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培養史盲 陶傑 (2013-08-15)


培養史盲  陶傑 (2013-08-15 )(壹週刊)



特區政府不自量力 "當家怍主" ,將英國人留下的一隻金鵝變成了幾拔光了毛的廉價山雞.其中以教育政策,自董建華上台, "農民翻身作主人" 的意識太重, 東改革一下,發覺此路不通,西又微調回來,大學三改四,中學三三四, 將香港教育制度"改"得一塌糊塗.

特區十六年的空前亂政,最大的娛樂性,是看特區政府怎樣將香港人的下一代胡亂用作白老鼠,曾幾何時,特區府將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一眾教肓官員是何等振振有詞.這種愚昧的做法,分明是將本來有的歷史記憶暗中閹割,為香港下一代洗腦之前先行清腦,就像一個人第二天照腸鏡,頭三晚先服一瓶瀉藥,將腸胃裡的東西瀉清光,再灌進"國民教育".


這等下三濫的伎俩, 只要有點國際視野,都看得出來.那知道瞎了幾年,自己碰壁.唐英年競選時就是提出要還原中國歷史獨立成科.不是說唐唐蠢嗎?人家看出了阿董期的亂政,一心想復辟,怪不得共產黨看不過眼,使橫手將唐唐搞掉.


今日的特區中小學生,不但成為中英雙語的文盲,還成為歷史盲.最近中大有個教授,在知識分子報紙指控殖民地時代,英國全力推行香港的 "去中國化" .我想提醒這位教授:殖民地時代,英國人從來沒有取消獨立的中國歷史科,英國人垂憐流亡來殖民地的錢穆和唐君毅,撥出山明水秀的馬料水,恭請他們將新亞書院搬到中文大學.殖民地時代,英國將國學專家饒宗頤終身聘為港大客座教授.英國人沒有將錢穆和饒宗下放農村,改造思想,論"去中國化",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和砸了孔廟的共產黨認了第二, 誰敢認第一?


香港的學者信口雌黃,想刪改歷史.今天,口口聲聲要香港人培養"中國文化身份"的特區政府,閹割香港歷史,先要讓香港人失憶.中國歷史科如何處理,以特區政府教育局的智商是無能為力的.歐洲等文明國家的歷史教育,各有不同的教法.譬如英國中學的歷史,其本國也有一千年,幾十個國王王后,以編年方式叫學生硬記,會令歷史變得枯燥.英國人的歷史教育,像小說戲劇一樣,由人物着手.三歲小兒先認識亨利八世這個大鬍子國王:他身形肥胖,有一幅畫像,叉着腰,昂首挺立.兒童看見這個大鬍子,就像童話書裡看見狼外婆,都記得了.


然後用生動的插圖,告訴孩子, 亨利八世娶了六個老婆.其中一個被他殺頭,名叫安保琳,生下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長大,帶海軍殲滅了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了輝煌的文藝時代.這個小女孩一度囚在倫敦塔,受到她同父異母的大姐瑪麗逼害,九死一生,最後熬過來了,成為了英國千年史最偉大的君主.


英國的歷史教育是這樣入手的:抓住一個人物性格做提綱,以說故事方式,讓下一代快捷鮮明,記住了自己從何而來,國家因何而有今日成就.先講亨利八世,引入伊利莎伯一世,就像先看 "射鵰英雄傳" 的郭靖黃蓉,後追 "神鵰俠侶" 的楊過和小龍女.伊利莎怕一世時代,還出了大文豪莎士比亞.就這樣,歷史和文學,在小學生的意識中,巧妙地打通了.如此歷史教育生動有趣,不落俗套,並不死腦筋,一定要三皇五帝,大禹治水開始,千百年順序下來,叫學生死記晉文帝,漢文帝,明太袓,宋高宗一類不知所謂的僵硬詞彙,還要背誦什麼宦官之亂,一條邊法,九品中正制,燕雲十六州這一大堆陌生而莫名其妙的詞彙.


香港十六年,許多特區高官將子女送去英國的寄宿學校,一張嘴巴留在香港 "愛國" ,他們時時去英國探子女,又可有進入人家的寄宿學校,觀一兩節歷史科的教學,記下心得,回來香港取人之長,改革自己的工作?


現在的特區庸官,在各方壓力下,又考慮是否將中史獨立拆成科了.但怎樣拆法,如何教授,這伙人又豈有主見?他們自己又懂多歷史呢?


香港十六年,中學的歷史教育與中國人六十年擁抱列寧史太林,然後又盲目信鄧小平的 "改革增長" ,完全找不到方向.然後是中英語教肓,然後是大學中學三三四之爭,那種手忙腳亂,就可以舉一反三,知道中國人在二十一世紀應該走一條什麼路,一樣是毫無主見,舉棋不定,繼續他們廉價的人命,就像特府將香港中小學生做教育的白老鼠一樣,多實驗一'二百年.


看見這種亂局,你能不像梁振英和林鄭月娥一樣,及早將子女送去白種人的英國受教嗎?


http://hk.next.nextmedia.com/article/1223/17021639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