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踏入農曆七月,是華人傳統文化俗稱「鬼月」,香港多地舉辦盂蘭勝會。重建在即的華富邨,相隔6年後,昨日(8月31日)復辦盂蘭勝會,祭壇設於華泰樓高座天井,重現樓高兩層的「天井大士王」,天井懸掛多條居民親手製作掛串,至晚上舉行破地獄及化「大士王」儀式。項目負責人黃培烽表示,重置華富邨居民的樓宇沒有天井設計,天井式盂蘭節或會進入歷史,盼消失前舉辦一次公眾知道「嗰陣時係咁樣做嘅」。
政府資助下重辦
盂蘭勝會屬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過往華富邨6座居民皆會舉辦,包括華安樓、華生樓、華昌樓、華泰樓、華景樓及華翠樓。華富邨前身為墳場,加上不時發生跳樓事件,最早舉辦勝會的華泰樓早於70年代已開始,為一眾亡魂打齋超度,保居民平安。
不過華富邨上一次舉辦勝會,已經是2019年,及後因疫情等原因停辦至今。事隔6年,活動在康文署、政府資助計劃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資助下重辦,由「傳承華富邨的盂蘭勝會及共同想像其未來 」項目主辦,港大園境建築學部合辦,並與華昌樓、華泰樓及華生樓三座居民代表一同統籌。
今年「華富上邨乙巳年盂蘭勝會」,設於華泰樓高座天井平台開壇,現場設有4個祭壇,其中3個較型的祭壇擺放元寶蠟燭、豆腐、芽菜等祭品,左方擺設樓高兩層的「天井大士王」,大祭壇前則擺放3隻乳豬、香燭生果、鮮花、雞及紙紮飛馬等祭品,旁邊放有金銀橋,天井上方亦掛上金銀衣紙及紙花的掛串。
活動昨午舉行傳媒導賞,先由數名喃嘸師傅誦經超渡鬼魂及點飛馬,再由代表上香。一眾喃嘸師傅走上華泰樓樓層進行打齋,隨後開放讓街坊拜祭。現場有數十名街坊及市民圍觀,至晚上進行破地獄及化「大士王」完結整個儀式。
列斯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學院講師、項目負責人黃培烽表示,過去華富邨盂蘭勝會喃嘸師傅會走上最頂層,再由高至地下進行打齋儀式,惟現時師傅體力上未能應付,加上顧及街坊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及喜好,所以現時只會行走數層,並因應不同大樓選擇道教或佛教儀式,認為儀式會隨着時代改變。
疫情加上互委會解散等令勝會停辦多年
今次盂蘭勝會復辦,主因為政府資助,華昌樓、華泰樓和華生樓居民亦有捐款。黃培烽指停辦多年,主因為欠缺資源、居民年紀變大及互委會被解散,加上2020年疫情下實施社交距離措施,直接導致全港盂蘭節均無法舉辦。
他提到,華富上邨舉辦盂蘭勝會已較便宜,原因為樓宇的天井設計可直接蓋上帆布,省去搭棚費用,同時保護祭品免受風吹雨打。過往居民不但籌集資金,亦自發尋找喃嘸師傅、親手製作掛串及購買金銀衣紙,認為盂蘭勝會除了超度亡魂外,更重要的是維繫整個社區。
至於未來會否續辦盂蘭勝會?黃培烽指視乎居民意願,而未來新華富邨樓宇並沒有天井設計,天井式盂蘭勝會肯定會消失,但居民可以再創華富特色。此外,文化傳承亦不容易,過往曾辦勝會的華興樓,因互委會主席離世而中斷。他指辦今次活動,主因望華富邨消失前能舉辦一次,讓公眾知道「嗰陣時係咁樣做嘅」,未來只能依靠政府及居民保留該傳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