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

最北的富士山 - Daniel-C

最北的富士山 - Daniel-C

禮文島上隔海眺望,便明白利尻島為何又稱「浮海富士」。


【野人周記】
香港人最熟悉的北海道旅遊手信(伴手禮),非「白色戀人」夾心餅莫屬,包裝上的雪山照片,也不陌生,但若被問到此山何名?座落何方?答不出來者,十之八九。2013年中,有一部東映創立60周年紀念作品在香港上映,由吉永小百合、森山未來、宮崎葵等主演的《北方的金絲雀》(北のカナリアたち),看過的人也許不多,但一定記得電影場景禮文島上「麗端小學校岬分校」背景那座浮於海上的圓錐形火山。其實,我們在談論的,是同一座山,利尻島上的利尻山。

白色戀人利尻山

位於北海道西北端稚內港對開海面上的禮文島和利尻島,是日本最北的兩個離島。利尻是個漁村小島,產業以養殖海帶和海膽等近海漁業為主。「利尻」源自阿伊努語的Ri-sir,意為「有高山的島」,指的是島中央海拔1,721米的利尻山。當初被利尻山吸引,並非因為「白色戀人」,而是「浮海富士」(海に浮かぶ富士山)的稱號。日本人愛把形態近似富士山的錐形火山冠以「富士」之名,此類「鄉土富士」遍佈日本全國,至少有314座:蝦夷富士(羊蹄山)、福島吾妻小富士、鹿兒島薩摩富士(開聞岳)、青森津輕富士(岩木山)……隨口也能念出幾個。利尻山,也常被稱為「利尻富士」,地理位置來說,也就是最北的富士山了。在禮文島上隔海眺望,便明白「浮海富士」之名,並無虛言。

「鴛泊登山路線」從島北的鴛泊港出發,來回一趟,官方時間是九個半小時,我在利尻機場附近富士野的青年旅館留宿,六時前便得出發。登山口位於北麓野營場,六月初的利尻島,櫻花在盛開,山上仍可見不少殘雪,雖然已帶上冰爪,仍有點擔心能否登頂。

三合目處是天然湧水「甘露泉水」,水溫全年維持在攝氏5.5度左右,冰涼甘冽,裝了滿滿一大瓶再上路。穿過野鳥之森,天色開始變得陰暗,山頂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到達六合目見晴台時,俯瞰山下,雲霧開始靠攏,海岸線逐漸消失,變成壯觀的低空雲海。七合目處遇上迎面而來的登山客,他們摸黑出發,經已登頂,回頭下山了,亦即是說,登頂之路基本已打通,頓時放下心頭大石。八合目是海拔1,218米的長官山頂,在避難小屋前稍事休息,吃帶來的早餐,發覺小屋旁有座圓桶形木建築,裏面空蕩蕩,只有一張中空的椅子,是讓登山客使用攜帶式便袋的廁所,為了保護環境,所有便溺物必須自帶下山。

十米蠟燭岩 休止奇觀

雲霧稍散,錐形的主峯展現眼前。溪谷中仍是滿滿殘雪,但坡度仍算平緩,橫渡雪溪時,也沒有用上冰爪。接近山頂處是急陡碎石坡,因為積雪,踏雪而上,反而容易。上午十一時,終於到達山頂,山頂分為南北兩峯,北峯海拔1,719米,南峯1,721米,南峯的登山道已崩塌,且山勢險惡,已禁止登頂。北峯上建有山頂神社,晴天時,除了大部份的利尻島,禮文島、道央與道北群山以至庫頁島,盡收眼底。可惜今天雲霧蓋頂,南峯頂上南天一柱,顯得更為吸睛。這座名為「蠟燭岩」(ローソク岩)的十米高岩柱,是28,000年前火山噴發後,噴火口內岩漿冷卻凝固而成的玄武岩柱。利尻山的火山運動從約20萬年前開始,現貌則在約4萬年前左右形成,火山錐於8,000至2,000年前形成後,未再出現火山活動。由於休止時間長,頂上火山地形侵蝕嚴重,奇岩怪石眾多,蔚為奇觀。

回到1,600米的三岔路口,左邊是原定計劃中往沓形的下山路線(沓形/三眺山路線),此線較短,但亦較險峻,加上殘雪擋途,最後決定原路下山。回到青年旅館,舍監知道我去了登頂,十分驚訝,我向她簡述了山上情況,也提及路上也有其他登山者作伴,但仍看出她有點不高興。回房再看清楚資料,利尻山的開山日是六月中,即一星期之後,怪不得在登山口打算填寫登山届(入山登記冊)之時,發覺登記冊櫃是上了鎖的。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