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

國歌的尊嚴 (陶傑)

國歌的尊嚴 (陶傑)

法國的「查理周刊」出新的一期,在血泊中再登一幅諷刺「先知」的漫畫,發行五百萬冊,以示法蘭西民族不屈。
這一次,美國的紐約時報不敢轉載,英國的金融時報也不敢轉載,只有法國民眾排隊,自行輪購。巴黎人爭着買,用鈔票來投票。
法國國歌「馬賽曲」,就是在死亡恐嚇中寫成的。大革命推翻了皇室,革命政府審判國王路易十六。歐洲各國皇室恐懼革命會蔓延,紛紛在邊境陣列重兵威嚇:一旦處死國王,即向法國宣戰。
但是革命政府沒有理會。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本來是人道主義者,很年輕時就反對死刑。但是各國這樣一威脅,國王的命運由國民議會的代表投票決定,羅伯斯庇爾受到刺激,堅決主張判國王死刑。
國王處決之後的春天,普魯士和奧地利先出兵侵略。第二年,英國、荷蘭、西班牙,各國為了保住本國的皇室,也出兵法國。
審訊國王的時候,發現皇后瑪麗安東妮──她本來是奧國公主──秘密寫信回奧國向她的哥哥、奧國國王李奧波求援。信件公開出來,路易和瑪麗安東尼勾結外國勢力罪名成立,更掀起了剿殺所有貴族的恐怖時代。
今日,中國之所以指香港的民主派「勾結外國勢力」,也是一個革命政權遺傳下來的恐懼殘餘。當然,論革命,優秀的法蘭西民族,才是真正的革命,中國的改朝換代,都是農民或流寇的暴力叛亂,兩樣不是同一回事。
處死國王,刺激了歐洲各國王朝。但是歐洲向共和的法國出兵,也倒過來刺激了革命的法蘭西。「受刺激」不是哪一方自稱受害者的專利,所以法國革命以暴易暴:你出兵,我連根拔起剿殺貴族階級。
法國人半個世紀以來在和平之中太過馴服。「馬賽曲」不是一年一度白唱的,要對得起這首歌。超過了底線,就要以暴力解決了。法國畢竟是革命的搖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