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6日星期二

香港的隱憂之一,是近年收支無法平衡。

 


20240206
香港的隱憂之一,是近年收支無法平衡。香港成本很高,包括公共服務。沒有足夠收入,支出就難以維持。
在台灣,我們容易看到收入來源,例如台積電、聯發科、聯電、廣達、緯穎等公司。但在香港,收入來源越發不明。昔日支柱如金融、地產、旅遊等看來不復舊觀,可是支出卻仍高企。
收支不能相抵下,政府面對不小財赤,同時也可能影響機構撥款。企業亦不好過,收入同樣大受考驗。我以為「素年」素食餐廳開了五家,應證明生意較佳,但它的帖子卻說新年後市況非常淡靜,如果再無改善,相信它們以至香港很多食肆都無法維持。
部分企業如新世界發展因負債較高,更令巿場憂心。根據高盛12月的報告,若計及新世界的永續債,其淨負債比率超過70%。畢竟新世界近年要拆除新世界中心以改建為「K11 Musea」,亦要為「啟德體育園」以及「航天城項目」動工,後者商場面積達三百萬呎,冠絕全港。這三大項目渴求資本,自不待言。一旦各項目的收入不理想,還債遇上困難,也難免要節流。
節流可能意味減薪裁員,這便牽引樓市。有分析認為美國減息,香港樓市便會復蘇。但若減薪裁員,減息也不能買樓。誠然目前香港就業充足,但如出糧方收支未有改善,就業榮景便添變數。
而當一旦裁員,業主更無法繼續供樓,其中負資產者即使賣樓也無法還債,實在進退維谷。有時候,我們以為花了大筆首期,便買來物業;但豈料原來也可能是買來大筆債項,發債人更是自己──這是有點人生歷練,才能洞察。
說到底,香港的高樓價是由香港人高薪支撐的。只有確保香港企業、機構仍有高收入,才能發高薪,養起高樓價。我認為這比利息更關鍵。
誠然,樓價還受供求等多個因素影響,但就算有需求,也要有能力,才能付得起高價。而且供款期三十年,要求三十年的經濟能力,在這個世代,越發不容易。
這種收支難題也從城市反照到自身。儘管香港許多人嚮往買入香港物業,但不知何時起我卻希望在港無樓一身輕。一來,我覺得C/P值低,不願用全副身家再加債項持有。二來,它這麼昂貴,我又何德何能去擁有它呢?只有量力而為,才不會頭昏腦脹。到後來,我幾經「努力」,也實現了我的卑微志願。除了城市、機構要收支平衡,個人又何嘗不是?
我固然可透過搬遷來避免財困。但香港的財務問題,卻不可能藉搬遷解決──香港是搬不走的。我只是想起這些現象,但要問我良方,我是無從說起。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