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關於載:中國人的種族來源》唐迪也

《關於載:中國人的種族來源》

唐迪也 DEE2011-01-23 06:27

 

中國人的種族來源,由兩大部分構成,母系方面主要是純黃種人、古亞洲人的血統,父系方面主要是純黃種人血統。而狹義上,純黃種人是白種人的一個分支。

母系方面,其中古亞洲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矮黑人(D-YAP),他們和非洲黑人(尼格羅人)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純種的矮黑人是印度的安達曼人,東南亞的維達人等,矮黑人中最進化的一支是日本的阿伊努人(蝦夷人),它們是繩紋人的後裔,也是和族的重要底子,另外,西藏人中也擁有大量的矮黑人父系成分。另一種是棕種人(C-M130),而純種的棕種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們是蒙古人,女真人,澳大利亞土著等民族的直系祖先。矮黑人,棕種人先後從亞洲南部北上東亞後,膚色變淺。

父系方面,東亞的純黃種人和北歐的純白種人其實是整個歐亞大陸上血統最接近的人種!芬蘭—烏拉爾人和中國—東南亞人擁有同一個祖父,其中約10%的中國人則是芬蘭—烏拉爾人的親兄弟,只是屬於遠東分支(N1),其餘中國人(O*)則和芬蘭—烏拉爾人是堂兄弟(也是唯一的堂兄弟),擁有一個共同的祖父NO。中國人的父系血統中,NO和他的子孫占有絕對優勢,加上其餘一些少量的暗白人種,早期白種人(包括顯白人種,印第安—北亞人),達到95%左右。中國人的父系祖先還是比較高大強壯的,只是不如白種人(指北歐人種)高大。相比於現代東方人的扁平的五官,純種的黃種人其實是可以稱得上“高鼻深目”的,只是沒有中東和南歐的地中海人種那麼得誇張。廣東人的某些“馬來特徵”,恰恰是黃種祖先的原始相貌特徵的一些反映。北方人和韓國人的大餅臉小眼睛,才是棕種土著的相貌特徵!中國人尤其是南方人在血統上絕對比日本人更接近歐洲人,大家如果看見有些日本人長得比較歐化一些,那樣的日本人真正的和歐美混血的比例應該並不高,他們看上去長得更歐化是因為他們有更多的蝦夷人血統(日本人的蝦夷父係後裔佔35%,母係自然更多)。

既然北歐人的祖先和中國人的祖先血緣關係如此接近,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普遍高大粗壯,高鼻深目,金發碧眼與白色的皮膚呢?

1. 在生物學中有兩個個規律,一個是海拔越高的地方進化成長的物種就越高大粗壯,反之亦然。還有一個是溫帶地區形成的人種最高大,熱帶和寒帶形成的人種都比較矮小。在人種形成的初期,受外界的自然環境選擇作用是很大的。北歐人和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和中國人的祖先在伊朗高原上分離以後,進入了中亞的中高緯度的高原地區進化了很長時間。北歐人印度雅利安人的共同祖先接著和印第安人的祖先分離,並分兩批向西進入歐洲或印度。第一批進入歐洲的是西歐的克羅馬農人,第二批是近兩萬年後才進入歐洲的從南俄草原進入的作為征服者的印歐人。印歐人的另一部分向南進入印度,伊朗,阿富汗,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雅利安人。在兩批進入歐洲的北歐人之間,隔著一批在農業擴張時代進入歐洲的中東農民,他們帶來了歐洲人中的地中海人種的基因,甚至一部分非洲黑人基因(不過和班圖黑人屬於不同的子類型)。另需提醒,歐洲的緯度高於東亞。史前的歐洲不僅緯度高,而且經歷了寒冷的冰川期,地中海人種的某些體質特徵的形成某種程度上就拜這次冰川期所賜,克羅馬農人也受到過一點影響。在中世紀,歐洲的氣候仍然很寒冷,一直到近代大西洋暖流的形成。北歐人雖然長期生活在北歐寒冷的高緯度平原地區,但是由於他們的種族特徵主要形成於溫帶的高原地區,所以並不矮小。

中國人的祖先出非洲後,曾經在伊朗阿富汗一帶的中緯度的高原上進化了很長的時間,然後才通過印度緬甸進入雲南的中低緯度的高原,又進化了很長的時間,最後才擴散到中國各地,取代了原來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古亞洲男人。其中華夏族又在西部甘肅的中緯度的高原上生活了很長的時間。中國人的父系祖先也是在高原上進化出的人種,因此先天的身材並不矮小乾瘦,只是緯度沒有北歐人高,氣候條件也比北歐人暖和一些,所以先天基礎沒有北歐人高大強壯。飲食習慣和營養條件對人種的形成也非常重要。不過因為和身材矮小瘦弱的古亞洲女人混合,導致了後代的中國人身材,體格被大大拉低。但影響身材高大強壯與否的除了人種的先天基礎外,還與人種大致形成後的氣候條件,飲食習慣和營養條件息息相關。古代北方中國人長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人種之一,不亞於歐洲人。倒是歐洲人歷史上有一些時期由於營養不佳,身材比今天矮小很多。

2. 再說一下“高鼻深目”的特徵。相比於現代東方人的扁平的五官,純種的黃種人其實是可以稱得上“高鼻深目”的,只是沒有中東和南歐的地中海人種那麼得誇張。 “高鼻深目”本來就是M89的中東部落後代的特徵(應該來自於非洲祖先),只是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實在是進化得有些誇張了。地中海人由於生活在炎熱的中東時間更長,所以高鼻深目的特徵就更突出。印歐人6000年前征服了歐洲後,由於和被征服者克羅馬農人,中東農人混血,加上相同地區的相同地理氣候條件下產生的趨同進化,使得所有的歐洲人面目特徵都看上去比較相似。而M9的歐亞部落後代則要柔和很多,這應該和歐亞部落在較高緯度的地區進化過一段時間有關。不過和大餅臉的古亞洲人相比,純種的黃種人具有明顯的歐亞黃白人種的特徵,五官立體感要強很多。今天的亞洲基本已經沒有純種的黃種人了,不過這可以參考一下黃种血統比較多的某些東南亞人,以及介於黃白之間的某些北美印第安人。某些東南亞民族,他們是比南方漢族更純正的黃種人(當然也是和矮黑人、棕種人混血過,只是比例要稍低一些)。而南方漢族,是比北方漢族更純正的黃種人。另外,南方的四川地區有些特別,矮黑血統比其他南方人要多,這是因為四川是屬於矮黑種的歷史上的氐人的老家。漢人中黃种血統最少,矮黑人、棕種人成分最多的是土生的西北漢族。韓國人類似於西北漢族。而歷史上的各種北方胡人(白胡除外,包括滿蒙),日本人,基本上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黃種人。

適當的高鼻深目本來就是原始黃種人的特徵。因為和面部扁平的古亞洲人混合,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失去了黃種祖先的這一相貌特點。在東半球另一頭的日本阿伊努人(蝦夷人),長相是和中東人,南歐人在同一次冰川期內的趨同進化的效果,出現了高鼻深目的五官特徵,以至於長期被外界誤以為他們屬於高加索人種,在基因上則是天差地別,就是東南亞矮黑人在高緯度地區的變種。東亞的黃種人,由於一直生活在溫暖的雲南,廣西,廣東,一直到冰川期結束後才向北擴張,所以沒有受到這次冰川期的作用影響而形成類似於歐洲和中東的地中海-高加索人的那種種族特徵。而且由於中國人的黃種父系祖先和東亞的古亞洲女人的大量融合,導致了混血而成的後世中國人的歐亞人特徵大大弱化,使原本父系祖先的和北歐人的祖先類似的外貌特徵最終在感官上消失。更不幸的是,相比於父系血統,母系血統對於一個人的體質影響更大。因為一個男人從母親那裡得到的遺傳比從父親那裡得到的遺傳多出了一條常染色體的信息量(Y染色體攜帶的信息量和X性染色體攜帶的信息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記。X性染色體通常沒什麼特殊作用,並且會和常染色體發生混合,一般可當常染色體看待,形成了23:22的遺傳優勢。

3. 現在看到的北歐人的金發碧眼白皮膚的特徵大約形成於6000—12000年以前。不過學界一般認為6000年太低估,而在10000年左右比較合適。金發碧眼白皮膚這樣的特徵,是在一定條件下非常偶然的基因突變形成的,這些突變的個體能獲得同伴更多的欣賞,擁有更多的後代,經過人為的基因選擇,使得整個部落後代中的大多數人都獲得了這樣的遺傳特徵。金發(黃發)產生的原因,和較高緯度和地理高度,以及其他一些條件所產生的較少受太陽光照射(或日光照射比較弱)有關。暗白人種(地中海—高加索人種)和黑膚色人種(非洲人,亞洲矮黑人和棕種人)是不具有產生金發(黃發)的突變可能的。金發(黃發)是歐亞部落的黃白人種獨有的特徵。金發是隱性基因,通過和非金發種族的混血,金發特徵越來越弱,直到最後消失。因此世界上金發人群越來越少。據說,世界上最後一個金發的人將誕生在200年後的芬蘭。包括“碧眼”,也是這個原因產生的。當然這些只是外因,內因是某些個體或小群體的病變所導致的基因突變。金發碧眼的產生是非常偶然的。

剛來到東亞的中國人的父系祖先,雖然是較純的黃種人,但是因為長期生活在氣候潮濕的低緯度地區(雲南,兩廣),能夠獲得足夠的日照和熱量,缺乏產生金發碧眼白膚的基因突變的外在條件。從內因上講,如果沒有剛好產生某種病變(這種病變的發生是非常非常偶然的),即便有人種基礎和外在氣候條件也是白搭。這三個條件是缺一不可的。從五胡亂華開始,一直到滿清,民族和種族間的極端仇殺從來沒有停止過。比如,冉閔屠殺了20萬白種羯胡,因為懷疑或分辨不清,也把一些有著白種胡人相貌的正宗漢人也一起屠殺掉了。在六朝,隋唐時期,這種針對胡人的種族清洗是不罕見的。明滅元以後,朱元璋大肆殺戮和閹割“色目人”,普通民眾也不斷報復。這中間,免不了又有一些有“色目人”特徵的漢人被誤殺。經過歷史上的種種殘酷的種族清洗甚至種族滅絕,有異族相貌特徵的漢人很少能夠歷經千年血腥屠殺而倖存下來。即便和平時期,這些有胡人相貌的漢人也必然會比普通漢人更受排擠,其中有對胡人仇恨的潛意識,也有“華夏中心論”下的對異族的傲慢和不屑。

所以,今天的漢人中,已經幾乎看不到那種有明顯白種人特徵的人了,這就是漢人尤其是南方漢人的實際血統更偏向歐洲人,但是長相卻偏向古亞洲人血統佔絕對優勢的的蒙古人,滿洲人,日本人的重要原因。當然,同一地區的相似氣候環境下趨同進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樣的,北歐人和南歐人,中東人長相的類似,主要也是因為他們母系血統的接近。印度人,中國人,都大體屬於“白父黑母”的類型(純黃種人實際上就是白種人的一個分支),而北非人則剛好相反,他們屬於“黑父白母”的類型。

世界三大原始人種是黑種人(DE-YAP,L3和M系),白種人(F-M89,N系),棕種人(C-M130,M系)。純黃種人屬於白種人的一支,今天的亞洲黃種人其實就是白種人(K-M9,N系和N系下的R系)和黑種人(D-M174,M系)棕種人(C-M130,M系)混血的產物,包括你我在內。我們今天沿用的“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的非此即彼的世界三大人種劃分法,實在是在缺乏正確科學知識的時代形成的一個大大的誤會。

附加:按遺傳學(分子人類學)劃分的世界人種類型

a.祖先人——1.科伊桑人(非洲棕種人)
b.非科伊桑人——2.俾格米人(非洲小黑人)
c.非俾格米人——3.蒙古—澳大利亞人種(棕種人)
d.尼格羅—亞太人種(黑種人)——4.日本—西藏人種(亞洲矮黑人) 5.尼格羅人種(非洲黑人)
e.廣義歐亞人種(白種人)——6.地中海—高加索人種(暗白人種)
f.狹義歐亞人種(黃白人種)——?.南亞—新幾內亞人種(未歸類人種) 7.華夏—芬蘭人種(黃種人)
g.印歐—印第安人種(早期白種人)——8.諾迪克—雅利安人種(顯白人種) 9.印第安人種(黃白過渡人種)


 

 

韓國不承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主場報道)

韓國不承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主場報道)

中國日前在東海設立大範圍「防空識別區」,覆蓋釣魚台並與日、韓識別區重疊,日本及美國先後提出交涉及表示關切;今日,韓國外交部表示不承認中國單方面行動、劃設與韓國識別區重疊的防空識別區,促中方作出調整。韓國外交部及國防部為此分別召見了中國駐韓大使館武官及公參,表明對中方行動感遺憾。
中國當局23號(週六)宣佈劃設的「東海防空識別區」,與韓國軍方劃設的識別區部份重疊,重疊區域位於濟州島及離於鳥上空。中國及韓國對離於島(中國稱「蘇巖礁」)的主權有爭議。韓聯社引述國防部政策室長柳濟勝表示,韓國不會認可中國單方面宣佈劃設的識別區,對離於島的管轄權不變。
柳濟勝表示,這是中國未在事先經過商議的情況下,單方面宣布的區域,因此無法對其表示認可,中國和日本即使設定防空識別區,我國政府將依舊保持對離於島海域的管轄權。他強調,中國的此舉決不能成為造成地區局勢緊張的因素,並提議在28日舉行的韓中國防戰略對話上討論該問題。
報道指韓國國防次官白承周,與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於於本週四(28號)在首爾一次會議中見面,屆時白承周擬與王冠中討論防空識別區重疊的問題。
識別區覆蓋釣魚台 日提出交涉
中國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範圍覆蓋釣魚台,並與日本設立的識別區重疊,引來日本批評並提出交涉。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早前表示,中方做法不能接受,正研究提升抗議級別。
防空識別區是任何一國基於防空需要,而單方面劃定的範圍,方便防衛部門迅速定位管制。國際法認為當任何飛行器,包括飛機、無人機進入一國的防空識別區,該國可以採取某種方式,如起飛戰鬥機監視飛行器。但如果飛行器未進入進入該國領空,防衛國無權採取迫降和擊落等措施。
以釣魚台為例,中方在未設立防空識別區前已屢次派出戰機和無人機到釣魚台上空巡邏。由於釣魚台屬於日本防空識別區範圍,日本航空自衛隊會派戰機緊急升空應對。兩國防衛部門的飛機在重疊的防空識別區飛行,預料會令雙方關係緊張。

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走遍天下(陶傑)

走遍天下(陶傑)


語文水準低落,因從前向小孩子灌輸此一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令中國小孩讀書像偏食一樣,只側重數理科,令數理天份不夠的空前遭到歧視。

今日大陸「三中全會」,有項「改革」「成就」,就是在全國取消高中的「文理分科」。此一空前「改革」受到華文傳媒忽畧。

高中的文理分科,在中四這年,將中國小孩分為兩等:優秀的讀數理化,低賤的讀文史哲,令中國人從中四開始,即刻學會等級歧視。每家中學,文科學生都有點自卑,理科生自視為天賦聰明:第一等的讀醫科、工程、電子,讀到MlT博士,於是將「教育」這科擠壓到底層,今日香港普遍認為讀教育這科,當中小學教師的都是「會考不行」的那一羣。

香港模仿英國有一個「平機會」,只限對付種族性別之類的「歧視」,中國人教育對文科的深切歧視,「平機會」從不懂得處理,所以模仿英美西方,設立的這類機構,只製造許多泡沫,並無觸及心理的深層。

中國小孩自小被灌輸「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是歧視第一步,而且全民一起歧視。結果是大陸「工程師治國」,盲目追求GDP增長。工程師沒讀過唐詩,也看不起史學,中國建了個「三峽大壩」,自毀人文意境,將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境,以及三國許多遺蹟沉下水底。日本人看見,心中暗自發笑。

香港也付出代價:中小學教師低薪工作沉重,編劇和文字工作的人也低薪,導致所謂「中英文水平低落」。中英文低落,但會計師、醫生、工程師、銀行精算師的水準未見低落。醫生、會計師許多做了馬主,中小學教師從沒有馬主。
一個社會長期接受此一偏激歧視,今日,上沒有「政治人才」,下沒有精彩電視劇看,演藝業又活得毫無尊嚴,是個社會自己修來的共業,因果循環,非常好。
 
今日數理化又不太行了,因為香港沒有工業科技,讀了商科,學做華爾街精英,大學生學會炒股,將來走遍天下才不怕呢。 

從無到有的香港本土意識的興起(李怡)

從無到有的香港本土意識的興起(李怡)

本土派、香港人優先、新移民、新香港人等話題在社會沸騰,有人提出一些基本觀念的問題:何謂本土?何謂本土派?香港人優先是否排斥歧視新移民?筆者嘗試就此話題作些釐清。

從公民權利來說,本土或香港人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居住在香港的人,包括居港七年的移民,所有香港永久居民所享權利都是平等的。對於居港未滿七年的新移民,沒有申請綜援、公屋、應徵公務員等權利,這是世界通行的慣例。社區組織協會早前說這是政府帶頭歧視新移民,只能說他們沒有搞清楚何謂歧視。若新移民與永久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實際上是對於在香港交稅(包括間接稅)多年的永久居民的不公平。


香港人的定義,與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當地人定義相同,當然包括不同種族和膚色。本土論述的興起,講的不是本土人的定義,而是講本土意識。本土人、本土派,指的是具有本土意識的香港人。本土意識除了以香港為家之外,還包括是否以維護香港人的權益為優先,而不是願意犧牲香港人的利益去牽就香港以外地區的人的利益,或任憑外部地區對香港的侵凌。本土意識還包括守護香港百年來形成的法治自由公平競爭的核心價值,香港人的文化習俗。後者所指是以華人為主體的香港文化習俗。非華裔人士有他們的習俗,受法律保障,但沒有遭到侵蝕的問題。


本土意識在殖民地時代以至回歸初期都是不存在的。講到香港的社會意識,市民除了享受在法律保護下的自由競爭和安居樂業之外,生活則保留着中國古遠傳統的文化、習俗和南方人的語言和生活方式。過去香港人沒有政治意識,若有,也都是關心大中華(兩岸)的政治嬗變,支援革命、抗日、新中國建設等等,而極少爭取本土利益的政治意識。筆者以及當年為中國、為香港爭民主的人士,也是從關懷大中華的情懷走過來的。這幾十年從大陸移民香港的人,若仍有政治意識的話,也是關懷大中華的意識,但另一方面他們也融入香港社會,充份認同這裏的法治自由和生活方式,包括使用粵語甚至俚語,也學英文。


但是,這幾十年來,中國大陸有了極大變化,不但沒有建立法治,而且專權政治加上改革開放形成的權貴資本主義,改變了社會,也改變了人的面貌。去年大陸青年作家韓寒短暫訪問台灣後,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從台灣而引起的「一直以來的感受」。他說:「我失落在我生存的環境裏,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使人貪婪和自私,於是我們很多人的骨子裏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作為晚輩,我們誰也不知道能否彌補這一切,還是繼續的摧毀下去;我失落在不知道我們的後代能不能生存在一個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傷害的環境之中;我失落在……除了利益和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我們幾乎對一切都冷漠。」然後他寫到香港:「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裏的東西免於浩劫……我們所失去的他們都留下了,我們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讓人感到自豪的。」


從韓寒的文章,就知道為甚麼香港會興起本土意識,為甚麼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要守護香港。新移民儘管不是全數,但他們「骨子裏被埋下」的「兇殘、鬥爭、貪婪、自私」,他們的賴權力生存和獲利的心態,順理成章地成為愛字堆打手,蛇齋餅糭的「群眾」,建制派的票倉。在中共權大財大氣粗的淫威下,香港民主人士有何能力去改變他們?


本土意識的重點是守護香港,除了核心價值,還有韓寒所珍貴的中華文化和習性。能不能影響大陸免被「繼續的摧毀下去」,已離開多數本土派的考慮範圍了。「源頭減人」、收回單程證審批權,是本土派力爭避免香港淪陷的要點。


有網民在筆者文章後留言說:他在家事法庭登記處觀察許久,每天都大排長龍申請離婚,一雙雙男女(女的多數講普通話)填寫表格時有商有量,言談舉止絕不像要離婚的夫妻,特區政府和議員為何還相信有那麼多家庭團聚?


本土派中有意見分歧,沒有關係,最重要的是擁抱守護香港的本土意識。即使你是大中華派,也該明白韓寒所說能把中華「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下來」的只有香港和台灣。除了保住香港,香港人優先,力拒行騙長官一切媚共惡政,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李怡

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陸沉了(陶傑)

 「港人優先」,施政以香港本地人為主,本來是常識,不知何時起,被定性為「法西斯」。
香港土地只有一千平方公里,人口卻沒有上限,即是五千萬人口也無妨。說「香港人口不設上限」的官員,老公和子女都已經安頓在英國,她過幾年,拿出居英權就跑,香港沉沒,她可以在英格蘭泰晤士河口拿着望遠鏡看熱鬧,一面心中感激「港英」給我開了的這道悠閒舒逸的太平門,觀塘屯門人山人海的搶包山,不關她的事。
希望少一點新移民來,因為香港的土地和醫療資源不夠,幼稚園學位也很缺乏,如果要「親屬團聚」,敬請你自己北上,在大陸找到的女人,在大陸播的種,祖國很強大,二十一世紀是中國的黃金世紀,香港和西方一起在沒落,那麼「團聚」應該香港人北上,而不是連娘帶孩接下來,這應該是常識吧。
但有人說,這就是「極右法西斯」。但中國四十年來,強制節育,一胎政策,中國女人懷孕第二胎,血淋淋的刮子宮將胎嬰打下來,請問:這樣子阻撓胎兒生下來,與父母和他的小兄弟團聚,硬把一條小生命趕回地府陰界,算不算「極右法西斯」?
香港限制新移民,只是請那些企圖衝關的,返回深圳河界,他們回去之後,照樣吃喝,做一個堂正中國人。香港沒有用手術刀,將他們刮宮,遣送回陰陽界的另一端。據統計,大陸每年因計劃生育,墮胎一千三百萬,是中國政府四十年來血腥歧視中國女人的第二胎呢,還是香港「歧視」新移民?
但是香港的左膠社工和「學者」,其視野是屏蔽的,其「人權平等」的「公義」,也是充滿歧視的。他們認為中國每年打掉的一千三百萬的第二胎亡嬰,不算生命,或者根本不是人,只是昆蟲的卵子,所以這片刮宮的血海不是「極右法西斯」,香港人限制移民,才是法西斯思想。
香港人自我葬送,怪不得前朝「港英」的黃皮膚官員,子女送去英國,選一個文明高地,一面繼續領高薪,住英國白人留下的半山官邸,一面微笑着,看着香港陸沉。 

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

為自己理念而活,左右膠爭論何傷?(李怡)

為自己理念而活,左右膠爭論何傷?(李怡)

九月初毛孟靜和范國威等300人刊登反赤化廣告,范國威動議政府制訂政策需港人優先,社會上關於收回單程證審批權的討論,引發了香港民主派和社運界在網絡關於「左膠右膠」的激辯。電視發牌事件觸發的社運,也帶來批判「左膠」騎劫HKTV工會及募款風波。不少人擔心工會與社運團體切割,公民廣場人潮散去,無法像反國教運動般洶湧澎湃,運動就會無疾而終。有好心人擔憂社運界出現民主派那樣的分裂,因此呼籲左右膠停止爭論,要團結一致對付港共政權。香港支持抗共爭民主的市民,也對這種口水戰擔憂,覺得失去了方向感。
但市民的擔憂和好心人的勸架,是不能阻止爭論和分裂的,而且停止爭論也未必是好事。
什麼是「膠」?大概是指人的腦袋如「硬膠」般僵化,其實所指就是「意識形態」,英語稱為Ideology,德文原意是「理念或想像的學說」。有人音義雙譯為「意底牢結」,因為它是一個由理念、想像、價值判斷與概念組成的系統,往往是一些固執的無價值的偏見概念,是「政治運動、利益集團、黨派計劃草案的願景的」總和,馬克思甚至認為意識形態是為了欺騙和使權力關係具有合法性的上層建築,當然,他想不到後來的專政政權也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政權的意底牢結。
所謂「左膠」,與香港數十年所指的「左派」不一樣,後者指的是親中共人士或勢力,如果幾十年都是「左派」的話,那意味着隨着中共的指揮棒轉,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左膠」指的是被平等、反歧視、支持弱勢族群等思潮支配,或稱自由派或稱社會主義意底牢結,而不顧我們所面對的現實,尤其是現實能夠承受的能力。
香港其實沒有「右膠」。所謂「右膠」,不過是強調香港人優先,收回單程證審批權,限制新移民人數,要求新移民融入香港固有文化與生活而不是要香港人遷就他們,反對自由行人數過多而擠壓香港人的生活空間等等,實在都是世界各國各地的通例。提出反對者強調平等、反歧視之類的意底牢結,但恐怕更重要的是受「一國」的意底牢結綁架。
近年香港的所有問題,包括最近發生的電視發牌,單程證審批權爭議,新移民或新香港人問題,香港芭蕾舞團事件,較遠的民主派分裂,較近的社運界左右膠之爭,說到底起因都是在「一國」對香港本土利益和核心價值的蠶食破壞下,激起香港本土化的抗爭。而力壓這種抗爭的,除了中共港共及他們的應聲蟲之外,就是受「一國」的意底牢結支配的平等之類的論述。
民主派分裂和社運界分裂,不是災難,而是世界各地民主抗爭運動的恒常現象。捷克前總統、著名異議人士哈威爾在《獄中書簡──致親愛的奧爾嘉》一書裏,講到80年代初捷克異議人士的狀況,他說「我時常風聞某某人提出大災難的說法,告誡說,在我們的圈子裏,每個人都在與其他人互相爭吵;沒有任何人在做任何有益的事,他們在酗酒,在往國外跑,他們只關心自己,撈取不屬於自己的錢,而更知名的人士則僅僅追求自己的名譽,把別人拋在腦後等等,不一而足。」
但他悲觀嗎?寫此信時他正在獄中,獄外那些異議分子們的紛爭,對他幾乎沒有多大的影響。他認為,既然自己決定採取異議人士的立場,也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中注入某種意義,就會獲得洞察力、希望和意志。一句話,他為自己的理念而活,為自己生命的意義而堅持。因此,別的異議人士的爭鬥、吵鬧對他不產生其麼影響。異議人士的爭吵可笑嗎?毋寧說,這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有的弱點和局限。在其他各行各業,人們為名利爭鬥時的激烈程度也不相上下。誰能說自己完美無缺呢?
捷克當時的異議分子,在社會上被視為極少數人士,今天香港拒共的社會基礎與力量,牌面上比當時的捷克多太多了。如果捷克當時的異議人士爭吵對堅信自己的人生意義的人,不發生影響的話,香港支持民主的市民,也不用害怕失去方向感。口水戰再激烈,用語再決絕,也不過是語言,屬言論自由層次。市民會在不斷發生的爭論中,一次比一次清晰地認識到「一切民主都是本土民主」的道理,捍衞香港本土意識,捍衞香港在殖民地時期就形成的核心價值,只會越來越強。
波蘭前反對領袖Adam Michnik說過:民主本來就是「永遠的不完美,民主就是惡棍小人加正人君子加猴戲的大雜燴」。如果誰說他寧願不要這種可笑的大雜燴,那麼,他是否更喜歡在坦克的血腥鎮壓下噤若寒蟬,在見到億萬國庫財產被蛀蟲吞掉而無權置喙呢?


李怡

鬼上門(陶傑)

鬼上門(陶傑)

大陸女遊客在香港電器店,不滿產品沒保養,拿出一根鐵枝,將一隻新手機砸爛。
商店報警,香港警察要告這個大陸女人刑毀罪,大陸女人說:她的行為,這是中港兩地的「文化差異」。
看見這段新聞,我笑了半天:好,香港的半瓶醋「知識份子」,模仿西方的白人左派,講「文化差異」、鼓吹「文化包容」,這夥王八蛋裝有學問,充扮好人,指責不「包容」的,是「極右翼」,這下子即刻香港有報應,有鬼找上門來了。
大陸人民,長期鎖國,沒有資訊學術自由,他們固然自己摧毀了中國的禮義廉恥,除了歐洲時裝紅酒品牌,對西方文明也一無所知。香港的文化人,明知他們缺乏基本的是非分辨能力,本來不應該欺負他們愚昧,提供錯誤的邏輯觀念,教唆他們誤入歧途。
在人類學中,人只有兩種:就是文明和野蠻。瑞典、挪威、加拿大,是文明;非洲的食人族、索馬利的海盜、塔利班的規條,是野蠻。只有文明,才有資格講文化,野蠻的習俗和劣根性,絕對不是「文化」,而是罪孽。
西方的左派,在大學開設「文化研究」之類的學科,向政府伸手要經費,不足為奇。西方左派也是白人,白人知識份子,偶爾也要自我批判一下「文化優越感」,一來向貧劣粗野的第三世界顯示:西方的耶教文明,是客觀的、能懺悔的、也是可以牽制帝國主義權力的。
西方的左派,對於落後民族,愛講「包容」,這也是西方的一種隱潛的文化優越感:耶教文化能包容,印證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排外。白人講「包容」,在英語世界,對於落後野蠻的民族,是一種「居高臨下」(Patronizing)的憐憫。
內行的人,不會將西方知識份子太空閒而自我消遣的這套沙龍式的清談,過份認真對待,因為他們嘴巴再「包容」所謂的「非洲文化」,當自己的白人女兒嫁給盧旺達的一個頭插羽毛的大花臉酋長,他會關上門大罵;當他們的鄰居搬進一戶巴基斯坦人,他們會另找房子搬家。
遠東的一些「學者」,或學藝未精,缺乏學問基礎,或要教育經費,趕時髦,將前清的凌遲死刑、纏小腳,將吐痰和喧嘩包裝成「文化」,然後叫「包容」,他們愚弄大陸人,愚弄香港人,最後愚弄自己。大陸的大款們:不要怕,繼續來香港一哭二鬧三上吊、四隨地小便五殺人綁票,向入境處縱火也可以,香港特區政府和「知識份子」,血濃於水,張開兩臂,哈哈哈,熱烈包容你。


陶傑

中港並非政治共同體 (自由撰稿人 沈舟)

中港並非政治共同體 (自由撰稿人 沈舟)


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10月28日撰文〈宣傳推翻共產黨領導的人能當特首嗎〉說:「公然在社會上宣傳要推翻共產黨領導的人,就是和中央對着幹,就是和一國兩制對着幹,就是和香港《基本法》對着幹」,怎麽會有資格成為特首候選人呢?郝部長在這裏嚴重曲解了許多港人欲「與中央對着幹」的立場,除了其中極少數熱血革命者外,他們並不是要去推翻共產黨對大陸社會主義制度的領導權,而是要抗拒中央對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橫加干涉。
很多港人在價值觀上並不認同中共的專制統治,多年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那是一個如何邪惡、不公平的制度。日前發表聯合聲明「反對佔中」的香港八大商會中一些頭面人物就曾經是從那個制度中逃離出來、偷渡香港而獲得新生的。然而,務實的港人明白,推翻共產黨在內地的統治地位,勝算如何,於香港又有何益處?需要三思。如同當年台灣國民黨放不下對「共匪」的仇恨,「反攻大陸」的小動作不斷,後來終於明白人民的自由幸福比國家的名份重要,才有了實行民主,經濟起飛的繁榮局面。井水不犯河水,既是兩岸人民,更應該是香港人民的理性選擇,當然,這也是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初衷所在。

問題是,香港的井水能保持一眼甘泉而不被大陸的混濁河水淹沒嗎?按照郝鐵川部長的說法,是完全可能的。他曾經說過:「在單一制國家結構裏,香港只能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一級地方政權,其法律地位相當於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地方政權的全部權力均由中央政權授予,是中央政權的下級,須遵循服從中央統一領導的原則」。所謂「服從中央統一領導」,完全違背了《基本法》對「兩制」的規定,從政治基因來看,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與大陸的一黨專制很多方面都是不兼容的,難道中央的政法委準備「統一領導」香港的司法獨立嗎?郝部長的說法,不得不讓港人警惕起來。

同樣是法學教授,也曾在駐港中聯辦工作多年的強世功先生對香港政治屬性的看法就比郝鐵川要深刻的多。他指出:「我們在法理上堅持一國兩制屬於單一制,而非聯邦制,可悖論的是,這種單一制賦予香港特區的權力,遠遠超過聯邦制中地方政府的權力」,「如果拋開法理上的概念遊戲,陳弘毅教授(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院長)的說法更加接近事實,即香港是一個『準國家』的政治實體」。強世功認為,「一國兩制」體現出的政治想像力,蘊含了一套「反現代(主權)國家的國家理論」。一國之「國」被繙譯成country而不是state,「是精確地把握了一國兩制的思想精髓」。因為state是依賴抽象法律制度建構的政治組織,強調公民與國家政體的內在關聯,靠一致的法律將公民團結在一起,由此包含了政府、公共權力和政體的含義。而country強調的是國民與所居國家自然領土之間的內在關係,包含了祖國、國土和鄉村的意蘊,「country恰恰在於強調了內地與香港領土上的統一性,它在文化歷史傳統中自然形成的『命運共同體』,而不是人為建構起來的國家」。與郝鐵川三句話不離「主權」的御用邏輯不同,強世功明確表示:這裏「中國」的精神氣質「不能用現代主權國家的理論來思考,它不是單純的法律(政治)組織,而是一種文明秩序」。

我們說廣大港人是「愛國愛港」的,表達的就是這種對歷史命運共同體之「文明中國」的熱愛,而不是對一黨專政下的「政治中國」的認同。中港並非一個完全的政治共同體,country同一,state相異,在如此「一國」的理解下,「兩制」的有效運行才成為可能。而中共企圖用「政治中國」騎劫「文明中國」,進而對香港實施「赤化」殖民,這才是港人真正的擔憂所在,也促成和加劇了「與中央對着幹」的社會基礎形成。郝鐵川企圖將維護香港利益,抗拒中央干擾的人拒之於特首候選人門外,只是他的一廂情願。即便最終是符合中央心水的建制派人士當選特首,他(她)也不可能再像梁振英這樣靠仰西環之鼻息而能夠存在。體現「主權在民」的真普選將改變香港政治的遊戲規則,結束垂簾聽政,責任政治出場,七百萬港人對此充滿期待。


沈舟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