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挪威的成人喜劇動畫《出精特工隊》(Spermageddon),已於11月8日正式上畫!今次由《IT狗》、《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首次嘗試發行工作,聯同一眾老友幕後班底,包括導演羅耀輝及合作多時的編劇唐翠萍 (Iris Tong),為動畫度身訂造廣東話抵死對白,又請來《填詞L》導演黃綺琳為全片歌曲填上粵語歌詞,及曾於《派對咖孔明》中聲演孔明,與KABE 太人rap battle而引起不少迴響的本地聲優蘇裕邦擔任配音導演,務求將這部動畫以最貼地的姿態呈獻給香港觀眾。
「做人如果冇夢想,同條咸魚有咩分别呀?」
(本文原寫於2021年,最近遇香港故人,變化之大,感慨萬千,潤飾後,發表於方格子。)
出精特工隊|凌文龍陳漢娜合唱三級歌仔 爾冬陞都玩配「綠帽精」

來自挪威的成人喜劇動畫《出精特工隊》(Spermageddon),已於11月8日正式上畫!今次由《IT狗》、《白日之下》導演簡君晋,首次嘗試發行工作,聯同一眾老友幕後班底,包括導演羅耀輝及合作多時的編劇唐翠萍 (Iris Tong),為動畫度身訂造廣東話抵死對白,又請來《填詞L》導演黃綺琳為全片歌曲填上粵語歌詞,及曾於《派對咖孔明》中聲演孔明,與KABE 太人rap battle而引起不少迴響的本地聲優蘇裕邦擔任配音導演,務求將這部動畫以最貼地的姿態呈獻給香港觀眾。

來自挪威的成人喜劇動畫《出精特工隊》(Spermageddon),當中有不少抵死情節。(《出精特工隊》劇照)
配音陣容方面同樣星光四射,包括林家熙 (Locker) 首次為動畫配音,與余逸思 (Yoshi) 演繹爆笑初夜情節;凌文龍與陳漢娜除了聲演「精子情侶」,更要開金口合唱;楊樂文 (Lokman) 一人聲演兩角,詮釋男主角大腦中的理智與感情;周祉君、陳湛文、岑珈其、肥蚊@小薯茄、阿J@小薯茄及朱Mic@小薯茄為不同造型的精子配出神韻。今趟粵語版更邀得多位金像級嘉賓聲演,包括影后余香凝、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演唱者謝雅兒,更有重量級金像導演爾冬陞客串,令聲演陣容更添驚喜。
凌文龍和陳漢娜繼《IT狗》之後再度合作,他們在配音前先一起看了影片,小龍說由於一大班演員本身已很熟絡,未配音前已能想像到對方配音出來的效果。「今次配音的挑戰是,挪威文比廣東話多音節,我們配音時要講很多廣東話字才能填滿一句,真的不容易。」陳漢娜在接到今次配音工作後,曾在家中幻想「精蟲的聲音」,她覺得這部電影的故事很好看,也很攪笑:「我不是歌手,唱歌不是我的強項,電影中的歌曲還要是歌劇路線,希望觀眾入場享受電影。」

《出精特工隊》充滿喜劇元素,由配音花絮影片中可見,眾位演員在配音過程中既認真又常常忍俊不禁,充滿歡樂氣氛。Locker今次是首度為動畫配音,他坦言自己今次是很「赤裸」地為男主角阿聰配音:「這部電影中有不少成人情節,我的拍檔是Yoshi,我們配音時不用見面,隔空去合作,大家都不覺尷尬,盡情地玩,配得很盡興。配音的過程中已覺劇情超好笑,希望觀眾入場都會笑爆肚。」


Lokman表示今次配音很過癮:「最初以為自己的聲音要和角色的口型完美配合,但原來可以透過後期配整,大大減輕了配音時的壓力。」他表示自己要一人聲演兩角,好玩多過困難。至於簡導的恩師,《白日之下》的監製爾冬陞,都有玩埋一份,聲演其中一叫「綠帽精」,頂帽跟其遭遇冇關,但都係一條可憐嘅小精蟲,有一段悲慘遭遇,最後更死得壯烈。


至於Yoshi則因為今次配音感到超級興奮,她從小就是一個卡通迷:「可能為卡通配音是我從小學時就有的夢想,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極度喜歡動畫和卡通,所以今次有這個機會我很興奮。」Yoshi又謂今次的挑戰比她想像中大,她要不斷幻想對手在場,而自己正和他對話甚至叠聲。
金像影后余香凝繼《白日之下》後再度和簡君晋合作,沒想竹到就是為阿簡發行的動畫配音:「今次D對白超大膽,我聲演的角色是癲癲喪喪的。」余香凝在配音時要唱一些和「器官」有關的歌詞,她表示「來都來了」,就豁出去盡情地配音。
世外影評|打破港動畫框框 從業力看輪迴與《大隻佬》隔空對話?
香港本土動畫一直難有代表作,但這部耗時七年製作的《世外》,由楊寶文監製兼編劇,吳啓忠執導,因為先後入圍「動畫界奧斯卡」法國安錫國際動畫影展、西班牙錫切斯國際奇幻電影節,更提名金馬獎「最佳動畫片」、「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這股外來的旋渦,令電影在香港未上畫先具聲勢,開畫日連同優先場票房便達120萬之高,喜出望外。
作為香港最新的動畫代表作,以「香港製造」的標準去說,今次的畫功確實令人眼前一亮,雖然難免會帶日系風向,而畫面的精緻度亦有所不及,但以本土之力製作而言,已經超越昔日的港產動畫框框,能夠誠心講一句,是成功帶出一份意境。

如何在每次輪迴中學習放下、寬恕,才是得到解脫的必經路。(《世外》劇照)
故事方面,《世外》打正旗號談人離世後的光景,重新演繹了佛家輪迴與放下執念的主題。影片透過主角轉世之旅,陪同她一起面對執念的放下、對因果的承擔,以及如何找到真正的解脫。是發人深省的命題,但亦不是罕有,最接近的便有《破。地獄》。
兩者相比,大家對死亡的看法是截然不同,《世外》以「輪迴」為基點,死亡是通往下一世的必經階段,而戲名所指的「世外」,就是一個等待投胎的空間,亡魂在前往投胎前要忘記前世的執念。所以在電影中,如何在每次輪迴中學習放下、寬恕,才是得到解脫的必經路。這樣看來,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邁向新生的門檻。至於《破·地獄》,重故人,更重在生的你我,該儀式看似為先人超渡,其實更能讓活著的解開心結。
《世外》的故事有不少沙石,尤其主角在多輪人生中所犯的失誤,大大小小但好些是極可避免,甚至難以原諒。當中所談的其實似《大隻佬》所講的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大隻佬》中,張栢芝飾演的李鳳儀,其中一世是日本兵,殺人無數業力重,難修補,最後選擇接受命運,勇敢面對業力,反而啟發了一直以為看破因果,在幫李鳳儀的「大隻佬」劉德華。當中帶無私的愛,更帶情愛,完全理解二人所付出與追求的是甚麼。

來到《世外》,小鬼一直幫小妹擺脫業力,她的前世害過千千萬萬的人,但最致命一次,是在戰亂期間,不知情下吃下親弟的肉以續命,這個錐心刺骨之痛,就連小妹也無法原諒自己,寧願放棄化成人鬼滯留在世外,但小鬼就是不許,「大隻佬」上身堅持替她清洗業力,那管是1000年的期限。
一個比李鳳儀更大的業力,你可以原諒到自己嗎?還是甘願留在世外,以活受罪的方式當作贖罪。至於小鬼一角,單以小妹一個笑容,便甘陪她押下1000年作無限輪迴,二人之間又未見有親情愛情的羈絆,這樣的押注會否太大,會否太無條件?就劇情而言,大可說理解,但情理而言就是欠說服力,難令觀眾投入。而且這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位,要觀眾自行腦補一個合理的解說,實在掃興之餘,更難與《大隻佬》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