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星期六

走資、民族主義與中國擴張(作者: 楊漢群)

走資、民族主義與中國擴張(作者: 楊漢群)

最近,網上流傳一篇文章《中國未來50年裡必打的六場戰爭》,引起熱論,當中多有批評。不管有關文章是認真還是遊戲性質,中國近年的軍政界和民間的確多了好戰言論。如從近代歷史上的民族主義和資本主義發展軌跡看,中國如真的走向擴張也絕不意外。
中國在物質上走西方的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而根據西方的經驗,發展資本主義會激化民族主義。民族主義既能促進統一,又會造成分裂;能製造一個國家,也能摧毀一個國家;一方面是自衛,一方面又是對外擴張;對本國本族一方面極具建設性,另一方面對自己和別國卻又極具殺傷力。民族主義可說是將多種矛盾共冶一爐鑄煉而成的多刃劍,其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1. 分裂與統一
近代資本主義大規模發展時,造成鄂圖曼帝國、奧地利帝國等多民族歐洲帝國的瓦解和分裂,同時又製造出多個民族國家如希臘、德國、意大利等的興起與統一。1989-91年的東歐、蘇聯巨變,由社會主義轉而走資,又同樣帶來多民族國家的瓦解、分裂,同時又有新的民族國家形成(如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斯洛伐克、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等),引發多場內戰甚至國際干預的戰爭,如1999年前南斯拉夫不同民族之間的內戰引起北約軍事介入。

2. 革命
革命是體現民族主義的重要手段。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國家內部的一些人或組織會尋求推翻舊秩序,建立新秩序,形成革命運動。近代革命的具體形式不一︰有自下而上的,如法國大革命、中國的孫中山革命、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等;有自上而下的,如卑斯麥的統一德國行動,卑斯麥是革命領袖,其領導下的普魯士政府則成為革命組織;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如意大利的統一,就是加利波第義軍和加富爾政府上下結合的革命運動。以上的例子又反映革命除了政權更替(如清朝被中華民國所取代)外,亦往往有統一、分裂並行的矛盾衝突(如意大利的統一是對奧地利的分裂)。但無論如何,從近代資本主義發展、民族國家興起的歷史看,民族主義是號召革命的重要元素。

3.轉移國內危機
發展資本主義,國內矛盾自必伴隨,形成動亂和革命因素,這類國家的內部矛盾也每多需要借助對外擴張加以緩解。三十年代日本佔領中國東北,令資金和人力皆有更大的出路,就有助緩解國家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的創傷以及由1929年起世界經濟危機所激化的內部矛盾。中國在走資過程中,國內矛盾正日益嚴重,
每年群體性事件數以萬計,整個國家有如一個龐大的壓力煲,民族主義和對外擴張大有機會成為(或已經成為)轉移內部張力的政治工具。

4. 自衛與對外擴張
自衛與對外擴張是民族主義的重要表現形式,而由於進攻往往被認為是最佳的防守,故擴張每每成為民族主義中自衛的表現或藉口。一些國力較強的民族國家,容易走上爭取地方霸權(如塞爾維亞之於巴爾幹)甚至世界霸權(如德國)之路。傳統大國為了維護自身安全,亦變得具侵略性(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之奧匈帝國)。而資本主義大國如英、法,以及後來加入的美、德等,因發展需要而進行的擴張、爭奪,也十分激烈。

5. 大國備戰
正因民族主義與擴張關係密切,新興大國容易引起舊有大國的猜忌(如德國之於英、法)。新興大國家為了利益、安全、光榮、轉移國內矛盾等,對抗情緒日濃,甚至秘密制定先發制人的戰略部署(如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希利芬計劃」、日本在近代多次對外戰爭中的突襲行動),為引起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觀乎今日中國國內的好戰甚至促戰聲音大增、各國加緊整軍經武,大有歷史重演之勢。
目下中國,全力走資的同時,綜合國力日增,民族主義大盛。美、日這些傳統大國對新興中國的憂慮、抵制及歷史原因,令中國與之猜忌加深,針對美、日的民族主義事件近年趨多。同時,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分離主義即使在連翻打擊之下依然非常活躍,加上特殊的台灣問題和複雜而深刻的社會矛盾,其民族主義也就無可避免地包括了分裂、統一、強國猜忌、國家發展、國內矛盾等因素。在壓力與日俱增的情況下,中國非少數民族地區的主流民族主義,即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主義,必然日益激烈。歷史證明對外擴張是所有資本主義大國在發展道路上的必由之路,英、法、美、德、日,莫不如此。中國即使真的想例外,最少現時都看不到有例外的能力。
一個大國(以國家的情況和影響力而言,非單指國土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寡)要走資,和平崛起完全沒有先例,而中國在走資路途上,資本主義所引起的種種問題卻又與舊有大國多有相似(表現形式不完全相同,如中國所走的是有中國特色的官僚資本主義,但內部危機及外來壓力與當年大國比較則有過之而無不及,當中內部危機的威脅更大)。有朝一日,當中國的國力提升至一個高度,而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和危機又不斷加劇至臨界點時,擴張會是必然的選擇。這決非好戰主義言論,而是近代大國資本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發展規律。一旦十多億人口的中國發動全面擴張(這遠非古代中國的邊疆擴張可比),無論戰爭結果如何,都肯定會為世界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作者: 楊漢群 

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3/09/27/49972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