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不同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市民對香港的整體情況非常不滿,社會彌漫怨氣與憤慨,對特區政府及官員的信心及信任更是不斷萎縮。前幾天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民情指數」顯示,市民對政府管治及社會狀況的評價變得越來越負面,指數比去年七月前特首曾蔭權離任時還要低。這樣的結果對外國政府來說有點不可思議,畢竟香港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失業率處於百分之四以下的全民就業水平,工人工資也持續有增長,距失業率百分之十及陷於「三底衰退」的歐元區國家相比簡直有天壤之別。
在良好經濟狀況下,為何民怨民憤反而越來越濃烈呢?只要看看近幾天發生的事件,只要看看事件反映的官僚主義作風及麻木不仁就不難明白市民為何憤怒。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是的士司機因多收乘客五毫車費被起訴的案件。根據法例,的士司機當然不能濫收車資,而乘客有投訴執法部門也有需要處理。問題是案件涉及的金額極少,跟那些蓄意欺騙遊客或搭客濫收數百元車資的案件完全不同,跟故意兜路以收取更高車資的惡劣做法也不能相提並論。可是,執法部門及檢控部門卻為了多收五毫子車資大費周章,提出正式檢控,令涉案的士司機惶恐不安之餘又身心俱疲。直到昨天案件正式提堂,控方又以案件瑣碎等理由撤銷起訴,令司機虛驚一場。
其實,誰都看得到,為了五毫子車資而正式提出檢控根本不符合公眾利益,根本跟律政司本身定下的檢控原則不相符,甚至有浪費法庭時間及資源之嫌。特區政府執法部門、檢控部門卻一直堅持窮追猛打,直到最後一刻才放棄今次荒謬的檢控。這樣的做法不但顯示有關部門充斥官僚主義作風,行事僵化,更反映他們毫不諒解市民的困難處境,毫不理會市民的生活壓力,只懂不問情由的向市民的無心之失窮追猛打。結果,直接涉案的司機固然憤怒莫名,一般市民也會感到心寒及難以理解。
同樣令人憤怒的還有政府在海難事件上的麻木不仁。在家屬以公開信強烈批評及譴責下,那位長期迴避責任的海事處處長廖漢波不得不直接來一次回應,他說對海難中有多人死傷感到難過及歉意,又說部門會吸取教訓,好好檢討制度。然而這種走過場式的所謂道歉根本毫無誠意,根本不能算是正式道歉,反而充滿敷衍了事的味道。假如廖漢波及海事處方面真有誠意致歉,他們理應召開正式的記者會,公開及毫無保留的向死難者家屬及市民致歉,並放棄「自己查自己」的檢討,改由獨立專業人士負責。只有這樣,家屬及市民的怨氣、怒氣與質疑才有可能平息,海事處及政府才有可能重拾市民的信心與信任。只可惜,廖漢波、海事處及特區政府最高層選擇的是麻木不仁,充耳不聞。
當然還有那位只懂躲在保安、警員保護圈卻不肯跟市民對話的梁振英。自從上台以來,梁振英就奉行一面倒政策,只有一些友好政黨、團體的聚會他才願意參加,他才願意聽意見及交流,對其他持不同意見的政黨、團體及市民則毫不理睬,連接收請願信也不願意,更遑論面對面交流。這樣下來,持不同意見的團體及市民往往只能隔着重重保安及警察向梁振英提意見,向他請願,結果便容易導致混亂及肢體衝突,令警民關係更緊張,令社會矛盾加劇。當市民發現特首及政府如此偏執倨傲,當市民感到有冤無路訴時,他們怎能不滿腔怒氣、怨氣呢?
盧峯
盧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