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星期六

悅和醬油三代傳人 堅持港產鮮

悅和醬油三代傳人 堅持港產鮮

龐中衡接手悅和醬園,只為守護祖父畢生的心血。張家豪攝


上水古洞總是雜味紛陳,風吹過後傳來木材氣味,甚至有來自豬場的臭味,然而,這種種氣味中,更多的是淡淡的鹹香。全盛時期,十多間醬油廠集中於古洞,可惜今天已遽減至4間,其中的悅和醬園,屹立本港70多年,傳至第三代龐中衡手中,仍堅持天然生曬,以「香港製造」為榮。
記者:潘婉玲
攝影:張家豪



「想守住爺爺心血」  耗時製生曬豉油

「如果搖完見到好多泡,咁就係一支靚豉油,係天然發酵產生嘅胺基酸造成。」說來活像一位老行尊,這位於月底才滿30歲的龐中衡(Jack),是悅和醬油第三代傳人,原來3年前才回巢接手家族生意。

於Jack的記憶中,廠房只是兒時打暑期工賺零用錢的地方,中三後負笈加國升學,大學修讀酒店管理的番書仔,當然不曾想過接手這家族事業。約7年前,Jack學成回港即加入連鎖快餐店,花了4年時間晉升至分店第二把交椅,「差一步就係全店最大嗰個,其實都幾可惜!」Jack坦言,從小生活無憂皆是父母所賜,因此希望憑一雙手在外闖出一片天,「想證明自己唔靠屋企都得嘅!」

然而雄心敵不過親情,長期的輪班及超時工作,令Jack頓感生活失去方向,加上長輩日漸年邁,第三代卻無人有意接手,遂於3年前辭去工作接手悅和,「我想守住爺爺呢盤心血。」Jack帶記者巡視廠房期間,有員工喚他「衡仔」,亦有人戲稱「太子」,然而卻沒太子待遇,生產至送貨,哪邊缺人便補上,「如果有人問我一支豉油點整,作為接班人都唔識答會好醜!」

寧要鮮鹹 拒落防腐劑

其實,天然生曬的豉油,極花時間與空間,首先將黃豆蒸煮約兩小時,待涼後加入麵粉及米麴菌(簡稱撈簧)發酵24小時,其間溫度需維持約32度,師傅需經常到發酵房檢查,跟照顧初生嬰無異。完成後加入鹽水注入大桶內曬至少半年,完成生曬後還要蒸煮消毒,工序繁複,然而特級醬油(即頭抽)卻僅售33元,是某大醬園的五分一價錢。呷一口悅和產的頭抽,鹹味較重,「係鮮鹹,唔係死鹹,因為夠鹹所以唔使落防腐劑。」

Jack坦言,鹹味淡的豉油必定需添加防腐劑,因此堅持不跟潮流製作減鹹豉油,「你寧願食鹹啲定食防腐劑?」悅和的頭抽只能擺放一年,亦會受濕度及儲存方法影響而縮短。目前,廠房共約60名員工,成本不菲,然而,龐家無意為減成本而將廠房搬到內地,「要搬嘅話幾十年前已做咗,始終『香港製造』先係品質保證。」為嚴格控制品質,悅和從不使用內地原料。

接棒研有機豉油 攻網購社交平台

一般人只懂「落雨收衫」,悅和更要落雨冚蓋,於天台訪問途中,突然下起大雨,Jack隨即向地面大叫:「落雨呀!」再連忙蓋上竹笠,「落雨會溝淡產品嘅味道,分分鐘成缸唔要得。」雖然工廠已採用新式不銹鋼醬缸曬豉油,並配以透明玻璃蓋,免除望天打卦的煩惱,惟有80年歷史的甕缸繼續保留。

1945年,Jack的祖父龐堯從佛山來港,與同鄉兄弟創立悅和,曬場最初設於荃灣德士古道,並有3間門市,隨着區內發展及收地,悅和工場於40多年前遷往古洞,佔地三萬多呎,高峯時期,香港有逾百間醬園,單是古洞已有十多間,「因為呢度地勢平坦,好適合做廠。」晃眼70多年過去,龐堯已屆98歲高齡,過去經常坐鎮門市,算盤打得「噠!噠!」響,無聊時打着瞌睡,樂得清閒,惟老人家近月身體欠佳,鮮有落舖。目前,Jack與二伯龐元善共同打理悅和廠房,門市則由Jack的父母負責。

醬園非夕陽工業

接棒後,不甘故步自封的Jack研發有機豉油,除使用有機黃豆,整個生產工序皆獲有機認證,「真係有證書,唔係得個講字㗎!」目前正跟珍珠養殖場合作,將珍珠蚌肉製成醬料。過去,悅和作風低調,鮮有接受訪問,因此多年來知名度不及部份同行,Jack一改上一輩「有麝自然香」的觀念,除經常接受訪問,開設社交平台專頁,並開展網購,務求打進年輕人市場。從日夜顛倒的輪班生活,到現時朝八晚五,別以為壓力定必大減,「呢度壓力先大呀!大家對我都有期望!」

於東北發展計劃中,古洞最終將難逃收地及清拆命運,而悅和所在的石仔嶺,預計將於2024年展開收地工作。Jack坦言,覓地搬廠存在一定難道,而一旦生產線因搬廠中斷,客戶定必流失,因此,正研究日後於不停生產線下,將廠房逐步搬離的可行性。儘管變天之日終將來臨,Jack仍態度積極,「我絕對唔覺得醬園係夕陽工業,只要營運嘅人仲有心發展,咁就唔會係夕陽。」

最老師傅 退而不休做顧問

72歲的陳學平師傅,拿起十斤鐵勺仍揮舞自如。


悅和廠房內員工皆40歲以上,其中年紀最大的當數72歲的老師傳陳學平,拿着逾十斤的鐵勺攪拌着大鍋中的豉油揮灑自如,「唔重呀,你拎下!」手無縛雞之力的記者當然失禮於老人家前。

40℃工場揮汗如雨

「嗱,阿妹你睇吓,我哋呢啲叫原粒麵豉,見到粒粒黃豆,唔係周圍有得賣㗎!」於悅和工作近40年的陳師傅,本身已經是一本活歷史書,「1980年入行,行頭窄,冇其他人要我嘛!」陳師傳當年從內地來港,教育程度不高,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於悅和從學徒做起,那些年的師傅,由於怕「教識徒弟冇師傅」,因此從不透露醬油配方,勤懇的陳學平只能從旁觀察偷師。

小伙子晃眼成老行尊,卻不介意將釀製醬油配方傾囊相授,早已過退休年紀,卻拒絕停下來,目前改以顧問身份,主要負責指導生產部員工,惟訪問期間,老人家卻沒一刻閒着,將豉油表面的泡沫舀走後,又要將1,600斤剛煮好的黃豆起鍋,於40℃的工場中揮汗如雨,難怪龐家對老人家珍而重之,龐中衡坦言,只要陳師傅不願停下,悅和大門會繼續為他敞開,
「點會逼佢退休,寶嚟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