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星期六

《愉快動物餅大電影》影評 活潑靈活可愛之消暑恩物

 《愉快動物餅大電影》影評 活潑靈活可愛之消暑恩物

《愉快動物餅大電影》(たべっ子どうぶつTHE MOVIE)
導演:竹清仁
編劇:池田鉄洋
聲演:劉俊謙、衛詩雅、朱柏康、徐浩昌
產地:日本
推出年份:2025年

《活潑靈活可愛之消暑恩物》

當荷里活仍在爭論「原創電影」的價值和意義時,日本電影已在不斷突破自我框架,且炮製出各類極富創意的影視作品。而今年的日本動畫電影圈除了繼續有《#名偵探柯南》(名探偵コナン,1997)獨領風騷之外,以當地「國民零食」愉快動物餅為題材的同名電影都居然加入競爭行列,勢要用最可愛之畫風和最具想像力的故事,去給觀眾另類的觀影選擇,與及實現截然不同的動畫魅力。老實說,起初自己還對這電影立項存在極其懷疑的態度,怎料本片不僅在當地票房獲得不俗成績,就連香港片商也隆重其事,並邀請近年最為觸目的電影明星共同聲演,所以影片究竟會是噱頭大於一切,或是滿佈驚喜呢?

在日本動畫高手如雲的世界裡,難得本片的動畫風格都能有所發揮。誠如坊間對影片的評價所言,與其仿效云云大師的作畫風格,導演竹清仁所採取的技術則較為繽紛及兒童向,其中3D立體技術乍看起來雖然充滿《STAND BY ME: 多啦A夢》(STAND BY MEドラえもん,2014)的既視感,但總體來說其美術都稍為平實,也明顯地較著重於呈現動物角色那鬆軟可愛的立體感,配合柔和色彩、圓潤線條與靈活適當的光影來表現角色們之動態,所帶來的觀感都會更加生動趣緻,進而能夠摒棄近似吉卜力畫室風格的那般講求細膩和柔和色彩的筆觸之餘,同時又能有效賦予角色獨特的表情,讓其看來更具「餅乾」的爽脆感。

既然動畫風格都沒有任何束縛,那電影的敘事模式就當然來得更玩味。相較於普遍日本動畫的熱血王道向框架,本片為了吸引更低年齡層的受眾,索性將劇情格局書寫成有如彼思動畫《#反斗奇兵》(Toy Story, 1995)的感覺,其中主角獅兄面對風頭被小飛馬蓋過而起的妒忌和負面情緒,其實跟胡迪與巴斯光年在首部電影的矛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甚或後段小飛馬遭惡人綁架,同伴們對獅兄所產生的誤解都非常相似,看來這種刻意的致敬,都能有效為觀眾帶來足夠的趣味和情感投射,證明這份美國英雄團隊式動畫敘事,確是讓影片更耐看的關鍵,深信莫論是兒童或成人觀眾皆能樂在其中。

要將這老少咸宜的日本故事帶到香港地區,在地化的配音就成為影迷們的焦點。相較於星光熠熠的日本配音班底,就連配角「兔兔」都找來人氣動畫《#Chiikawa》(ちいかわ,2022)聲優小澤亜李坐鎮,便知曉製作團隊的滿腔熱誠。而事實上香港陣容都不容小覷,其中以《#九龍城寨之圍城》(2024)在日本嶄露頭角的劉俊謙為例,其聲演的獅兄都充滿年輕魄力,迷人又帶點可愛的聲綫都相當突出。可若論到最為亮眼的,當然非朱栢康莫屬,尤其有著豐富配音經驗的他,這次就算演繹反派角色時都毫不怯場,配合片商抵死又貼地的對白設計,實在會讓人聽得哄堂大笑,相當出彩。

以家喻戶曉的零食借題發揮,縱然影片確有消費情懷之嫌,可依然具有相當正面的教育意義。從包裝盒走到大銀幕,「愉快動物餅」電影的提案本身已夠離奇,難得編導並沒有嘗試採取《#Barbie芭比》(Barbie, 2023)這類描寫手法,反而嘗試在自我的能力範圍,與及動物餅在本質上「有得食有得學」的精神上加以延伸,出乎意料地講出一個結構完整,而且角色弧度尚算清晰和吸引的劇情。對的,故事總離不開「天生我材必有用」、「接納別人以分享歡樂」、「齊心便事成」等老派命題,但觀看棉花糖大軍與動物餅的衝突,甚至馬卡龍博士應對自身「孤獨」的極端態度與轉變,都能夠帶出團隊合作和自我認同的核心價值,即使綜觀並沒有太多深奧道理要探討,但對於本意對準孩童市場的劇本來說,可談得上是功德圓滿了。

總括而言,請別期望《愉快動物餅大電影》的劇本會有何許突破,皆因編導真的並沒有打算把敘事幅度擴大,反之只希望用最簡單的方法去寫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大道理。反倒若果觀眾期望能夠看到色彩絢爛、畫風獨特可愛,甚或繽紛燦爛的冒險故事,那本片定必能讓你滿載而歸,也將會是個適合家庭共聚天倫的好作品,配合港版啜核貼地的對白和演繹,都足以讓好感提升,絕不失為今年暑假檔期的暢快之選。

作者:阿T
設計:阿T
素材:《愉快動物餅大電影》@tabekko_movie

▼Follow Artotem.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rtotem.t/


2025年7月10日星期四

香港失業迷霧,低失業率背後的風暴,揭開「經濟錯位」假象!新聞不過濾 黃瑞秋


 

《超人》電影影評:彩蛋代表什麼?大衛科倫斯韋(或氪普托)可能會變你最愛的 DC 英雄!

 《超人》電影影評:彩蛋代表什麼?大衛科倫斯韋(或氪普托)可能會變你最愛的 DC 英雄!

2025年7月10日



DC 全新英雄電影《超人》正式上映且首波評價全面解禁,恭喜接手 DC 工作室兼本次《超人》電影導演的「詹姆斯岡恩」以及新超人「大衛科倫斯韋」獲得壓倒性的好評!不僅被盛讚是 DC宇宙勝利的新篇章,大衛更被形容是為了飾演超人而生,而 GQ 編輯也已經先為讀者們搶先看,以下不客套跟大家分享最真實的無雷影評。

圖源:華納影業

圖源:華納影業

我們前情提要一下,先前 DC 萎靡了好一陣子,推出的作品票房一直欲振乏力,被競爭對手漫威逼到牆角,不過 DC 工作室也振作起來,邀請到詹姆斯岡恩和彼得薩弗蘭擔任新執行長,試圖力挽狂瀾,而目前看來相當奏效,超人電影《超人》的磅礴氣勢無疑為 DC 工作室帶來全新生機。

圖源:華納影業

圖源:華納影業

 
Jessica Miglio

在進入《超人》電影無雷影評之前,先科普幾個超人小知識,往下閱讀跟屆時觀賞時會更加進入故事當中。超人為 DC 最具代表性的超級英雄之一,他出生於宇宙一個名為氪星的星球,他的親生父母將他命名為凱艾爾,但氪星因故爆炸,因此他被送往地球,並被一對住在鄉村的夫婦收養,他們稱這個來自外太空的嬰兒為克拉克肯特。在肯特夫婦的悉心照料下,克拉克成為一位善良的記者,長大後在《星球日報》工作,他自幼就知道自己來自不同星球且擁有許多超能力,像是飛行、快速移動、力大無窮、鋼鐵之身、X 光眼 ⋯⋯ 等等,他也會透過太陽能來補充能量跟自癒,並視保護人們為自己的使命。想知道更多超人冷知識,可延伸閱讀:【GQ科普】你真的認識《超人》嗎,披風為什麼是紅色、其實根本不會飛!


不過,英雄的生活總會有反派來搗亂,瘋狂科學家「雷克斯路瑟」一直都相當仇視超人,認為人們將他視為英雄實在愚蠢,所以費盡心思扭轉超人的英雄形象,更透過各式各樣的瘋魔實驗意圖殲滅超人。因此,超人不僅要洗白自清,還要面對雷克斯路瑟核彈級的毀滅計畫,這次超人已經不是飛來飛去把大樓扶正就好,他要面對的,是世界大戰、不死軍團、黑洞,甚至是可能改變整個宇宙的時空裂縫!


回到《超人》電影,編輯一直認為先前 DC 其實資源豐沛且角色多元又有趣,唯一缺少的就是好劇本,而現在好劇本這最後一塊拼圖已經完美補上,會這麼說的原因是,《超人》並不是第一次被翻拍成真人電影,前作當然都相當優秀,但也正因為如此,想要從這些基礎上挖掘出新意、打造全新超人反而更為困難,不過全新的《超人》電影做到了,這次由「詹姆斯岡恩」親自編劇加執導,詹姆斯岡恩的經典作品相信影迷都不陌生,《史酷比》、《星際異攻隊》系列、《自殺突擊隊:集結》⋯⋯ 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也把特有的岡恩幽默運用在新《超人》電影當中。


我們先聊聊超級英雄跟一般人類的異同,顯而易見的,英雄之所以是英雄,因為他們有一般人類沒有的超能力,但進一步地說,很多反派也有超能力啊,不過呢,英雄不僅是把超能力用在「對」的地方,亦能夠共情他人,這是英雄與反派最大的區隔線,倘若一位英雄只是炫技自己的超能力,穿上帥氣的服裝飛天遁地,我想影迷也是無法反向共情他的。


劇本對「超人/克拉克肯特」的人物塑造非常深度而立體,可以從很多的小細節感受到超人的堅強與脆弱,他會自疑、自省,甚至也會跟我們一樣會出現深夜 EMO 症候群,而當一直以來的堅信的信念被衝擊,在動搖之時他會如何重鑄克拉克肯特這個人,讓他繼續「超」人,戰勝惡勢力的其實不是超能力,是善良跟信念 —— 即使他是一位外星人。

而這也是新《超人》電影打動影迷的關鍵!

如同導演詹姆斯岡恩在受訪時所言:「從小我最喜歡的超級英雄就是超人,所以能夠執導真是美夢成真,我一直在想要如何在全新想像的 DC 宇宙中重新詮釋史上第一位超級英雄,我想將超人塑造成充滿同情心和對於人類內心良善抱持無比信念的角色。」

而大衛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們都被放進既定的框架中,比方說,你給人的形象是個堅強的人,旁人就會期待你時時堅強;如果你平常是很風趣,當你稍微嚴肅時,別人就會覺得你不太對勁。超人擁有兩種身份,當民眾跟當超級英雄的心情跟立場是非常不同的。作為超人,他很有責任心、凡事很肯定;而作為克拉克,他是在背後支持著身邊親友的角色,有時也會感到猶豫。我認為我們都希望有時能夠有雙重身分,或希望跟超人一樣有這樣的選擇。」

圖源:華納影業

圖源:華納影業

圖源:華納影業

圖源:華納影業

 
Jessica Miglio


當然,英雄的超能力絕對是所有英雄電影的精彩之處,新《超人》電影也沒有落下這部分,整體畫面明亮而飽和,極具漫畫感又帶出世界的光明面,而戰鬥畫面更是磅礴浩大,很好的給了超人展現超能力的舞台,戰鬥過程一氣呵成,比布萊德彼特在 F1 賽道上飆速還流暢,絕對會令你熱血沸騰!

導演就提到:「這次《超人》片風可能沒有我過往的風格那樣腦洞大開,但相對過去幾部《超人》來說,這次會相對輕盈一些。」

《超人》電影影評:彩蛋代表什麼?大衛科倫斯韋(或氪普托)可能會變你最愛的 DC 英雄!
Courtesy of Warner Bros. Pictures/™ & © DC Comics
圖源:華納影業

圖源:華納影業

而《超人》電影也沒有讓克拉克一枝獨秀,劇中巧妙的把 DC 其他角色串連在一起,其中包括卓越先生、蓋加德納、鷹女,都在劇中跟超人有非常幽默的對手戲,而最後出現的彩蛋人物,也宣告著 DC 宇宙正式重新啟航,以後不只有漫威宇宙可以期待,DC 宇宙也持續擴張中!

不過超人要小心了,從本片看來,「超狗」氪普托的人氣扶搖直上,可能牠才是《超人》電影的本體。先前 GQ 有國際連線《超人》記者會,想看導演如何談氪普托可延伸閱讀:《超人》電影幕後直擊!「大衛科倫斯韋」拯救 DC 宇宙、萌犬氪普托才是主角?

超人的能力其實有著劇烈變化,最早在漫畫中的超人只是很強壯,甚至不會飛,後來能力變得越來越強,但這個角色的核心價值始終不變 —— 他永遠是天性善良、堅持做正確選擇,而這個概念也是新《超人》電影的基礎。編輯在觀賞時,電影院全程笑聲不斷(甚至有人哭得很大聲)(也就是編輯本人),DC 已經不是你以為的 DC 了,因此請用愉悅的心情進電影院迎接全新的 DC 新篇章吧,記得不要錯過最後的彩蛋!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

「文革」時中國紅衛兵已將香港易名「驅帝城」。陶傑

 



20250708
「文革」時中國紅衛兵已將香港易名「驅帝城」。北京協和醫院改名「反帝醫院」、北海公園改名「工農兵醫院」、上海大世界遊樂塲改名「東方紅劇場」。

後來口吐白沫完畢、神經回復正常之後,又改回原名。眾所周知,此皆一個患上精神病的怪異民族隔代遺傳發作的痙癴動作。

因缺乏真正的創新能力,唯有向雞毛蒜皮的表層大事裝修,以示與「帝國主義」平起平坐。在民族性的心理學角度,一個銅幣有兩面,既多「向弱者抽刃的勇士」以示其「強大」,當然也有改街道名「去殖」以示「當家作主」的兒童式自卑。

在所謂「百年艱辛探索」中,之所以是失敗者(loser),卻又源於他們總在嘗試與鬥爭,而嘗試總與挫敗掛鉤,並且附帶圍觀者的冷眼與笑意。

所以,Here they come again。

然而由經濟學來看,卻另一番光景:

香港的遺傳密碼就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人早已為香港地產價值的走向佈局:凡以英國地名取名的街道:山頂僑福道(Guildford Road)、白加道(Barker Road)、渣甸山、九龍塘的劍橋道、歌和老街(Cornwall Street) 、對𧗾道(Durham Road),樓價一定貴於什麼上海街、貴州街、汕頭街。華人在香港勤奮工作向上爬,包括大陸來的新移民,無非是要搬離那一大堆中國街名,而向英國街道的高尚地段進發。

香港的家長只要神經正常,都不會一心為子女排隊輪候福建中學的報名表的,都盯着St Paul’s Coed,洋名:聖保羅。Right ?

不要忘記:世界最高峰,國際叫做額菲爾士峰(Mount Everest),而不是隱含藏獨藏語的什麼「X穆朗馬」(原諒我不敢稱呼這個有藏獨含義的名字)。

上海的霞飛路位處法租界,法國人很鬼,只以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個戰績平庸的法國將軍Joffre命名,而不是名將Lafayette 。東方的香榭麗舍大道遍植法國梧桐,有一家叫Chez Louis 的法國餐廳,上一代上海人叫做紅房子,其殖民品味記憶,令新一代圍爐取暖赤腳盤坐在蓆間喝着即磨咖啡的一眾小公知,一路津津有味地,從易先生王佳芝一直「張愛玲」到香港的舊皇都戲院。也難怪延安和梁家河那一支,有如林則徐見到鴉片和野貓見到老鼠,必見而心生天敵式的生物仇恨。

話說回來,論政治上的改名,法國人的品味絕對在東方那個民族之上。法國大革命,斷頭台天天在開工,革命黨廢除羅馬曆法,國民議會為一年十二個月改名,在恐怖時代裏就帶有浪漫與藝術氣息:

傳統是春夏秋冬。法蘭西的共和曆,順序改為秋冬春夏。十二個月,由公曆9月22日至10月21日起計:

秋:

葡月,vendémiaire
霧月,brumaire
霜月,frimaire

冬:

雪月,nivose
雨月,pluviose
風月,ventose

春:

芽月,germinal
花月,floreal
牧月,plairial

夏:

穫月,messidor
熱月,thermidor (因為是公曆七月中)
果月,fructidor

法國人即使行國家暴力,也不忘什麼叫文化,單憑這一點,LV和香奈兒,每個包包值幾十萬元人民幣,就是壓得住一度蹲在巴黎老佛爺門口眉開眼笑點算戰利品的中國大媽。

唯彼等在其農村插戶之前,本也有驚蟄、春分、穀雨、白露一類詩意的節氣,亦自行廢除,「革命」所及,以致今日他們的男女名字都很平庸。凡男取名:苗华、張华、江华、李晓华;或李鹏、张鹏、何兵、王晓军之類。我不會說是劣幣驅逐良幣,不過中國人「翻身解放」、亦即從舊社會裏由鬼變成人之後,普遍取的新名字,在美學上,我只是認為比不上他們做鬼時的美好。

看看聊齋誌異狐仙女鬼的名字,比一比今日政治局委員的名單就知道。

輪到中國香港特區為快步趕上學習做中國人,主動開始折騰,建議將香港的維多利亞公園改名為「為多你呀公園」。此議明顯有高級黑惡作劇成份,欺負警察出身的特首——-香港人去警署提供證供,筆錄的警員往往錯別字連篇。「為多你呀」一詞,爆笑指數極高,是對文盲的諷刺。

不過如果我是李家超,將計就計,哈哈一笑,反正拍拍屁股即將走人,從善如流,好的,就照這個建議改。

由大嶼山的狄士尼園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慢慢改,又撥幾億港幣,舉辦改名全民比賽,皆因英國人留下的軟對抗火種無所不在。看在那十三億眼裏(西方觀察家認為其實只有八億),強忍着笑意,小紅書上,也會像男人看脫衣舞,紛紛「俾啲掌聲」鼓勵,讓舞女扭着腰肢,將胸圍隨着媚眼朝着北面的喧嘩一五一十的拋過來。🤫🤣👏👏

只是這次,不知此刻忙於與各種權爭與美國人鬥爭盤算的老主人觀眾,尚有無心情付兩文錢打賞。

2025年7月6日星期日

#米紙|8成酒樓點心用預製菜?


 早前有業界人士指,有8成酒樓點心是用預製菜,大多數是由中央廚房提供。今集《筆記紙》我們走入點心的廚房,看看點心師傅的一日運作,究竟一籠籠點心經過經過人手包製,探討為何預製菜興起。

採訪、攝影:Fiona IG:fionaholovefood 編導、剪接、攝影:Henry IG: henryychannn 《米紙》只是還想說故事

2025年7月2日星期三

留返七一先講馮睎乾十三維度

 


留返七一先講

香港「慶回歸」燈飾展在網上劣評如潮,很多網民形容燈飾像「紙紮祭品」、「花圈」之類(見附圖),意頭不吉利。據某個「立法會議員」所說,這些燈飾由內地藝術家創作,成本約38萬元,地區團體出資,不涉公帑。

燈飾是否「靈堂風」,我不予置評,但看着照片,只想起一兩個月前有讀者私訊問我:近年流傳「壽桃」用於喜慶、「壽包」用於白事,相混則以為不祥,而昔日專欄作家王亭之還寫過一個故事,指兩者決不能混淆,故事似係虛構,「望馮翁閒暇可作考證」。

讀者抄錄了王亭之的文章,如下:

//當年有一軍長在北園酒家為母親擺壽酒,臨末,上壽桃,一伙計失口說為「壽包」,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座上有人拔槍向天花板連射,說是當如燒爆仗以化解不祥。酒家主人當晚分文不收,還要翌日擺酒賠禮,兼為太夫人「添壽」。

這是民國初年的事,王亭之未及見,只是聽家中長輩述說,俾知禁忌。而凡所參加壽筵,皆留意到人人稱壽桃,乃知長輩所言之不虛。

可能因為四五十年代動亂頻仍,香港的飲食業多外行人加入,於是茶樓酒館的老規矩盡廢,將壽桃稱為壽包即是其一。//

北園酒家這故事,以我所知,僅見於王亭之筆下,別無文獻記載,寫法好像信口開河——如北園酒家創辦於1928年,算不上是「民國初年」——我認為很可能是他杜撰的,不足為憑。至於「壽桃」和「壽包」的區分,則是另一個問題。

近年流傳的說法是:壽桃呈桃狀,刷上紅色素,用於壽宴;壽包則是圓形包狀,上面印有「壽」字,用於祭祀或白事,如解穢酒,有時又叫「平安包」。然而我小時候從未聽過這樣的區分,問五位跟我年紀相若或比我年長的朋友(都是土生土長香港人),都說不知道「壽桃、壽包」之別。我再問一位在廣州長大的朋友,也說聞所未聞。

考諸中國舊小說(如《紅樓夢》),古人生日宴吃的是叫「壽桃」無疑。至於「壽包」兩字始於何時、是否僅用於白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我在網上翻查舊報紙,看到1988年香港《華僑日報》一則娛樂新聞,標題是「過廿二歲生日同事送壽包 鄧萃雯談擇偶條件 要成熟有事業基礎」。由此可見,在八十年代香港,「壽包用於白事」這個觀念並未普及。報紙這個寫法,跟我和朋友的語言經驗一致——昔日香港人根本不會分得那麼細。

然則這個區分,是王亭之或近年網民虛構出來的嗎?也不是。我求教於新加坡出生的邁克,他答:「細個已聽過。好多老規矩,可能上一輩南洋華僑更執着。」女貓奴(即內子)也告訴我,她小時候也聽祖母說過,生日宴吃的是壽桃,不能叫「壽包」。

綜合各人意見,大致的結論是「各處鄉村各處例」。比我年長兩三輩、來自某些地區的人,的確嚴格分開「壽桃」和「壽包」,但跟我差不多年代成長的香港人,一般沒有這種禁忌,直到近廿年有人重提舊俗(如王亭之),港人才開始把這種區別當一回事,甚至像老學究般咬文嚼字。

為什麼那個年代許多香港人不區分「壽包」、「壽桃」呢?我也問過林夕,他只知道「花圈」跟「花籃」不能混淆,但多年來也不知道「壽桃」有別於「壽包」。對於香港中文不夠「純正」,夕爺有一個理論:

「各處鄉村各處例,有些地區百無禁忌,有些則非常執着。從前香港人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上海、廣東、東南亞華僑,什麼人都有,他們的語言互相碰撞,結果『四敗俱傷』,導致香港語言百花齊放,沒有絕對正確的標準,自然不會細分什麼壽包壽桃了。」

我很喜歡這個「四敗俱傷論」。「四敗俱傷」,聽起來很糟,但比起什麼都「一錘定音」,我認為好得多了。所以,要不要嚴格區分「壽包」和「壽桃」,你自己決定好了,我沒有標準答案。

讀者一個多月前問我這道問題,本該早點回覆,但每天都有些更值得寫的東西,便一直拖到今天——從某年開始,這天便再沒有任何事發生了,以後有乜就留返七一先講啦。

2025年7月1日星期二

講起剛過身的蔡瀾,他推介的眾多食肆中至愛必定要數他叫「天下第一」的杭州菜館天香樓





 

商城雜記 Business Tales of Hong Kong

20250701
 
講起剛過身的蔡瀾,他推介的眾多食肆中至愛必定要數他叫「天下第一」的杭州菜館天香樓,他行動不便後仍專登去柯士甸路巳開業逾半世紀,以龍井蝦仁,醬蘿蔔及蟹粉撈麵等名菜出名的老店(右上圖上)拍片,天香樓的歷史又可追朔到百年前的杭州,而目前在中港台三地的天香樓只共用寶號但唔同老闆。
元祖的天香樓是1927年在杭州由蘇州人陸冷年創立,名稱源自唐代詩人宋之問的「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在29年的西湖博覽會揚名,後在30年代由紹興人孟永泰接手發展到上海亦有分店,50年孟氏來港在佐敦吳淞街140號重開天香樓,深受南來的江浙人士歡迎亦引入陽澄湖大閘蟹開港人食大閘蟹風氣之先,左下圖為60年天香樓的廣告,當時除杭州名菜外仲有北京填鴨及熊掌,教化鷄應即叫化鷄或較多人叫的乞兒雞。孟氏在67年過身前將賣給11歲便跟隨他的徒弟韓桐椿(1922-2011,左上圖下和本在天香樓當服務員的太太倪桂珍合照),73年搬到現址開業至今裝修亦五十年不變,昔日名人食客除蔡san外亦包括其他三位「才子」,他的舊老細邵六叔及畫家黃永玉(作館內《天香圖》)等,目前由韓的千金韓美娜(Menna,左上圖上,招牌由張大千題字)主持。
杭州的天香樓在80年代由國內單位重開(右上圖左下為其一分店),同時有台灣觀光教父之稱的嚴長壽決定將他打理的台北亞都飯店內嘅湘菜館改做自己家鄉的杭州菜,自己和是台南人的廚師楊光宗(右上圖右下)等來港向韓氏夫婦取經後在85年創立台灣亞都麗緻天香樓,祖籍寧波是韓氏大弟子的香港天香樓主廚李亞平(1947-2025)亦曾任台灣天香樓顧問。韓桐椿在88年從家鄉杭州請來曾為毛周鄧等國家領導人下廚的國家一級廚師吳國良加盟香港天香樓,吳氏効力十多年後在05年和曾在國內當兵的兒子吳瑞康在灣仔另立杭州酒家,右下圖為吳家三代和食客金庸合照,杭州酒家的招牌亦得查大俠題字。

唔上網都醒唔係起原來香港今日係假期


 

唔上網都醒唔係起原來香港今日係假期,出於好奇心揾下,見到兩個關於香港嘅新聞,首先就係呢個品特獨特嘅花花燈牌,另一個就係《Bloomberg》關於新世界跑到條數報導。

本來應該係好消息,不過《Bloomberg》就講到好似劇集裡面啲醫生咁,「病人急救成功,但未脫離危險期」。

報導形容新世界對於香港啲銀行大到不能倒,响香港樓市四年跌三成,寫字樓空置率創新高嘅時候,新世界還唔到錢無論對公司本身、銀行甚至香港樓市都好似床板夾XX咁,簡單啲講就係如果唔幫佢將到期875億貸款延期嘅話,沉嘅就唔止係新世界,成個樓市連埋啲銀行都要陪葬。所以就出現呢個香港史上最大宗企業再融資。

Bloomberg形容銀行肯拖唔係因為覺得新世界穩建,而係驚佢爆煲拖累整個市場,就好似恆大咁引爆樓市。因為新世界擁有接近四千億資產,大概等如香港全年GDP嘅一成,報導引述S&P Global Ratings嘅估計,如果新世界爆煲嘅話,樓市可能會即時跌多7%。

"That and other metrics make New World twice as systemically important to Hong Kong as China Evergrande Group was to mainland China, before Evegrande’s default in late 2021 added fuel to a property downturn that is still not fully over."

報導話今次係最大嗰幾個債主中銀、渣打、滙豐牽頭,初頭啲細行例如澳門嘅BNU、香港嘅集友想縮,但因為計過太大鑊,加上HKMA打電話「關心」,所以响peer pressure之下,連大陸同日本嘅債主最終都同意,成功將今年同下年到期嘅 634億數延後三年,遠期嗰241億照舊但要加抵押。

雖然大數暫時搞掂,但新世界下一步仲要跑多20億美金,同時,為咗符合要求,要加速變賣資產。

其實報導重點反而係响後半部,《Bloomberg》話香港樓市唔會因為新世界急救成功就可以即刻止血,因為負資產家庭人數去到二十年新高,銀行 loan-to-deposit ratio跌到接近金融海嘯水平,即係銀行有錢都唔敢借比人買樓,加上中型發展商加埋至少仲有千七億債務,只係新世界夠大醫生爭住救,唔等如其他救得到或者救得返,而且銀行响商業地產壞帳率已經升到佢地自己都驚。

報導結尾,引述咗中原家族辦公室主管嗰句:「依家我地仲未見到隧道出口。」

“It is still unclear when we will see the end of the tunnel.”

睇完呢個報導,然後再望下啟德呢堆咁有「特色」嘅紙紮燈飾,唔...生人都真係好多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