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2日星期六

俄烏戰爭 Shandi Leung


 

//...截至2024年6月30日,各國對烏克蘭承諾的雙邊總援助額超過2410億歐元,當中美國占了 751億歐元,而歐盟的援助是393.8億歐元,連同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荷蘭、瑞士、法國、丹麥等國家,烏克蘭在戰爭期間獲得實際分配的援助是1250億歐元。
然而自從2022年開打以來,烏克蘭就一直處於下風。跟據統計,烏克蘭在2023年損失約540平方公里的土地。盡管在2023年6月4日起,烏克蘭武裝部隊曾經從東、南部地區向俄國進行反攻,部在包括盧甘斯克、頓內茨克州等地向俄軍發動進攻,但反攻到12月初亦被普遍為成果有限。
英國智囊團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RUSI) 在10月19日所發表的一份說明中指出,「「儘管烏克蘭武裝部隊作出了堅定的努力,但五個月的進攻行動未能突破俄羅斯的防線」,這次反抗僅從俄羅斯手中奪回了400平方公里的領土,比法國的Belfort 特區還要小。
相反俄軍在在2023年12月26日宣佈奪取馬林卡,並在侵烏初期佔領了烏克蘭四分之一領土,現在仍佔領著17-18%的領土,相當於十萬平方多公里; 而截至2025年2月,烏克蘭已有20%的領土落入俄國手中,當中包括克里米亞、頓內茨克、盧甘斯克、札波羅熱和赫爾松等關鍵地區。
而根據西方情報,俄國人口是一億四千三百萬,兵工廠亦已重新升級,可以在較長時間動員更多的人和武器; 而得到西方大力援助的烏克蘭,約有800萬人在戰爭後逃離,人口只有四千三百萬人,而且由於同盟國儲備和生產力不足,彈藥短缺的問題在2025年初亦不太可能被解決;
相反2023年俄國軍火庫仍儲備着約400萬發炮彈,朝鮮亦向俄國送去大約35萬發炮彈,同時俄國生產巡航飛彈的能力也已經恢服至戰前的每月生產100枚彈頭的水平,因此在2024年也不太可能遇到彈藥短缺的問題。
由此可見,烏克蘭和俄國的軍情實力不能同日而語,而且長遠來看烏克蘭的勝算亦甚微。相反俄國在2023年的GDP已經開始有增長,同時在三年內所占領的領土一直持續增加,因此可以預期,假如戰爭持續下去,烏克蘭很可能會失去更多土地,甚至面臨滅國。
既然在俄烏戰爭中占優的是俄羅斯,停戰的話語權,自然就是落在俄國那方。這也是美國只能要求俄國停戰,而不能為烏克蘭爭取更多的原因。
Winner Takes All。烏克蘭作為落於下風的一方,根本沒有任何可以威脅俄國撤軍並歸還領土的籌碼。而除非美國打算插手加入戰爭,否則美國根本就沒有任何立場去要求俄國接受烏克蘭提出的條件。當美國都自顧不瑕,飽受經濟通漲等問題困擾時,美國有什麼理由要為烏克蘭站台?
至於那些一直指責美國「出賣」烏克蘭的西方國家更是可笑。
所謂的「西方制裁」,對俄國而言根本不痕不癢。真正從俄羅斯剝離至少一間子公司的歐盟和G7企業還不到9%,而曾經在聯合國投票中同意要求俄國無條件撤的決議的141個國家,隨着戰爭的延長而逐漸傾向「中立」,有些甚至加強了和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 更遑論在戰爭開始後,西方國家就一直默許俄國利用「影子艦隊」來進行石油的黑市走私作業,變相在經濟上支持俄國侵占烏克蘭。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的是,擺在侵侵面前要他解決的,是怎樣的一個爛攤子。
俄烏戰爭已經打了三年多,美國提供的援助達到七百多億,而現時俄羅斯占領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烏克蘭自2023年6月的反攻以失敗告終後就幾乎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反抗成功例子,往往是短暫奪回被占領地後不久就再次失守;
當初拜登和歐盟等西方國家的如意算盤,可能是想趁機拖垮俄羅斯,實際上俄國在戰爭初期的入口總額確是有受到打擊的,盧布兌美元更一度下跌30%; 各國見狀就決定繼續援助烏克蘭,並支持「西方制裁俄羅斯」。
事實上在俄羅斯剛入侵烏克蘭的頭幾個月形勢的確不錯,烏克蘭把俄羅斯軍隊從北部和首都基輔擊退,並在稍後時間奪回了東部和南部的大片領土;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俄國的入口總額在數月後就回復至戰前水平,盧布亦隨着美元加息而升值。同時俄國軍隊選擇利用掘壕固守的戰術鞏固防線,隨着烏克蘭二月中旬因彈盡糧絕而從烏東具戰略意義的阿夫迪伊夫卡鎮(Avdiivka)撤出,俄軍得以進一步入侵開闢通道。而如今的俄軍已經固若金湯,烏克蘭只能苦撐着力保不失,幾乎已無力再反攻俄軍。
侵侵所指的 You should have never started it, you should have made a deal 真正指的,不是「你在俄羅斯入侵時就應該投降」,也不是指戰爭是烏克蘭開始的,而是指在當初烏克蘭成功抵禦俄羅斯,俄國受到打擊的那個時間點,就應該停戰並和俄羅斯 Made a deal,而不是讓戰爭持續下去。
當然,我能理解澤連斯基當時不和普京和談的原因。
一來是,這是入侵,難道我還要歡迎你坐下嗎?
二來是,按這個形勢,說不定真的可以把入侵者驅逐出去,奪回2014年被奪走的克里米亞,解決一直令人頭痛的東部分離份子,甚至加入北約不再受俄國威脅,這不香嗎?
三來是,雖然戰爭會造成生靈塗炭、建築物破壞等,但同時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經濟利益,例如國防工業(軍事裝備、無人機、自動駕駛汽車產量提升) 的成長,讓私營和國有企業把重點轉向國防工業有助經濟復甦,同時西方國家的軍事援助亦有助穩定及重建經濟。(事實上烏克蘭在2022年的確因戰爭,GDP大幅下跌約30%,但2023年的GDP已經開始恢復,相比2022年增加了10.35%)
澤連斯基所期待的「西方援助」是可以做到以上這三個效果的,畢竟美國以及西方國家都認為俄國是邪惡的嘛,自然會聯合一起來抗俄吧? 但想像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所謂的西方制裁,正如我2024年5月有撰文寫過,根本只是雷聲大雨點小。G7限制俄國石油的入口價格以求減少俄國石油的收入,但俄國反過來對設置價格管制的國家禁運,最終趁着石油價格飆升的時候大賺了一筆,相反其他國家則是深受能源價格飆升的影響;
英美宣佈禁止從俄國輸入石油,但俄國身為掌握着全球約40%國家天然氣進口的國家,利用用「石油影子艦隊」把石油運至地中海港口出口以躲過禁運,西方國家亦只能對此隻眼開隻眼閉,因為不這樣的話他們自己也面臨能源短缺成本上漲的打擊;
歐盟及G7企業表態要制裁俄羅斯,但相關的3800間在俄羅斯活躍的子公司中,只有不到9%的企業真的有退出俄國市場,有些甚至只是在宣佈結束俄國業務後迅速被收購並再次在俄國營業(例如 Starbucks 在莫斯科原址重開 Star Coffee」;
由此可見,俄羅斯在整個俄烏戰爭中,根本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反而是各國因着能源成本上漲等問題備受困擾。普京在訪問中公開嘲笑西方國家「我們在增長,他們在衰退」,無奈地這的確是事實。
所以說,現在放在侵侵面前的就是這麼一個死局: 俄國不論在彈藥、兵力、財力上都占優,打敗烏克蘭只是時間問題,而普京亦沒有什麼外來壓力逼使他盡快結束戰爭;
相反烏克蘭平民士兵死傷無數,大量難民逃離,烏克蘭境內彈藥不足,依賴西方國家的援助也只能苟延殘喘,而不論是美國還是歐盟,在面對烏克蘭這個無底洞也幾乎無計可施,可謂敗局已定。
在這個情況下,美國可以為烏克蘭爭取到什麼? 當澤連斯基拒絕用有價值的稀土來進行交易,又被多次揭發貪污,把西方國家援助的武器出售至其他國家時,侵侵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俄國這個勝方達成協議,希望俄國妥協退兵停戰。//

見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向侵侵喊話「你不能對普京示弱」,然後一堆人如獲至寶咁 Share 就覺得好撚好笑。
俄烏打咗三年,你法國付出了多少去支持烏克蘭? 3年內畀咗4.3億咋,美國支援嘅係你法國的幾多倍?
你在巴黎開緊急會議要歐盟同北約支時烏克蘭,結果你法國派幾多士兵過去烏克蘭支援?
「法國不准備派遣地面作戰部隊到前線」
(France is not preparing to send combat ground troops to the front," Macron said on 18 Feb 2025)
當然啦,法國自己的經濟都爆緊煲,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所(Insee)最新公布統計,法國公共債務2024年第三季度達創紀錄3.3兆歐元,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13.7%,馬克龍上台7年,債務暴增超過1兆歐元,仲講緊要籌資3千億歐元因應債務危機添。
再講,你馬克龍1月的時候法國國內支持度得返21%咋,之前仲因為反對派的不信任動議,一年內連換3任總理,法國議會個個都喊話叫你快啲辭職躝屍趷路喎。
自己都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所以咪口爽荷包立,只係識得玩道德綁架。
錢就美國出,人就烏克蘭死,道德高地就你法國占,有無咁便宜嘅事呀?
然後留意返,2024年有人對法國進行過調查,如果中国攻打台灣法國會點做? 雖然超過一半(56.5%)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在外交上支持台灣,並譴責中國進犯,但認為法國應該軍事參與協防台灣的,只有16.8%。
成班都係得把口嘅垃圾左膠偽君子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