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星期日

盼支聯會痛定思痛 (學民思潮發言人 張秀賢)

盼支聯會痛定思痛 (學民思潮發言人 張秀賢)

「愛」從來都是個人選擇,怎樣逼都不能逼任何人愛甚麼。同樣地,不論是那些不容批判的國民教育,或是任何民間活動,均不應強加「愛國」至任何的個體身上。這次「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爭議,支聯會的做法當然不智,「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老師亦指此主題相當愚蠢。「愛國」,本身就應是一種個人選擇,主題令人聯想到支聯會欲加「愛國」至參與者身上,本土派及城邦派對此提出異議並無不可。

在1990年的時間,以「愛國愛民」來形容當時香港人的共同精神及價值亦是合理的描述,但到了2013年的今天,「愛人」比「愛國」更為重要,建制派以「愛國情操不足」推行國民教育,教授學生愛國思想,牴觸了個體的自主性。同樣地,悼念「六四」或出席六四集會未必須認同國民身份,即使你「愛國」與否,只要你有着同理心,對政權殘酷對待人類的悲憤,亦可悼念「六四」。

最近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對「六四事件」的民意調查顯示,有78%介乎18至29歲年輕人支持「平反六四」,比率為近年新高。至於在去年的身份認同調查中,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程度高達8.5分,而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程度則為6分,兩者同樣是近年的紀錄。可見支聯會將「六四事件」連繫至「愛國」或「國民身份認同」,並不符合現時年輕人的取態,惹起迴響亦是正常狀態。

在多元文化下,「愛國」本不是罪,「愛本土」更不是罪,但不能以「愛國」或「愛本土」為名,向弱者抽刃。若因為堅持己見,死守教條或咒罵異見者,均有違多元精神。徐漢光先生當然可以不同意「天安門母親」丁子霖老師的意見,但不應以言語咒罵不同意見者,特別是本已是「六四事件」受害者的丁老師,徐先生立即辭去支聯會職務及公開致歉,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若因為支聯會現時做法不智,或因內部的一些不受歡迎的人物,而抹殺支聯會一直以來的功勞,亦是相當不智。但不論如何,支聯會亦應及時改革,應對將來的發展,以至回應本土派的疑惑。

我不是想否定支聯會多年來支援維權人士工作的功勞。可是多年來,對支聯會異議的聲音一直存在,至今年就因為一個主題捲起這場風波。支聯會最後選擇改變主題,放棄具爭議的「愛國愛民」主題,亦為不過不失之舉。面對本土意識的興起,支聯會諸君必須要檢討多年集會的模式,應留意民情變化,將本土意識及政治元素滲入集會內。但願這場風波落幕,支聯會能痛定思痛,與時並進。

張秀賢
學民思潮發言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