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星期一

直擊78小時還原70年代銅鑼灣百德新街場景


 // 直擊78小時還原70年代銅鑼灣百德新街場景 三日內點樣砌出香港首間麥當勞 細數香港麥當勞i’m lovin’it 50週年展你不知道的隱藏細節 香港麥當勞50週年的慶祝有很多驚喜,最近就將香港麥當勞50週年微電影裡面,1比1還原的第一間香港麥當勞場景,搬到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做展覽。今次《試一次》,我們會跟著這個1975年百德新街場景的美術總監,曾榮獲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的文念中先生,直擊這個展覽開幕前的78小時,究竟發生了甚麼事。雖然場景源自微電影,但展覽場地與片場空間有別,團隊需要重新規劃整個藍圖,務求帶到更好體驗給參觀者,因為他們可以近距離觀賞展品,因此對細節的要求比拍攝用道具時更高。團隊不惜辛苦,為了讓個展覽開多一日得一日,挑戰極限,用3天時間不眠不休,將場景從片場搬至西九展覽。我們將展示團隊如何從數張舊相片中,歷經一年籌備,還原70年代的香港街頭,細數展覽中不為人知的隱藏細節。相信許多朋友都渴望參觀這個展覽,但銷售情況理想一票難求,即使無法親臨現場,也歡迎跟帶著一班MM同事,透過影片與我們一同參觀這個香港麥當勞 i’m lovin’it 50週年展! 策劃:鄭汝翹 協力:梅展豪 攝影:許先煜 張志孟 黃灝嵐 剪接:黃灝嵐 陳港怡 編審:黃碧珊 監製:陳慧敏

專訪《觸電》三位「虛擬角色」:一套「好爽」的勵志港產片|何故

 專訪《觸電》三位「虛擬角色」:一套「好爽」的勵志港產片|何故 

專訪《觸電》三位「虛擬角色」:一套「好爽」的勵志港產片|何故

Ansonbean:睇完呢部電影,你會有種個心著火嘅感覺!真係所有火都返曬嚟!真係做乜都好有動力!總之,就係成個人著咗啊!
蘇皓兒:可以燃燒自己嘅鬥志,重拾對於生活嘅熱情!只要你好into一件事情,無論係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成功!
盧慧敏:呢套戲可以食到兩個「人生如戲」,「遊戲」同埋「戲劇」,真係可以好玩又好睇,Enjoy!
以上是這三位演員對電影《觸電》的誠意推介,他們真的很喜歡這部以電競為主題的香港勵志喜劇!
文:何故|原題:《觸電》:一套「好爽」、「好得意」、「好刺激」的勵志港產片!──專訪《觸電》的三位「虛擬角色」:盧慧敏、蘇皓兒、Ansonbean。

《觸電》由梁國輝編劇和導演,這是他繼《陰目偵訊》後的新作,故事講述車仔(林敏驄 飾)、邦少(柯煒林 飾)、霏霏(陳穎欣 飾)等組成「Happy Hour」電競隊參加比賽,將親情友情的羈絆化作電競賽場的搏殺,用一場不可能完成的戰鬥,讓心懷夢想的他們不再抱憾。盧慧敏(Amy Lo)、Ansonbean和蘇皓兒(Chloe So),分別飾演車仔、邦少和霏霏在遊戲世界裡的虛擬角色。

那個下午,為這三位年輕演員送上新作後,一起討論《觸電》如何讓他們「觸電」?

那個下午,為《觸電》導演梁國輝(左一)、蘇皓兒(中)、Ansonbean(右二)和Amy Lo(右二)送上新作後,跟三位年輕演員一起討論《觸電》如何讓他們「觸電」?(圖片由作者提供)
那個下午,為《觸電》導演梁國輝(左一)、蘇皓兒(中)、Ansonbean(右二)和Amy Lo(右二)送上新作後,跟三位年輕演員一起討論《觸電》如何讓他們「觸電」?(圖片由作者提供)

Chloe本身很喜歡打機,而且覺得「成個劇情好得意」,她飾演遊戲世界的角色,可以讓她以第一身去體驗,可以享受到那份快感,所以好吸引她,她立即答應接拍這部電影。

Ansonbean一直渴望拍攝動作片,「尤其知道Solo係一個好『衝』嘅角色,佢唔只剩係離遠開槍,佢亦都唔係齋打,佢係會跑入去、爬建築物、近距離開槍,仲有啲Gun Fu嘅嘢,我一收到(劇本)已經好興奮!再慢慢發現係兩把槍,仲要係金色好靚嘅手槍,再睇埋件制服,嘩!已經興奮到成個月都瞓唔著咁滯(在旁的Chloe和Amy大笑),我直頭興奮到(《觸電》開拍)上個月我仲喺老人院裡面做緊院長(ViuTV劇集《老是常出現》),但係我就日日都攞住把槍開工,唔使roll機時,就喺角落頭嗰度練習」。

《觸電》劇照
《觸電》劇照

至於這個故事吸引Amy的地方,有點令人意想不到。「我真係好純粹覺得好玩,遊戲角色喎!遊戲角色喎!唔係真人,要再講多次,係遊戲角色喎!同埋,我知道我係林敏驄嘅遊戲角色,呢一個contrast幾得意!」其後,在優先場遇見驄哥,他在映後分享會時表示,Amy飾演在遊戲世界裡的他,跟他有九成相似,他解釋是在外型上,令全場觀眾捧腹大笑。

問他們在拍攝前有何特別準備?Amy說他們有不同武器,所以要從基本動作訓練開始,例如是怎樣落地、搶背(Amy解釋「類似前滾翻,但不用手」)、以及一些拳打腳踢,由羅浩銘指導下,和其他替身一起訓練。

《觸電》劇照
《觸電》劇照

Chloe說她在開拍前除了上武術堂,更重要是學習中槍的反應。「譬如你左肩中槍、右肩中槍、個肚中槍、個頭中槍…」Chloe竟然邊說邊做出反應,Amy和Ansonbean,連同其他工作人員都拍掌叫好。「自己第一次學呢啲動作,就會覺得好得意!同埋,第一次攞住一條好重嘅槍,因為我係一個狙擊手,用槍尾去打人,又或者擺一啲好型嘅pose,都係第一次!」Chloe要特別感謝本片的動作指導是羅浩銘。「因為拍動作片,最大功勞係個武指!」。

Ansonbean卻笑說他是從中學時代已開始為了這部電影而準備。「我喺中學嘅時候,已經常將班房嘅枱枱櫈櫈搬開,喺嗰度練習打關斗,之後我再係會喺學校周圍爬,甚至會出去市集,試過有一次爬到跌咗落街,跌咗落地,去埋醫院。」Ansonbean說當時新聞有報導,但現時已找不到。「當其時我都覺得好無聊,但發現原來係有用嘅喎!喺呢部電影嘅角色,終於派上用場,可以安全地做到嗰啲動作!」因為之前受過傷,Ansonbean「知道要小心,動作一家要非常認真同謹慎去處理,唔可以好似嗰陣時任意亂嚟」,他強調當年「係極度之危險」,勸告大家「唔可以亂學」。

《觸電》劇照
《觸電》劇照

至於拍攝過程中的趣事,Chloe竟然說她人生第一次「辛苦到嘔」!「我哋去嘅第一個景,係一個好空曠嘅地方,曝曬咗12個鐘,又幾日都係要咁樣曝曬,第一次返到屋企嘔,然後,我哋有污水處理廠嘅景,佢仲係運作緊嘅,第一次入到去,點解會有異味嘅呢?大家都捱咗全日…」Chloe補充他們打機的場面都拍得「好宏偉、好靚」,所以辛苦也是值得的。

Ansonbean說他有一晚要拍通宵,翌日上午九時要出席一個活動,卻因為要補拍某些鏡頭,最後八時才收工,他直接回家洗澡後,沒有睡覺就去開工,但他依然是精神奕奕,「好爽啊!」。

《觸電》劇照
《觸電》劇照

Amy的趣事是「第一次做遊戲角色囉!」,因為「冇乜機會去做虛擬角色,暫時所接觸的嘅劇本,或者市面上睇到嘅電影,都係比較社會性質,嘅一啲實在嘅故事…而我哋係遊戲裡面嘅虛擬角色,可以好純粹去玩動作嘢,好刺激!」。

最後,談及他們希望觀眾留意《觸電》的哪些內容,Amy讚賞由梁仲文負責的電腦特技效果,「成件事會係好豐富,而令到畫面會好刺激,暫時我未見到香港嘅製作有呢個scale嘅後期」,Chloe卻欣賞電影裡的「熱血」,「我哋喺現實生活係幾個好落魄嘅人,大家group埋一齊,累戰累敗,去完成一件事,我覺得係好熱血、好勵志,同埋係去宣揚電競文化」。

Ansonbean解釋《觸電》的片名是代表「接觸電競」,故此,即使是不熟悉電競的觀眾,也可以入場觀看,「就算我婆婆完全冇打過機,仲要成日『都唔知你喺度打乜?』咁話我,但相信佢入嚟睇嘅時候,套戲嘅世界觀、後期、動作、同埋個故事,俾到大家去入呢個(遊戲)世界,加上現實世界嘅溫情,我睇咗一個冇後期嘅版本,已經感動到眼濕濕,真係好touch到我!」

我對於《觸電》的評語是「角色鮮明,演員出色,動作精彩!以電競比喻人生,結合溫情和熱血,重燃我們的鬥志。」,我跟Amy、Chloe和Ansonbean,一同向大家誠意推薦這部既勵志又充滿歡樂,堪稱2025年的香港電影黑馬。


《觸電》:電競題材誠意夠,創意有,港片意外驚喜?

《觸電》:電競題材誠意夠,創意有,港片意外驚喜? 

《觸電》是一次勇敢的嘗試,借用電競主題,講述了一個關於「雜牌軍」絕處逢生的勵志故事。這部電影沒有高昂預算,卻憑藉著別出心裁的製作與演員們的真摯演出,觸動人心。雖然故事較老套,但人物描寫夠集中,給予觀眾記憶點,電競對戰是這部電影的重點,雖然肉眼可見的預算有限,但製作群巧妙地以近鏡為主,多種拍攝角度,加上場景設計,整體效果驚喜。


王道的敗者們復活戰劇情,有熱血,有搞笑再夾雜一些溫情,演員發揮不俗,令電影加了不少神采,林敏驄故然精彩,亦提供了大量笑點,其他演員也各有出色表現,羅莽,柯煒林,陳穎欣等等的演出雖然未算驚人,但總能恰如其份,整部電影處在一個剛好的狀態,看得舒服,看得開心。

社會問題或者苦情片較多的情況下,難得有娛樂向又言之有物的港片,雖然不是驚天動作之作,但絕對是部稱職而且言之有物的娛樂電影,令我開心完場,推介。

以下有劇情。

《觸電》故事簡介:

人到中年的車仔(林敏驄飾)為了拯救面臨倒閉的網吧而組成一支電競隊在賽場上搏殺,完成一場不可能的戰鬥,在過程中體會到親情友情的羈絆性而讓心懷夢想的他們不再抱憾。

對於電競題材的電影而言,視覺呈現往往是最大的挑戰,尤其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選擇了更聰明的路:不求百分百還原,但求風格獨特。電影開篇便大膽採用了港產片中罕見的第一人稱槍戰(POV)視角,讓觀眾彷彿親自進入遊戲,代入感十足 。在後續的電競對戰場面中,團隊也未曾試圖營造逼真的遊戲畫面,而是巧妙地運用特效,將角色的技能、爆破與拳腳動作融合在一起。

這種「力所能及」的策略,不僅成功規避了低成本特效可能帶來的粗糙感,更將電影的重點從技術還原轉向了情緒渲染。電影中的Happy Hour電競隊在比賽中逐級攀升 ,但最終的結局並非美好勝利。這種「雖敗猶榮」的設計在這類電影中相當主流,但電影本身的設計亦上佳,勝負前的懸念,勝負後的反應,都令人動容,令觀眾共情其勝負當然重要,但還有更多更重要的情郜,相當成功。

人物取捨上佳,考慮到電影時長,主要描寫都集中在主角群,對手們基本都較面譜化處理,為了讓觀眾更深刻地感受到主角群的成長與羈絆,編劇選擇了弱化反派的功能性,讓他們更多地作為故事的「障礙物」,而非具有完整價值觀的對手,考慮到電影的時長,相當合理。

《觸電》是一部充滿驚喜的港產片。在題材、視覺與情感上展現出「心思」,而且有用心提升娛樂性,是部有溫度、有火花、有生命力的本地電影。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創戰紀:戰神降臨


 

20251012
其實自從創戰紀開始,已經將電子世界爭霸戰衍生的理念構想演變成純粹娛樂至上的合家歡科幻片,所以對創戰紀:戰神降臨本身沒有過份期待,但求做到一定娛樂性已算不錯,而這部創戰紀:戰神降臨成績四平八穩,沒有脫軌失準,整體保持可觀,已算不俗…………
來自挪威的導演祖奇姆羅寧在荷里活拍片多時,一向都保持專業效率,作品不高不低,完全附合迪士尼合家歡電影的要求,黑魔后2、魔盜王5等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電影,所以由他主理Tron(創戰)這個IP時,他亦照辦煮碗,盡量滿足老闆及客戶的要求,本身就沒有個人化的突破,而這部創戰紀:戰神降臨就幾乎應有盡有,有畫面有動作,差不多計算準確,連Al程式指令執行員也忽然想做人類起來,幾乎是所有關於人工智能電影的公式,為何它們這麼想做人類?其實沒有必然答案,為的只是說明人類始終比機械及電腦優秀而已………
可能是男主角謝勒力圖的不濟,才令人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一部平庸不過的作品,甚至覺得連視覺特技也未臻全力,其實電影畫面已算不錯,起碼電單車在鬧市穿梭追逐一段也算好看,配上Daft Punk的招牌配樂,整件事立刻充滿型格起來,該段戲碼沒有令人失望……
之後的劇情發展當然落入俗套,最後大型空中航母在鬧市決戰就少了蕩氣迴腸之感,人類如何變成分子進入電腦世界亦應說明,不過視覺特技好看,製作沒有馬虎,成績已算不俗了……
風林火山悶藝欠缺娛樂性,不夠火爆,受盡千刀萬剮,集體鞭屍,就連這部娛樂性高的創戰紀:戰神降臨也被劣評,現在的觀眾有時真難服侍……

2025年10月11日星期六

委內瑞拉政治領袖María Corina Machado成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Goodbye HK, Hello UK

20251011
委內瑞拉政治領袖María Corina Machado成為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雖然令好多Donald Trump嘅支持者失望,白宮發言人批評諾貝爾委員會唔頒比Donald Trump係將政治凌駕和平("The Nobel Committee proved they place politics over peace."),但唔代表María Corina Machado唔值得攞嘅。
Machado响得獎幾個鐘之後,宣布將和平獎獻比委內瑞拉人民同Donald Trump,點解?
先講María Corina Machado嘅背景
Machado出身中產階級家庭,屋企做鋼業生意,讀工業工程師。90年代尾有咁嘅背景同學歷,其實大可以留响屋企嘅生意幫手,亦好有機會入政府或者大企業做高層。不過佢佢選擇更難更痛苦嘅路,响2002年創立非政府監察選舉組織Sumate,响前委內瑞拉社會主意總統查韋斯,當年準備將委內瑞拉推向獨裁永續當選嘅時候,Sumate就針對選舉舞弊(查韋斯由2002年第一任完結之後就不停連任直到2013年死為止)。
响2004年,Sumate推動全國公投希望罷免查韋斯,結果大家唔難估,Machado同好多有份推動嘅人被控叛國(控告期間審訊中止咗,所以無被判刑)。雖然面對種種壓力,但都無阻Machado响2010年辭去Sumate嘅職務宣布參政,仲而委內瑞拉史上最高得票率當選成為議員,响議會內批評獨裁政府。
從政
到查韋斯死咗之後,由馬杜羅承繼獨裁政權,當年Machado發起全國示威反對,自己亦親身去國際組織講委內瑞拉嘅人權問題,結果佢被馬杜羅褫奪議員資格。亦再次被拘捕同調查,不過呢次就無被控告任何罪。
之後嘅時間,Machado响電台做主持,响2017年再次發起全國示威。2019年另一個反對派領袖Juan Guaido成功當過總統,因為馬杜羅唔承認選舉結果,令委內瑞拉政治進入混亂局面,Juan Guaido之後成立咗臨時政府。
通緝
當臨時政府因為Juan Guaido嘅任期响2024年完之前,宣布參選總統,但即刻被馬杜羅DQ,之後緊係馬杜羅當選永續總統,而Juan Guaido因為被控叛國流亡美國。同時,Machado被指控同Juan Guaido有關要國內匿埋,呢個就係點解Machado响得獎嘅時候都無公開自己嘅位置嘅原因。
同好多抗爭者唔同,Machado爭取嘅唔係改革,而係講到明要奪取獨裁者嘅政權,要改就自己搶黎改,所以佢好清楚自己要留低,同時需要外國,特別係美國嘅支持。因為佢嘅政治理念屬於中間偏右,相信自由經濟,討論查維斯同馬杜羅嗰樣社會主義獨裁,所以佢好認同Donald Trump。
之前Donald Trump出動軍力去委內瑞拉海域裁擊販毒黑幫,雖然好多左翼媒體批評,又話美軍咁樣可能殺害平民,但Machado反而讚揚Donald Trump嘅決定。
將呢個獎獻畀受苦嘅委內瑞拉人民同埋Donald Trump,因為透過制裁削弱馬杜羅政權,Machado唔覺得,亦唔需要美國出兵,但時認為只有Donald Trump可以有能力壓迫馬杜羅同佢談判放下政權,為委內瑞拉帶黎民主。
後話
Machado好識做啦,事實上救到委內瑞拉嘅唔係諾貝爾委員會,的確只有Donald Trump,大家都明白和平獎呢啲嘢對Machado或者委內瑞拉人民黎講,係虛榮黎嘅。如果有得揀,情願送比Donald Trump換美帝鐵拳。

人生總有遺憾——《風林火山》觀後感 馮睎乾十三維度

 


人生總有遺憾——《風林火山》觀後感

終於看了久聞樓梯響的《風林火山》。對我來說,劇情並沒有很多人所說般費解,片中藴含的意象亦比我預期豐富,即使有明顯缺陷,整體來說我還是喜歡的。但正如導演Juno在訪談所說,光是劇本他已寫五年,觀眾看一次很難完全明白,我也不敢說自己看懂所有細節——如梁家輝老婆那條線,如此突兀地插入去,我就不太肯定有何作用。儘管《風》劣評如潮,但一齣港產片能激發中、港兩地眾多討論(台灣剛上映,反應似乎頗為冷清),已經好久不見了,這樣的現象實在令人懷念。

(以下內容有劇透)

電影劇情大要,其實用一句話就可交代:在一個灰暗的劫後世界,大毒梟第二代(金城武演的李霧童)為了下一代的未來,不惜一切改邪歸正,希望建構美好社會,但過渡期間秩序大亂,更損害了三山五嶽的既得利益,當中包括黑警及(結尾才點破的)政府。金城武演的「毒二代」、他的父兄、集團元老、受毒販控制的黑警,還有背後最懂「遊戲規則」的政權(由梁家輝演的狄文傑作代言人),當然只存在於平行宇宙的1994年香港,但他們的鏡像又有沒有投射到這個世界呢?你喜歡解讀這是影射Juno自己,或其他什麼,都可以。看電影不是考公開試,不需要model answer。

開場時,金城武在紅隧醒來,不管你說它矯揉做作抑或意在言外,在這個梗圖和經典只差一線的時代,如此奇葩一幕已定格成永恆了。但除了「型」,這場戲還有什麼意思?有人說是向《墮落天使》致敬。這種「互文指涉」固然有趣,但若缺乏內在邏輯,就流於形式了。金城武能夠在紅隧起床,把香港站外街頭當成「開放式廚房」,我認為很有意思:(一)表示在片中那個虛構香港,紅隧已經荒廢,車水馬龍的繁華已成泡影;(二)暗示香港是「李家」遊樂場(呼應梁家輝片末所說的話);(三)象徵金城武活在一個虛無荒涼的洞穴,留意他步出紅隧沖咖啡,鏡頭緩緩向上,讓觀眾看到他頭頂依然有個玻璃蓋——世界在他只是一個更大的洞,無處可逃。

這齣戲的細節其實非常豐富,且前呼後應。像金城武一開場被暗示為「洞中人」,劉青雲就更畫公仔畫出腸地形容人生是「籠內鳥」:他對着被吊死的任賢齊說,「人生在世如籠內鳥,人情薄如紙,有得選的話,下輩子別再回來。」劉青雲死前講的一句,是「我不會再回……」「回」什麼?如果你記得任賢齊吊死那幕,就知道劉不是說「回來香港」,而是指「回來做人」。Juno建構的那個異世界,日短夜長,雪落不停,天冷,人更冷,的確生無可戀。所以片中各個男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毀傾向,唯有身懷六甲的高圓圓,咬實牙關,以烈火的意志存活下去(結尾遇襲後籠罩她的紅光,我覺得是全片曇花一現的生命力)。

電影的缺點,已經有太多人罵過,有些合理,有些不。我覺得Juno太貪心了(也許片中代表「貪」的劉青雲也是導演的投射),把太多東西寫進劇本,最後還是要遭受社會的鐵拳,必須大幅刪剪(姑且不論中国審查的問題)。結果是許多情節壓縮太多,除了令主流觀眾看得很不舒服,也大大削弱了戲劇張力,導演想營造的山雨欲來,還未來得及醞釀,就已經倉猝消散。我也很不喜歡片中的粗口對白,並非因為我有語言潔癖,而是很多粗口根本沒必要,尤其是鮑起靜的對白。

無論如何,我相信現在面世的《風林火山》,必然有別於Juno最初構想、甚至在2018年拍成的內容(否則亦不必補戲)。翻查2017年媒體訪問Juno的多個報道,都說《風林火山》故事「圍繞在香港和中國緝毒與販毒之間」。但現在上映的版本並沒有牽涉到「中國」,理由?你懂的。至於梁家輝片中那個被姦殺的太太,名字叫張穎,跟《復仇者之死》(2010年)中被黑警在警局強姦的角色(蒼井空飾演)同名,是否也暗示《風》內的神秘強姦犯跟警方有關呢?《復仇者之死》的故事由Juno創作,題材不禁令人想起2008年旺角警署強姦案(的確發生在我們這個宇宙)。如果《風》沿用這條橋,那麼梁家輝老婆那故事被剪得甩皮甩骨,好像欲言又止,我就很容易理解了。

《風》中的四大男角,古天樂無法守諾還命、劉青雲無法帶女兒移民、金城武無法「淨化」社會、梁家輝無法找到殺妻仇人,他們各懷解不開的心結,也有彌補不了的遺憾,好比這個世界的Juno,也有一部上了畫也像永遠無法拍完的電影。我們觀眾,大概也是懷着幾分遺憾來憑弔這齣「舊香港電影」吧——《風林火山》像八光年外的一顆星,今天看到的,已是恍如隔世的昔日光輝,怎不教人唏噓?或許人生如電影,若無遺憾,那是多無趣啊。

圖/《風林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