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5 ·
你會在張國榮逝世的新聞給哈哈笑嗎?會留言恥笑他嗎?
只是假設問題,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社交媒體。但如果有,一定也有人給哈哈笑,一樣有人留言恥笑。
張國榮啊!那個幾近完美的天皇巨星啊!怎可能?可能的,特別考慮到他的性取向,就已經肯定,在今天,我們一樣會看到令人難過、憤怒的反應和留言。
張國榮的遺言有一句說:「我一生冇做壞事,為何這樣?」
其實那個墮海的年輕偶像,又做過甚麼壞事?關於他的爭拗,很多時不過是喜惡問題。就好像爭論榴槤好不好吃、會吃榴槤的人是否變態一樣,都很主觀,爭得面紅耳赤,很無聊。
反覆去想:他做過甚麼過份的事?他害過哪個香港人?他危害了香港甚麼?想不到。
不是姜濤做過甚麼所以有haters,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因為即使是張國榮,一樣會有haters。其實,就算是一單很普通的自殺新聞,大家三唔識七,你都會看到下面有很惡毒的留言。
究竟haters是甚麼?是怎樣出現的?
Haters是情緒支配腦袋,對所憎所厭的惡言,是一種條件反射。就像那些小粉紅,情緒支配一切。
這種人一直存在,形成原因也太多,家庭、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國家培訓……但世上就是沒有沒有haters的世外桃源。
張國榮一定也有haters,但在那個時代,他們是unseen的,你從來不會看見他們,遑論大規模出現。他們只能在自己的圈子中宣洩仇恨,但因為不是匿名發表,成本很大,所以有底線,不會那樣狠辣。
有了社交媒體,他們由本來的「不存在」,突然得到前所未有的存在感:有人看見他們,有人回應他們,有人反駁他們,更有人支持他們。
人性總有陰暗一面,自古以來如是,歷史上更惡毒的事也司空見慣了。只是,這種莫名的陰暗以前無處容身,現在能在網絡寄生。
Haters是可恨的,但同時也是可憐的,而最可恨和可憐的是,只要有類似網絡的世界,他們就會寄生下去,不會消失。
今天,無論做自己,還是教育下一代,最難也最具挑戰的,就是在無法逃遁的網絡世界中,不讓自己和下一代成為haters,同時又要學懂與haters共存。
只是假設問題,因為那個年代,沒有社交媒體。但如果有,一定也有人給哈哈笑,一樣有人留言恥笑。
張國榮啊!那個幾近完美的天皇巨星啊!怎可能?可能的,特別考慮到他的性取向,就已經肯定,在今天,我們一樣會看到令人難過、憤怒的反應和留言。
張國榮的遺言有一句說:「我一生冇做壞事,為何這樣?」
其實那個墮海的年輕偶像,又做過甚麼壞事?關於他的爭拗,很多時不過是喜惡問題。就好像爭論榴槤好不好吃、會吃榴槤的人是否變態一樣,都很主觀,爭得面紅耳赤,很無聊。
反覆去想:他做過甚麼過份的事?他害過哪個香港人?他危害了香港甚麼?想不到。
不是姜濤做過甚麼所以有haters,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因為即使是張國榮,一樣會有haters。其實,就算是一單很普通的自殺新聞,大家三唔識七,你都會看到下面有很惡毒的留言。
究竟haters是甚麼?是怎樣出現的?
Haters是情緒支配腦袋,對所憎所厭的惡言,是一種條件反射。就像那些小粉紅,情緒支配一切。
這種人一直存在,形成原因也太多,家庭、成長經歷、社會環境、國家培訓……但世上就是沒有沒有haters的世外桃源。
張國榮一定也有haters,但在那個時代,他們是unseen的,你從來不會看見他們,遑論大規模出現。他們只能在自己的圈子中宣洩仇恨,但因為不是匿名發表,成本很大,所以有底線,不會那樣狠辣。
有了社交媒體,他們由本來的「不存在」,突然得到前所未有的存在感:有人看見他們,有人回應他們,有人反駁他們,更有人支持他們。
人性總有陰暗一面,自古以來如是,歷史上更惡毒的事也司空見慣了。只是,這種莫名的陰暗以前無處容身,現在能在網絡寄生。
Haters是可恨的,但同時也是可憐的,而最可恨和可憐的是,只要有類似網絡的世界,他們就會寄生下去,不會消失。
今天,無論做自己,還是教育下一代,最難也最具挑戰的,就是在無法逃遁的網絡世界中,不讓自己和下一代成為haters,同時又要學懂與haters共存。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