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日星期日

高 粱 - 坪原猴

高 粱 - 坪原猴

栽種高粱百多天便長出紅色的高粱籽。

廣東人除了栽種稻米之外,便少有栽種其他「糧」口,小麥大麥也不是南粵一方水土所適種。不過,因為小時候一位同學的關係而接觸到一種北方的穀物,那就是「高粱」了。這位小學同窗的名字叫做「將軍」,我兄弟倆跟他頗為要好,放學時一道回家。他的家比我家離校更遠,每天要行兩公里路上學,又因為上學前放學後都要在家幫工,所以成績有點不大好,可是,因為他家裏是飼養鴿子的關係,所以比我們這些菜園子弟更有生活技能。我有一段時間特別愛到他家裏玩耍,因為可以看到他照顧鴿子的工作。
養鴿跟養雞很不一樣,那些網籠都是雌雄一對兒飼養的,鴿子性情溫馴也比雞隻安靜,只會咕咕低鳴。可是,鴿子的飼食也比雞料講究,要在「粟角」(玉米碎)以外,加入豆子小麥以及高粱等等,我那時是第一次聽到高粱這種東西。不知道是否高粱難求但又易種,他家裏也栽有些許高粱用作飼鴿,但就不見種有小麥綠豆了。

品種多 用作釀酒做飼料

高粱的樣子長得有點像玉米,但不會在葉腋之間抽出如玉米的果實,高粱子是長於植株頂端,抽出花後即會結籽。高粱在北方有多個品種,分別有結籽的用於釀酒、收割葉子的作青飼料給牛羊吃,也有煉糖用的甜高粱。幾年前為了發掘一下夏天的綠肥覆蓋作物,曾種過一二次用於結籽的紅高粱,其實高粱跟玉米的種法也差不多,可以說更加耐旱耐瘠,不過也同樣是怕濕怕澇的,如果要在香港栽種的話,立秋後下種的一茬會比春天種的較好。

因為香港的夏天潮濕多雨,長出來的高粱未能如山東的高粱田一般,長出一片「青紗帳」去完全覆蓋田地,以高粱作為夏天保土作物的念頭便打消了。得出來的紅高粱種子更無所用,又沒有脫籽殼的工具把籽粒脫出用於煮粥。惟有打一打自釀高粱酒的念頭,找過資料一看,發現遠比釀製啤酒水果酒困難(而且犯法),又需要蒸餾技術,便放棄了自製高粱酒的念頭,不過因此而對白酒有了一點認識。

高粱在國外,以前是以煉糖為主,因為北方的土地缺水,冬天又寒冷,栽種不了甘蔗煉糖,甜高粱和甜菜就是北方製糖的原材料,現在的高粱多種來用於穀物飼料及青飼料,不過,高粱在中國卻絕大多數用於釀造白酒,甚至需要進口才夠用。高粱是多種白酒的釀製材料,大家耳熟能詳的國酒「茅台」便是其中一種,另外的山西汾酒、河北的白干和二鍋頭都是高粱酒的佼佼者。

台灣軍備必需品

除了國內的高粱酒,台灣也有自己的高粱酒,那就是「金門高粱」了。多年前便有不少台灣朋友送我金門高粱,但因為我不是一個受得酒精的人,那些高粱酒便成為我農場一班酒友的貢品,那時才發現愛白酒的香港人也不少。聽酒友們說,高粱酒比廣東盛行的米酒要清香純美,只要喝過高粱酒,便不會再喝「土炮」了,特別是北方人就更受不了南方米酒。在五十年代國民黨遷台時,大批的北方軍人因為再也喝不到白酒而煩惱,那時在金門剛好出現了一位釀酒天才「葉華盛」先生,現在已尊為金門高粱酒的祖師。葉老師原本也是想釀米酒的,可是那時仍然是戰爭時候,米價高昂,而且他的初步釀造也不大成功,浪費了不少白米,便開始研究在貧瘠缺水的金門島栽種高粱釀製北方的白酒。經過多次失敗之後,終於釀製出連北方軍人都讚賞的高粱酒,更成為了必備的軍需品,但也是因為政府「需要」,卻連酒廠也被政府收納,最後葉老師更被迫退出酒廠,至死未回,聽來不無欷歔……

高粱酒的故事頗長,便留待下次續談。
撰文:坪原猴
新界邊鄉成長的野猴子,拾起父母的鋤頭想保着最愛的農村風光人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有赤腳走阡陌的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