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只是開始,美國真正想解決的是「這個」
但這篇我們沒有要談關稅,而是海上之戰。
根據新聞報導,川普近期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要重振美國造船業,同時要求查明美國海軍造艦進度落後的原因,並稱可能向「關係密切的國家採購船艦」,指的就是日本與韓國。
這證明貿易戰只是開始,美國真正想解決的是「中國的海上擴張野心」。

美國在二戰期間作為兵工廠,除了提供武器支援外,美國所製造數量龐大的「勝利輪」與「自由輪」運輸船隊,也為全球海運做出極大貢獻。
根據法廣報導:美國造船業委員會主席表示,美國海軍艦隊已從 1992 年的 471 艘艦船,下降到現在的 295 艘,更面臨數千間供應商倒閉。
若用數字說話,20世紀70年代,全球 5% 的商用船舶(總噸位)由美國建造。
現在呢?
美國 1%
中國 50%
韓國 26%
日本 14%
數字排開,顯見美國的造船量被狠狠打趴。
商船的部分更不樂觀。據美國之音,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曾表示,美國商船船隻數量從二戰期間的一萬艘,銳減到今天的 85 艘。
他直言:「若有緊急情況要運送物資、軍隊與裝備,是困難的事。」但中國一家造船廠生產規模,就超過美國所有造船廠的總數。

川普這麼在意造船業,跟他一直力圖將美國「再工業化」是同個脈絡:不僅是重振製造業,更可以增加大量工作機會。
同時在戰略安全上,有強大的造船業,美國才能面對競爭對手的挑戰甚至入侵。
因為中國目前已經是國際上軍艦數量最多的海軍。
美國如果要繼續保持在戰略上的優勢,除了技術持續領先,維護艦艇的龐大數量及維修能量,絕對至關重要。
今年川普就提議對中國製造的船舶加徵「港口費」:若中國運營或中國建造的船隻進入美國港口,「每艘」將至少徵收台幣三千萬的費用,同時要求更多美國船隻運輸美國產品。
在川普計劃對與中國有關的船舶收取高額靠港費後,航運公司幾乎停止購買中國製造的散貨船。

過去全球經貿體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已經享受長期「後冷戰和平紅利」。
大家對於中國威脅疏於設防、也疏於武備,致使中國已成長為最大規模的海軍艦隊,足以影響區域安全與國際和平。
美國向來主張的是「開放而自由航行」的海洋和平秩序,與中國的排他性主張(想要把東海跟南海內海化、流氓行徑處處挑釁),兩方核心價值背道而馳。
面對中國來勢洶洶的武力威脅,美國若要繼續保持國際間的和平秩序,重建海軍及美國的造船能力就非常重要。
川普當然有許多爭議之處,然而川普此屆「實力才能換取和平」執行方針,是鐵錚錚的事實。
誰掌握海洋,誰就掌握世界。
要自由的海洋?還是獨裁的海域?這終究只能是單選題,沒有模糊空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