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2日星期一

《環時》滅火 (自由撰稿人 盧斯達)

《環時》滅火 (自由撰稿人 盧斯達)



大陸的保釣遊行是在官方組織之下進行。遇有不合作的示威者要鬧大事情,反而會被中共打壓。(資料圖片)

中共黨報《環球時報》的社評在大陸是受歡迎的。原因是相比於傳統的《人民日報》,《環時》擔當更激進、更民族主義、更鷹派的輿論先鋒角色。在共產主義信仰破滅之後,「民族主義」就成為中共與中國人的共同語言。《環時》吸取了毛時代的氣息,營造外侮熾盛、「美帝亡我之心不死」、列強圍堵中國之感,潛台詞則為主張中國人要團結在中共旗幟之下抵抗外敵。

《環時》於七月一日評論香港七一遊行,指出中共應該以平常心看待香港的反對勢力,避免與反對聲音「一來一去地互動」;七月三十日,《環時》評論日本外務事務官來華希望促成兩國首腦會議,也依循相似思路。社評表示中國應該冷淡對待日本的外交行動,也不必急着改善中日關係。這個論述的立足點是中國的實力已經超越日本:「日本並不敢同中國搞傳統意義上的實力對抗,它的實力越來越不夠用,而且它很難承受這樣做的政治成本。」

類似的霸氣論調於《環時》十分常見。然而這種論述並非鼓吹冒進外交。恰好相反,其社論不過在鼓吹一種有民族主義的精神勝利法,而非鼓吹中日開戰。事實上,中共國務院最近下令徹查地方政府債務,可見中國經濟及社會秩序的「內爆」風險甚高,承受不起打一場仗。日本動作多多,以小牽大,使對外侮沒有太多表示的中共政府看來十分窩囊。因此《環時》實際上並非散播鷹派思想,而是出來為中共滅火:其實政府如此是不動如山、以靜制動,是高招!領導人在下一盤很大的棋……這是以民族主義之名,撲滅民族主義之火。

因為中共深知東海的領土爭議,對中共來說是雙刃刀。控制得好,是一時的民族主義春藥;搞不好,中共的忍讓就是懦弱。中共的仇恨教育培養出深具民族主義狂情的憤青一代,作用隨時反彈到當權者身上。所以大陸的保釣遊行往往是在官方組織之下進行。如果有不合作的示威者要鬧大事情,反而會被中共打壓。

不少分析指中國社會當下的燥動迷失正與二戰前的日本德國相似。共產主義和強人神話破滅以後,中國就只剩下那種「全世界欠了我們」的孤憤,而這正是對外侵略的民意基礎。在中國,類似言論或思想極受歡迎。不同於平民也不當一回事的《人民日報》,《環時》是得到民間大眾真心喝采的。中共尚知自己斤兩,但憤青一代卻是激情至上,不管中國的底子。日本極右派根本不成氣候,但中國憤青卻多得很。為甚麼香港的一些熱血中年卻永遠假定日本才是軍國主義國家?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30801/51606550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