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

姜濤墮海激起人性醜惡 Stillpoint 靜觀一點


 


Stillpoint 靜觀一點

20250625
 
姜濤墮海激起人性醜惡
Hong Kong is dying,墮海的不止是一個偶像,而是一整代人的理性和教養的埋葬。姜濤之名,從MIRROR冒出頭那一刻起,就不單是娛樂圈的產物,而成為某種投射——對年輕人的想像、對成功的忌妒、對光芒的憎惡。
所謂「人氣王」,表面風光,實則命比薄紙。支持者奉若天神,Haters則恨之入骨,群起而攻之,好像他一人肥胖、音不準、粉絲多是師奶,便足以構成死罪。這一場風波,倒教人想起《羅馬假期》的奧黛麗赫本──成名的代價,是在鎂光燈下被活吞。只不過六十年前的羅馬人知道甚麼叫做風度,今日的香港人只懂鍵盤的報復。
你若認真問:「姜濤到底做過甚麼壞事?」答案竟是荒謬地接近零。他沒有吸毒、沒有家暴、沒有偷呃拐騙,反之,他孝順母親,情商很高,一個年輕人沒有資源去追夢,其實他的故事很勵志。批評他的,頂多不過身形浮動,唱功尚需磨練。這些放在任何地方都算不壞事,但偏偏在HATERS手上,就成了審判的理由。
這不是娛樂新聞,這是社會精神狀況的X光。人們內心積壓太多失落、挫敗與無名怒火,無法對權力說半句狠話,每天看到更荒唐的,俗點說一句,屁也不敢放一個,只好對一個年輕人砲轟到底,因為這種變態的行為可以換到快感。這種道德審判,不是針對行為,而是針對別人的存在,與其說是悲憤,更應該說是可憐,就像太監看SM AV般,興奮過後那份空虛無力。
現代人喜歡將「言論自由」掛在唇邊,殊不知文明社會的言論自由,是建築在自律及尊重他人之上,那種你罵完人,還懂得收手,不至於把人往死裡逼的風度,不懂收放自由的只是野狗。不過,如今在社交媒體,誰還講風度?罵得最狠的,往往是最缺存在感的。
昔日張國榮,也曾被冷言冷語,但那個時代的人尚知閉門放炮,講句閒話也不必逐字逐句公審。而今,有了匿名與演算法,網上聲討好像好有成本,惡意如同毒瘤,找到了宿主與繁殖場,日夜滋長。你以為自己在討論,其實不過在發泄失敗人生的一口悶氣,失敗者的怨氣,成功人士或有修養的人,不屑做這是事。
文明之墜落,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崩塌,而是從容忍仇恨開始,昔日的香港,包容共濟的人情味消息了嗎?今天你默許了對姜濤的網絡凌遲,明天你就無法制止對你孩子的同樣對待。因為在這個已經沒有底線的社會裡,任何人都可能輪到被獵巫的那一日,香港會變成怎樣,就是要看大家如何努力。
姜濤不但是MIRROR(一面鏡),更映照出人們無法掩飾的人性潰爛,問題不是他太紅,而是有人太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