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6日星期一

一圖一古 香港歷史補白(蘋果日報)

一圖一古 香港歷史補白(蘋果日報)


唔考試唔重視,學校帶頭功利,搞到香港人對香港史的認知,水皮如樹根議員的成語程度。想多了解本土歷史,只能「刨書」。歷史專家鄭寶鴻的著作當然在書單 上,最近他為許日彤新書《香港照舊》寫序,此書聚焦港島,一圖一古,其中他成長與工作之地中上環史料最豐。老照藏量達富豪級的鄭寶鴻大讚書中歷史圖片「珍 罕」!他到底是何許人?
記者:葉青霞
攝影:伍慶泉、楊錦文
部份圖片出自《香港照舊》
出生於六十年代的許日彤三代經營金飾生意,訪問當天我走進凝住舊日模樣的陳廣記,推了一扇門就回到六十年代去。中上環以往一直是金舖集中地,五十年代,單 計皇后大道中近安和里一段已有近二十、三十家,後來商業中心向東移,陳廣記一九六八年也從上環搬到中環現址。讀小學時每逢假日,他就被父親帶到舖頭,看看 日常運作,最期待是開小差跟媽媽到附近的摩羅上街買銀器。他最喜歡蹲在地攤看老照片。「早年有些癮君子闖進快將清拆的樓宇『淘寶』,再把舊物賣給摩羅上街 攤檔。這些老鼠貨當中包括居民扔掉的上兩代生活照。」他花十元八塊買一大叠,越看越有趣。雜亂無章的照片,還是可以側看民生面貌。「他們去老虎山行山都穿 西裝,結領帶配皮鞋,非常隆重其事。」舊照等同這小學生的一座樂園,奇樂無窮。上中學,他才開始有系統地收集街景照,更會比對不同年代同一地方的變遷。

貼圖讚爆 歡迎指正

讓他真正踏上收藏之路的,是一次公幹。「那次去了逛倫敦有名的二手市集Portobello Market,竟發現一張三十年代的滙豐銀行照片,問店主才知他有厚厚一本相簿,裝滿香港圖片。」走進寶山,他滿載而歸,還叮囑店主以後多多通知,從此無 間斷遙距買寶物。香港歷史湮沒在英國,認真觸景傷情。「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記初,英國人來港旅行,或是官員、英軍家眷等,都為香港攝下很多相片。」許日彤 珍藏的這些戰前舊照及明信片,極為珍罕,填補了一些地區史的空白,多圖多真相。照片背後寫有拍攝地點及日期還好,否則他會抽絲剝繭推敲。梁濤的《香港東區 街道故事》、葉靈鳳的《香江舊事》、吳昊的《回到舊香港》、鄭寶鴻的《香港街道百年》,他奉為聖經,加上他喜歡儲舊報及其他文物,並到歷史資料館閱報,也 成為他書內資料的養分。他平日愛看本土通俗文學,如三蘇以「三及第」文體(文言、白話、粵語)寫成的《經紀日記》,從主角經紀拉故事看香港社會發展。 YouTube上從粵語片剪輯出來的街景片段,他也會查看。他對舊事的認識就這樣從不同渠道一點點累積。
港人其實好「渴」港史,facebook 上的老照like數奇高。其中「香港舊照片」專頁粉絲軍團十幾萬,每貼一相,即引熱議。「照片由David Hui提供」字眼老是常出現,這名David Hui就是許日彤。收藏二千多張舊照的他獻出照片予該頁刊登,再寫下相中時代背景有趣事,寥寥數行,送上歷史雞精。「絕對歡迎指正,咁先學到嘢嘛。」收藏 本寂寞,有如男人的浪漫,非人人明白。專頁滿是知音人,令交流史料變作日常。要梳理零碎的香港史不易,有前人努力,也要新人補位,自己歷史,還是自己寫最 好。

鄭寶鴻

「他的書充滿情味故事,部份資料來自其父親及店舖老夥計的經歷,可謂幼受庭訓。書中照片很多難得一見。以往我寫著作,他也曾提供資料與相片。」

中上環老樣子…

雖然鍾情香港史,他對與自身有關的地方總有偏好。書內中環及上環的圖片坊間少見,對兩環的描寫着墨最多,中上環老樣子因而更立體。
1875年 皇后大道中近閣麟街
當年相機仍未普及,現存的十九世紀相片多為政府檔案照,這張也不例外。相右的春蘭棧煙店,後易名「陳春蘭」並轉賣茶葉,於同區經營至八十年代,建立百年的品牌字號,最後還是敵不過吸血地產商而結業。
1935年 中環商業區
此全景照看到樓宇牆身有白馬威士忌廣告(紅圈),又見娛樂行、皇后戲院、香港酒店等建築,足見戰前香港商業活動興旺。相片前景乃半山樓宇煙囪,構圖特別。
1939年 皇后大道中
圖中的一段皇后大道中今天已變成新紀元廣場,當年圖中的「廣州綢緞莊」刺繡手工精巧,一直營業至二零零零年才結業。鄰舖「李錦記蠔油莊」是相中唯一仍在港經營的店舖,而且還發展為醬油王國。除以上兩間,鄭寶鴻補充圖左的「國華公司眼鏡」也是當年著名店舖。
1945年 干諾道中
圖中見到慶祝二戰勝利的巡遊隊伍,正途經郵政總局外的干諾道中及第三代滙豐銀行總行大樓。
1950年 德輔道中
五十年代初尚未有彩色菲林,流行人手塗彩照片,不過顏色運用不太合理,現在看來相當惹笑。鄭寶鴻謂他也有類似這張照片的黑白版本,塗彩版更能反映時代色彩。照片正中為永樂街街口,右面的長城大藥行樓上為金龍酒樓,原址現改建成金龍中心。
1950年代 摩羅上街
摩羅上街當年滿佈舊物排檔,較今天熱鬧得多。一九七零年代摩羅下街改成樂古道後,此街更見冷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