少康自己都被講成CIA間諜)
我好幾年前就講了
中國國民黨最大的危機就是不把中共當成我們面對的外部威脅
其實這很奇怪,就算是中華民國派,也應該要主張並堅持反共才對
怎麼會這幾年來都沒有看到任何人出來反共?
反共的人不敢講、不想講,然後一大堆人都跟中共合作得超開心
然後大家再把那些還堅持反共的人都講成綠的(例如明居正老師)
中國國民黨的問題就是在於
不把中共當成威脅也就算了,還把台灣內部的黨派與意識型態之爭看做最大威脅
每天在那邊講說台獨會消滅中華民國
就是這種心態加速了整個國民黨的紅化
這不只是國民黨的危機(現在黨主席直接就是中共的代理人了,很棒吧)
更是台灣民主的危機
國民黨走紅統路線會是大危機
例如剛看到鏡報陳嘉宏主編那邊貼出一篇
我看到都覺得真的是不知道該笑還是該哭
這麼多年來,中國國民黨變成真正的中國國民黨的過程,每一位藍營朋友們都是推手呢
怎麼會講成一副「都是那些掌權者紅化」的事不關己的樣子呢?
當我們努力在做中國研究、努力在告訴大家要小心中共統戰的時候,藍營有聲量的人每一個都是極盡嘲諷甚至羞辱之能事
每一個人都把民進黨當成敵人,把台獨份子當成敵人,沒有人把中共當成敵人
自從連戰2005年選輸之後投共,藍營的大方向就是聯共制台獨
欸,有沒有搞錯,中共那邊是明白講了要統一台灣、明白講說要使用武力的一方
然而這二十年來,藍營每一個層級的政治人物,有哪一個還敢(想)主張反共?
沒有
每一個都在拿中共好處,每一個都在吃中國紅利,為了打敗台獨,完全沒有把中共當威脅
長期下來當然整個黨都紅化
怎麼會現在才在悲憤說中華民國派要完蛋了?
當國民黨把智庫虛級化的時候你沒有出聲
當國民黨所有地方派系拚命引入中資的時候你沒有出聲
當國民黨派了一堆根本不適格又沒大腦的人去掌管重要機構(例:革實院,文傳會etc)的時候你也沒有出聲
而當所謂「戰鬥藍」拚了命的在嘲諷抗中保台的時候,大家不是都講得很開心嗎?
什麼知識藍,根本是最沒知識、且被中共洗腦最成功的一群人
再怎麼離譜的疑美論、再怎麼離譜的詆毀民主政治的言論,藍營都大力轉傳得超開心,不是嗎???
怎麼會現在才在抱怨說中道路線沒了?這十年來早就被藍營自己搞掉了好嗎
我的觀察是,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國民黨的朋友們都太焦慮了
焦慮到對於所有可以攻擊民進黨的論述都照單全收
而且我觀察高知識份子尤其如此
論述的失守是很長時間的,而中共不斷砸大錢的輿論攻勢也非常有效果
再加上因為藍營朋友們的焦慮,不知不覺幫忙散布者實在是不少,自願成為中共協力者更是不知凡幾
這次看到陳文茜趙少康等人跑出來喊說中國介選
這更是滑天下之大稽
陳文茜趙少康這群人就是最親中的一群人,最會利用民眾的親中情緒來賺取流量和聲量的一群人
藍營的親中情緒就是你們這群人幫忙中共餵養出來的
你們這群人就是最強大的useful idiot
現在忽然發現中共不站在你這邊的時候,你自己只有被藍版小粉紅碾壓的份
趙少康自己都講過,境外介選一直都在,但他不可能怪給中國,只能怪給民進黨,不然邏輯說不通
(心態就是:一直以來就不認為中國是威脅,只會講民進黨是威脅,怎麼可能中國會對我們做壞事呢?不是的,我們要跟中國一起打敗民進黨!)
是啊,就是你們這群人拚了命地一直幫中國降低我們的抵抗意志,拚了命地講中國好棒棒,不是嗎?
中國國民黨的群眾早就是中共資訊操弄最直接也最成功的對象
這個早就有很多的研究(還沒當立委之前的沈伯洋就有很多研究,但大家不是把他說成是CIA間諜嗎?結果後來趙少康自己都被講成CIA間諜)
我好幾年前就講了
中國國民黨最大的危機就是不把中共當成我們面對的外部威脅
其實這很奇怪,就算是中華民國派,也應該要主張並堅持反共才對
怎麼會這幾年來都沒有看到任何人出來反共?
反共的人不敢講、不想講,然後一大堆人都跟中共合作得超開心
然後大家再把那些還堅持反共的人都講成綠的(例如明居正老師)
中國國民黨的問題就是在於
不把中共當成威脅也就算了,還把台灣內部的黨派與意識型態之爭看做最大威脅
每天在那邊講說台獨會消滅中華民國
就是這種心態加速了整個國民黨的紅化
這不只是國民黨的危機(現在黨主席直接就是中共的代理人了,很棒吧)
更是台灣民主的危機
2025年10月20日星期一
評論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20251020
評論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繼孫文、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之後,鄭麗文即將出任國民黨主席。這是國民黨的歷史時刻,但鄭麗文未必是歷史人物。以下是我的評論:
一、國民黨真的民主了
國民黨原本有總理,後來叫總裁,都不用選,可以做到死。改叫主席後有改選,但也都選假的。這次鄭麗文當選主席,國民黨首次玩真的。國民黨真的變民主了!
二、黨國權貴二度落馬
國民黨逃難台灣後,養了一批黨國權貴。雖然他們沒什麼本事,但自認高人一等,到處吃香喝辣。台灣民主化之後,他們首次落馬,被逐出國家體制之外。國民黨民主化之後,他們二度落馬,不再能掌控政黨高層。
三、從受益變受害的黨
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獨裁統治,靠著愚民教育與洗腦宣傳維持政權。失去中央政權之後,國民黨仍有一群愚忠的支持者,也就是這次主席選舉的主要票源。
原是洗腦宣傳受益者的國民黨踢到鐵板了,因為中國利用假消息為鄭麗文造勢,還攻擊其他候選人。被洗腦成性的黨員就相信了,票投鄭麗文,讓國民黨成為洗腦宣傳的受害者。
四、似統非統比較可怕
因為中國的介入,鄭麗文才可成功當選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對中國的支持必須有所回報,國民黨極可能變成「明統」的政黨。
國民黨本就主張統一,但不敢明目張膽,因為擔心選票流失。鄭麗文上任後,國民黨對統一不再欲言又止,選票競爭力會減弱。似統非統的國民黨反而比較可怕。
五、鄭麗文的權力來源
國民黨內有兩股主要勢力:位居高層的黨國權貴與經營基層的地方派系。鄭麗文的權力來源是中國介選,下架了黨國權貴。鄭麗文橫空出世,與地方派系毫無淵源。
鄭麗文上任後,極可能成為令不出黨中央的主席,因為黨國權貴與地方派系都不買單。唯一的例外是中國提供大量金援,挹注各級公職的競選經費。國安單位應加強監控境外資金的流向。
六、鄭麗文當選的意義
根據個人的觀察,鄭麗文的歷練與國民黨的體質並不相容。此外,鄭麗文的性格與中國的干預也有衝突。除非有把柄在中國手中,鄭麗文極可能成為自走砲的國民黨主席。
如果我的研判正確,鄭麗文當選國民黨的主席,對台灣未必不好。至於對國民黨的意義,我要借用趙少康的一句話:「國民黨就完了!」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繼孫文、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之後,鄭麗文即將出任國民黨主席。這是國民黨的歷史時刻,但鄭麗文未必是歷史人物。以下是我的評論:
一、國民黨真的民主了
國民黨原本有總理,後來叫總裁,都不用選,可以做到死。改叫主席後有改選,但也都選假的。這次鄭麗文當選主席,國民黨首次玩真的。國民黨真的變民主了!
二、黨國權貴二度落馬
國民黨逃難台灣後,養了一批黨國權貴。雖然他們沒什麼本事,但自認高人一等,到處吃香喝辣。台灣民主化之後,他們首次落馬,被逐出國家體制之外。國民黨民主化之後,他們二度落馬,不再能掌控政黨高層。
三、從受益變受害的黨
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獨裁統治,靠著愚民教育與洗腦宣傳維持政權。失去中央政權之後,國民黨仍有一群愚忠的支持者,也就是這次主席選舉的主要票源。
原是洗腦宣傳受益者的國民黨踢到鐵板了,因為中國利用假消息為鄭麗文造勢,還攻擊其他候選人。被洗腦成性的黨員就相信了,票投鄭麗文,讓國民黨成為洗腦宣傳的受害者。
四、似統非統比較可怕
因為中國的介入,鄭麗文才可成功當選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對中國的支持必須有所回報,國民黨極可能變成「明統」的政黨。
國民黨本就主張統一,但不敢明目張膽,因為擔心選票流失。鄭麗文上任後,國民黨對統一不再欲言又止,選票競爭力會減弱。似統非統的國民黨反而比較可怕。
五、鄭麗文的權力來源
國民黨內有兩股主要勢力:位居高層的黨國權貴與經營基層的地方派系。鄭麗文的權力來源是中國介選,下架了黨國權貴。鄭麗文橫空出世,與地方派系毫無淵源。
鄭麗文上任後,極可能成為令不出黨中央的主席,因為黨國權貴與地方派系都不買單。唯一的例外是中國提供大量金援,挹注各級公職的競選經費。國安單位應加強監控境外資金的流向。
六、鄭麗文當選的意義
根據個人的觀察,鄭麗文的歷練與國民黨的體質並不相容。此外,鄭麗文的性格與中國的干預也有衝突。除非有把柄在中國手中,鄭麗文極可能成為自走砲的國民黨主席。
如果我的研判正確,鄭麗文當選國民黨的主席,對台灣未必不好。至於對國民黨的意義,我要借用趙少康的一句話:「國民黨就完了!」
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被全球主義者傷害得最深的,往往是最弱勢的一群
20251019
【FT訪問貿易戰策劃者| 被全球主義者傷害得最深的,往往是最弱勢的一群——有學位但低技術、中年以上的打工仔、辛勤勞動者。英美如是,被北方挑戰的香港亦如是】
《Financial Times》上週訪問了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即特朗普第一屆政府的貿易代表,也是現任貿易顧問格里爾的老師。他的著作《No Trade is Free》被視為關稅戰的「教科書」,並長期主張美國必須正視嚴重的「雙赤」問題。
(順帶一提,我認為特朗普政府最值得批評的,正是沒有有效處理財赤問題。)
「自由貿易」政治共識的終結?
訪問中,記者問他: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促使企業重整供應鏈、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這過程是否在一個任期內完成?萬一通脹上升、工廠尚未落地,總統豈不會付出政治代價?
萊特希澤承認:「這可能要一段時間,但那不是不去做的理由。」
他補充說:「只要有任何復甦跡象、過程開始奏效,就再沒有民主黨人會以『自由貿易』為政綱。沒有人會站在另一邊。而若共和黨能再勝一次大選,我們就能建立一個新的貿易體系。」
當然,作為共和黨老將,他相信只有共和黨才能貫徹這個重塑生產線的藍圖。
企業的最優化,並非國家的最優化
問題在於,我們是否低估了跨國生產商對民主制度的影響力?又或者,是否過度高估了民主制度能約束跨國生產商的能力?
把部分生產「逆價格」回本土,從來不是企業的自然選項。過去十年,我們清楚見到幾個現象:
— 外判速度遠比轉型速度快。 企業一旦將工序外判,留下的往往是四、五十歲的家庭支柱。要學習轉型、再投入新工業時,他們已難與年輕一代競爭。
— 生產是一種網絡與文化。 當一個國家將不同環節外移後,整條產業鏈便瓦解難復。工人的習慣與工業文化,也非一朝可重建。要年輕人突然投入勞動生產,談何容易?
— 教育錯配與階層困局。 並非人人都適合讀書、做專業人士或當 YouTuber、KOL。我曾支援弱勢學校,見過不少學生花時間、花金錢讀副學士,只為能再升上大學。十多年求學、背學債,卻未必找到穩定工作。
為何不乾脆中學畢業進工廠?因為工業早已外移,留在本地的藍領工資連樓都買不起。
英國的現實:五分之一人不就業
在英國,每五個適齡且健康的成年人,就有一個既不工作、也不求職。
當政府呼籲工業回歸英國時,國家卻已缺乏生產基礎設施與技術人才。
年輕一代在基層地區成長,考不上大學就幾乎沒有出路。這樣的社會結構,令不少學生自暴自棄,甚至誤入歧途。
貿易戰只是表面,結構才是根本
貿易戰、關稅戰只是表層現象。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逆轉過度外判的生產結構。
並非要所有工業都「回國」,而是無需讓一、兩個國家承擔全球的生產任務——每個國家都應該能為自己的國民,提供適量而有尊嚴的工業工作。
《Financial Times》上週訪問了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即特朗普第一屆政府的貿易代表,也是現任貿易顧問格里爾的老師。他的著作《No Trade is Free》被視為關稅戰的「教科書」,並長期主張美國必須正視嚴重的「雙赤」問題。
(順帶一提,我認為特朗普政府最值得批評的,正是沒有有效處理財赤問題。)
訪問中,記者問他: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促使企業重整供應鏈、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這過程是否在一個任期內完成?萬一通脹上升、工廠尚未落地,總統豈不會付出政治代價?
萊特希澤承認:「這可能要一段時間,但那不是不去做的理由。」
他補充說:「只要有任何復甦跡象、過程開始奏效,就再沒有民主黨人會以『自由貿易』為政綱。沒有人會站在另一邊。而若共和黨能再勝一次大選,我們就能建立一個新的貿易體系。」
當然,作為共和黨老將,他相信只有共和黨才能貫徹這個重塑生產線的藍圖。
問題在於,我們是否低估了跨國生產商對民主制度的影響力?又或者,是否過度高估了民主制度能約束跨國生產商的能力?
把部分生產「逆價格」回本土,從來不是企業的自然選項。過去十年,我們清楚見到幾個現象:
— 外判速度遠比轉型速度快。 企業一旦將工序外判,留下的往往是四、五十歲的家庭支柱。要學習轉型、再投入新工業時,他們已難與年輕一代競爭。
— 生產是一種網絡與文化。 當一個國家將不同環節外移後,整條產業鏈便瓦解難復。工人的習慣與工業文化,也非一朝可重建。要年輕人突然投入勞動生產,談何容易?
— 教育錯配與階層困局。 並非人人都適合讀書、做專業人士或當 YouTuber、KOL。我曾支援弱勢學校,見過不少學生花時間、花金錢讀副學士,只為能再升上大學。十多年求學、背學債,卻未必找到穩定工作。
為何不乾脆中學畢業進工廠?因為工業早已外移,留在本地的藍領工資連樓都買不起。
在英國,每五個適齡且健康的成年人,就有一個既不工作、也不求職。
當政府呼籲工業回歸英國時,國家卻已缺乏生產基礎設施與技術人才。
年輕一代在基層地區成長,考不上大學就幾乎沒有出路。這樣的社會結構,令不少學生自暴自棄,甚至誤入歧途。
貿易戰、關稅戰只是表層現象。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逆轉過度外判的生產結構。
並非要所有工業都「回國」,而是無需讓一、兩個國家承擔全球的生產任務——每個國家都應該能為自己的國民,提供適量而有尊嚴的工業工作。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咁,用 QR code (二維碼)囉。」利世民
20251017
「咁,用 QR code (二維碼)囉。」第一眼睇篇文嘅標題,覺得作者嘅結論會係咁。
點知,呢篇內文嘅結論,真係講咩國家將二維碼咩跨境應用乜!咁 predictable 嘅?
而篇文當中,嚴格來講無乜推理,只係話香港好落後。
我又要得罪人添。
其實,我都叫同呢篇文嘅作者,都有過數面之緣。咁,我認,我係串嘅;要怪就怪得罪人其實係我隱藏咗嘅天生本領。
入,正,題。
藍朋友眼中嘅科技,就係「國家話咩就咩」,自己唔會諗吓,究竟目前嘅世界,有啲乜嘢科技,可以點樣解決啲乜嘢問題。
當佢哋將 QR Code 講到係金融創新,其,實,Q R C O D E 咪,就,係,一,條, link ,囉。
算吧喇好唔好?
再講,全世界嘅 internet ,都係跨境嘅,唯獨係你哋嘅偉大祖國,好多嘢跨唔到境,資訊如是,資金如是,都係單向嘅。
因為你哋個國家,成日講安全。
香港成為孤島,唔係因為不思進取,而係因為乜都只係得返「國家話」呢三個字。
從技術層面講安全,NFC 加 Biometrics(人面識別又好,手指模又好) 點都安全過畀條乜人都可以一齊「掃一掃」嘅 QR Code 。真係講交易安全,係唔係應該睇吓個 authenication 嘅成個程序?
知唔知點解神奇國度當年啲支付系統用 QR Code 唔用 NFC(其實當時已經有)?
因為要支援的平價電話呀,當時嘅 NFC modules,唔係部部機都可以夾到入去,天唔係個個 OS 都得。
講返十九幾年前(真係差唔多十九幾年),用 QR Code 係合理嘅。
2007 年我哋蘋果第一代動新聞,都曾經試過用 QR Code ,開發嘅時候仲 brand 咗件事做「 #壹斑碼」。
俱往矣。
以上講緊係 Windows Mobile 同 Symbian 嘅年代;要用 QR Code 攞條 link 唔駛打,我明。
因為當時連 Scan 個 QR Code 開條 link 都可以搞到部 Symbian 熱辣辣呀。
小弟不才,我唔係 engineer,當時我只係班開發「壹斑碼」團隊嘅小老闆。通常我好少撻呢啲咁嘅陳年往事;白頭宮女話當年好很老土的。
但免得有啲唔識嘢嘅人出來話:「挑,利世民你寫專欄識條鐵。」
條鐵,我唔識。但條數我識計;話晒每個月都要交。
後來有 iOS 又有 Android 又 NFC 又各種 biometrics ,你仲成日二維碼二維碼二維碼,學名叫 #路徑依賴 囉。
好快我哋壹傳媒嘅 paradigm,都係 mobile first (後來改埋名叫 Next Digital 添,不過當時我移民離咗職)。
2010 年後仲講咩 QR Code 呀?終於明白乜嘢叫貧窮限制想像(用返佢哋嘅國內嘅講法)。
好,講返 payment systems。
八達通係 wallet ,而轉數快係銀行之間嘅過數方法,由 HKMA 去搭橋。至於信用卡,就係經 Visa / Master / 銀聯 / AE / Diners 去過數。以上係三件事,有相關之處,但個 vertical 係 deep 好多。
至於講到識飛嘅大陸支付 paradigm ,重點唔係 QR Code 。啲乜乜支付物物支付,重點係佢哋 wallet 同 wallet,自己埋數對數,係 closed system。
所以,不如我又問個問題。
「請問一個 Alipay 嘅用戶,點樣過數畀另一個 WeChat Pay 嘅用戶?」
答案係:「唔得。」
法官大人,我真係無嘢問喇。
支付系統呢,尤其係跨境嘅 payment ,重點在於你條數點轉入轉出,而唔係用個 QR Code 定係用 NFC 。依家咪搞緊 CBDC 囉,仲想點呀?
除非你話咩 blockchain,呢啲就真係 paradigm shift 。但如果乜都要控制嘅,你最終又只會用 private chain ,然後就提出一百九十幾個不成理嘅理由。再講,人民幣嘅央行數碼貨幣,應該同任何形式嘅 blockchain 無關,只係另一個 closed system 。
如是者,所謂全面現金電子化,重點係收支雙方都可以用最簡單嘅方法,去確認「條數過咗」,當中當然有好多嘢要核實。
如果真係一個會諗 product / system 嘅人,應該會去咁諗,而唔係吓吓話香港落後。
落後得過你淨係識 QR Code?我好懷疑香港啲藍朋友,除咗不斷重彈「你睇國家幾進步?」,究竟知唔知自己講緊乜。
你又唔諗吓,當年出八達通,香港係世界第一。
八達通 launch 係 1997 年 9 月,而成個 project 由 1993 年開始 plan 。香港推出八達通嘅呢個 project ,由 business 到 execution ,係教科書級嘅材料。
至於 1997 年之後點解變化咁明顯?究竟發生乜事?有冇人可以講解吓?
點知,呢篇內文嘅結論,真係講咩國家將二維碼咩跨境應用乜!咁 predictable 嘅?
而篇文當中,嚴格來講無乜推理,只係話香港好落後。
我又要得罪人添。
其實,我都叫同呢篇文嘅作者,都有過數面之緣。咁,我認,我係串嘅;要怪就怪得罪人其實係我隱藏咗嘅天生本領。
入,正,題。
藍朋友眼中嘅科技,就係「國家話咩就咩」,自己唔會諗吓,究竟目前嘅世界,有啲乜嘢科技,可以點樣解決啲乜嘢問題。
當佢哋將 QR Code 講到係金融創新,其,實,Q R C O D E 咪,就,係,一,條, link ,囉。
算吧喇好唔好?
再講,全世界嘅 internet ,都係跨境嘅,唯獨係你哋嘅偉大祖國,好多嘢跨唔到境,資訊如是,資金如是,都係單向嘅。
因為你哋個國家,成日講安全。
香港成為孤島,唔係因為不思進取,而係因為乜都只係得返「國家話」呢三個字。
從技術層面講安全,NFC 加 Biometrics(人面識別又好,手指模又好) 點都安全過畀條乜人都可以一齊「掃一掃」嘅 QR Code 。真係講交易安全,係唔係應該睇吓個 authenication 嘅成個程序?
知唔知點解神奇國度當年啲支付系統用 QR Code 唔用 NFC(其實當時已經有)?
因為要支援的平價電話呀,當時嘅 NFC modules,唔係部部機都可以夾到入去,天唔係個個 OS 都得。
講返十九幾年前(真係差唔多十九幾年),用 QR Code 係合理嘅。
2007 年我哋蘋果第一代動新聞,都曾經試過用 QR Code ,開發嘅時候仲 brand 咗件事做「 #壹斑碼」。
俱往矣。
以上講緊係 Windows Mobile 同 Symbian 嘅年代;要用 QR Code 攞條 link 唔駛打,我明。
因為當時連 Scan 個 QR Code 開條 link 都可以搞到部 Symbian 熱辣辣呀。
小弟不才,我唔係 engineer,當時我只係班開發「壹斑碼」團隊嘅小老闆。通常我好少撻呢啲咁嘅陳年往事;白頭宮女話當年好很老土的。
但免得有啲唔識嘢嘅人出來話:「挑,利世民你寫專欄識條鐵。」
條鐵,我唔識。但條數我識計;話晒每個月都要交。
後來有 iOS 又有 Android 又 NFC 又各種 biometrics ,你仲成日二維碼二維碼二維碼,學名叫 #路徑依賴 囉。
好快我哋壹傳媒嘅 paradigm,都係 mobile first (後來改埋名叫 Next Digital 添,不過當時我移民離咗職)。
2010 年後仲講咩 QR Code 呀?終於明白乜嘢叫貧窮限制想像(用返佢哋嘅國內嘅講法)。
好,講返 payment systems。
八達通係 wallet ,而轉數快係銀行之間嘅過數方法,由 HKMA 去搭橋。至於信用卡,就係經 Visa / Master / 銀聯 / AE / Diners 去過數。以上係三件事,有相關之處,但個 vertical 係 deep 好多。
至於講到識飛嘅大陸支付 paradigm ,重點唔係 QR Code 。啲乜乜支付物物支付,重點係佢哋 wallet 同 wallet,自己埋數對數,係 closed system。
所以,不如我又問個問題。
「請問一個 Alipay 嘅用戶,點樣過數畀另一個 WeChat Pay 嘅用戶?」
答案係:「唔得。」
法官大人,我真係無嘢問喇。
支付系統呢,尤其係跨境嘅 payment ,重點在於你條數點轉入轉出,而唔係用個 QR Code 定係用 NFC 。依家咪搞緊 CBDC 囉,仲想點呀?
除非你話咩 blockchain,呢啲就真係 paradigm shift 。但如果乜都要控制嘅,你最終又只會用 private chain ,然後就提出一百九十幾個不成理嘅理由。再講,人民幣嘅央行數碼貨幣,應該同任何形式嘅 blockchain 無關,只係另一個 closed system 。
如是者,所謂全面現金電子化,重點係收支雙方都可以用最簡單嘅方法,去確認「條數過咗」,當中當然有好多嘢要核實。
如果真係一個會諗 product / system 嘅人,應該會去咁諗,而唔係吓吓話香港落後。
落後得過你淨係識 QR Code?我好懷疑香港啲藍朋友,除咗不斷重彈「你睇國家幾進步?」,究竟知唔知自己講緊乜。
你又唔諗吓,當年出八達通,香港係世界第一。
八達通 launch 係 1997 年 9 月,而成個 project 由 1993 年開始 plan 。香港推出八達通嘅呢個 project ,由 business 到 execution ,係教科書級嘅材料。
至於 1997 年之後點解變化咁明顯?究竟發生乜事?有冇人可以講解吓?
訂閱:
留言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