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6日星期二

過氣老官


最近香港因為有人重新舉起九七年前的殖民地旗幟而引出很多的話題,一些早己消失於香港政壇的過氣老官紛紛粉墨登場,陳左耳、魯平、譚慧珠等等極左人仕,紛紛仿傚薄稀萊唱紅打黑,歌頌紅色事業,把社會主義的一套帶到香港,消滅港獨云云。


香港有沒有港獨不得而知,就算有也是被迫出來的。事實上,主權移交後十五年,一國兩制從來沒有真正落實,高度自治根本沒有出現,北京政府干預香港的情況反而越加明顯,一國兩制名存實亡。假如能夠依照高治自治管治香港,結果難料,現在連自治也沒有,當然也未到要求獨立的階段了。


魯平這些過氣老官,在香港人不斷談魯平的時候消失得無影無縱,如今又突然出現,真的奇怪。想當年,魯平在九十年代曾經說過香港零七零八年可以普選,這些說話在後來討論零七零八年普選時多次重新出現,很多人也召喚魯平先生解釋一下當年的說話,魯平卻消失了,有人還以為他與子女一起移民到美國了。香港人需要他的時候卻潛了水,如今為了一支英國殖民地旗幟卻飛身出現,指這個罵那個,其實老人家早應該與子女孫兒在美國享福了,做中國人真的辛苦,還是早日做美國人好了,魯平先生應該樂意美國人,中國人這個身份有寶嗎,魯平先生又知道否?


九七年前的香港旗代表的是英國管治香港,但也是一處自由之地,英國殖民地政府在七十年代開始改用非高壓的手段管治香港,港人享有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民主,香港使用普世價值觀處理問題,結果港人安居樂業。九七後特區政府卻使用特色中國價值觀管治香港,把香港變成獨裁國家下的一個都市,港人怎能歡喜。九七後的旗幟代表的是落後愚蠢和無知,大陸國家的五星紅旗更是暴力和血腥的代表,與之相比,港英旗就是自由民主的代表,這個道理,魯平陳左耳譚慧珠等紅人是不會明白的!

2012年11月3日星期六

今日西藏 明日香港(作者廖綺華)


今日西藏 明日香港

西藏和香港是中國境內兩個特別的地區。西藏本是藏族聚居地,其地理環境、風俗信仰、人文精神皆與中國其他省分殊異;而香港受英國殖民統治百多年,亦形成有別於大陸社會的典章制度、城市文明和精神文化。兩個地區本無甚麼可相提並論之處,但近來香港社會、政治的轉變使人猛然驚醒:「昨日西藏,今日香港;今日西藏,明日香港」。


一九五一年,達賴喇嘛及西藏政府代表與中共簽署有十七條規則的《協議》。《協議》第三條表明:「西藏人民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權利」;第七條:「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喇嘛寺廟。」但只過了數年,中共就打着「和平解放」、「反奴隸制」旗號,宣佈解放農奴,進行土地、經濟和社會方面的改革。至五九年,許多藏人不滿反抗,中共用血腥鎮壓。


香港回歸所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第三段第十二條表明,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確保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行,香港本身的資本主義制度及生活方式維持五十年不變,其後正式頒佈《基本法》。但香港只回歸十五年,今日香港,無論在政治、法制、教育、乃至建設等事務上,已遭中共每事干涉,這與當年中共對待西藏手段,是殊途同歸。中共為控制西藏,要將西藏文化滅絕,大量移入漢人。二○○六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後,更加速西藏漢化,造成經濟、文化衝突。二○○八年三月西藏動亂,僧人呼喊要求宗教自由外,亦抗議太多漢人進藏。這個殖民手段見諸香港,亦是如出一轍。由九七年至今,大陸放行的單程證移民,加上投資、就業、求學的大陸人,粗略估計有一百萬,另外每日自由行、水貨客,嚴重影響香港市民的生活。


在教育方面,藏人由小學至大學,都是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有些藏區更每人每學期有八百元補貼。政府建設的學校設施齊備,但若有喇嘛辦藏語學校,則完全沒有資助。政府如此優惠藏人,目的就是要滅絕藏族文化信仰。今年七月,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到林芝地區的學校作調查研究,除訓示要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外,各學校更要教育引導學生們從小「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今日香港的教育亦逐步受中央干涉,思想滲透早見於各遊學團、課本,政府更千方百計想推行洗腦的國民教育,種種措施也是想將香港人同化,以便於控制。


中共不斷宣傳對藏族的優待,令不明詳情的人信以為真,情況亦如宣傳對香港有幾多優惠一樣,真相只有我們知曉。香港人被迫得有氣無處發洩,只揮動一下港英旗,喊兩句口號,就被誣衊為鼓吹港獨。從陳佐洱、魯平等人的言論,可知中共對香港的箝制會步西藏後塵。絕望的西藏人被迫得用自焚來表達不滿,中央更用殘酷手段加強鎮壓。由二○○九年至今已經有六十七位藏人自焚,慘烈之情,不忍卒睹。如今中央對香港人的不滿情緒亦不想法去疏導,只想加強壓迫,難道也想看到香港人用自焚來表達不滿嗎?


廖綺華

蘋論:當前香港局勢的兩大危機


蘋論:當前香港局勢的兩大危機



當前香港局勢面臨兩大危機,一是特區政府的公眾信任度已瀕臨破產,二是市民「去大陸化」的思潮增長,與中央和特府銳意推行的中港融合出現愈趨激烈的矛盾。

特府推出特惠生果金這個本以為會獲得掌聲的措施,卻演變成行政與立法對立的局面,政府以所謂「財政紀律」來脅迫立法會要立即通過被指為「長者殷切期盼」的生果金方案,立法會就認為這是置立法會於長者的對立面,逼立法會當政府的橡皮圖章。梁振英口說要改善行政與立法關係,所做的事則是不尊重立法會的審議權,要削弱立法對行政的監督功能,實際上是破壞立法與行政的制衡關係。特惠生果金,把好事辦成壞事矣。


近日另一措施是推出壓抑樓價的所謂辣招,社會評價未必認同政府干預市場是好事或有用,但至少政府自以為是德政,然而卻意外爆出了行會成員林奮強偷步賣樓事件,他的解釋越講越亂,越描越黑,又與中原地產的聲明相矛盾。有電台前晚作民調,80%以上的市民不相信林的說辭。而從特首到幾個行會成員出言挺林,更進一步賠上特府已經低迷的信譽。


兩樁近日政府自以為的德政,卻辦成這樣的壞事,除了顯示梁班子的無能,更重要的,是顯示這個不被市民信任的政府,真是舉步維艱。梁振英不斷迴避他本人的前言不對後語的僭建事件,有樣學樣的陳茂波的劏房偽術,吳克儉在推國教過程中的步步失腳卻戀棧權位,林鄭月娥批評廉署和申訴專員是政府施政的主要障礙,現在又有林奮強事件,上台四個月,已累積這麼多負面新聞,教公眾如何信任這個政府?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公眾的信任是有效執政的基礎」,梁班子顯然已沒有執政基礎了。


在立法會答問會上,黃碧雲議員問梁振英,近日有港人在群眾活動中高舉英國「米字旗」遊行,結果遭北京及左派人士抹黑為搞港獨,她問梁振英:「香港人對於同內地進一步融合究竟有乜嘢疑慮同不滿?你有冇同中央政府講過?」黃碧雲點出了香港當前的社會主要矛盾,但梁振英卻對此並不關心,更神情肅穆地教訓那些不滿中港融合的人,指回歸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任何人「都唔需要用殖民地嘅旗嚟到表達佢哋嘅不滿」。
用殖民地旗幟來表達不滿,有什麼問題?這種表達正是要說明市民心中的真切感受,就是今不如昔,這是當前極到位也極有需要的表達。因為這正是目前香港多數人的共同想法。回歸當然是事實,但對回歸後的不滿更是迫在眉睫的事實。中央不斷自毀不干預特區內部事務的承諾,特區政府一屆不如一屆地對中央百般逢迎,大量大陸人湧來香港對社會、經濟、民生的侵蝕已到市民難以容忍的地步。一段「二次創作」韓國騎馬舞歌曲的《核突支那style》十日前在YouTube發放,至今點擊量已超過100萬,顯示大多數香港人對大陸人湧港的厭惡和無奈。十天,100萬。這極重要的民情,當局(甚至議員和傳媒)似乎都沒有感覺,難怪民情指數低到79.7了。(民情指數以0至200顯示,100代表正常。)


無論是打出龍獅旗,是提出城邦自治論,或提出「去中國化」甚至港獨,都屬於言論自由範圍。三十多年前,有台獨分子在美國企圖槍擊蔣經國,使台獨組織被列為恐怖組織,但在美麗島審判中,受審者施明德在法庭提出:人民有宣傳台灣獨立的言論自由。這理據也被戒嚴時期的台灣法院認可。即使60年前,美國聯邦法院審理美國共產黨鼓吹以武力推翻政府的案件,也有大法官認為美共沒有軍力,其他實力也微不足道,因此他們的「鼓吹」也只是言論而已,不應入罪。目前香港人視港獨如蛇蠍,連討論都規避,實在不必要。


實際上,所有關於本土化的論述,都是出自對本土的認同和愛護。1920年,毛澤東在《大公報》寫了約20篇文章,力主湖南自治,全國各省自治,而且是民選政權的「全自治」而不是當時湖南軍閥提出的「湘人治湘」。他主張,先建立各省獨立的「小中國」才進而聯合成為聯邦制的「大中國」。當然,他後來掌握大中國的大權就變了。但至少在1920年,他的主張並沒有被視為大逆不道,而且今天看來也仍然有道理。既如此,提出在香港建一個小中國,就言論層面,又有何不可呢?現代化香港不該退化到1920年前的中國吧。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