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日星期二

年輕人的悲情抗爭  時事評論員 - 林忌

年輕人的悲情抗爭  時事評論員 - 林忌




香港主權移交22年,年輕人拒絕認命,燃燒自己的悲情去抗爭,先後把立法會及金紫荊廣場的紅色紫荊旗,換成了黑色。一班示威者由朝到晚包圍立法會,發展到衝擊立法會、進入立法會。要用甚麼手段去爭取抗爭成果的兩種意見,再一次困擾民主派,一派認為遊行無用,政府與警方不但無恥不聽意見,只會用親政府傳媒不斷低報人數;一派則認為衝擊無用,即使衝入立法會,議會沒有會議,衝入去也不能久守,最終必然被清場,徒然令示威者被重判。

於是民主派團結了一個月的運動又出現裂痕。老一輩的泛民主派,如梁耀忠勸喻勿衝,被年輕人當場拉走;如黃碧雲,則在Facebook叫人「不要參與任何衝擊,不要中計」;如已退休的劉慧卿,則在CNN訪問時說有撐警者混入人群,最終反被記者提醒,這是無法查證的傳言。另一方面,「熱青城」的人卻說警察不是敵人,而「泛民」才是示威者的敵人,其支持者的專頁還不停攻擊泛民與民陣,指控民陣改道,不去支援立法會的示威者,是「出賣港人的鐵證」。真相是,民陣的大台早在5時半出聲明,說警方要求民陣於灣仔解散,但已予以拒絕,並呼籲前往中環,更在金鐘原定路線附近安排糾察,呼籲示威者自行決定路線與去留。

互相扶持、互相提醒

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代表「熱青城」的立法會議員鄭松泰,在下午6時左右,貼出立法會大樓紅色警示,認真分析說「這是嚴峻的警號」,提醒大家留在現場的責任。但為何其支持者的專頁,卻一再鬧民陣,要犯法去叫老弱婦孺也去衝突前線?真相是,年輕的民主派議員紛紛留在政總的衝突前線。

大家終於發現,年輕一代普遍有如學者所指出,即使不認為衝擊有效,但到底仍理解那些犧牲者的悲情,無論是「和理非」或者「行動派」,大家都互相理解,在前線互相幫忙;在網上卻是另一個世界,兩批鍵盤戰士,紛紛無責任地在Facebook上指控對方是鬼,其爭吵甚至激烈過與警員對抗的前線。

三位年輕人自尋短見,正是上述的共同困局所造成的結果。最不負責任的,當然是對年輕人一再自殺都視若無睹的林鄭月娥政府。同時,大家擔心有人學樣,因此不敢討論,也不能為其提出控訴。或有傳媒轉移視線,如把問題說成是個別人士生活上、感情上的問題。然而,生活上的問題,其實大家都知道──年輕人活在一個制度無法革新,由上至下滿嘴謊言的世界;我們的教育,不斷叫學生學做一個好人,現實卻是壞人當道,其語言越惡毒,其行為越可恥,則可以活得越快活逍遙。年輕人之所以活得苦,就是發現社會無出路,勤勞與做實事,不如炒賣與呃呃騙騙。其人性越善良,面對社會的醜惡就感到越困擾,越想做一個好人,就越憎恨這個社會的虛偽與殘忍。

所以,當大家理解這一代年輕人的想法,就會理解他們那種「孤注一擲」的沉痛感受,大家要把這些人自發的感受,與「網上國師」那些騎劫行動派的瘋狂言論作一區隔,不要再中計被挑撥,甚至幫助政府走去攻擊年輕人。事實是無論和平理性非暴力,又或者「升級」去作衝擊,或者都無法動搖到政府,但當他們選擇了自己的道路,而大家亦沒有任何替代而可行的方法時,我們除了提醒他們可能面對的後果,以至呼籲其三思之外,就只有互相扶持、互相提醒,希望他們在做決定的時候,能夠保持清醒,而非人云亦云,一時又說有黑幫混入人群,一時又傳某某是鬼,一時又創作出發起者叫人包圍卻自己離去,這些都無助於大家的團結。

林忌
時事評論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