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

郵筒癡漢 追尋皇冠嘜(蘋果日報)

冼偉文認為年檢很重要,十年後歷史長河裏,一定能看出甚麼

 郵筒癡漢 追尋皇冠嘜(蘋果日報)

懷 念往年,是人之常情,在英女皇仍是我們的事頭婆時,貧亦樂,怎及現在怨天怨地怨機管局。有人總喜歡閃閃躲躲繞過乜乜乜,舊同事形容過冼偉文是「郵筒癡 漢」,愛得理氣直壯,二○一○年口誅香港郵政保育不周,徵集網上義士,成立「舊郵筒搜索隊」,製作香港舊郵筒地圖,無心插柳成為指路明燈。

三代事頭印記
佐治五世(1910-1936)

郵筒採用美術草書字體GR內含羅馬數字V。

佐治六世(1936-1952)

郵筒細節與五世時沒有大變,只是美術草書字體GR裏的羅馬數字變成VI。

伊利沙伯二世(1952-)

郵筒上的字樣變為ER II,字體改為Times New Roman並加上皇冠圖像。
過去香港郵政在其一百五十及一百六十周年紀念,推出以郵筒為主題的郵票,由維多利亞年代至回歸後的特區政府,由紅色圓柱型轉為綠色方型郵筒,見證這百多年 之變化,冼偉文每每想起索罟灣英皇佐治五世GRV圓柱型郵筒。搜索隊成立於二○○九年,網址上寫道「組織搜索隊,到可能地區,作徹底搜尋。」每名隊員都有 個代號,他便是檸檬頭隊長,每年進行年檢,替舊郵筒做紀錄。在二○一○年一月,冼偉文去信《南華早報》,要求郵政署立即停止拆毁南丫島索罟灣的舊郵筒,郵 政署回覆郵筒內部銹蝕須拆走,他當然不服氣,後來事件鬧大,長春社及多間傳媒亦撐此事,香港郵政終在六月轉軚,委託建築署修復該郵筒,同時文物保育專員辦 事處公佈保育九個殖民地時代郵筒,「其實修復並非不可行!」救得一個得一個。冼偉文至此覺得每年須覆檢,即使走遍港九離島都值得,每一步都是拯救歷史文 物。我會覺得,搜索隊真正的成立日期,其實是二○一○年六月。

厚漆剝落 熟悉的紅乍現

並非所有努力都有收穫,重點保育的舊郵筒只有九個,其他舊郵筒的命運卻個個不同,每年覆檢時,最常遇到的情況,並非生鐵銹蝕,而是那模糊不清的皇冠徽號, 「油漆的保護很重要,可以避免銹蝕。原來重點保育跟非重點保育的待遇差別那麼大,其實很心痛,如果銹蝕越來越嚴重,最後郵筒損壞便救不回了。」厚漆剝落, 露出部份底層,那抹紅如此熟悉,看到大概會感到欷歔。翻開舊剪報,冼偉文曾說過,希望仍然服役的舊郵筒重新披上原來的紅色,並加設說明牌,如今願望變得渺 小,希望承辦商認真地刮去舊漆,還舊郵筒尊嚴。數年過去,舊郵筒名單依然不變,山頂太平山餐廳門外的伊利沙伯二世郵筒曾因交通意外被削頂,香港郵政亦迅速 復修,反映香港郵政的關心。

重點保育 佐治五世佔七個

懷殖民的舊時,我們總會記起事頭婆伊利沙伯二世,現存的舊郵筒亦以她的名下最多,不過重點保育的九個舊郵筒,其實是包括七個她的爺爺佐治五世的郵筒、一個 爸爸佐治六世的郵筒,以及形狀獨特的中環蘇格蘭皇冠郵筒,是現存服役郵筒中最古老。
英皇佐治五世由一九一○至一九三六年在位,集郵人士稱其為「鬍 鬚佬」。香港現仍有很多以其命名的歷史建築,包括港督郝德傑為賀佐治五世登基二十五周年而命名的銀禧水塘(一九三六),即上城門水塘、香港佐治五世紀念公 園(一九三六)、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一九四一)、英皇書院(一九二六)、英皇道(一九三五)、銀禧炮台(一九三六)、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等,一提起便會 記得他。
反而英女皇爸爸佐治六世,大家還記得哥連費夫憑演活《皇上無話兒》中天生口吃的英皇拿了三個影帝嗎?那個英皇便是佐治六世,在港並無以他命名的建築,但他見證着大英帝國解體,演變成英聯邦的領袖。
若 數本港最古老退役郵筒,兩個維多利亞女皇時期產物珍藏在中環郵政總局及香港歷史博物館,「其實我沒有特別懷念殖民地,只是歷史文物消失得太快,我們在香港 街頭很少見到那麼悠久歷史的文物,而不用去博物館看,這些郵筒不是擺設的歷史文物,至今仍然服務市民。」另一個搜索隊員亦說:「佐治五世在任期間是一九一 ○至一九三六,換句話說,這些郵筒至少有八十年歷史,分分鐘看着我們幾代人長大。」歷史文物就在街頭,值得感恩。冼偉文說:「我們每年都會幫郵筒拍照,可 能一兩年的話不太特別,我們心願起碼做十年或以上,當我們為每個郵筒儲起一個圖片庫,記錄這個郵筒在歷史長河裏的轉變,相信價值就會很大。」英國 Royal Mail,約在二○○○年承諾保育全國共約八萬五千個舊郵筒,定期清洗、翻新、不遷不拆,冼偉文希望香港郵政可行前多一步,至少承諾不拆及保養全部殖民地 郵筒。

GRV 編號55


郵筒的數字軌迹

【郵筒編號由1號起】香港、九龍及新界區分別從1號開始為郵箱配上編號。當年港島郵區也包括調景嶺村郵局,皆因昔日調景嶺與九龍有山阻隔,反而坐渡輪到西 灣河更快。九龍郵筒除包含新界外,加上昂船洲、青衣和大嶼山北的東涌及赤鱲角機場。香港區最後的一個郵箱編號是389號,位於英皇道288號,而九龍及新 界區最後的一個郵箱編號是707號,位於將軍澳石角路峻瀅。
【全港1,145個郵筒】香港及離島共352個、九龍303個及新界490個。

回歸前後顏色大不同


回歸前 編號485

郵筒沿用英國皇家郵政使用的Pantone485紅色。

回歸後 編號340

郵筒根據香港郵政署標誌使用的Pantone340綠色。(圖為蘇格蘭皇冠徽號)

蘇格蘭鑄造 全港唯一

舊郵筒是活的歷史見證。英皇及女皇皇冠徽號代表的是精鑄生鐵工藝時代,香港保有唯一印有蘇格蘭皇冠徽號且由蘇格蘭鑄造的郵筒,話說蘇格蘭與英格蘭皇室自十 六年紀以來已有積怨,伊利沙伯一世於一五八七年處決蘇格蘭瑪麗女皇,加深積怨。所以伊利沙伯二世登位後,為免引起群眾過激反應,蘇格蘭地方的郵筒特別改用 蘇格蘭皇冠,這個郵筒於一九七○年運至香港。
八十年代起,本港不再從英國訂購郵箱,改由懲教署生產以玻璃纖維製的郵箱。懲教署自一九九六年十月後 已沒有再生產郵政署的郵筒,近年則改由以招標的方式物色郵筒生產商。這些歷史悠久的郵筒,有的豎立於街道上寂寂無聞,有的與評為歷史建築的郵政局同在,一 個郵筒,是生產權力的轉移,也是大英帝國、英聯邦和香港殖民地歷史的一章。

長春社二級建築ER II 編號8

部份原裝紅色殖民地郵筒由博物館或私人機構管有,西營盤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就有一個原色伊利沙伯二世圓柱型,中心跟西區社區中心相連,前身為西約方便 所及西約公立醫局,亦曾用作為贊育醫院員工宿舍。它於一九○九年落成,現在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蘇格蘭皇冠嘜 編號239

香港唯一印有蘇格蘭皇冠徽號且由蘇格蘭鑄造的郵筒,位於遮打道皇后像廣場外。冼偉文提供圖片

英女皇圓柱型 ER II 編號192

太平山餐廳前身跟交通有關。它是山頂纜車於一八八八年興建時供英國工程師工作及休憩的地方;一九○一年拆卸重建做轎夫等客休息的地方,直至一九四七年才改 為太平山餐廳。

維多利亞女皇 編號21 

維多利亞女皇於一八三七年至一九○一年在位,而這款郵筒約於一八八○至一八九○年間鑄造。兩個最早的殖民地郵筒,包括羅便臣道舊山頂道口及油麻地窩打老道 與砵蘭街交界,現分別存放於香港郵政總局地下郵展廊及香港歷史博物館。

無從稽考木郵筒 編號150

昔日在新界及離島一些村落設有小型木製郵筒,全港唯一一個木製的郵筒,掛於大澳天后古廟門口。香港郵政署指該郵箱早於一九七二年之前已經存在,但製作者不 詳,款式頗像廟宇的捐錢箱,側面的開箱位極小,存信量極有限。

軍人漁民專用 GRVI 編號60A

列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赤柱郵政局,已接近八十歲,落成年份一九三七年,當時主要服務對象是赤柱的軍人及漁村村民。單層金字頂建築只有三百二十呎般細小,當時 英皇佐治六世在任,外牆的白色窗花上便嵌有其「GR」徽章,而二○○七年郵局翻新時,特別找來佐治六世入牆式紅色郵筒和舊式郵票機,可以好好沉醉在維多利 亞典雅氣氛。

長洲尋「郵」蹤

一踏出碼頭便可看到歷史文物,長洲這小島在半小時的步程裏,便可看到三個伊利沙伯二世及全港碩果僅存的佐治六世郵筒。而回程時,大可到中環郵政總署欣賞維 多利亞女皇郵筒及懸掛燈柱型郵筒,以及皇后像廣場外唯一蘇格蘭皇冠徽號的橢圓形雙投口郵筒。

消失了的特別郵筒


渡海郵筒 編號74

五十年代塔門、高流灣、赤徑、深涌及泥涌等地偏遠,郵政署在一九六四年開始在渡輪上安裝此郵筒,可惜承辦的油麻地小輪及保利小輪先後停辦航線,郵筒也不知 所終。圖片來源:《香港郵筒的故事》

揹仔郵筒 編號181

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最早於一九五五年引進香港,售賣一毫及五毫的郵票。一九六四年八月十九日,香港街頭郵筒旁裝設第一部自動郵票機,俗稱揹仔郵筒,屹立在 九龍城南角道及太子道西交界。圖片來源:《香港郵筒的故事》

被疏忽照顧的郵筒


香港舊郵筒網址:https://hkoldpostbox.wordpress.com/
記者:邵超
攝影:劉永發、林栢鈞、伍慶泉、楊錦文
編輯:吳碧霞
美術:孔文彬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