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歲何洪希為雨傘奉獻一生精力。
【本報訊】一場佔領運動,雨傘爆紅,對於89歲的何洪希來說,一把遮風擋雨的傘,意義更非凡。大半個世紀,他的一雙巧手,曾做出全球最貴的皮傘,讓他躋身世界紀錄,還登上博物館殿堂。客人由尋常街坊到達官貴人,甚至英國皇太后。但自年初入院,身體抱恙,曾豪語「做一世遮」的傳奇傘王宣佈退休,「人老咗,始終要退休」。只剩兩成聽力的何伯,不時嚷着想開檔,毋忘自己的絕活及最初的熱誠。
記者:呂麗嬋
上一代人,就是勤力。兩老由深水埗白田邨,長途跋涉坐隧巴、行大斜路,到綠色鐵皮屋開檔,成了中環街坊的集體回憶。住在附近的黃伯,欷歔地的說:「以前朝朝見到佢哋行條大斜路上去開檔,好勤力,近半年就唔多見佢哋返嚟。呢啲手作,做嘅人都一把年紀,好話唔好聽,死一個少一個。政府成日話保育,對民間工藝嘅傳承,學唔到日本一成。」
何希記位於卑利街長斜路,鄰近堅道,傳統的綠色鐵皮排檔,映照背後黃色的畫廊工作室,呈現不一樣的中環風景。79歲的何太說,自丈夫年初病倒入院,近數月已極少開檔,「仔女叫佢退休好耐,只係佢唔肯,話做得幾耐得幾耐」。何伯共有九名兒子,六、七十年代生活艱苦,父母在家裏做手作,孩子都是幫工,久而久之,駁遮骨拉遮布,家中老少無人不識,只是時代不同,兒子各有天地,無人願意繼承父親衣鉢。
記者:呂麗嬋
上一代人,就是勤力。兩老由深水埗白田邨,長途跋涉坐隧巴、行大斜路,到綠色鐵皮屋開檔,成了中環街坊的集體回憶。住在附近的黃伯,欷歔地的說:「以前朝朝見到佢哋行條大斜路上去開檔,好勤力,近半年就唔多見佢哋返嚟。呢啲手作,做嘅人都一把年紀,好話唔好聽,死一個少一個。政府成日話保育,對民間工藝嘅傳承,學唔到日本一成。」
何希記位於卑利街長斜路,鄰近堅道,傳統的綠色鐵皮排檔,映照背後黃色的畫廊工作室,呈現不一樣的中環風景。79歲的何太說,自丈夫年初病倒入院,近數月已極少開檔,「仔女叫佢退休好耐,只係佢唔肯,話做得幾耐得幾耐」。何伯共有九名兒子,六、七十年代生活艱苦,父母在家裏做手作,孩子都是幫工,久而久之,駁遮骨拉遮布,家中老少無人不識,只是時代不同,兒子各有天地,無人願意繼承父親衣鉢。
鐵皮屋擺檔67年
結婚61年的何太笑着說:「呢行搵唔到食,諗過交番個牌畀政府,攞番12萬賠償,但唔捨得,三仔住元朗,佢老婆跟過何伯學師,話想試吓做,咪畀佢試吓囉。佢之前試過自己嚟開檔,投訴話元朗去中環,連車錢都蝕埋。反而最想開檔嗰個嘅係何伯,身體一好少少,就話要嚟,天生辛苦命,唔識享吓清福。」
三歲隨父母由順德大良來港的何洪希,三十年代,因在親戚開的遮廠做會計,輾轉「偷師」,學懂用一針一線做遮補遮。「嗰個年代人手做嘅遮成本高,壞咗,都會交畀師傅修補」。時年22歲的他,憑着自學手藝,買架單車做老闆,車頭放遮,車尾放工具,車身寫着「為群眾修理雨傘」的大招牌,權充流動檔口四處去,至1947年落戶鐵皮屋,何伯一做67年。
三歲隨父母由順德大良來港的何洪希,三十年代,因在親戚開的遮廠做會計,輾轉「偷師」,學懂用一針一線做遮補遮。「嗰個年代人手做嘅遮成本高,壞咗,都會交畀師傅修補」。時年22歲的他,憑着自學手藝,買架單車做老闆,車頭放遮,車尾放工具,車身寫着「為群眾修理雨傘」的大招牌,權充流動檔口四處去,至1947年落戶鐵皮屋,何伯一做67年。
牛皮傘創最貴紀錄
那個年頭,做傘補傘的人不少,何洪希沒大野心,守着小檔口已很滿足,命運讓他兩次機遇,讓他聲名大噪,「用牛皮做嘅遮,都係何伯首創!」對於丈夫的威水史,何太喜形於色。話說當年有一個外國人路過,找何伯做牛皮傘,厚厚牛皮要削薄用魚絲線縫合,工序極多,別人不願做,他卻當仁不讓,用上堅硬遮骨,手工精細,結果一把皮傘,在美國賣了167英鎊,成了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最昂貴的傘,一代傘王之名,也就不脛而走。
除了牛皮傘,還有皇太后的傘。現時,這把由何洪希一針一線親手做的王室專用雨傘,仍在溫莎堡博物館展出,見證他上半生的奇遇,「之前去英國,個仔仲專登揸車,車我哋兩個去睇。做啲嘢有人欣賞,話唔開心就呃你啦」。大半生守着小檔口,憑手藝揚名國際,「就好似人人恨生仔,我恨生女,偏偏生咗九個都係仔」。經歷過大時代,革命及運動一笑風雲過,與丈夫一樣樂天知命的何太大笑着說:「有時事與願違,有時喜出望外,也許這就是人生。」
除了牛皮傘,還有皇太后的傘。現時,這把由何洪希一針一線親手做的王室專用雨傘,仍在溫莎堡博物館展出,見證他上半生的奇遇,「之前去英國,個仔仲專登揸車,車我哋兩個去睇。做啲嘢有人欣賞,話唔開心就呃你啦」。大半生守着小檔口,憑手藝揚名國際,「就好似人人恨生仔,我恨生女,偏偏生咗九個都係仔」。經歷過大時代,革命及運動一笑風雲過,與丈夫一樣樂天知命的何太大笑着說:「有時事與願違,有時喜出望外,也許這就是人生。」
■邱耀威指雨傘承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許頌明攝
|
【本報訊】何洪希年老退休,同有傘王之稱的「威哥」邱耀威,今年也已60歲,他笑指一對成年子女,見到針線已掉頭走,一樣後繼無人,「駁番支骨收你廿蚊,平均每把要搞成粒鐘,靠佢生活應該死得」。威哥說,補遮好比助人修補回憶,滿足感遠勝金錢。這些年,他就遇過長情婆婆拿着初戀時用的雨傘到來求救,還有希望藉撐起雨傘、重新找回甜蜜感覺的失戀男。
位於北河街的「新藝城」,驟眼看沒特別,但看看招牌,寫着「清道光二十二年創」(1842),蓄着大鬍子的威哥,正是第五代傳人。每把爛遮,都有個人情小故事。
位於北河街的「新藝城」,驟眼看沒特別,但看看招牌,寫着「清道光二十二年創」(1842),蓄着大鬍子的威哥,正是第五代傳人。每把爛遮,都有個人情小故事。
80歲夫婦整定情遮
「試過有個後生仔,攞咗把行內俗稱垃圾遮嚟維修,四條遮骨斷晒,單係換遮骨要80蚊,我話你把遮新買都係20蚊,整咩鬼?點知佢好堅持,話把遮有佢同前女友嘅開心回憶」。
回憶無價,除了癡心情長的「現代楊過」,他還遇過一對長情老夫婦。「對夫婦有7、80歲,一攞把遮出嚟,好大臭丸味,又鬼咁爛,我話冇得整,個女人好失望,原來把遮係佢老公送畀佢嘅第一份禮物,鬼咁情深,結果我幫佢整番,仲冇收佢哋錢」。修補數十元的雨傘,有人為環保,更多人為了一份感情、一段美好的回憶,威哥認為,那是真正無價寶。
回憶無價,除了癡心情長的「現代楊過」,他還遇過一對長情老夫婦。「對夫婦有7、80歲,一攞把遮出嚟,好大臭丸味,又鬼咁爛,我話冇得整,個女人好失望,原來把遮係佢老公送畀佢嘅第一份禮物,鬼咁情深,結果我幫佢整番,仲冇收佢哋錢」。修補數十元的雨傘,有人為環保,更多人為了一份感情、一段美好的回憶,威哥認為,那是真正無價寶。
【本報訊】佔領運動隨銅鑼灣被清場而落幕,邱耀威說,過去無人問津的黃傘,自10月以來售出達1,000把,就是清場過後,也不時有人到店查詢,要求訂購。他更透露,有年輕人拿着行動後的斷骨黃傘要求他修補,原來是要留作紀念,惜最後因為趕着離港返回加拿大,未及時取回。
邱說:「撇開係咪買嚟行動嘅問題,老人家最適合攞黃傘,尤其天雨濛濛,過馬路一定睇到,唔為行動,為咗個人安全都要買番把。但𠵱家黃傘係一把難求,倉底最後三打上星期都賣埋,代理講明唔再接黃傘定單,因為呢啲遮全部喺大陸做,擔心海關抽查惹麻煩咁話。」
邱說:「撇開係咪買嚟行動嘅問題,老人家最適合攞黃傘,尤其天雨濛濛,過馬路一定睇到,唔為行動,為咗個人安全都要買番把。但𠵱家黃傘係一把難求,倉底最後三打上星期都賣埋,代理講明唔再接黃傘定單,因為呢啲遮全部喺大陸做,擔心海關抽查惹麻煩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