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

魑魅搏人應見慣馮睎乾十三維度

 


魑魅搏人應見慣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這是顧貞觀寫給流放到寧古塔的吳兆騫的詞,這幾句,今天總縈迴在我的心間。

作秀審判(show trial)是專制政權最愛的爛招數,表面走法律程序,實際是恐嚇工具。判決?早寫好了。罪證?有就最好;沒有,也可以擼起袖子加油造——這裏僭建幾條法律,那兒創意解釋舊法,說要有證據,就有了證據。

無所不用其極的把異見者關進大牢,無非想警告大眾:別惹事,不然下一個就是你。然而歷史一次次證明,靠恐懼維繫的權力,最後都會被人民反噬。

上世紀30年代,史太林搞了一系列莫斯科假審判,如季諾維也夫案、布哈林案,被告是史太林昔日戰友,卻在法庭上被逼承認從未犯過的罪。史太林是嚇住了人民,但同時也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也來了一波作秀審判,最著名的莫過於如斯蘭斯基案。

當年史太林在捷克斯洛伐克進行「清洗」,捷共領導人哥特華德為求自保,犧牲了好友斯蘭斯基(他是黨內高官)及另外13人,給他們扣上「叛國」、「間諜」等帽子,即今天所謂「勾結外國勢力」。他們被押上法庭,擺樣子受審,最後11人被判死刑(包括斯蘭斯基),3個終身監禁。

人死了,但集體回憶不死。捷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過,他們只是等,等一個可以說真話的時機。1968年布拉格之春、1989年天鵝絨革命,大家又把血淋淋的歷史翻出來。斯蘭斯基案的假審判成了鐵證,證明這個政權的殘暴與荒謬。

假審判製造了幾十年人民的壓抑與恐懼,也讓大家更明白自由的珍貴。歷史教曉我們:被壓迫的人不會永遠沉默,荒唐可以欺騙一時,卻終究無法掩蓋真相、摧毀記憶。真相和記憶,總會在某個歷史時刻,成為改變的最大力量。蘇共如是,捷共亦然。

極權下的死者沒白死,血沒白流,就算是被禁錮的人,時間也沒白過。為了對抗希特拉而犧牲的德國牧師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在《獄中書簡(Widerstand und Ergebung: Briefe und Aufzeichnungen aus der Haft)》開首曾說:

「十年,在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是一段長時間。時間是我們擁有的最寶貴、最無可挽回的東西,所以每次回望過去,一想起失去的時光,我們就感到焦灼不安。當我們無法像人一樣活着,無法製造經歷、學習、創造、享受和受苦時,那段時間便丟失了。失去的時間,是未被填滿的、空洞的時間。」(注1)

祝願所有身陷囹圄而心懷光明的人平安。



1
原文:
Zehn Jahre sind im Leben jedes Menschen eine lange Zeit. Da die Zeit das kostbarste, weil unwiederbringlichste Gut ist, über das wir verfügen, beunruhigt uns bei jedem Rückblick der Gedanke etwa verlorener Zeit. Verloren wäre die Zeit, in der wir nicht als Menschen gelebt, Erfahrungen gemacht, gelernt, geschaffen, genossen und gelitten hätten. Verlorene Zeit ist unausgefüllte, leere Zeit.

今天的彼拉多不必洗手馮睎乾十三維度

 



今天的彼拉多不必洗手
陳文敏教授在今日《明報》專欄寫了一篇〈評47人初選案〉(見附圖),提出三個重點質疑国安法庭對「初選47人案」作出的判決,簡言之,就是:
一、「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不一定是濫權,也可以是為了履行其他憲制責任而作出的決定;
二、基本法的設計並非關注立法會以什麼理由否決財政預算,而是特首應否有權力解散立法會;
三、基於政治理由而否決財政預算案,在歐、美民主國家也曾發生,屬於議會正常運作,基本法設計已考量過這種行政立法衝突。
陳文敏說得有理有據,我認為很有說服力。今年6月初陳文敏接受電台訪問,也評過「47人案」裁決,當時有以下三點,不妨重溫一下:
一、基本法設計容許立法會否決財政預算案,行政長官也有權解散立法會,若選民決定重選同一班議員,意味該政府已盡失民心;
二、如果基本法引致的後果會嚴重干預、阻撓或破壞特區機關履行職能,豈非表示基本法本身也違反「国安法」?
三、基本法第51條訂明立法會否決財政預算案後,行政長官依然有權批准臨時短期撥款,讓政府繼續運作,也就是說「35+方案」即使成功,最後也不會構成「嚴重阻礙、干擾政府」罪行,法庭判決有嚴重遺漏。
「47人案」判決是否合理、被告有沒有罪,參考以上六個重點,我認為已經一清二楚,難道本案的三個法官真的懵然不知?不禁想起當年處死耶穌的羅馬帝國猶太總督彼拉多。彼拉多對群眾說查不出耶穌的罪,但懾於眾怒,還是把耶穌處死了。為示「清白」,他當着眾人面前洗手,並拋下一句名言:「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
坦白說,現在我是越來越同情彼拉多了。沒錯,彼拉多怯懦、不公,還有點矯情,但他至少沒有為了「完善」猶太祭司和長老們那場審判戲,挖空心思給耶穌羅織荒誕不經的罪名,只能無可奈何端出一盆水,做出那個可笑的動作。但如果彼拉多活在今天,應該不必用水洗手,只要用墨水寫一份洋洋灑灑幾萬字的判詞,哪有查不出、定不了的罪?
水流過指縫,但永遠洗不走污名。耶穌被釘十字架,彼拉多則被釘恥辱柱。彼拉多自以為在審問耶穌,卻不知道被定罪的終究是自己。
相關文章:
〈好出奇呀?〉
2024年6月3日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

电影《破·地狱》「必收藏の9大金句」

 












香港有款稀有瘰螈以香港命名





香港有款稀有瘰螈以香港命名 每年遷徙到岸上時於馬路大量被輾斃 生態攝影師花超過一年時間為瘰螈拍紀錄片 搞展覽 目標讓更多香港人認知 「從小已聽過牠的名字,『香港瘰螈』。有點身分認同的感覺。」 每年四月,香港一些山林的馬路上,會有遍地像被輾壓得支離破碎,像四腳蛇的有尾兩棲動物屍體。是近百米內幾十隻的密度。 阿城是香港少有的生態攝影師,去年,他在大南街辦了一個《一生螈命》的展覽。會場如瘰螈般又小又不起眼,但參觀過,又看過紀錄片的人,都嘩嘩聲的行出來。是被路殺一幕震撼到了。 他在香港大學做研究助理時,已經研究「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牠最早在1962年在香港被發現,起名「香港蠑螈。」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屬紅色名錄的「近危物種。」。全球有超過八百種有尾的兩棲動物,蠑螈跟瘰螈都是裡面兩個分支。隨著科技進步,研究發現牠在廣東省也有出沒,而其骨骼結構更接近瘰螈,才改名「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牠活在香港的河溪中,樣子不起眼,肚子上有漂亮的橙色斑紋。由九月開始至十月在河裡產卵及成長,到四月,為了避開雨季帶來的急流,大遷徙到岸上生活。 無人教牠們森林裡有危險。往山跑的同伴一去不返,不知會否以為斜坡上有更好的安家天地。阿城駕車到重災區的山路前一段路停下,腳踏人字拖托著相機,邊走邊數,只短短一段,已數到四、五十隻瘰螈屍體。「我是先拍了牠們在水裡的自然生態,多快活。想再探討牠們會否有甚麼危險,才發現香港每年都有大型路殺。是挺衝擊的,特別是那死亡跟人類有關,而我們不知道。」 展覽時他搜集了市民天馬行空的想法,如在遷移季節短暫封路,或把馬路漆上顏色。還有人弄了瘰螈告示牌做提示。嶺南大學科學教研組助理教授Anthony,兩個月統計了四條馬路,每年有數千隻瘰螈死於路殺。預計2025年四月,會有路殺調查的結果公佈。希望隨著展覽、紀錄片,路殺研究,可以慢慢帶來改變。 花了一年多時間拍攝瘰螈紀錄片,辦展覽,哪有錢?在香港做生態攝影的人不多,讀生物學的阿城和James,做生態攝影出身的Daphne,還有拍電影的Dennis開了一間生態攝影的公司。一起接工作,在阿城忙上山拍瘰螈生態的日子,就分給他較簡單的工作,爭取時間完成他的故事。十月我們跟他們一起上山找河溪,拍攝瘰螈的動態。今天只有James會揹氧氣樽潛水拍螺螈打架。氧氣樽、呼吸調節器、水底相機及閃光燈,加起來最少二十至三十公斤。沒同伴要一個人把器材揹到天涯海角,想起都辛苦, 炎夏的工作越來越辛苦,水澗潛水的話也要有人在岸上看守。 大家出生入死過,辛苦,但回想都是趣事。 大家的目標,當然是製作BBC和National Geographic級別的紀錄片。可能現在已比過去更重視野生生態。像今次的眾籌展覽雖也籌到數十萬元,但也只夠支持拍攝約十分鐘的故事。Daphne:「如果想把瘰螈的故事拍成一小時紀錄片,可能要花兩三年的時間,好像暫時有有這麼長的製作期的空間。 」 然而,生死也是生態的一環,牠那麼不起眼,牠的生死跟香港人有何關係?做瘰螈研究的Anthony說,其實沒有很多瘰螈蛋可以成功長大,為何我們會租船出海找鯨魚打卡,而幾千隻動物被車輾死,我們可以甚麼都不知道。阿城:「其實生物存在於世界上,都是給我們有更多想像。北極有北極熊,香港有香港瘰螈,有好多事可以探索,是一件好事。我見到路殺的情況,就是和駕駛者,跟人有關。你知到了瘰螈這隻生物的故事,會不會也關顧牠多一點?」 策劃:陳慧敏 攝影:林亦 張志孟 梁詩聰 剪接:林亦 編審:黃碧珊 監製:梁中勝  

十年一遇 元朗厦村鄉約太平清醮

 

分享:

 

圖輯|元朗厦村鄉約太平清醮 歷三號風球、冒雨「行香」 

今年規模最大醮棚 可容納三千人

厦村鄉約太平清醮逢天干「甲」年舉行,共 18 條鄉村參與,今屆於 11 月 11 日啟壇,11 月 16 日完隆,醮期六夜五日。在法定古蹟厦村鄧氏宗祠外,搭上佔地約四至五萬呎的「四簷滴水雙櫳頸大金鐘棚」,醮棚右側設有以紙紮品組成的「十王殿」,重現地獄情景;左側則設有十多個「公廠」,供各村村民休息、活動或展示風土文物。醮棚由陳煜光師傅率領 20 人,以約兩個月搭建而成,使用約 1,800 支木杉、3,000 張鐵皮,可容納三千人,為今年本港規模最大的醮棚。

舞動長 270 呎金龍 逾千人圍觀

啟壇開始前,十名透過擲筊選出的鄉內「緣首」,早上隨喃嘸取水淨壇,再到鄰近沙江廟、靈渡寺、輞井圍,迎請天后娘娘、北帝、關帝等神明到場。每條鄉村亦會結隊,舞龍舞獅,將村內神明請到神棚。下午,金龍開光點睛,逾百人在鑼鼓敲擊下,舞動長 270 呎的金龍,逾千人圍觀歡呼,場面熱鬧。

十年一度盛事,不少移居外地的鄉民特地返港,現場亦有不少外國面孔。32 歲的 Molly,自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長大,為遊戲和動畫設計生物的她,對舞獅情有獨鍾,約一年半前開始跟 70 年代隨父親從厦村鄉移居荷蘭的師傅學習舞獅。她與約 20 名同學應邀隨師傅訪港參與舞獅,並畫下舞龍舞獅場景,讚嘆場面美麗,很高興能參與其中,又笑言「我未來十年要多加練習,那下次回來我就會舞得很好了」。啟壇日後,各緣首將率厦村鄉民「行香」(又作「行鄉」)三日,結隊拜訪友好鄉村,遠至十八鄉及屯門鄉,龍獅麒麟及八音隊伍會隨行,所到村落會準備食物飲品招待。

Molly,自小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唐人街長大,為遊戲和動畫設計生物的她,對舞獅情有獨鍾。

「行香」三日 遠至十八鄉及屯門鄉

啟壇日後,各緣首將率厦村鄉民「行香」三日,結隊拜訪友好鄉村,遠至十八鄉及屯門鄉,龍獅麒麟及八音隊伍會隨行。太平清醮的第三日為正醮日,各友好村落會親臨賀醮,主辦委員和父老列隊迎接,設素筵款待。清醮儀式完結後,醮棚將改裝成戲棚,請來名伶蓋鳴暉等公演粵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