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純鈎
20250118
東升西降是自我麻醉,全盤西化是唯一出路
海外自媒體王劍先生在節目中和網友討論東西文明的差距,看後受益良多。
文明與文化不是同一個層次的概念,文明是人類生存狀態的總和,文化只是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世有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之別,因為兩種文明有明顯的差距。
一種文明的落後,絕不只是「術」和「器」的落後,而是整體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落後。活潑的思想推動生活方式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提升又為新思想提供溫床;因循的生活方式維持落後的思想,落後的思想又窒礙生活方式的更新。因此,先進的文明越發先進,落後的文明越發落後,西方文明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東方文明注定走向沒落。
千年以下,中國沒有自然科學,只有對自然的觀測和記錄;中國沒有社會科學,只有社會等級和生存權術;中國沒有哲學,只有經驗和玄學。現代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都是從西方輸入的,現代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也都是向西方學來的。
中國千年落後的原因,不只是器用方面的落後,而是思想文化的落後,後者決定前者,要解決器用的落後,唯有先解決思想文化的落後。
中國近代開始探尋改革之路,清末就向西方打開大門,但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改革只限於器用方面的引進,銀行﹑鐵路﹑學堂﹑醫院等西方現代生活方式,都是清末引進的。
及至民國立國,孫中山引進西方的「體」,但社會觀念未徹底改變,在專制與民主路上蹣跚而行,進兩步退三步,唔湯唔水,表面改本質不改,部份改整體不改,最終還是沒有成功。
蔣介石當政後並沒有「中學為體」之說,但國民黨從未真正統一中國,關於國體的討論和落實,一直都懸在半空。後來中共崛起,得到蘇聯全力資助,美國又在國共內戰生死關頭拋棄國民黨,國民黨就帶著一副多愁多病之身流亡台灣,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完成國家體制轉型的歷史任務。
而在大陸,中共也曾以西方民主政體蒙蔽國人,實際走的是蘇聯共產專政的道路。中共幾十年專政,把中國引向一條最反動和落後的獨裁之路,經濟走到崩潰邊緣,文化也面臨枯死,直到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中國才死過返生。
鄧小平在改革之初就以「韜光養晦」自許,又定下四項基本原則,不准背離中共專政的利益,實際上,這也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翻版。改了四十年,最終在習近平手上,又回到改革前的封閉狀態。
習近平不明白文明是一個整體,不能以東方意識的封閉,去引領現代生產方式,即使暫時學到手,最終也會再度瓦解和落後。他的東升西降,只是用來自欺欺人,誤人誤己。
東方最早全盤西化的是日本,日本明治維新提出「脫亞入歐」的口號,便是全盤西化的路徑。日本人從思想觀念﹑國家體制﹑生活方式﹑文化精神,走的都是全盤西化的路,由此徹底更新了民族性,呈現對新思想新事物全面開放的心胸,日本文明自此徹底改觀。
同樣是中華民族的台灣,在國民黨主政期間認同西方文明,致力發展經濟和科技,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礎上,提高人民的主體意識,加上覺醒的民間長期與政府博奕,終於實現了和平的政制轉型。今日台灣政治穩定,欣欣向榮,與西方國家併駕齊驅,反觀中共統治的大陸,與世界文明愈行愈遠,終於走上一條自我覆滅的不歸路。
西方因為開放,注重科學理性,由探索自然開始,建立科學文明的基礎,進而探索人類社會的體制契約,並不斷開拓完善,永遠都在文明創新的路上。東方則完全相反,中國歷代的封閉保守,造就我們文明的停滯。我們民族的自卑感,不是來自文明的落後和反省,而是來自受欺負;我們民族的自豪感,不是來自文明的開拓創新,而是來自對自卑感的反動和自我平衡。
中國必須徹底反省我們的文明,從根子上去改,要全盤西化,少走彎路。一百多年來,中國改革的死癥,便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現在習近平還在鼓吹,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堅決不改,而這種半死不活的改革,永遠都不可能成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