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6日星期五

糖鹽比例1:10 止咳鹹柑桔 (蘋果日報)

糖鹽比例1:10 止咳鹹柑桔 (蘋果日報)

醃鹹柑桔是廣東人的傳統,平凡食材卻能醞釀出醇厚的滋味。

【飲食籽:識飲惜食】
種年桔,寓意大吉大利好兆頭。但當正月十五後,年桔任務完成,就會化身為堆填區一物。有環保團體估計,今年新年過後全港將有四萬盆年桔會被棄置,產生約1,400噸廢物,即相等於60架雙層巴士的重量。上一代的廣東人惜物,愛把過氣年桔醃製成鹹柑桔。醃鹹柑桔方法眾多,有人簡單以鹽封存,有人講究到要以糖鹽比例1:10做醃料。桔越陳越香醇,喉嚨不適或久咳之時,拿幾粒沖水喝,能舒解痛鬱。但在農藥氾濫的今天,提提大家,醃鹹柑桔前,一定要汆水先去除農藥。

「以前每到年廿九或年三十晚,維園年宵檔有好多桔剩,我哋就同佢殺價,分分鐘一折都買到!」新聯威餐廳製作總監黎兆鋒(Nansen)說。他父親黎汝森,曾是富萬年酒樓總廚,也是不少富豪的御廚,如李嘉誠、鄭裕彤及鄧肇堅等,並設計出「爵士湯」及「超人泡飯」等至今仍家喻戶曉的富豪私房名菜。祖籍順德的他,亦遵循一貫廣東人傳統,每逢過年也會醃製鹹柑桔。

剪桔要留神 因住累全家

有其父必有其子,Nansen十多年前起也隨父親學浸鹹柑桔,還記得有年豐收,收購回來的「買剩桔」更多達50盆,「嗰年半夜兩點去維園,要80蚊盆,我嫌貴唔要。點知兩點半返去,老細話免費任拎,可能賺夠喇,哈哈!」那次以零成本得來的桔,每次回想起也教Nansen得意洋洋。遺憾是,天氣的錯,近年年桔貨源每下愈況。以這兩年為例,去年雨水多,今年天氣凍,未必能收購到完整一盆靚年桔,或要從逐粒入手,質素高的動輒要兩至三元一粒,令成本大增。「再早幾年好墟冚㗎,我哋初一朝早就會剪桔,洗完鋪晒喺枱面風乾,全場橙色,但呢幾年失收,冇咁嘅場面喇。」Nansen還說,剪桔的重任通常是交由女夥計,皆因男士們太粗心大意,若不慎剪破桔皮露出果肉,隨時會「一個累全家」,令整盆鹹柑桔發霉。近幾年,他還會按年桔的質素及天氣改良醃製方法,「以前啲桔冇咁多農藥,加鹽醃就得,但𠵱家一定要汆水至安心。」一層鹽一層桔,再一層鹽一層桔,如是者重複直至鋪滿,最後鎖緊蓋子,標上年份即可。「要浸最少三年先有效,入口鹹鹹哋帶甘涼,一兩年嗰啲得個苦字。」為了中和桔的酸味,他更以糖鹽比例1:10做醃料。此時,他拿出鎮店之寶──醃了12年的鹹柑桔與大家分享。甫打開瓶蓋,一股如老陳皮的濃郁馥香已裊繞一室,Nansen剛好端來一杯溫熱的鹹柑桔水,着我慢慢品嚐。呷一口鹹鹹酸酸,卻不嗆喉。淡淡回甘,餘韻悠長,頓時覺得喉頭無比滋潤。

醃鹹柑桔逐格睇


柑桔

柑桔其實是統稱,包括柑及桔等,常見的有硃砂桔及砂糖桔,味道清甜,而較酸的四季桔則常用作製成鹹柑桔。

鹹柑桔

鹹柑桔的大小、形狀及顏色會隨年月變化,Nansen現有最老的一瓶桔是12年,珍而重之,只會在老友私房飯局中出動。


新聯威餐廳
銅鑼灣渣甸街54至58號1樓

沙螺洞桔仔水 去核加糖夠清新

《本草綱目》記載︰「此橘生時青盧色,黃熟則如金,故有金橘、盧橘之名。」此橘,即柑桔,又名四季桔。
「呢度最少種咗六七百株果樹,全部係四季桔,一年四季都有,桔仔熟透變黃就摘得。」私房菜老闆張偉國說。沙螺洞最為人所熟悉的,離不開蜻蜓蝴蝶螢火蟲,或是客家張屋村,有不少行山客也是慕其私房菜式柴火炆豬肉之名而來。而主理這味撚手客家菜的就是張偉國,「閒日得豆腐花同桔仔水賣咋,全部我整,都咁好味!」他隨即遞上一支冰凍的桔仔水。咦?鹹柑桔水不是熱飲才有效嗎?嚐一口,不但無生痰之憂,反而溫和潤喉,桔味鹹味甚至比一般柑桔水更勝一籌,追問下才知道他有一套獨門醃製及沖泡方法,「桔仔要先曬一曬,放入鑊蒸去除苦味,攤凍後先入缸醃。」同樣是一層鹽一層桔,擠滿缸子後存放在陰涼處便可。
「我啲桔仔水唔係齋沖架!鹹柑桔要先挑核,連皮帶肉攪成漿後就煲水。水滾加冰糖,再隔渣入樽。」炮製這款桔仔水的工夫也不少,難怪他每星期只會做一次,且售完即止。

祖母遺物 五十年無價寶

「呢罌先最勁,超過50幾年喇,畀粒你試吓。」一看,瓶子裏的水、鹽和桔早已融為一體,深褐色的老鹹柑桔就如一粒粒陳皮梅般,滲出幽幽甘醇陳皮香。40多年前,張偉國裝修祖屋時意外發現這瓶屬於他祖母的無價寶,「嗰陣唔知係乜,一罌罌咁,掉咗幾罌呀,𠵱家諗番都心痛。」雖說這是張家傳家之寶,但他卻毫不吝嗇,「朋友有喉嚨聲沙,久咳不癒,就會沖粒畀佢飲,食一粒聲就開㗎喇!」他笑說,也不忘着我這位有幾聲咳嗽的新朋友吃一粒才走。分享,也是治病的良丹妙方。
張屋村客家私房菜
大埔沙螺洞張屋村55號
記者︰黃依情
攝影︰楊錦文、劉永發、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

2016年2月23日星期二

廢島開荒 我兩個人住鹽田梓(蘋果日報)

廢島開荒 我兩個人住鹽田梓(蘋果日報)



【專題籽:一樓一故】
大年初三西貢小島鹽田梓舉行新春團拜,不少早已搬離的原居民也回鄉。除了原居民,遊客亦把小島碼頭擠滿,很難想像它在九十年代末已荒廢,四十多間客家屋亦長滿野草。島上逾半房屋仍是破爛,只有數間完成修復,村長陳忠賢的祖屋是其中一間,除了原居民修復祖家,非原居民廖偉豐也用一年修復租住的客家屋,如今他與太太在島上生活了五年,成為島上僅餘的兩位長住居民。不管陳忠賢或廖偉豐,也視鹽田梓為家園。

【原居民】
移民回流做村長 搵專家修復祖屋

早上8時50分到達西貢碼頭,跟鹽田梓村長陳忠賢見面,他介紹幾位坐在酒家門前的鹽田梓原居民給我認識,我跟着十多位村民及義工出發,從西貢碼頭坐約一刻鐘街渡,前往對岸的鹽田梓。
街渡泊岸後,跟着現年68歲、早在十多歲已搬走的原居民陳亞群前往鹽田。陳亞群的太公在這裏曬鹽起家,是香港鹽產地之一,供村民食用,也是收入來源,「政府徵收鹽稅,約100年前停止造鹽,鹽場保留下來,數十年前有人租鹽田,將它改成漁塘養幼魚及幼蝦。」約十年前,由村外有心人研究修復鹽田,至2014年底,成功將失傳百年的製鹽技術重新投產。陳亞群每個周末也回鄉打理鹽田,把鹽製成紀念品義賣,幫補島上開支。
鹽田梓全盛期有200多人居住,是華南客家社群,建有四十多間兩層高的客家屋,全村姓陳,村民均有親戚關係,通常兩、三戶聚在島的西南方,屋前就是鹽田,既方便在屋前曬禾,又可全天候監察鹽田。早至五、六十年代,很多村民遷出,部份村屋因而荒廢,甚至倒塌,陳亞群的祖屋是其中一間。

義務除草除樹 廢島人氣回升

從鹽田入口望向村屋群,有一間白色村屋,是村長陳忠賢的祖屋。進入祖屋前,陳忠賢先帶我到隔壁的破屋,「這是我伯祖父的屋,爺爺小時候跟兩位兄弟及父母住在這裏。後來他們三兄弟分家,伯祖父承繼這屋,爺爺與叔祖父就在兩旁建屋。」破屋裏放置了舊木傢俬,一入客家屋,廁所灶頭各據一方。
陳忠賢7歲離開鹽田梓,12歲移居英國。1987年,25歲的陳忠賢回流香港,「回來時,屋子四周長滿野草,不但入不到家門,整間屋也差不多塌下來。」直至他1999年當上村長後,碰上不少對家鄉變成廢墟而覺可惜的村民,大家義務回島除野草除樹,漸漸回復村貌。他又找文物修復專家重修祖居作度假用,2013年開始動工,2014年完成,「我們六兄弟姐妹夾了50萬元買木樑瓦片重修祖屋。為紀念離世的爸爸,亦以他的名字『懷仁』命名。」門上掛有「懷仁居」匾額,兩旁掛上「懷念祖先慈,仁愛子孫福」對聯,以示孝道。「雖然所住的七年時間很短,但對這條村很有感情,小時候跟很多同輩兄弟一起玩耍。」近年,鹽田梓進行各種修復,越來越多村民回鄉,同時很多遊人登島認識鹽田梓,陳忠賢感到安慰,「鄉里可以看見祖屋,一起懷念從前。」

【非原居民】
賣居屋租爛屋 四房四廳住十年

原居民搬離後,小島荒廢十多年,2011年終於再有長住居民。52歲的廖偉豐,五年前跟姐姐到鹽田梓做義工,被杳無人煙的近海環境吸引,並看中一間破爛村屋,便跟原居民簽下十年租約。忙碌的一年就此開始,他決定自行修復村屋,但他退休前是廚師,對木工一竅不通,他買書、找朋友幫忙、自行測試,再去補牆、換橫樑、換瓦頂、建樓梯、挖糞池等,「材料錢已經30萬,如果請人裝修最少要80萬,我哪有錢。」屋內傢俬大多是二手貨,多由朋友送贈。
把破屋煥然一新,惟獨寫上「1959」建屋年份的屋頂沒有加添新顏料,廖偉豐得戚地說出兩個字:「有型。」他的穿着似一般大叔,踢着人字拖,外觀與「型」扯不上關係,但他自有一套生活態度,「一直住在市區,厭倦那種生活。退休後要找事情打發時間,我喜歡行山、釣魚及出海,這裏一出門口就做到。」他在碼頭泊了一架20呎快艇,可隨時出海,亦可接送要上班的太太來回西貢碼頭,街渡船程15分鐘,快艇只需5分鐘,交通尚算方便。

真正島主:貓狗最自由

首次住鄉村就住無人島,會否不習慣?「以前住500呎兩房一廳的居屋,現在四房四廳,環境安靜,空氣好,沒有甚麼不習慣。」動工半年後開始養寵物,以前在居屋被禁止,現在養了三隻狗、兩隻貓及一隻鸚鵡。「最初視這裏為度假屋,養狗後就在此定居,還把居屋賣掉。」長駐鹽田梓的人只有兩個,但寵物共有七狗五貓一鸚鵡,除了廖偉豐夫婦的寵物,餘下都是村民放在島上飼養的,當中只有不懂飛的鸚鵡,要主人帶領出街,其他均自由在島上活動,村民笑說貓狗才是鹽田梓真正島主。島上有野豬及蛇出沒,狗就是廖偉豐的好幫手,「有狗在門口,蛇不敢入屋。晚上出外,會先放狗出去驅趕野豬;從西貢回來,村口的狗也會送我回家。」
租約年期已過了一半,廖偉豐未為將來住所打算,「最少住十年,我投入這麼多心機與金錢,要住夠本。因為快艇泊在碼頭旁,每次要爬梯上落,如果幾年後我體能良好,當然會繼續住,否則就搬去較方便的郊區。」究竟鹽田梓有甚麼吸引?廖太帶我出屋外看,四周環山,是市區最奢侈的綠色環境,還加送鹽田景。廖太說還有一個地方要帶我去,他們隨手掩上大門離開,穿過聖若瑟堂洗手間,是一片約5,000呎耕地,種滿蘿蔔、生菜等,廖偉豐每天就在這裏忙。訪問當日,種在岸邊的生菜可收割,廖偉豐拉起防雀網,取出收割刀摘菜,我也跟着蹲下,看他工作。完成後我站起來,遠方群山、西貢市中心、附近小島及鹽田梓碼頭全部在眼前,景色非常優美,廖太取出手提電話,找出幾張在這裏拍攝的日落相片給我看,「我們很喜歡在這裏看日落。」雖然他們只是島上租客,但認為鹽田梓是他們美好的家。

外觀


天花


香港天主教發源地

鹽田梓又稱鹽田仔,西貢內海一個小島,面積31公頃。約300年前,居於廣東觀瀾的客家人陳孟德夫婦遷至這小島產鹽,並命名為鹽田梓。1864年,有兩位神父將天主教帶到鹽田梓,11年後,全村信奉天主教,被喻為天主教在香港發源地之一。建於1890年的島上唯一教堂聖若瑟堂,2004年為小島首座完成修復的建築,翌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異項目,亦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物。
記者:黃碧珊
攝影:伍慶泉
編輯:李寶筠
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6年2月16日星期二

【林忌評論】香港旺角衝突的真相

【林忌評論】香港旺角衝突的真相

大年初一晚至年初二的凌晨,旺角街頭爆發了「魚蛋革命」,即初為了小販罷賣的問題引起的衝突,後因為有交通警察在面對大量市民時,竟胡亂衝入人群追打,引來這兩年來仇視警察執法不公的示威者反彈,以掟雜物以至道路的磚頭來還手;人數居於絕對劣勢的警察既無法進攻,亦不選擇撤退待援,卻留在原地繼續挑釁已失控的示威者,遂反被示威者追打,在混亂中一名警員向天開槍,更激發在場人士的憤怒,演變成一晚混亂的暴力衝突。

這種失控的混亂模式,以中國的標準看,和大陸各地面對中共暴政(如城管、收地)的反抗相似;以國際標準看,則比起英、法、美國等一些較激烈的示威,也不見得有甚麼特別「暴力」之處;例如法國首都巴黎的士司機,為抗議Uber「搶飯碗」,曾在上月底以至上年六月時發起堵路、放火,以石頭追打以至劫持Uber司機與乘客;而香港在旺角衝突之中,則所謂「暴徒」根本沒有燒車,也沒有追打其他平民,而只是在對抗情緒全面失控的警員時,以及在混亂中亂掟東西時,誤傷途人與記者,何來梁振英所說的「暴亂」?

在一晚的「流血」衝突之後,特區政府相對於「佔中」時取消煙花,今次卻拒絕取消年初二晚的煙花匯演,幾十萬人和平聚集在維多利亞港兩岸 觀賞煙花,沒有出現混亂的場面;衝突後政府不再派人去旺角趕小販,而之後幾晚的衝突現場,除了見到警察不斷挑釁年輕人之外,不再見到任何暴力衝突,何來「暴動」或者「暴亂」?

有很多評論要套用一些陰謀論,例如這是梁振英要連任的陰謀,或者警隊故意製造混亂場面抹黑示威者,或者部份蒙面人意圖嫁禍民主派,或者為了二月底新界東的選舉分裂民主派與本土派等等,這些陰謀皆有其可能;但最重要的是,即使沒有上述的陰謀論,在目前特區政府倒行逆施,警隊行為毫不專業以至胡亂製造敵人,年輕人在沒有出路以至面對絕路之時,上述混亂場面都幾可肯定會發生,一再被警察亂打的香港市民 ,終有一日會反過來還手反抗。

英治年代的香港,也發生過1967年長達半年的真暴動,以至1984年的士加牌費,引發的罷駛以至旺角大騷亂;英國人的做法是成立委員會,檢討施政的缺失,改變政策以消除市民的怨氣,或由議員出面否決政府建議,令相關政策的官員下台;然而中國殖民政府呢?梁振英以至部份輿論,竟反過來指被捕人士,有不少學生以至待業的人士,他們不但沒有從這個數據,檢討出任何教訓──所有革命以至反抗,當然是由最絕望的人開始的,反過來以為用「廢青」的標籤來抹黑,就可以嚇怕市民;政府更拒絕學者以至社會人士成立委員會,調查衝突前因後果的建議,中國殖民政府,打算用暴政蠻幹到底,香港焉得不亂?

香港部份年輕人之所以選擇了這條路,就是因為看不到任何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能夠解決香港各種矛盾的出路。雙普選的議會道路已絕,老一輩則面對中共的步步進迫時,則空談要守衛香港的價值,卻無法造成廣泛的罷工、罷市、罷課等「和平」的手段對抗,而只是抱怨兩句之後,默默接受中共的暴政。因此關鍵的問題,即香港人會醒覺嗎?會仍然有和平解決問題的出路嗎?責任不在絕望的抗爭者,而是在於製造這種絕望,背信棄義違反一國兩制的中國共產黨。

2016年2月13日星期六

他「定性」,你跟從?(陶傑)

他「定性」,你跟從?(陶傑)

香港旺角年初一爆發一場衝突,特區政府當初說是「騷亂」,梁特聲稱是「暴亂」。
梁特有梁特的看法和感覺,不足為奇。但香特的華文傳媒都報道,梁特「定性為暴亂」,傳媒紛紛跟隨。
梁特的說法,是不是所謂「定性」?即使一人「定性」,最多也是向林鄭月娥以下的政府官員「定性」。政府自己的「定性」,傳媒如果是新聞獨立自由運作,英文聲稱的「第四權」(The Fourth Estate),不必跟隨。
但中國文人攀附的基因,此時發作。華文傳媒也跟着「暴亂」起來。這一點,不關梁振英的事,純粹是香港華文傳媒自己差勁的「水皮」。
大陸的中國人,都知道「定性」是什麼意思。「定性」是共產黨一言標籤,各層官僚,加上大陸自己聲稱的「屁民」,只須小腦條件自動反射,「統一口徑」,模仿跟着講。
譬如,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一度「定性」為叛徒、內奸、工賊、全國軍民幹部,一齊痛批。如果「定性」的那個「定」,恆如泰山,等同於「牛頓三大定律」的那個「定」,當然沒有問題。問題在同一個共產黨,今日「定性」,明天卻隨時「改正平反」。今日的劉少奇,「定性」為「偉大的革命家」。
一九八九年的「六四」,何嘗不曾「定性」為動亂、反革命暴亂。四份一世紀,雖然沒有「平反」,但「定性」已經悄悄改為「風波」,然後「事件」。
一說「暴亂」,我想起梁啟超在論「清初史學」裏一句精闢的話:「史事總是時代越近越重要」。「暴亂」一詞,在時代最近之處,由官方採用,正是一九八九年底。而此詞用於「六四」,四份之一世紀來之變異,益證明所謂「定性」之可笑。
英國的BBC,新聞獨立,尚且不理會英國政府阿蓋達的官方定性之「恐怖份子」(Terrorists),而內部指引,新聞報道必須稱為客觀中性的「槍手」(Gunmen),以免誘導觀眾作感性的結論。香港的「新聞工作者」,是一群傳理系畢業的半番書仔,但香港自稱「國際城市」,有點國際的場面標準可不可以?梁特「定性」你就要乖乖跟?有一天,特首還會「定性」你那份報紙反華反共,你的老闆是罪惡的資本家,你也跟?你的僱主,恐怕先炒了小朋友你的魷魚。

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

美人魚

美人魚

新年賀歲電影,終於有周星馳的電影,對比同期的王晶和西遊記白骨精,美人魚好顯有深度很多。電影主題是環保加愛情,這兩樣東西與周星馳好像格格不入,也不是星爺的一向的格調。

雖說是周星馳電影,己經沒有了九十年代那種港產味度,那種大陸味度也不算強烈,反而是一種強國崛起後的一種現代化感覺,相當新鮮。以往的星爺的電影很多都是描寫低下階層,今次卻是把照點放在有錢人身上,那種窮奢極侈的生活配合的是一種笑中有淚的劇情。

電影要說的是賺錢要有低線,沒有乾淨的水和空氣,擁有金錢也是死路一條。美人魚起用的男女主角都是新人,女主角林允相貌平平,但反而配合出電影中的清新感覺,其實電影中有幾幕女主角是非常美麗的。

好明顯周星馳是有看近兩年的香港電影,好像消失了的周星馳風格,但加入了經典港產電影的影子,電影配樂用了打雷台的音樂,打雷台卻是一種七八十年代港產功夫電影的格調,如果有打雷台相信會強烈感受到那種風味。

除此之外,主題曲使用了世界始終你好,相當強烈的八十年代風格,加上鄭少秋的身影,兩個地方己經把電影的香港味道表現出來,這是星爺投靠大陸後,再次強調香港風格的電影。

張雨綺不斷表現她的美好身材,大量的笑料但不失劇情的合理性,而故事帶出了環保的訊息。相信星爺是在測試重新引入香港風格的星爺電影作出試探,雖然電影還是有很多的大陸原素,但己經比同期的賭城風雲好很多了。

周星馳電影一直都有參考過去電影的橋段,例如大內密探凌凌發都有一段扮關德興電影的段落。但星爺的抄寫是相當高名也是經典的二次創作表表者。在九十年代星爺電爺電影很多是向粵語長片參考,到今次美人魚,二次創作的對象己經變成星爺自己的電影了,例如八兩金配音的鄭總,甩頭髮的一段就是抄襲自大內密探凌凌發羅家英和少林足球中的二師兄,二次創作卻令人棒復大笑也完全覺得不是抄寫,星爺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二次創作者,或者是說把二次創作變為一種全新的創作的領導者,相當勁抽!



自導不演《美人魚》 周星馳:愛情總有遺憾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
你知唔知星爺係邊位?知!
係囉,試問邊個唔識周星馳?對佢作品嘅敬佩之情更猶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他為導演作《美人魚》與演員羅志祥一起受訪,但畀你估到就唔係星爺啦,低調但受萬民景仰嘅周星馳一時認真、一時講笑,邊句真邊句假就要你估,但從字裏行間,還是可略窺高傲但宅心仁厚嘅星爺之內心一二。
記者:星爺近年作品由《長江 7 號》、《西遊‧降魔篇》到《美人魚》都是涉及大量特技的超現實題材,你在構思劇本時是先有 CG 畫面的想像還是先有故事?
周星馳:係故事先,因為我比較鍾意啲所謂超現實嘅嘢。
記者:但為何拍《美人魚》?
周星馳:
我細細個就鍾意美人魚㗎喇,有諗過呢個世界有冇美人魚㗎呢?因睇過有啲報道話生物進化過程中,有出現過半人半魚呢個咁嘅分支,當然呢個係較天馬行空嘅諗法,但我覺得好有趣。
其實我情願相信真係有外星人等所謂謎團嘅生物存在,美人魚就係其一,而且佢係家喻戶曉嘅題材,但被拍電影就較少,當然可能係技術嘅難度,因為一講到美人魚就牽涉好多水裏面嘅嘢,不過對我嚟講就好新鮮,覺得值得去做。
記者:呢啲超現實題材嘅角色都係不被常人理解、心靈受傷害、感到寂寞,有冇自況成份?
周星馳:嗯……咁又冇。美人魚同我冇咩直接投射……表面上冇,等我諗深一層睇吓有冇先,返屋企再諗,潛意識如果有,就再話你知。(笑)
記者:那麼片中你將「自己」放得最多在哪個角色上?這在創作時應會考量過。
周星馳:每個角色都有自己投射,因所有角色都同等重要,包括八爪魚(羅志祥飾)、林允(女主角)。
記者:在內地的宣傳用「無敵」為口號,為甚麼?是指「無敵最寂寞」?是講自己嗎?
周星馳:因為戲中有個角色覺得自己無敵,佢仲常常唱一首飲歌叫《無敵》嚟歌頌自己,但就唔係形容我,係電影角色嚟嘅。
小豬演八爪魚冇褲着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為何繼《西遊‧降魔篇》再起用小豬(羅志祥)?
羅志祥:我強迫他,我說「拜託找我」。
周星馳:我就唔想,他說「唔該你吖」咁樣,原本八爪魚個角色諗住我嚟㗎嘛。
記者:真定假呀?
周星馳:有諗過。
記者:為何最後邀請小豬?
周星馳:八爪魚呢個角色行路永遠都係倒吊,喺天花板、牆上爬吓爬吓,而且喺成齣戲未着過褲。所以個角色好大挑戰性,覺得終於搵到個角色畀自己喇,仲唔係我做?都畀佢搶埋,所以呢個世界真係好艱難。
記者:小豬你搶了星爺的角色,那麼拍攝時他有沒有整你?
羅志祥:沒有。
周星馳:他確實做得比我好。角色沒褲子穿,佢真係唔着就唔着㗎喇……
羅志祥:有一個畫面有穿。
周星馳:佢穿了幾秒鐘,有一個畫面講他非要穿褲子不可。
羅志祥: 因為(角色)8 隻爪,想知道穿褲子的感覺。最後穿了,但有幾隻腳走出來,去看(電影)便知道。
將想法灌注不同角色
記者:今次本來有八爪魚角色結果冇演,但事實星爺現在只導不演,大家在網上都發表很多意見,你有冇睇過?對公眾的渴求有何回應?
周星馳:我約略都知道。一日都係你啦(笑着指羅志祥),你話,點交代吖?
羅志祥:等下一次。
周星馳:總有機會嘅。但話分兩頭,現時注意力都放喺拍攝上,對於演出,都唔係唔想,不過唔係我嘅目標,如果成部電影我可以做到自己心入面嘅效果,就係依家嘅目標。雖然冇演出,但係我將本身好多諗法,都擺喺唔同演員身上,覺得通過佢哋去表現我嘅種種諗法,比我去演更加好,係真㗎。
記者:星爺作品內的愛情都是有遺憾,今次人同魚之間會係點?你想呈現一個點嘅愛情觀?
周星馳:
愛情都係咁㗎啦,都係有啲遺憾。(認真地說)
記者:但你以前作品是大喜,近年作品卻是大悲。
周星馳:
愛情嘅神髓,唔係就喺個「悲」字咩?
應該係啦,佢(指小豬)get 到晒,你都經歷過唔少生生死死嘅苦戀啦,所以完全理解。
悲係愛情嘅重點,吸引力亦正係呢個。
羅志祥:是嗎?
周星馳:嗱,睇佢(指着筆者),見你頭先點點頭,所以呢啲真係專家,專家一聽就明㗎喇。
記者:我只不過係一條溝唔到女嘅可憐蟲啫。(出自《行運一條龍》對白)
周星馳:咁呢個都係一個悲,得到之後又有另一樣悲。
記者:提到大悲的問題,因你近年作品內的愛情都係講犧牲,比如大愛與小愛不可並存,為何創作方向有此改變?
周星馳:咁樣樣都試吓嘅。
記者:關唔關年紀同心境事?
周星馳:可能關事,但我就冇研究,而且都係根據唔同嘅題材去處理,好似《美人魚》當然有愛情又有恩怨情仇,但今次最後係個開心嘅結局,所以都係睇故事發展,以及唔同題材內,觀眾會想點樣而決定。(《美人魚》上映日期:2 月 8 日)
《美人魚》女主角林允:星爺很有耐性教我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
星爺素來獨具慧眼,張柏芝、黃聖依及張雨綺後,今次相中外表似徐熙媛(大 S)及舒淇混合體的林允。之前從無演戲經驗的她,去年參加選拔而雀屏中選,參演《美人魚》時只得 18 歲。
不過能成為星女郎不容易,演出時需要長時間浸在水中,因在水裏太久,她說拍完此片至今都再沒興致游泳:「拍時待在水裏 1 天,如果未到你的戲可以上去,但是不想上,因為再下水的感覺刺骨,特別冷,加上不是流動水,不太乾淨。另外,吊威也時,有次頭撞過去,感覺腦袋被人踢了一腳。」
她說至今也沒問過星爺選她的原因:
第一次見到他是決賽時,看到偶像,很緊張,他蠻嚴肅,進組後,更嚴肅,工作嘛,有時候我會怕,怕做不到要求。不過他對我很客氣的啦,他要求高,對我很有耐性去教。
她覺得演出最難掌握是感情戲:「這對新人來說較難,18 歲也沒多深刻的感情,但演的可是生死離別。」
後記
訪問星爺,事前頗怕他受訪時全程遊花園。但星爺就係估佢唔到,他一到來便笑容滿面有禮地打招呼,訪問時,盡展幽默令全場爆笑。而且很多平時遇慣明星的記者行家,訪問完都禁不住要集星爺郵,放上 facebook 放閃光彈呃 like,可見星爺魅力確係勁。
當然,他對有關電影製作的問題頗樂意回答,但對個人問題則始終耍太極,但有時也流露一點真情,筆者印象最深是他有所感地答「愛情嘅神髓,唔係就喺個『悲』字咩」,似有千言萬語,但箇中真意相信要從其作品發掘。
「情」素為其作品重點,《美人魚》男主角鄧超片中唱《無敵》「獨自在頂峰中……我的寂寞,誰能明白我」;而宣傳歌用《世間始終你好》,詞中「真愛有如天高」,是否當吃過為你滴淚的人所弄的黯然銷魂飯、甜在心饅頭、波板糖,一旦失去了,方知「世間始終你好」?苦海翻起愛恨,今次星爺又將如何詮釋愛情?

2016年2月6日星期六

一九九六年(李純恩)

一九九六年(李純恩)

理髮的時候碰到舊鄰居容太太,說兒子已經去英國讀書了。容先生容太太在我們對門住的時候很年輕,還沒有生孩子,如今兒子已經去英國讀書了,聽了嚇一跳。容太太說,我們做鄰居的時候是一九九六年,距今已二十年了。
真是時光荏苒,不知不覺。
然後我就想一九九六年在幹什麼。那一年,我已經在「成報」上了一年班,副刊部門人手大增,編輯部、採訪部、美術部加起來有二十多號人,雖然「蘋果日報」面世之後給報業以很大的衝擊,但影響並不大,報紙廣告生意還是不錯,財政狀況穩健,報慶自助餐菜品豐富,年終雙糧不缺,副刊請個新手記者,月薪港幣一萬四。二十年前一萬四千塊錢很好花,你再看看今天,新入行的記者還不到這個數。
那真是很愉快的一個年代,雖然九七就快殺到,但定心丸很多,人都單純和藹,王八蛋遠少於今天。今天高唱入雲又得不到的「社會和諧」,那時都有。彭定康跑到街上吃蛋撻喝涼茶,身邊沒有保鑣沒有摺凳,大家還嫌他做秀,現在你再看看梁振英走上街的「防範架勢」,真的懷念那時候香港社會實實在在的和諧。所以說,若要香港人心回歸,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也不難,只要哪天梁振英也可以享受當年肥彭的「自由」,身邊沒有保鑣,沒有警察前呼後擁,只帶一個秘書隨街走,喝涼茶吃蛋撻,身旁市民圍觀只有歡呼沒有叫囂,這就表示香港人心回歸了。敢不敢試試?

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的這段歷史(組圖)(文史網)

日本為什麼侵略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的這段歷史(組圖)(文史網)



九一八事變,是1931年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
1900年,中國北方鬧起了一股暴力排外的運動,史稱“義和團運動”,這個運動是好是壞,在此暫不評論。需要指出的是:在義和團運動中,駐黑龍江清軍對俄軍態度強硬,俄軍以“保護中東鐵路”為由,出兵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注意:是俄軍,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
從1900年至1905年,持續佔領了五年之久。注意:是俄軍,持續侵佔了中國東北全境“五年”之久。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注意:是“徵得清政府同意”之後。這一點,和青年朋友的歷史認知有悖。但是,它是事實。不但這一點是事實,而且清軍還派兵支援日軍、共同抗擊俄軍。聞所未聞吧?這些,都是事實。
日俄戰爭,日本打勝了俄國。
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俄國。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中國東北驅趕出去之後,日本將東北99%的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注意:在這裡,日本將它所收復的99%的東北土地,歸還了大清國。這個歷史事實,與許多青年的認知相悖,但是,它是事實,鐵的事實。日本為什麼要這樣做?日本是活雷鋒嗎?日本當然不是活雷鋒。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政治報酬:
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
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
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依據這個條約,日本開始派人接管南滿鐵路、移民旅順、大連,並且派了一支部隊、進駐南滿鐵路兩側,這支部隊,就叫做“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理由是“保護日僑”。換言之,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已經在中國東北,駐紮了二十六年,而且在這二十六年當中,關東軍無論與張家父子,還是與東北的中國居民,基本上都保持了相安無事。這個事實,也與我們青年的歷史認知相悖,可是,它又是事實。這就是旅順、大連、南滿鐵路、林礦產主權流失的簡要經過,以及“關東軍”的來歷。
“關東軍”駐紮的依據是《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
事後,絕大多數中國人責備清政府“賣國”。但是事實上,當年在東北全境被俄國侵佔的情況下,清政府只有以下的幾項選擇:
選項一、任由俄國侵佔,奮發圖強,期望有朝一日,與俄國決戰,收復東北。(評:這個選項並非不可行,但是遙遙無期)
選項二、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不給日本報酬。(評:日本打仗死了十萬條人命,奢望它不要報酬,是不現實的)
選項三、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但是事後不與日本交涉,任由日本替代俄國、侵佔東北全境。(評:這個選項沒有意義,只是換了一個侵略者)
選項四、同意日本軍隊驅趕俄軍,事後收復東北全境,然後割讓小部分土地和主權,作為給日本的報酬。
冷靜思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事實上,已經發生的歷史,是清政府在當年所能選擇的最佳方案、也是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歷史條件下、符合當時大清國國家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其他三個選擇,都比這個選擇更壞。這就是為什麼清政府甘願簽署《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向日本割讓小部分主權的原因。因為,當時只能這樣辦,除此之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中、日兩國在20世紀的大打出手,歸根結底,就是根源於日本依據這個條約,向旅順、大連、南滿鐵路兩側移民,並開始“經營滿洲”。而日本這個“經營滿洲”的殖民行為,與中國後來突然興起的民族主義,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浩如煙海的史料顯示:國民政府從發動北伐開始,就喊出了“收回東北一切主權”、“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的民族主義激進口號,尤其是強行收回漢口英租界的成功,使國民政府鬥志變得更加昂揚,在冒進的路上一路狂奔。不料,在東北,國民政府碰到了日本這隻硬釘子,結果,出事了。
國民政府認為那些都是不平等條約,必須要廢除。而日本則拿二十六年前的日俄戰爭說事,它指責中國忘恩負義、不守信用。中、日兩國交惡的歷史,就從這場“雞同鴨講”的爭辯中,步步激化。
國民政府“鐵腕救國”,在民族道義上,對不對?當然對。但是,在當時的具體歷史條件下,這樣做,是否符合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則未必。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寫史的態度,是“只講事實,不講道理”。誰對誰錯。讀者可以自己去評判。我只負責還原事實。這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主要歷史背景和緣由。
西方人有一句話:It is never wrong to tell the truth。意思是:只要講的是事實,則永遠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