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

文創藍圖全屬墻上畫餅,沒有自由談何文創產業?顏純鈎

 


20241129
文創藍圖全屬墻上畫餅,沒有自由談何文創產業?
香港政府文旅局近日推出一個「文創藍圖」,搞了一大堆假大空的政策,要將香港打造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創意之都」﹑「流行文化之都」﹑「世界級文創之都」。局長楊潤雄早前被李家超點名施壓,今日草草上場,大話連篇,姿勢很難看。
沒有創作自由,便沒有文化盛景,自從來了共產黨,文化藝術園地上就寸草不生了。今日楊潤雄和霍啟剛閉門造車,想出一大堆「唔等使」的主意,比如鼓勵發展商在其項目中加入文創元素,容許工廈改建小劇場,檢討資助藝團制度等等。這都算什麼鼓勵文創的政策?發展商加入文創元素,無非是在社區環境搞一些裝飾;容許工廈改建小劇場,若沒有劇團演新創劇作又有何用;檢討資助藝團制度,只是又一種扼制和要挾手段,不搞還好,越搞越死得快。
香港曾經有過文化藝術的光輝歲月,但從來都不是由政府推動,政府越不推動,越少過問,業界越自由,越有創作氣氛,優秀作品越層出不窮。早年香港武俠小說風行海內外華人世界,只不過由金庸﹑梁羽生帶引風潮,影響及台灣東南亞,吸引更多年輕作者加入,蔚為奇觀。
當年香港電視連續劇轟動華人世界,《京華春夢》﹑《上海灘》等燴炙人口;電影界群雄併起,武俠電影﹑警匪片﹑周星馳的喜劇,至今令人懷念,王家衛﹑杜琪峰﹑許鞍華﹑羅啟銳﹑方育平等導演享譽海內外。流行文化之外,香港純文學和藝術創作﹑各種民間刊物﹑各種表演和藝術展覽,一年到頭絡繹不絕。
筆者很幸運,正當盛年親歷香港的文化盛世。當年的香港才真是文創之都,優秀作品流風所至,影響台灣和東南亞。大陸改革開放後,港台文化向北輻射,對當年大陸文化復甦發揮巨大推動作用。
這中間,沒有一點政府金手指的影子,港英政府採取不管政策,任由民間自由發揮,最要緊是從來不劃紅線,沒有所謂政治不正確,只要你靈感到,想寫什麼都可以,想編什麼劇都不必有顧忌,一切由巿場說了算,由讀者和觀眾說了算,沒有人來管你,沒有人來說三道四。
當年文學界百花齊放,很多作家組織,大量文學刊物和報紙文學副刊提供創作園地,老一輩南來文人筆耕不綴,中青年作家如雨後春筍,作品百無禁忌,文學比賽發掘新人。戴天他們的文學藝術協會主辦《八方》文學雙月刊,古蒼梧約我寫一個短篇,我寫了一個姐弟亂倫的故事,黃碧雲也寫過一個兄妹戀的長篇《微喜重行》,沒有政府官和讀者指責我們傷風敗俗﹑教壞細佬。
當年香港出版界,凡有好書都不放過,同行之間有競爭,越是敏感越值錢。天地出版過《中國抗日戰爭圖誌》,三大冊顛覆中共的抗戰論述,證明七成以上的主要戰役都是國民黨打的。天地出版的《墓碑》,揭露大饑荒的悲慘社會現實,揭示中共的錯誤政策草菅人命。我們也重版了汪精衛的《雙照樓詩詞藁》,還這個「大漢奸」的曠世才情一個文學史的地位。
現在這類書籍還有機會出版嗎?我倒想問問楊潤雄。前不久著名導演杜琪峰感歎香港失去靈魂,政府不斷將一些所謂敏感書籍從圖書館下架,話劇界邀請尊子擔任頒獎嘉賓,導致失去政府資助,鼓勵年輕導演的「鮮浪潮」計劃也因為有作品不為當局所喜而被關停。
政府每天在文創人員面前唸緊箍咒,動不動以制裁為要挾,創作者身邊佈滿禁區,不斷「槍斃」難得的題材,刪改精采的情節和對白,最終把自己的作品弄成「四不像」;要想沾一點政府資助的光,就要先「唱響香港」,這樣的創作環境,能出好作品才怪。
不要忘記,政府撥款資助文學藝術創作,錢不是政府官員掏腰包,是納稅人提供的,不要以為那是政府的「德政」,反而巿民有權過問,那些政策是否必要,是否行得通,是否有效。政府閉門造車,這些政策在推出前,有沒有徵詢過業界,有沒有聽取巿民的意見?李家超懂得多少文創?楊潤雄與霍啟剛又了解多少業界甘苦?你對文學藝術一竅不通,與文創人員是陌路人,你只是門外漢一個,你也配來談「文創之都」,那不是笑話嗎?
最近台灣金馬獎頒獎禮上,兩部大陸作品獲得殊榮,一部是婁燁的《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一部是耿軍的《漂亮朋友》,兩部得獎作品都沒有機會在大陸上映。楊潤雄或許先考慮讓這兩部影片在香港公映,以此證實「一國兩制」還有一個可憐的尾巴,若連這件簡單的事都辦不到,又談什麼十年大計?
習近平面臨內憂外患一籌莫展,香港政府也終日坐困愁城,政治經濟每況愈下,國際金融中心已成廢墟,文化產業一蹶不振,在這種局勢下,撇開創作自由去談「文創之都」,滿嘴空話跑馬車,都只是欺下媚上的把戲而已。楊潤雄還大言不慚說:「唔覺得當中有嘢係會做唔到」,真係唔知醜字點寫。

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

得寵先生|鄭丹瑞演孤獨老人 點名讚廖子妤︰做到120分

 得寵先生|鄭丹瑞演孤獨老人 點名讚廖子妤︰做到120分  

得寵先生|鄭丹瑞演孤獨老人 點名讚廖子妤︰做到120分

寰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天下一電影製作有限公司、香港電影發展基金出品《得寵先生》,將於11月7日亮相《HKAFF香港亞洲電影節2024》,並於11月28日正式上映。男主角鄭丹瑞(旦哥)破天荒飾演火爆廢老,與戲中女兒廖子妤吵吵鬧鬧,旦哥點名她有120分超班演出。首次拍電影的馮允謙(Jay)「薯look」造型,與愛心爆棚的狗義工盧慧敏(Amy)演情侶,還有飾演Amy閨密的動物醫生黃正宜(阿正)。電影將於9日於英皇戲院(康城)舉行兩場「狗狗友善電影放映會」,旦哥和Amy現身分享。

鄭丹瑞在戲中脾氣極差,成為孤獨老人。(《得寵先生》劇照)
鄭丹瑞在戲中脾氣極差,成為孤獨老人。(《得寵先生》劇照)

一眾台前幕後和狗演員們,在舉行開鏡拜神儀式,風趣幽默的旦哥與一眾年輕演員打成一片。廖子妤爆料在拍攝現場播旦哥其中一首名曲《留給最愛的說話》,她笑說:「一播讀白『濕滑嘅司機 粗心大意嘅馬路』,旦哥就會問我哋『係咪想聽Live?唔做!』我哋好期待佢現場演繹,但佢又唔肯。」唱家班Jay說:「旦哥好鍾意聽Jazz,等埋位就唱,我好想同佢Jam歌。」

旦哥在戲中曾死意已決,想自殺了結。(《得寵先生》劇照)
旦哥在戲中曾死意已決,想自殺了結。(《得寵先生》劇照)

Jay說:「我知道旦哥出過歌,聽講係香港第一代Rapper!」旦哥1993年推出歌曲《那夜我替女兒「R」背脊》,街知巷聞。旦哥說:「我查過Rapper意思,即係『數白欖』,我係第一代『數白欖』,你哋摩登啲咪叫Rapper囉!『那夜我替女兒R背脊⋯⋯』我用羅文、鄭少秋腔,『R得佢舒服⋯⋯』」在旁阿正爆笑,旦哥歌興被打斷,扮生氣對她說:「你再笑就無面畀!」

阿正在戲中收起喜感,演得認真。(《得寵先生》劇照)

阿正在戲中收起喜感,演得認真。(《得寵先生》劇照)

阿正發揮主持本色,訪問各人對前輩旦哥合作學到的東西和優點,廖子妤大讚戲中爸爸旦哥:「高、靚仔、好脾氣、好肯教新人、成日請我哋飲咖啡,太多優點,我真係唔想離個劇組!」旦哥笑說:「你數緊MIRROR?我係第十三人?」廖子妤強調是真心話:「同旦哥合作大壓力,但又好易入戲,佢真係畀到我『爸爸』嘅感覺,我哋有幾場戲一見面就要面左左,戲中父女關係有啲似我真實故事,好容易投射到。剛才拍嗰場,喊到不得了,多謝旦哥。」旦哥說:「佢投入到,我希望佢有80分,結果佢做到120分。」旦哥對廖子妤很高評價。

鄭丹瑞大讚廖子妤演技一流。(《得寵先生》劇照)
鄭丹瑞大讚廖子妤演技一流。(《得寵先生》劇照)

風趣的旦哥扮惡樣,說:「呢部戲將真實嘅鄭丹瑞顯露出嚟,燥狂啦,郁啲就鬧人,你哋覺得好,其實係假嘅。將自己好多真實一面挖出嚟,好赤裸,但好好,可以試一次咁樣做。好難得今時今日遇到好劇本,我亦最開心遇到新導演,過去幾十年,好多人幫我,好多貴人。去到今日我覺得係時候幫得上、有需要我,尤其是電影,我就去幫。最重要一件事:我對狗有敏感,而我竟然同狗狗拍咗一部電影,建立咗好好關係,呢個係一個好大挑戰,好好玩!」

Amy與鄭丹瑞有不少對手戲。(《得寵先生》劇照)
Amy與鄭丹瑞有不少對手戲。(《得寵先生》劇照)

阿正揚言爸爸是旦哥的鐵粉,她說:「我依家企喺旦哥隔離好光榮,Hello Daddy媽咪!最緊張同旦哥有一場嗌交戲,劇情我同Amy懷疑旦哥落毒害啲狗,然後我哋對罵,期間Amy同旦哥嗌交我就夾喺中間。大家都睇到身高差,我對佢哋毫無威脅,所以有啲插枓打混嘅感覺。」她本色演出,為嚴肅的劇情增添不少歡樂。

《得寵先生》是Jay Fung參與的首部電影。(《得寵先生》劇照)
《得寵先生》是Jay Fung參與的首部電影。(《得寵先生》劇照)

本身很喜愛動物的Amy坦言特別開心,說:「我最感恩係可以同有經驗演員合作,學到好多嘢,拍攝、待人接物、處事、處理自己情緒。」廖子妤鼓勵她:「你做得好好!」Jay說:「最難忘有一場戲我哋同Amy要搬運鐵欄,旦哥就問我一條IQ題,依家唔劇透住,但好好笑,好開心。」Amy爆料:「最搞笑場戲拍完,到依家,Jay仲未明白IQ題嘅答案。」

第一次拍電影的Jay表示又緊張又興奮,他說:「今次第一次拍電影,感覺比我預料中好,雖然我唔係好多戲份,但都會無得瞓覺和好大壓力。我同Amy對手戲較多,同佢合作好舒服,佢無嫌我做得唔夠好,仲成日鼓勵我,多謝Amy。」Amy受寵若驚:「我點會嫌你呀!」


2024年11月26日星期二

國家失義政府失能,社會失序百姓失魂 ——一個沒有凝聚力的國家沒有未來顏純鈎

 


有網友統計自今年5月20日至11月16日,大陸共有20宗無差別殺人事件,其中珠海35死43傷,山東泰安11死13傷,長沙8死5傷。最新的還有兩宗,11月21日廣東佛山大巴司機無差別撞人,目擊者估計有50人死傷;湖南大卡車撞人,沒有傷亡數字,但視頻所見,滿地橫屍,很多人血肉模糊。
私家車撞人傷亡有限,輪到巴士和大卡車,那就是人間地獄。至於在底層鄉鎮發生的村民襲擊村官警察,因為沒有報道,根本無法統計具體數字。
大陸近年,百姓自絕於人世的事件不絕於耳,跳橋跳樓成風,年輕人相約到深山密林集體自盡,這類生無可戀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去年以來無差別開車撞人成了新的時髦,作案者越發沒有底線,彷彿殺人越多﹑對社會傷害越深,轟動效應越大,作案越有價值。
很多有心人在追尋這些社會悲劇發生的原因:個人生活陷入絕境,事業家庭遭遇不公,滿門冤屈伸訴無門,如此種種,都可以解釋。但我覺得,同類現象普遍發生,必然有系統性與結構性的深層原因,中國民間的怨氣正在快速上升,滿地乾柴只等一粒火星。
一個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家已基本失義。國家的道義是什麼?國家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是帶領國民走上共同富裕和平等自由的發展道路,捨此國家對國民沒有任何意義。但今日中國,國家只是中共一小撮貪官污吏奴役國人的工具,人民供養中共,讓中共壓迫和剝削人民,人民要解決中共面臨的所有問題,中共永不解決人民面臨的所有問題。
國家失去它賴以存在的意義,這是中共的絕癥。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一開始就是中共的私產,中國的財富不屬於中國人,中國的管治中國人無權過問,「人民」在國號中不具備任何實質含義。國家與人民之間應有的從屬關係被顛倒了,國已不國,民則難以為民。
第二個深層次原因是政府已嚴重失能。政府的職能是有效管理國家,以正確的國策帶引國人發展經濟,提高生活品質,開拓廣闊的前景,但當政府自己製造各種難題,面對難題又失去正確處置的能力,政治經濟每下愈況,內外難題堆積成山,所有難題最終都落實到人民身上,令他們的生活日益不堪。
近期搶救地產和股巿的措施均已失效,消費振興乏力,投資失去方向,外貿面臨乾塘,外交與軍事上都荊棘滿佈。與此同時,清零越清越不靈,反貪越反越巨貪,維穩越維越不穩,獨裁越獨越難裁。中共當前的困局是全方位的﹑長遠的﹑根深蒂固的,而習近平在內憂外困面前束手無策。民間怨氣沒有出口,官民矛盾趨於激化,一面空口唱好和強力維穩,一面在末路狂奔。
第三個深層次原因是社會失序,這是國家失義和政府失能的必然結果。正常社會的運轉,有一套可行的傳統邏輯,有法規和社會良知作道德底線,政府有自律,民間有信任,上下級有規矩,官與民之間有共識,人與人之間有友善和同理心,但這一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的秩序,卻因中共自己長期的破壞而迅速瓦解。
社會失序不是一日之間發生,是逐日銷磨,一點點剝蝕。在上者無惡不作,在下者有樣學樣,竊國者侯,自肥者奸,唯以百姓為芻狗。百姓百忍成金,忍到無可忍,唯有自尋生路。百姓的生路是什麼?便是不當順民,不作奴隸,為活命不惜衝擊社會秩序,因為一腔怨憤難平抑,衝決社會秩序除了有利益訴求之外,還有「吾與汝俱亡」的快感。
第四個深層次原因是百姓失魂。一個民族有千年傳統文化,一個國家也應有正向的意識形態,中共國的精神內核,是從馬列主義正裝革命導入,毛澤東將之與中國封建帝王思想捏合出來的「四不像」。時至今日,馬列毛思想已不足以解釋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中共的洗腦灌輸越發顯得離地和空洞可笑,馬列主義不可行(行不通),資本主義不可走,普世價值不可說,封建主義不可留,中國人的靈魂,早已處於四分五裂不成體統的悲慘境地。
百姓失魂的原因是中國自外於世界,自外於時代潮流,是中共為勉力保住專制統治權而實行言論控制。改革開放之初,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一度蜂湧而入,但隨著經濟有起色,中共基於「四個基本原則」,為中國人的思想解放設下重重關卡。習近平上台以來,更無所不用其極,加強思想管控與社會維穩,中國人的精神一日日沉淪,一日日空洞,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百姓失魂使國人喪失基本的精神追求,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人與人之間只剩下食色性也與趨利避害,而基本人性面對冷酷的體制很容易銷磨,最終獸性凌駕在人性之上。
國家失義,政府失能,社會失序,百姓失魂,大陸正處於一種空前的離散狀態,從社會底層開始,一種肉眼可見的崩解正在發生。歷史不可違逆,人力不能回天,無差別殺人事件只是個別人的發洩,從下跪到躺平,從自殺到殺人,從個體到群體,從經濟到政治,從偶發到遍地開花,這一條路沒有多長。
稍有常識的人都看到結局,中共也看到了,其實,看到看不到,結局都會到來。


終於有了「中国香港」的樣子馮睎乾十三維度

 


終於有了「中国香港」的樣子
今天看到大公報一條標題,「鄭雁雄:飽經磨難的香港終於有了『中國香港』的樣子」,實在讓人高興得掉下淚來。原來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昨天在一個交流會上致辭,對香港商界代表團說:
「在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香港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可喜變化,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化,飽經磨難的香港終於有了『中国香港』的樣子。」
以上幾句話,我覺得有必要「翻譯」一下。
形容今日香港經濟出現「可喜變化」,稍為悲觀的人也實在說不出口。不妨讓數字說話:2018年,恆生指數花了十年創造33484.08點的歷史新高,五年以後,恆指在2023年底卻跌至17,000點左右,從高位回落48.58%,更創下連續四年下跌的歷史紀錄。如果這也稱得上「可喜」,就要加把勁實現五連跌了。
至於「政治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的意思,前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張勇的演講就是最佳註腳。根據張勇的說法,我們一直以來對「港人治港」和「一国兩制」都有深深的誤解——原來「港人治港」並非指香港只能由香港人治理,而是中央也可治港;「一国兩制」不代表中国實施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而是說在特區內實行什麼制度,須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規定。
張勇亦特別指出香港跟其他自治區相比,享有「高度自治」。他以新疆為例,說新疆人大常委會是地區最高立法機關,但他們制定的自治條例也不能馬上生效,必須先上報中央審批,反觀香港立法會就不同了,「過半數議員通過,立馬生效,高度自治不用打引號,是真的」,自治權比新疆高得多。明白了,在香港做「立法會議員」真幸福!
飽經磨難的香港終於有了「中国香港」的樣子,但在西方社會的眼中,那又是什麼模樣呢?不如參考一下昨天《華爾街日報》的報道,題為「Hong Kong Is Becoming Hub for Financial Crime, U.S. Lawmakers Say」。
內文說美國兩位國會議員致函財政部長耶倫,指「香港已經從一個可信的國際金融中心,轉型為中国、伊朗、俄羅斯和朝鮮組成的威權軸心中一個關鍵角色」,近年向俄羅斯轉售遭西方管控的技術、設立空殼公司購買伊朗石油,違反很多美國貿易限制措施。兩位議員在信中建議,必須重新審視對香港的長期政策,特別是金融和銀行業的政策是否適當。
換言之,在這群美國政客眼中,香港已升格為「國際金融犯罪中心」,難怪鄭雁雄也形容今日香港「煥發出新風蕩漾的獨特魅力,進入大有可為、前景廣闊的全新發展階段」。可我總覺得,這風有點涼,有點寒。至於「前景廣闊」四字,理論上是對的,深淵的前景確實非常廣闊,「中国香港」的樣子應該像全紅嬋,這一次,是直插無水花了。

2024年11月25日星期一

帶你到夢幻之地的小光團馮睎乾十三維度

 


帶你到夢幻之地的小光團
「能夠跟張艾嘉、吳君如一起提名,你已經贏了!」前幾晚的飯局中,一位傳媒界前輩這樣鼓勵獲提名金馬影后的鍾雪瑩。那是「死亡組別」,對手都是享負盛名的資深演員,對年輕人來說,有份角逐已是一種勝利,鍾雪瑩大概也不敢奢望封后。可她真的做到了,簡直「雙倍得勝」,恭喜!
先來說黃修平導演的《看我今天怎麼說》,這是一齣講述聾人如何尋找和表達自己的片子,故事很有意思。片中三位青年,素恩(鍾雪瑩飾)、子信(游學修飾)和Alan(吳祉昊飾),他們都是聾人,各自有不同的理想,一邊在人生路上磕磕絆絆,一邊努力為生命配上聲音。
我日前在台北看了電影,三位演員都十分出色。其中吳祉昊是戴助聽器的聾人,第一次演戲(開鏡前上了半年戲劇課),已表現得恰到好處,令人佩服。游學修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他因此學了一年手語。鍾雪瑩為了傳神模仿聾人的口語,近乎忘我地練習,有時即使沒有拍攝,也會用聾人的方式講話,常令她擔心這樣做會不會冒犯別人。
鍾雪瑩的努力沒白費。她的手語、聲音和神情,讓人渾忘這是演技,而是真實的素恩在呼吸。鍾雪瑩像一場春雨,輕輕落下,滋潤了整部片子。說到這兒,你也許會好奇,這角色她怎麼演得如此出色?畢竟她自己不是聾人。但是她懂得寂靜,所以能夠在寂靜中看到光。
她在台上說獲獎感言,表示自己曾有過不適應、動彈不得的時候,「可是內心一直有個小光團引領着我」。她想把這個獎獻給「所有感覺自己在不適應之中,在灰暗之中,每天在眼淚之中,或是身體不舒服每天來往醫院,每天在狹小房間裏仰望天空的每一位」,寄語大家「能緊握心中的小光團」,讓它「帶你到想都沒想過的夢幻之地」。
這樣夢幻的小光團,我相信是真的。想起日前看完電影後的分享會,導演黃修平提及一件趣事。幾年前,鍾雪瑩聽說黃修平想拍一部關於聾人的電影,就發了條訊息給導演,說自己也學過手語,還做過相關性質的義工。黃修平收到訊息後,沒立刻決定用她當女主角,只是把這名字存進腦海,像在心底種下一顆種子。
後來電影開拍,鍾雪瑩真的被選為女主角。拍攝期間,她有一天問導演:「為什麼是我?」黃修平笑說,是你當年發訊息給我啊。這時鍾雪瑩愣住,翻遍記憶也想不起那條訊息。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夢幻,隨風播出去的種子,一不留神就開花結果了。
夢想,總是留給內心有光的人來實現。

匹夫不可奪志馮睎乾十三維度

 



匹夫不可奪志
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的黎智英這幾天出庭自辯,儘管身體面容應已乾癟不少,但看他的供詞,黎生並沒有喪失鬥志和靈魂。他仍是昔日的他。
黎生之子黎崇恩近日亦馬不停蹄接受外媒訪問,向世界披露父親幾年來在囚苦況,並尋求各界聲援,如申包胥之哭秦庭。我看到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的一個訪問,黎崇恩如是說:
「我父親在過去四年一直被單獨囚禁,他77歲,健康已差了不少。單獨監禁的目標其實是告訴你:沒有人關心你,捍衛自由是毫無意義的,這就是你的餘生。它旨在摧毀你的身體,同時也摧毀你的心靈和精神。(⋯⋯)
「我有時想像,他獨自在這個小小混凝土房間,看不見自然光,日復日在那裏,晝夜不辨,想一想就心碎了。有時你會認為他是個硬漢,但你不知道這樣子過四年會對一個人有什麼影響。現在看到他依然是他自己,我鬆了一口氣。他沒輸掉這場仗,他沒有失去精神。」
據早前的報道,黎智英每天被囚23小時以上,只能做運動50分鐘,見到自然光的時間非常有限。四年的單獨囚禁、不見天日,想一想已苦不堪言,對身心損害之大更難以估計。然而在11月17日,香港特區政府居然發聲明「澄清」,單獨囚禁是根據黎智英意願由懲教署安排!這個講法簡直是天方夜譚。
對於有自由的人來說,孤單也足以令他心情低落,在獄中就更是一種能把人逼到崩潰邊緣的懲罰。無數的研究指出,單獨囚禁會影響生理及心理健康。先談談心理健康:被關在一個小黑屋,長期沒人說話、沒人看你,只聽見自己的呼吸聲,頭腦能保持清醒嗎?
首先是焦慮和抑鬱:每個漫長的夜晚都像無底深淵,令在囚者懷疑人生,甚至懷疑自己還算不算人。隨之而來的是幻覺、妄想和極度的偏執。關得越久,思路也越混亂,記不住東西,無法專注。心靈一旦受傷,出獄後也未必能痊癒。研究顯示,獨囚的人獲釋後往往有更高自殺風險。
別以為只有心理受損,身體也照樣頂不住。獨自囚禁就像一場慢性毒害,失眠、暈眩、高血壓、心臟病、胃痛、肌肉痠痛、消瘦等毛病都接踵而來。長年累月不運動、不見光,整個人就會慢慢凋謝。說白了,單獨囚禁是一種無形無聲的暴力,可以把一個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摧殘得支離破碎,是極不人道的折磨。
受這樣的折磨,到底是黎智英本人的意願,抑或有人企圖藉此擊垮他的精神和身體,請自己判斷。再窄的牢房,也應該留一扇能看到光的窗,請問現在有嗎?特區政府要澄清的話,不如先澄清這一點吧。

《緊握心中的小光團》

 





《緊握心中的小光團》
第61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鍾雪瑩得獎感言:
‘’我曾經都有過不適應的時候,也有動彈不得的時候,也有躺在一個身體不好狀況的時候。但是在我心裡一直有個小光團引領著我。我想把這個獎獻給所有在場或者在電視機前,感覺自己在不適應之中,在灰暗之中,每日在眼淚之中,或者是在一個狹小房間裡每天仰望天空的每一位,希望你們掌握心中的小光團,那一個心動的時刻,因為它會一直一直的引領著你,帶你到從來沒有想過的夢幻之地,謝謝你們。”
你聽到咩就係咩,在狹小房間中仰望天空的,明就明。
同場加映,《看我今天怎麼說》預告片的一幕:由游學修飾演的聾人:
我以聾人為榮!
手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聾人從小到大都在舒舒服服打手語,為什麼要扭曲我們(用人工耳膜學發音學習說話)!?
母語,又係明就明。
多謝導演,多謝編劇,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