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7日星期五

中共帝國擴張失敗的文化因素 - 劉細良

中共帝國擴張失敗的文化因素 - 劉細良

唐代帝國鼎盛,因為唐是胡人政權,深受突厥文明影響,開放、包容及進取。


【讀書好】
中共建政七十周年,遇上香港反送中變成的「反中運動」,不知道是攞景還是贈興。共產黨本來準備好的歌功頌德劇本,是宣揚一帶一路,國家如何強大,勢力如何走出東亞直達歐亞大陸。香港本也搞了個一帶一路論壇擦鞋,可惜大家關注社會激烈抗爭行動,對這些「公關」活動沒有興趣。對於「一帶一路」的討論,華人也有兩極取向,有的認為中國崛起,國勢強盛,足與大唐帝國相比,那時的唐太宗被中亞遊牧民族國家尊稱為「天可汗」,至於批評者認為中共乃獨裁國家體制,即使向其他國家提供低息貸款或無償經濟援助,也無法贏得其他民族的真心尊敬。我認為習近平帝國擴張必定失敗,背後是文化因素。

唐太宗能 習帝不能

大家會問中古時代的唐太宗做得到,為何今天的中共列寧體制政權習帝做不到呢?為了解答這疑問,向大家介紹一本有趣的歷史作品:《木蘭與麒麟:中古中國的突厥──伊朗元素》,作者陳三平,精通中亞及北亞語言,他考察中古時期的中國由北魏至隋唐,影響力的中心是來自北方,這時的中原地區政權呈現出鮮明的開放性、多元性和國際化特徵。但由於長久以來儒家知識分子壟斷了文字紀錄,他們將這些中亞的文化入侵,簡化為「胡風」,然後將其影響淡化,以至完全遮蔽。我們今天念的中國史,是漢人儒生「篡改」的產物。

作者指李唐皇室並非中國人傳統所認定的「本土王朝」,也不純粹是西方學者所稱的「征服王朝」(conquest dynasty),即蒙元或滿清征服漢人政權,唐代早期實際上具有濃厚突厥──鮮卑特色的胡人政權,或稱其為「鮮卑──華夏」(Sarbo-Chinese)政權更適當。也可視之為混血的「雜種」政權。

整色整水扮漢人

唐朝早期君主為了樹立政權正統性,費盡心力試圖讓自己成為如假包換的漢人皇室,包括用「李姓」來附和同宗的老子,尊崇漢人本土宗教:道教,貶低在中亞外族廣受尊崇的佛教以討好漢人。事實上唐的祖先是有伊朗突厥血統的拓跋後代,他們早在魏晉時期已進入中原,影響政治與文化舞台將近千年。遠在蒙古出現之前,拓跋已立下「用文明來統治文明」的先例,從而吸引大批中亞民族進入中國,唐代的名將及軍隊不少是突厥人如哥舒翰,高仙芝是高麗人。而拓跋文明進入東亞,除了帶來了突厥伊朗文化,為大唐帝國開創了世界帝國治理模式,亦同時開拓了中國黃金時代。音樂、藝術、工藝、詩歌、服飾、器物、運動、時尚、女性地位均全部出現翻天覆地大變革。作者論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擁有西域胡人龜茲血統,他的取材有別儒生傳統,如歌頌音樂人,熱愛中亞表演藝術,白居易用通俗文字革新詩歌,其作品當時由高麗、日本至中亞均受歡迎。

漢文化至上

現代中國人對唐代充滿了美好想像,但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唐文化的底蘊是拓跋鮮卑文化;是這些被漢人鄙視的「蠻族」文明,才會對外來秉持文明包容、開放,令華夏中亞「雜種」文化大放異彩,也令日本派遣大量貴族僧人到長安學習,而這些文化至今不少保存在日本。唐代密宗便由日本僧人空海大師東傳,流傳至今,相反在中國早就消失了。

今天大陸還有唐代突厥語系文化的中亞民族後代嗎?有,他們叫做維吾爾族,中古唐朝叫做回紇,或叫回鶻,目前在中共新政策下,將進行徹底漢化,學普通話漢字,以去極端化之名鏟除原來的語言、文化及信仰,他們大批大批進入「職業訓練中心」接受再教育!

這種唯我獨尊的大漢族主義政權,還妄想得到中亞國家民族尊重?
撰文:劉細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