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日星期六

我的小綠山——黑角頭 - Daniel-C

我的小綠山——黑角頭 - Daniel-C

黑角頭燈塔懸崖下岩台,觀海賞浪勝地,可極目宋崗、橫瀾諸島。


【野人周記】
「不在山上海邊,就在上山下海的路上。」不是上班的日子,總是閒不住,上山下海,說走便走。只是近月多事,也需照顧家人,浮生再難偷得半日閒,幾近絕迹山林。山友好奇,腳癢易解,下樓沿街狂奔十公里,出一身汗,不用一小時,但心癢之苦,如何排遣?台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老師早年著有《小綠山之歌》,小綠山並非名山大澤,只是老師家附近一個相當普通常見的小山頭,他亦曾「為了照顧兩個小孩的成長,無法離家太遠,遂被迫選擇住家最近山頭」,卻作了一個極佳示範,景觀平凡的小社區綠地,也可以成為啟發自然觀想與寫作的地方。身為香港人,很清楚都市人需面對的種種限制,也很幸運,身處被劉老師形容為「優質城市自然環境」的香港,要學習就算不能遠行亦不妨礙跟大自然的聯繫,只要有心,其實不難。
位處港島東岸及將軍澳西岸之間的藍塘海峽,是從南中國海經鯉魚門進入維多利亞港的必經航道,中段港島東岸一海角跟將軍澳鐵篸洲遙對,名哥連臣角。哥連臣角毗鄰小西灣住宅區和運動場,從「藍灣半島」屋苑到大浪灣,長達三公里的天然海岸,自家中步行前往,不用半小時。海角懸崖尖峭,海面狹窄,古時屢有傷亡重大的船隻撞崖意外,民間稱為「黑角頭」。懸崖頂上有燈塔一座,指引航行船隻,原古雅英式燈塔於一八七六年建成,是當年三大燈塔之一(另兩座在鶴咀和青洲),可惜已在一九六六年清拆改建。

海蝕平台 危險釣魚場

燈塔可由黑角徑小路前往,亦有不明顯山徑路接上龍躍徑,自己更感興趣的,卻是懸崖底下的大片海蝕平台。藍塘海峽面向外海,風浪大,長年經海浪沖刷,海角崩退成平坦岩床,對開海域水深達十五米,水質清澈,成為釣魚勝地,魚種亦繁多,跟在黑角頭垂釣多年的大叔攀談,石崇、牙點(約氏笛鯛)、牛鰍、石釘(擬青石斑)、石狗公、狗棍、釘公(花身鯻)、細鱗(密點少棘胡椒鯛)、石蚌都曾釣過,早前更釣獲近五斤重的細鱗。不過這裏也被列為極度危險的釣場,除了必須沿陡斜泥路下降崖壁,面向外海風浪大,加上作為主要航道,海上交通流非常密集,轉彎處水流猛力拉扯,常掀起巨浪拍岸。甚麼時候有甚麼魚,其實也是自然觀察的經驗累積,自己的興趣是天然海岸探索,跟釣友交流,卻往往學到不少實際知識。

獨坐海蝕平台,對岸佛頭洲一帶填海工程處處,沙塵滾滾;向右眺望,東龍島上仍是一片天然翠綠,遠處果洲群島、宋崗、橫瀾浮於碧波之上,頓感心曠神怡。海角轉彎處是一堵難以攀越的海崖,上有奇岩突出如人面。無意犯險登崖,反向西移,往「藍灣半島」方向沿岩岸攀爬,沿途兩度跨越季節性溪流入海點,岩面濕滑,有一定難度。三百米外,十米高的海崖上一約高一點六米、闊二點六米巨石上,隱約見到呈幾何及曲線圖案的紋飾,此乃黑角頭古石刻,早年已被發現,到今年六月十三日才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作法定古蹟。石刻朝東北面向佛堂門海峽,大小跟東龍島石刻相似,圖案亦與香港青銅器時代器物及鄰近石刻(大浪灣及東龍島)紋飾相似,同樣位置臨海,似有鎮海護航之用。

潮池似人生 聚散無常

對自己來說,歷史古物雖然有趣,仍不及大自然景物吸引。適逢潮退,露出一眾潮池。潮池是個有趣的生境,潮間帶生物隨潮水湧進岩池中,相聚半天;待潮水再漲,又隨湧入的海水分散各地,等待下一次的潮汐漲退。曾有緣跟區家麟同遊山水,佩服他以《潮池》為其部落格命名的心思,以海邊潮池比喻人生旅途上的一個個場景:互不相識的人,現實生活中偶爾相逢,又頃刻離別,各歸天涯海角。這裏的潮池面積不大,但頗深,每一潮池都自成一個小型但完整的生態系統,一般來說,潮池越深,生物就越豐富,甚至容納得下大型魚類,可是這裏的潮池,卻只見藤壺(狗爪螺)與海刺(刺冠海膽),是經常風高浪急、動盪不安的關係,還是環境污染、水質惡化的徵象?

過客不再來,藤壺與海刺仍堅守。如潮池,香港曾被視為「借來的地方」、覓食之所、遷往他鄉的中途站,但仍不乏願意落腳生根、視其作家園的眾生。聚散無常,固然令人感慨,以此為家,卻目睹系統崩壞,家園被摧毀的無力感,更教人痛心。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