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星期日

香港買東江水60周年,要感恩馮睎乾十三維度

 


香港買東江水60周年,要感恩

據港媒報道,「2025年是東江水供港60周年」,社會各界正積極教育香港年輕人「飲水思源」,讓他們好好認識大半世紀以來黨的「恩賜」。儘管我已經沒喝東江水,但似乎也應該寫一篇文表達「謝意」。

自1964年起,中共就跟香港簽訂了一份只許買多、不准買少的供水協議。這項貼心的「最低消費」條款,讓港人即使在儲水充裕或實際需求不多時,也得買足最低供水量,確保「年年有餘」。結果?自然是「倒錢落鹹水海」:2007年至2012年間,港府將用不完的東江水排入大海,這些水價值30億港元。

更讓人感激涕零的是2009年華南大旱,香港水務署曾向廣東省水利廳提議減少供水,以助內地同胞紓困,但廣東省水利廳卻異常尊重合約精神,堅持一滴也不能少,謝絕港府建議。如此關心香港同胞福祉,捨己為人,實在太感動了!

東江水供應源源不絕,收費也是「尊貴級」,可謂畀足香港人面子。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香港支付高達112億人民幣的天價水費,比深圳的價格高出五到六倍,甚至超過新加坡海水化淡成本的十倍。近年東江水費屢創新高(考慮通脹也正常吧),例如2018至2020年,香港購買東江水的費用是144.21億港元,2021至2023年則增至147.87億。

現在東江水的供水成本,是每立方米11港元。2008年,李嘉誠的和黃與IDE Technologies共同成立索萊克項目,自2013年起在以色列營運索萊克海水化淡廠,採用「亦滲透技術」淡化海水,每立方米水成本只需大約4.5港元,2015年更降至3.9港元,比東江水便宜一大截。

隨着技術發展,海水化淡成本必越來越低,而東江水費卻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長遠而言當然不划算。你可能問:為什麼香港不投入更多資源發展海水化淡,盡快自給自足呢?(這本來是很好的通識課題,可惜香港已經沒有通識科了)

據聞在香港搞海水化淡,成本仍高於買東江水(每立方米13港元),所以體恤香港的黨,就只好繼續慷東江之慨,賣水給特區政府了。奇怪的是:為什麼李嘉誠10多年前在以色列開設的海水化淡廠,成本可以維持那麼低呢?

看新聞,近日有來自七所中學的近百個香港學生跟隨發展局、教育局及水務署的代表,到深圳、東莞考察,行程主題就叫「一脈相連 飲水思源」。很遺憾,我讀書年代的港英政府並沒有這樣富啟發性的「教育」,導致我活到一把年紀也不知道,原來每天付錢購物,我是應該感恩戴德的。大家買了東西,記得要跟賣家說「多謝關照」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