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星期一

評論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20251020
評論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翁達瑞 / 美國大學教授

繼孫文、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之後,鄭麗文即將出任國民黨主席。這是國民黨的歷史時刻,但鄭麗文未必是歷史人物。以下是我的評論:

一、國民黨真的民主了

國民黨原本有總理,後來叫總裁,都不用選,可以做到死。改叫主席後有改選,但也都選假的。這次鄭麗文當選主席,國民黨首次玩真的。國民黨真的變民主了!

二、黨國權貴二度落馬

國民黨逃難台灣後,養了一批黨國權貴。雖然他們沒什麼本事,但自認高人一等,到處吃香喝辣。台灣民主化之後,他們首次落馬,被逐出國家體制之外。國民黨民主化之後,他們二度落馬,不再能掌控政黨高層。

三、從受益變受害的黨

國民黨在台灣施行獨裁統治,靠著愚民教育與洗腦宣傳維持政權。失去中央政權之後,國民黨仍有一群愚忠的支持者,也就是這次主席選舉的主要票源。

原是洗腦宣傳受益者的國民黨踢到鐵板了,因為中國利用假消息為鄭麗文造勢,還攻擊其他候選人。被洗腦成性的黨員就相信了,票投鄭麗文,讓國民黨成為洗腦宣傳的受害者。

四、似統非統比較可怕

因為中國的介入,鄭麗文才可成功當選國民黨主席。鄭麗文上任後,對中國的支持必須有所回報,國民黨極可能變成「明統」的政黨。

國民黨本就主張統一,但不敢明目張膽,因為擔心選票流失。鄭麗文上任後,國民黨對統一不再欲言又止,選票競爭力會減弱。似統非統的國民黨反而比較可怕。

五、鄭麗文的權力來源

國民黨內有兩股主要勢力:位居高層的黨國權貴與經營基層的地方派系。鄭麗文的權力來源是中國介選,下架了黨國權貴。鄭麗文橫空出世,與地方派系毫無淵源。

鄭麗文上任後,極可能成為令不出黨中央的主席,因為黨國權貴與地方派系都不買單。唯一的例外是中國提供大量金援,挹注各級公職的競選經費。國安單位應加強監控境外資金的流向。

六、鄭麗文當選的意義

根據個人的觀察,鄭麗文的歷練與國民黨的體質並不相容。此外,鄭麗文的性格與中國的干預也有衝突。除非有把柄在中國手中,鄭麗文極可能成為自走砲的國民黨主席。

如果我的研判正確,鄭麗文當選國民黨的主席,對台灣未必不好。至於對國民黨的意義,我要借用趙少康的一句話:「國民黨就完了!」

2025年10月19日星期日

被全球主義者傷害得最深的,往往是最弱勢的一群


 

【FT訪問貿易戰策劃者| 被全球主義者傷害得最深的,往往是最弱勢的一群——有學位但低技術、中年以上的打工仔、辛勤勞動者。英美如是,被北方挑戰的香港亦如是】

《Financial Times》上週訪問了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即特朗普第一屆政府的貿易代表,也是現任貿易顧問格里爾的老師。他的著作《No Trade is Free》被視為關稅戰的「教科書」,並長期主張美國必須正視嚴重的「雙赤」問題。
(順帶一提,我認為特朗普政府最值得批評的,正是沒有有效處理財赤問題。)

🔹「自由貿易」政治共識的終結?

訪問中,記者問他: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真的促使企業重整供應鏈、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這過程是否在一個任期內完成?萬一通脹上升、工廠尚未落地,總統豈不會付出政治代價?

萊特希澤承認:「這可能要一段時間,但那不是不去做的理由。」

他補充說:「只要有任何復甦跡象、過程開始奏效,就再沒有民主黨人會以『自由貿易』為政綱。沒有人會站在另一邊。而若共和黨能再勝一次大選,我們就能建立一個新的貿易體系。」

當然,作為共和黨老將,他相信只有共和黨才能貫徹這個重塑生產線的藍圖。

🔹企業的最優化,並非國家的最優化

問題在於,我們是否低估了跨國生產商對民主制度的影響力?又或者,是否過度高估了民主制度能約束跨國生產商的能力?

把部分生產「逆價格」回本土,從來不是企業的自然選項。過去十年,我們清楚見到幾個現象:

— 外判速度遠比轉型速度快。 企業一旦將工序外判,留下的往往是四、五十歲的家庭支柱。要學習轉型、再投入新工業時,他們已難與年輕一代競爭。

— 生產是一種網絡與文化。 當一個國家將不同環節外移後,整條產業鏈便瓦解難復。工人的習慣與工業文化,也非一朝可重建。要年輕人突然投入勞動生產,談何容易?

— 教育錯配與階層困局。 並非人人都適合讀書、做專業人士或當 YouTuber、KOL。我曾支援弱勢學校,見過不少學生花時間、花金錢讀副學士,只為能再升上大學。十多年求學、背學債,卻未必找到穩定工作。

為何不乾脆中學畢業進工廠?因為工業早已外移,留在本地的藍領工資連樓都買不起。

🔹英國的現實:五分之一人不就業

在英國,每五個適齡且健康的成年人,就有一個既不工作、也不求職。

當政府呼籲工業回歸英國時,國家卻已缺乏生產基礎設施與技術人才。

年輕一代在基層地區成長,考不上大學就幾乎沒有出路。這樣的社會結構,令不少學生自暴自棄,甚至誤入歧途。

🔹貿易戰只是表面,結構才是根本

貿易戰、關稅戰只是表層現象。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逆轉過度外判的生產結構。

並非要所有工業都「回國」,而是無需讓一、兩個國家承擔全球的生產任務——每個國家都應該能為自己的國民,提供適量而有尊嚴的工業工作。

2025年10月17日星期五

「咁,用 QR code (二維碼)囉。」利世民

 


20251017
「咁,用 QR code (二維碼)囉。」第一眼睇篇文嘅標題,覺得作者嘅結論會係咁。

點知,呢篇內文嘅結論,真係講咩國家將二維碼咩跨境應用乜!咁 predictable 嘅?

而篇文當中,嚴格來講無乜推理,只係話香港好落後。

我又要得罪人添。

其實,我都叫同呢篇文嘅作者,都有過數面之緣。咁,我認,我係串嘅;要怪就怪得罪人其實係我隱藏咗嘅天生本領。

入,正,題。

藍朋友眼中嘅科技,就係「國家話咩就咩」,自己唔會諗吓,究竟目前嘅世界,有啲乜嘢科技,可以點樣解決啲乜嘢問題。

當佢哋將 QR Code 講到係金融創新,其,實,Q R C O D E 咪,就,係,一,條, link ,囉。

算吧喇好唔好?

再講,全世界嘅 internet ,都係跨境嘅,唯獨係你哋嘅偉大祖國,好多嘢跨唔到境,資訊如是,資金如是,都係單向嘅。

因為你哋個國家,成日講安全。

香港成為孤島,唔係因為不思進取,而係因為乜都只係得返「國家話」呢三個字。

從技術層面講安全,NFC 加 Biometrics(人面識別又好,手指模又好) 點都安全過畀條乜人都可以一齊「掃一掃」嘅 QR Code 。真係講交易安全,係唔係應該睇吓個 authenication 嘅成個程序?

知唔知點解神奇國度當年啲支付系統用 QR Code 唔用 NFC(其實當時已經有)?

因為要支援的平價電話呀,當時嘅 NFC modules,唔係部部機都可以夾到入去,天唔係個個 OS 都得。

講返十九幾年前(真係差唔多十九幾年),用 QR Code 係合理嘅。

2007 年我哋蘋果第一代動新聞,都曾經試過用 QR Code ,開發嘅時候仲 brand 咗件事做「 #壹斑碼」。

俱往矣。

以上講緊係 Windows Mobile 同 Symbian 嘅年代;要用 QR Code 攞條 link 唔駛打,我明。

因為當時連 Scan 個 QR Code 開條 link 都可以搞到部 Symbian 熱辣辣呀。

小弟不才,我唔係 engineer,當時我只係班開發「壹斑碼」團隊嘅小老闆。通常我好少撻呢啲咁嘅陳年往事;白頭宮女話當年好很老土的。

但免得有啲唔識嘢嘅人出來話:「挑,利世民你寫專欄識條鐵。」

條鐵,我唔識。但條數我識計;話晒每個月都要交。

後來有 iOS 又有 Android 又 NFC 又各種 biometrics ,你仲成日二維碼二維碼二維碼,學名叫 #路徑依賴 囉。

好快我哋壹傳媒嘅 paradigm,都係 mobile first (後來改埋名叫 Next Digital 添,不過當時我移民離咗職)。

2010 年後仲講咩 QR Code 呀?終於明白乜嘢叫貧窮限制想像(用返佢哋嘅國內嘅講法)。

好,講返 payment systems。

八達通係 wallet ,而轉數快係銀行之間嘅過數方法,由 HKMA 去搭橋。至於信用卡,就係經 Visa / Master / 銀聯 / AE / Diners 去過數。以上係三件事,有相關之處,但個 vertical 係 deep 好多。

至於講到識飛嘅大陸支付 paradigm ,重點唔係 QR Code 。啲乜乜支付物物支付,重點係佢哋 wallet 同 wallet,自己埋數對數,係 closed system。

所以,不如我又問個問題。

「請問一個 Alipay 嘅用戶,點樣過數畀另一個 WeChat Pay 嘅用戶?」

答案係:「唔得。」

法官大人,我真係無嘢問喇。

支付系統呢,尤其係跨境嘅 payment ,重點在於你條數點轉入轉出,而唔係用個 QR Code 定係用 NFC 。依家咪搞緊 CBDC 囉,仲想點呀?

除非你話咩 blockchain,呢啲就真係 paradigm shift 。但如果乜都要控制嘅,你最終又只會用 private chain ,然後就提出一百九十幾個不成理嘅理由。再講,人民幣嘅央行數碼貨幣,應該同任何形式嘅 blockchain 無關,只係另一個 closed system 。

如是者,所謂全面現金電子化,重點係收支雙方都可以用最簡單嘅方法,去確認「條數過咗」,當中當然有好多嘢要核實。

如果真係一個會諗 product / system 嘅人,應該會去咁諗,而唔係吓吓話香港落後。

落後得過你淨係識 QR Code?我好懷疑香港啲藍朋友,除咗不斷重彈「你睇國家幾進步?」,究竟知唔知自己講緊乜。

你又唔諗吓,當年出八達通,香港係世界第一。

八達通 launch 係 1997 年 9 月,而成個 project 由 1993 年開始 plan 。香港推出八達通嘅呢個 project ,由 business 到 execution ,係教科書級嘅材料。

至於 1997 年之後點解變化咁明顯?究竟發生乜事?有冇人可以講解吓?

2025年10月15日星期三

意大利總理Giorgia Meloni的確係國際領袖中嘅女中豪傑



 


Goodbye HK, Hello UK

20251015
型!
毫無疑問,意大利總理Giorgia Meloni的確係國際領袖中嘅女中豪傑,响尋日喺加沙和平峰會入面,雖然佢係眾多領袖中唯一一位女士,但面對成班大男人,佢唔單止一啲都唔遜色,剩係睇佢幽默而不失霸氣咁反駁出咗名串嘅土耳其總統Erdogan,同用自信嘅表情回應Donald Trump嘅讚揚,就明白點解成班男人都要比面佢。
响尋日加沙和平峰會開始之前,有記者影到各國領袖响度寒喧,Giorgia Meloni遇上土耳其總統,話响場機已經見到對方,有禮貌咁問好。點知土耳其總統好似有啲持老去賣老,又大男人嘅態度,通過翻譯暗串Giorgia Meloni食煙,話要「令佢戒煙」,"You look great. But I have to make you stop smoking.",而响旁邊嘅法國總統同英國首相就即刻响度陪笑。
呢個時候,Giorgia Meloni不失霸氣咁回咗一句,"I know, I know. I don’t want to kill somebody."(「得啦,得啦,我唔都唔想殺人嘅」),呢句都算妙,既好似自嘲咁話自己都唔想吸煙害人,但又可以理解為「迫我戒煙?唔好迫我殺人喎」。絕對唔係超譯,因為法國總統聽到Giorgia Meloni咁回應都笑住話"It’s impossible."(無可能有人迫到佢)。土耳其總統當然無癮,唯有轉向同法國總統一齊坐低。
Donald Trump讚揚各國領袖嘅時候大讚Giorgia Meloni,當大家都知各國領袖尋日都只係做配角去襯托Donald Trump,但從Giorgia Meloni同Keir Starmer(被整蠱之後)嘅表情比較,就會明白Giorgia Meloni唔只知道自己尋日嘅角色,但同時展現應有嘅自信。
Donald Trump講到Giorgia Meloni,話响美國讚女性靚係正治不正確,但自己都要破例,
"I’m not allowed to say it because usually it’s the end of your political career if you say it. She’s a beautiful young woman! Now if you use the word beautiful in the United States about a woman, that’s the end of your political career, but I’ll take my chances."
Giorgia Meloni當時企响Donald Trump左邊背面(Keir Starmer嘅另一邊),Donald Trump轉頭問介唔介意自己讚佢靚,更讚佢係非常成功嘅政治家,值得意大利人民嘅尊重。
"Where is she? There she is. You don’t mind being called beautiful, right? Because you are. She wanted to be here and she’s incredible and they really respect her in Italy. She’s a very successful, very successful politician."
Giorgia Meloni無好似Keir Starmer咁攝出黎覺得自己有機會攞咪,留响原位只係簡單咁回應Donald Trump然後好有自信咁微笑。
同土耳其總統Erdogan嘅互動,面對Donald Trump嘅微小表情動作,Giorgia Meloni不但將好多在場嘅其他男性領袖比下去,仲展示出自己响國際舞台上嘅自信同魅力。
講到意大利對加沙和平進程嘅立場,Giorgia Meloni無好似法國同英國咁提早支持巴勒斯坦立國,响峰會之後話如果(Donald Trump嘅)計劃繼續實行,意大利承認巴勒斯坦嘅機會會大好多。响意大利可能參與維持加沙秩序方面,Giorgia Meloni係咁講。
"Italy is ready to do its part. It’s a great opportunity. It’s a historic day. I’m proud that Italy is here."
剩係睇呢句,得體之餘知莊閒,法國同英國嗰啲齋吹水打卡男點比呀?

香港的立法會驚爆大屠殺 陶傑






陶傑

20251015

香港的立法會驚爆大屠殺,多名愛國愛港議員宣佈下屆「被自願」退「選」,是中方對香港「改土歸流」行動,不但「以七十歲劃線」,資深女將葉劉淑儀敢怒敢言,大呼「不可能」而成受害人;繼而一貫「敢言」批評過李家超政府者亦遭DQ。連日未見收刀,每日傳出唱名,偶有人在疑似上訴後獲「起死回生」而喜盈於色。

「改土歸流」由前清雍正首創,以北京紫禁城為權力中心,廢除西南彝、苗等少數氏族地區世襲的「土司制度」,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直接統治,以加強中央集權。毛澤東後則更「打土豪分田地」,因此「立法會DQ風暴當然是應中方最高命令。
去年「七一」習近平來香港講話,指示香港要「改革」,強調「打破固有利益藩籬」,即是下令「改土歸流」,即是視香港四大地產財團為「經濟土司」,要廹其將家族壟斷的經濟利益交出。
第一步當然是視「立法會」那些所謂「代議士」為各土司集團的代理人。
共產黨和國民黨都曾在大陸台灣土地改革,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權力鞏固之後也廢除「國大代表」。「改革」永遠是很動聽的名詞,只看包裝是何貨色。
共產黨要改土歸流,硬的辦法,2019年動用了槍桿,現在對香港的所謂「建制派」用七十歲劃線DQ的「文鬥」,已經很客氣:名單點名的指示叫你退,並非送中審訊,還不至於像許家印和娃哈哈,香港中環的高樓大廈尚未出現千億富豪「跳樓」身亡熱潮。
在中共眼中,不過立法會踢走幾個人,你們退下,還可以在馬會與清水灣高爾夫球會享受美食,家族的美國加拿大國籍不受影響。
因此香港的「建制派」不要太自我中心。香港只是中國沿海的一座普通城市,須知海南島和上海都有自由貿易區和股票市場。歐美投資者逐漸直接與大陸市場交易。香港人喜歡去日本食壽司泡溫泉,對日本現代史也要有點瞭解:香港「固有利益」的經濟土司,勿以日本私通荷蘭的薩摩藩、仰慕西洋的長州藩等家族藩閥自居,須知德川家族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拱護天皇。
中共要香港「大政奉還」,實驗全面的管治權,囚禁黎智英等只是第一步,立法會清除民主派、教協、支聯會等只是第二步。當時配合支持清場全體喜氣洋洋通過立法23條的,今日也輪到愛國愛港的你們,為之第三步,須對國家服從到底。
因此為何葉劉淑儀得知決定會如此憤怒?民建聯創黨主席兼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愛國比任何人早,境遇相同,當日豈非應該摔杯掃桌子、仰天長嘯,一拳打穿立法會主席辦公室那堵厚紙牆壁?
但曾前主席沒有,同樣香港大學畢業,或因讀數學出身,服從組織分配,冷靜沈著許多。我相信葉劉女士最終會想得通的,她會對外宣佈,沒有人施壓,是個人深思熟慮後完全自願的決定。
立法會改土之後,各功能組別與專業團體歸流,必陸續換上大陸中國派來的幹部代表。
地產界最終會由華潤或中國建設銀行之類國家單位推出議員,航運界議席由招商局或董建華以前名下、但出售給中國船舶的東方海外來代表。
香港的飲食界不需要張宇人,飲食界的版圖逐漸已成瑞幸咖啡、四季椰林海南雞、霸王茶姬、蜜雪冰城等改土新天下,香港的翠華茶餐廳淘汰。將來香港立法會飲食界議席,可以是一個叫做趙紅軍的海底撈飲食集團董事來出任(那時「海底撈」早已收歸國營、趙董事只是商貿部的一名外派幹部,而海底撈食堂的歌舞則全線改為中年大媽為顧客跳陝北大紅花的扭秧歌)。
那時的立法會當然全普通話對白,不過有的是重慶火鍋口音,有的是天津狗不理口音,有的是東北驢打滾口音,文化多元,省籍共融,別有一番熱鬧。
那時的香港特首是何人?如果國家照顧香港,能委任香港大學前校長張翔,或者是李小加,那時香港人會眉開眼笑,覺得至少比一個叫「鄭眼紅」的前西環主任「有文化、有水平」,香港有得救了。
慢慢適應,香港人今天不懂,很快就會明白的。
無論雍正的改土歸流演變到毛澤東的鬥地主與人民公社,還是日本幕府年代的大政奉還,遠東這兩個國家早經歷過相似的陣痛。
只是日本幕末,地方藩閥雖然坐大,竟然還脅經濟資源包圍中央,但長州藩是開往西方海洋文明的窗口,其山口縣更是現代化的領袖輩出,包括推動日本維新成功的首相伊藤博文。
當年荷蘭的商船和美國的黑船叩關,給了日本一個機會,日本人上下很爭氣,沒有浪費。1841年英國割據香港,從此也給日本對海的那個鄰國無數機會,但日本的鄰國沒有能力善用,原因是那個民族的DNA,千古唯一帝決之,叫做「秦始皇」。
話扯遠了。香港立法會的大屠殺,只是1949年以來日本的西鄰在循環不斷的內鬥內卷裏重複的另一次小型政變。在中共的眼中,小菜一碟,已經照顧一國兩制,至目前為止動作斯文。
被勸退的,一定要堅持是自願,不要仿效西方白左的Me Too,明明當年你自己喝了兩杯心甘情願的寬衣解帶,多年後卻誣指那個老闆強姦了你。
沒有這樣的事,國家很忙,外抗歐美,香港問題,立法會之後,還有很多個戰役,包括坐擁新界土地丁權的什麼新界鄉議局。
香港各路所謂中環治港精英對中國認知的幼稚園程度與天真,sky is the limit,我從不低估,唯我對中共的戰略耐性和長遠部署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