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沒戲唱?美學者揭中國崛起全劇終 依賴中國會被拖下水
中國經濟低迷,外商及資金都撤離,學者認為,中國崛起終結了。(示意圖,法新社)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美國塔夫特斯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貝克立(Michael Beckley)近期在一場演講中指出,中國史詩般崛起終於落下帷幕,隨著經濟放緩,過去受惠於中國的經濟體被拖下水,各國開始將矛頭對準北京,世界對中國好感度腰斬,反中情緒已攀升至天安門事件以來從未見過的高點,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將面對更艱難的經濟及地緣政治困境。
貝克立近期在世界知識論壇(The World Knowledge Forum)發表演講,他說,我們常聽到生活在亞洲世紀,以中國崛起為核心,但歷史書會寫道,大約2020年代,這是中國史詩般崛起終於落下帷幕的10年,一切都改變了,也讓我們擺脫冷戰後的全球化及快樂的國際秩序,進入激烈的安全競爭。
他以3大關鍵闡述前述觀點。其一,中國的崛起不僅放緩或結束而已,而是開始逆轉了;其二,中國困境已經降臨,過去許多國家將經濟馬車栓在中國,因中國市場致富,變得依賴中國的貸款,如今中國經濟放緩,過去提振世界各地很多經濟體,現在會將更多人拖下水,各國已開始將矛頭對準中國,讓中國陷入更困難的地緣政治境地,並面對經濟放緩窘境。
其三,中國無法成功應對或面對這些壓力。貝克立稱,這是經典的巔峰強權,中國曾經風光過,隨著成長放緩及更大的地緣政治阻力,以及歷史上的巔峰強權,他們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鎮壓,然後積極海外擴張。有證據顯示,中國正開始慢慢走下坡,走向醜陋的歷史路徑。
貝克立解釋中國崛起正在逆轉的觀點,他指出,中國的經濟與美國相比正在萎縮,若以美國GDP觀察,中國官方數據顯然誇大,GDP增速也是一樣。若就生產力觀察,為了發展經濟需要增加勞動力或花更多錢,抑或在理想情況下,可透過提升產量提振生產力,降低成本。
然而,除了2021年,自從疫情解封以來,過去10多年中國生產力成長為「負數」。這意味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效率降低。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資本產出比率(衡量投資效率的主要經濟指標,一個經濟系統為獲得單位產出所需要投入的資本)。數據顯示,中國的支出越來越多,生產越來越少,此情況的結果就是債務激增。
所以,近年來中國從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債務水平,達到甚至超越美國,就其債務而言,看不到盡頭。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認為生活一年比一年糟,許多年輕人找不到與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工作。
另外,從資本外逃也看到這一點,許多有錢人急於將孩子及財富轉移出去,一系列指標暗示中國經濟不妙。
儘管有人說中國崛起是很正常的事,其實中國崛起應該稱為特殊事件,這是通常不會發生的奇怪事情,中國經濟成長是由一些轉瞬即逝的順風所推動,現在這些條件已成為逆風,正在拖累中國。
貝克立分析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成長快速的原因,第一是過去40多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已經擁有比任何國家更安全的地緣政治地位,中國位於一個非常糟糕的地域,被19個國家包圍,其中大部分很強大或不穩定,抑或2者兼而有之。直到1971年中國對美國開放,開始擺脫地緣政治困境,終於有超級大國與它站在一起,美國還協助中國進入西方市場,融入全球經濟,這也是超級全球化時代的開始。
在197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的30年間,國際貿易及投資激增6倍以上,中國既推動又搭乘這股浪潮,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樣子,成為世界工廠,擁有龐大製造能力及不斷成長的經濟。
第二個因素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民眾獲得部分自由,逐漸形成準私人市場,經濟活動蓬勃發展,中國共產黨也勉強接受全國各地的私人市場範圍,中國就是在正確的時間,有正確的政策利用新的機會。
第三個因素就是中國擁有人類史上最大的人口紅利,過去30多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每10-15名工人,可以支持每一位退休人員,這是全球平均的2-3倍;第四個因素則是中國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原料便宜。
美國對中國晶片禁令升級,中國開始失去一些以前可以輕鬆獲得的技術及資本。(路透資料照)
從1970年代至2010年代初期,中國在四個關鍵因素支持下,經濟騰飛。但是現在這些資產正在變成負債,開始拖累中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經濟很快出現重大轉變的原因。
首先,中國資源即將耗盡,半數河流消失,60%地下水汙染嚴重,能源也類似。中國已開採大部分可開採的石油,甚至煤炭都變得稀缺,使得中國變成能源進口國,也是世界最大食品進口國。「中國已經無法養活自己了,導致中國經濟成長的成本提高3倍多」。與此同時,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
貝克立認為,中國想要解決這些問題,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為中國現在的獨裁者不斷犧牲經濟效率,增強其政治權力,新冠封鎖壓垮香港,只是最明顯的例子。對國營企業提供補貼、反腐運動讓下級官員害怕,還有審查負面經濟新聞,這些對中國經濟都不是好兆頭。
最後,中國開始失去一些以前可以輕鬆獲得的資源,包括技術及資本,以及富裕國家的市場。美國正在發動一場貿易及科技戰遏制中國,歐盟及日本也跟進。中國面臨每年數以千計的新貿易及投資壁壘。
中國的安全環境看起來更危險,所以中國的繁榮終結了,不幸的是,這會產生衝擊波,對於其他國家而言,因為許多經濟體將財富與崛起的中國綁在一起。研究表明,中國GDP每下降1%,都降低其主要貿易夥伴的經濟成長增幅,原因之一是中國比以前買的少,結果各國對中國的出口下滑,韓國對中出口下降20%,去年德國對中出口也下降10%,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巴西等大宗商品生產國,同樣深感壓力。
同時,中國不借錢給他國了,因為需要足夠的現金救經濟,也不向其他國家提供債務減免,還要求貸款國還債,使得許多經濟體陷入債務困境。中國為了拯救自家經濟,對外貸款正在枯竭,並為中國企業提供補貼,大量出口到全球市場,導致許多國家對中貿易逆差增加。
這對許多經濟體造成困境,因為中國買的東西越來越少,又不再提供慷慨的貸款,許多經濟體的國內市場還被中國廉價商品淹沒,排擠當地企業。這也是中國最近沒有交到很多朋友的原因,造成國際好感度腰斬,反中情緒已升高至天安門事件以來從未見過的高點。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昔日想要獲得市場准入而討好中國的情況正在逆轉,當中國專注於拯救經濟時,使其他經濟體處於不利地位,越來越多國家不再認為中國是讓他們經濟有利可圖的夥伴,更像是潛在威脅,在經濟及地緣政治上,對中國構成很大壓力。
中國如何反應這些壓力?貝克立坦言,「我擔心中國會變成最危險的國家」,過去40年快速成長為中國帶來動力,除了累積財富,還有軍事實力,在國際舞台上也膨脹了中國領導人的野心,如今經濟成長放緩及更大的國際阻力,給了中國採取更積極的動力,以實現遠大的抱負。
「中國正在做三件事,令我非常擔心」,第一是加大國內鎮壓力度,出現許多法西斯政權經典特徵,崇拜核心領導人、讚揚習近平,充斥極端民族主義,對少數民族殘酷鎮壓及監控人民;還有對中國軍事力量的崇拜,其中軍民融合概念使得任何公司都可以徵用來為國家服務,中國也在制定新的經濟戰略,無論是醫用個人防護裝備、還是稀土等,中國都正尋求主導部分戰略產業。
軍事建設也令人憂心,中國從事任何國家在和平時期最大的軍事建設,軍事預算大幅增加,並將核武庫規模擴大一倍,比以前更激進方式部署這些軍事資產,表明北京的算計,中國不能再依賴經濟胡蘿蔔逼迫其他國家讓步,以至於更傾向採用軍事力量強制其他國家遵守,台灣就是例子。
中國透過貿易與投資及旅遊業,拉攏台灣,最終失敗了,現在中國經常在台海軍演,展示軍事力量。貝克立指出,現階段可以看到中國更願意冒著風險脅迫其他國家,甚至不得不動用武力,特別是當北京認為世界對其敵意升高之際。
除了建立軍事力量外,中國更與獨裁者合作,例如提供關鍵物資支持俄羅斯,北京也是伊朗的經濟命脈。中國扶植這些國家煽動歐亞大陸各地的衝突,削弱西方勢力,並藉此獲得軍事技術。以上種種都加劇與美國的衝突,雙方都沒有商量的餘地,美中關係許多時候是零和,並非雙贏。
演講最後,貝克立說,「我認為,10年內或許20年,中國可能無法維持目前的軍事投資水準及國際擴張,我也不認為習會收回野心,71歲的他可能會選擇繼續前進,中國可能耗盡資源」。好消息是,美中冷戰不必走向熱戰,壞消息是我們正進入最危險時刻,若能度過這可怕的20年,「我認為我們可以謹慎樂觀,邁向更美好的時刻」。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